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十四五”建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集中培训优秀学习成果展(一)




【编者按】2020年12月20日-22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战略性考量,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推动全校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校党委书记张铁岩作了题为“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的主题报告。校长宁先圣作了题为“以实干谋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奋力谱写沈阳理工大学十四五追赶超越新篇章”的主题报告。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培训专题报告,紧密联系学校和自身部门工作实际,以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为主线,深入开展了分组讨论,并对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培训成果汇报材料。


现学校在校园网开设专栏,分别将4个讨论组的优秀建言集结成文,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为全校师生进行一次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发现问题、解放思想的蓄能充电,进行一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的思想淬炼。



党委组织部部长  何禹霆

关于学校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学校党委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学校办学治校的思路进行了历史性的重新架构:提出了“建设教师有尊严感、学生有自豪感、管理者有成就感的大学”,即“三感同向”沈理工梦的发展愿景;提出了“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兵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定位;提出了“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治校、质量固校”,即“五大发展方略”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政治生态、学术生态、育人生态”,即“三态共建”的发展路径选择。一系列的学校发展顶层设计,有发展愿景、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路径选择,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逻辑严密,自成一体,既有历史传承,更有扬弃创新;既有尊重传统,更有与时俱进,体现了学校党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不负校史、不负师生的责任担当。这一系列的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形成了全校上下的广泛共识,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认可,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我校“十四五”规划最为重要的顶层设计,成为支撑“十四五”规划的四梁八柱。


关于“十四五”规划文本的总体思路:学校的“十四五”规划应该是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规划,相互迭代、相互支撑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不能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甚至相互冲突。“十四五”规划的总体事业发展思路应该采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集结优势资源,整合精锐力量,聚焦核心目标,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格局跃升。“十四五”规划的思路要有前瞻性,目标要有标志性,方案要有操作性,指标要有可考核性。


关于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进一步推动“放管服”工作,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责权利边界,激发基层单位办学活力,强院以强校;二是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一方面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辐射效应和鲶鱼效应,另一方面系统化构建校内人才培训机制、体系,促进人才队伍优结构、提素质;三是强力打造兵工特色,密切与南北集团、国防科工局的联系,深化与“兵工七子”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与兵工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大校友工作力度,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传承兵工血脉,强化国防特色。



党委宣传部部长  屈非

“十四五”期间,党委宣传部的工作重点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自觉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工作底线,创新宣传方式(手段)、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宣传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党委宣传部要一体化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构建一体化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落实文化治校方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弘扬兵工精神,加强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


下一步,党委宣传部将针对学校校区文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校园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不足、校园文化的物质保障力有待提高、校园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仍较薄弱等突出问题,制定校园文化发展子规划,凝练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之外,要重点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提升工程6个方面进行编制。


关于编制好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建议:要吃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同时与《沈阳理工大学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内容保持一致,确保政策不打架。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具有战略性、前沿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瞄准一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稳扎稳打,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不要求全,要求精。要深入分析研究自身优势,发挥我们兵器行业的优势和兵工特色,立足岗位立足行业谋求发展,精简整合学科,做大做强学科,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穷则思变。



党委统战部部长  杨斌

学科和专业的整合时应考虑学生就业和市场的供需,还要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需求,即使排名靠后,也应考虑保留和配强。


以大学科技园公司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工研院,推进企业化运营模式,同时建议学校进一步理顺明晰大学科技园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给这个平台以最大最灵活的自主权。


制定完“十四五”规划后,将具体指标分解,由发展规划处、评估评价中心等部门牵头,分解到各部门和学院,形成部门指标和学院指标的双向执行体系,互助互补,共同实施。建议确立第三年度为中期评估节点,稳步完善评估机制。


针对“十四五”规划的具体领域,比如针对铁岩书记提出的9大任务等,成立由校级领导牵头的“十四五”规划执行领导机制,统筹各部门、各学院,集中突破,定期研究,群策群力,强化推进力度。建议根据轻重缓急,年度工作重点,逐年成立,有序推进。


建立校内巡视巡查制度,统筹推进放管服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校正方向,解决突发问题。


重新梳理校内各项规章制度,明晰各部门、各岗位职责,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中,出现职责不清时,明确一个具体部门来沟通协调,解决争议,明确职责。


进一步理顺和创新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如:推进二级管理的学院应明确分管校领导;学院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是否考虑设立系,系主任应比照管理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弥补二级班子管理人员不足,缺少抓手的局面。


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让大统战观念深入人心,融入工作思维,整合基层资源,搭建平台,助力产学研工作。



党政办公室主任  于喜彬

学校“十四五”规划事关学校未来发展,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学校以“七新”开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确定发展新方位——提出一个目标定位;确定发展新格局——确立四个发展面向;确定发展新远景——实施三个阶段战略安排;确定发展新思路——统筹五大发展方略;确定发展新内容——完成六项重点任务;确定发展新机制——构建九个发展体系;确定发展新要求——明确八项基本要求。


学校确立了发展新方位,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目标,要在以博士授权单位建设为牵动,打造兵器学科的高峰、人才培养的高峰、以兵工精神为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峰,科学研究转化为为兵器行业和辽宁地方经济服务四位一体的“高水平”上做文章,应用型是学校的定位的根基和基础,在“应”上,要做好“适应、对应和回应”;在“用”上,要做好“学校想用、教师善用、学生好用”。


传承学校办学历史,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发展新格局,面向应用、面向创新、面向辽宁、面向军工。学校规划发展新远景,科学安排了“三个阶段”的目标步骤,总体上规划、分阶段推进,全面推动学校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贯彻发展新思路,全面实施五大基本方略。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实施特色立校,这是根本基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这是第一资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兴校,这是必由之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实施文化治校,这是活力源泉;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实施质量固校,这是核心任务。


学校落实发展新内容,精准发力完成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促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提高资源筹措能力六大重点任务。


学校构建发展新机制,逐步提升学校整体治理效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放管服”改革、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升科学研究应用水平、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拓展国内国外合作格局、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校内评估评价机制。


学校坚持发展新要求,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提升党委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奋进新时代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方向引领和政治保障。



督查办公室主任  胡霜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 时期,一要从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出发,把人才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学校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努力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要加强规划,做好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明确要求,清晰结构,增强高水平人才培养与重点学科、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发展的适切性与针对性。可考虑设置学校重点专项人才工程,通过精准施策,用专项工程带动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三要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建立科学、灵活、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批“站得住讲台、做得了科研,守得住师魂”的教学大家、名师。同时根据学科和科研的特点,采用更加灵活政策,打造人才“特区”,畅通引进、培养渠道,让高水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真正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关于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未来的5年,建立和完善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使学校能主动适应社会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 激活内部办学活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尽快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确立、调整学校与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学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学院在学校总的目标、原则指导下,拥有足够的、与他担负的责任、任务相一致的权力,与担负责任、任务相适宜的利益,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学校一是要充分论证学校、学院自身条件成熟度,分阶段让渡决策权力、人事权力、财务权力以及教学研究权力,逐步深化,避免以主观的良好愿望抹杀现实的复杂和多变,出现形式主义。二是要高度重视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明晰权责,防止出现校、院、系权限不清,泛化行政权,学校原有集中管理权失灵,二级学院行政统筹能力又跟不上,双管双不管的情况。三是要将二级学院管理架构及管理队伍建设的完善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二级管理核心”。其次,加强二级团队力量。



教务处处长  舒启林

“十四五”规划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坚持系统谋划,强化统筹推进,建立完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工科”建设步伐,推进我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停撤不适应社会需求专业,将工作重点转向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形成规模适当、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不断深化课程的教与学改革,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大力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推进更多的专业和课程入选教育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双万”计划。


改革学业评价方式,逐步实现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力推进我校课程教考分离,实施题库制度。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实践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学分制,健全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完全学分制建设,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



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

兼党总支副书记  陈克

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应把我校信息化建设列入重点发展计划,加快推进。基本实现“智慧中枢、智能管理、精准服务”,建设能够支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水平和建设目标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完善学校数据资产体系,建设校级数据平台;加强教学和科研信息化建设,推进业务数据共享,加强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以数据为基础的学校治理能力;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将学校各类面向师生办理的审批、管理与服务等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


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持续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2020年7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围绕国家和地方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指南》中明确指出: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就业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建立完善的就业质量与专业评价互动机制: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地,就业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人才培养应主动应对学生发展的需求、行业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驱动专业结构优化、驱动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的制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2021版培养方案修订实施之年,学校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需求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就业质量与专业评价互动机制,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就业竞争力。


应用型转型专业建设问题:加强现有应用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本科应用型转型各类平台、基地扶持力度,持续建设,发挥其应有作用。





推荐阅读

前方高能,有沈理工人出没!

防疫科普丨《公民防疫行为准则》(5):10个场所,健康防护要坚持

点赞!我校4名教师喜获“2020年省级本科教学名师”称号!47门课程入选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编辑 | 滕思羽 赵津慧

执行编辑 | 孙东宇 景泽浩

责任编辑 | 李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