查看原文
其他

忙碌≠高效,无聊更能激发创造力

2017-03-04 十万新青年都在 志造美

志造美

致··执于美好向往的··新青年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思行逻辑

“美、艺、智、学”为主题的格调生态圈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分享平台


荐:志造美   文:《中欧商业评论》曼弗雷德·弗里斯



内省与反思成为一种遗失的美德,事实上,时常放下工作,什么也不做、让大脑“停止运转”,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延展我们的想象力等等。




繁忙≠高效


我们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如何获取信息,而是如何不被海量信息淹没,留出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



在繁忙的网络世界中,你是没法做创造性工作的。如果你做得少一点,而思考多一点,你会过得更轻松。


然而,“什么也不做”是不容易办到的,也是不被接受的,因为那样我们会被视为不负责。事实也同样如此,如果什么也不做的话,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内疚。可是,我们更常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忙起来就没完没了,永无止境。诸如不断查看邮件这种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使我们兴奋得难以停止。


切断联系,我们就会面临与世隔绝的危险。可是如果从不间断地保持互联,听之任之,那么就很难实现自我完善,洞察世事,创新点子也不会闪现。


无聊是想象力的前奏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聊可被视为一种阈限空间,是我们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资源。


但是,在网络时代,各种娱乐应有尽有,注意力不断地被分散,“信息”无孔不入,而“无聊”难以进入。我们极易处于一种不断忙碌的状态,很少有什么也不做的时候。网络空间是一个多重任务处理和极度活跃的世界,我们对它的狂热行为会带来自我蒙蔽,以为自己真的很高效、多产。事实上,社交媒体激发的只是一种“反应式思维”,而非“自创式思维”。它反而会限制人的创造性,并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平衡行动与反思,迟早会产生倦怠心理。



不幸的是,现在各个公司的工作狂都会受到支持甚至奖励。


但是,努力地工作与聪明地工作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事实上,快节奏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会导致严重的个人心理问题,包括士气低落、沮丧、药物滥用、职场性骚扰、人际关系紧张以及频繁旷工。最高效的管理人员思行两不误,随时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时工作越少,收获越大”

“什么也不做”是开启潜意识的最佳时机。潜意识对我们强大的信息库进行关联搜索后,通过无意识思考进行信息整合。在这种思维状态下,我们很少受限于常规模式。相对于专注地解决某一问题的状态,潜意识状态下更有可能出现创新想法。


潜意识成果通常不会立即转化为有意识的想法,可能需要一个孵化过程。什么也不做或彻底放松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还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佳方式。问题解决达人在停止有意识工作后,仍然会无意识地关注某一问题。创造性解决方案很可能在诸如散步、开车、阅读或与孩子玩耍之时闪现,进而在休闲之余把棘手问题解决掉。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高度紧张连续工作9小时后,接着去参加一个会议。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在会议上得出的方案只是一种创可贴式的解决方案。脱离又专注当下的状态在各个企业中越来越受欢迎,许多高管会通过正念冥想制定决策、解决问题。每天留有一定空闲时间的人,相对于连午休时间都被工作占据的人来说效率反而会更高。


诸如3M、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谷歌、推特、脸谱网等公司都将“断联时间”作为其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



我们总是自欺欺人地认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后就可以放松一下了。但待办事项在不断地增加,而我们还总想把事情做得更漂亮一些,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如果陷入这样的漩涡,是时候摆脱单调乏味的工作休息一下了。


赢取空闲时间的三种方式


1. 维护人际关系  


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有意义的沟通,避免自己脱离尘俗。要想维护人际关系,我们就需要与他人交流、参加各种活动,多花时间出去走走。


2. 学会说“不” 


学会说“不”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说“不”并不一定是自私的表现,对所有要求都点头答应并不是好现象。只有对并不那么重要的要求说“不”,你才能赢取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


3. 管理好睡眠习惯  


每晚最好能睡足八小时。充足的睡眠是保证个人成长、发挥创造力的必然条件。睡眠习惯不好说明我们还没有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志造美

致··执于美好向往的··新青年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思行逻辑

“美、艺、智、学”为主题的格调生态圈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分享平台

独立思享

智趣人文

商经新知

美学造物

文创影娱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往期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思享
新知商经
文娱
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