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十四五”建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集中培训优秀学习成果展(二)



【编者按】2020年12月20日-22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战略性考量,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推动全校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校党委书记张铁岩作了题为“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的主题报告。校长宁先圣作了题为“以实干谋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奋力谱写沈阳理工大学十四五追赶超越新篇章”的主题报告。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培训专题报告,紧密联系学校和自身部门工作实际,以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为主线,深入开展了分组讨论,并对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培训成果汇报材料。


现学校在校园网开设专栏,分别将4个讨论组的优秀建言集结成文,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为全校师生进行一次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发现问题、解放思想的蓄能充电,进行一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的思想淬炼。





发展规划处处长  姜月秋



经过思考,我将书记报告中的9项发展任务、校长发言中要干的“大事”以及自己对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子规划的设计融入到一张思维导图中,从而明确学校“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途径。红色边框是书记报告中提及的任务或路径, 绿色边框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要求,蓝色边框是申报博士单位的基本条件,玫红字体是个性化工作。



招生就业处(校友总会办公室)

处长(主任)  徐克刚



“十四五”规划应遵循“目标明确、言简意赅、简明扼要、通俗好记”的基本原则,摒弃“假、大、空”的文风。具体结构上可以总结为“13593”工程。


第一个工程:牢牢把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首要任务放在打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各项任务部署,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的领导,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政实效,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源头活水”。


第二个工程:着力打造三项生态环境,即良好的“政治生态、学术生态、育人生态”。


第三个工程:深入落实学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治校、质量固校”五大发展方略,着力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强校”方面要加大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心下移,加强学院在岗位设置、人才引进、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方面的权利等。


第四个工程:围绕“优化办学格局、凝练学科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培养质量、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评价体系、解决资金来源”9大任务,制定相应的任务目标、工作思路和解决措施。


最后一个工程:即实现“教师有尊严感、学生有自豪感、管理者有成就感”的“三感同向”筑梦工程。


结合部门工作,“十四五”期间招生就业处(校友总会办公室)的基本工作思路是:继续深入推进 “11221”工程,即“以党建为引领,建设好、利用好校友会平台,打造招生生源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两个基地,促进生源质量和创业就业质量双提高,建立校友会、招生、创业就业工作一体化的长效机制”。在校友工作方面,不仅要为招生和就业工作服务,更要积极地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搭建好平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研究生院院长  冯永新



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育人为本、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创新引领。


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至2025年,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定位、规模结构更加合理、体制机制趋于完善、优质资源配置充分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整体提高,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服务需求贡献稳步增长,社会声誉持续提升。


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施计划:一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效计划。配齐配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全开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全过程;配齐建强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完善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机制。二是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强化导师作为培养研究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地位;严格选聘标准,完善选聘制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完善导师动态调整制度;加强导师岗位培训,构建系统的导师培训体系;建立示范激励机制。三是学科专业规模结构调优计划。合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完善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以“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引领,统筹推进学科建设;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际贸易学”等二级学科建设。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推进计划。探索基于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完善科教融合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托行业企业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完善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规范学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依托,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指导;增强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导向性和激励性。五是研究生教育开放合作增进计划。深入推进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深化与兵工行业院校对口学科专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探索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研究生双向交流机制;完善留学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管理体系。六是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计划。严格规范考试招生,完善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和保证制度,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深化质量评价改革。


强化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资源保障、经费保障、考核评价。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执行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高宏伟



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每1-2年进行一次学校内部的专业评估,指标靠后的主动调整撤销。对优势专业要做大做强,从人员配备到资金投入等加大力度。


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项目,以弥补资金有限带来的本科设备投入不足的问题。


充分发掘优秀校友资源,尤其是企业家校友,通过捐赠仪器设备,设立冠名奖学金以及冠名班等形式,帮助学校发展,弥补资金不足。


各学院、各学科加大对千人计划,杰青等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对引进的人才采取特聘教授等灵活的聘用和考核方式,从而在短时间提升科研体量和论文水平。


整合现有科研平台资源和实验室资源。提升设备共享率,解决用房不足的问题。


大力加强跨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所合作,在学术成果及科研奖励获奖等方面进行联合申报,力争用3-5年的时间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实现真正的学分制,实现模块化选课。面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用2-3年的时间重点培养和支持2-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积极申报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并进一步加大合作办学力度。



创新创业中心主任  卢旭东



“十四五”期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一是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以“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创业发展”的理念为引领,以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应用教育进步为导向,统一学生、社会、政府和学校各方的价值观建立创新创业理念,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体系。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教师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精神的责任,建立从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数学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熟悉创新创业的理论和政策,主动沟通,及时掌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动向,要转变身份,变管理者为服务者。三是加大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培训。建立一支优良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梯队。引导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鼓励教师取得从事创业、投融资、企业管理等行业相关资质证明,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能力。吸收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经济管理专家、重要竞赛的评委专家、政府部门官员、优秀校友,建设一支构成要素多元化、具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兼职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四是要以建设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为目标,加强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建设。围绕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指标体系,建设“沈阳理工大学·众创空间”;实施开放办学兴校战略,引入校外尤其是校友企业,对“沈阳理工大学·众创空间”内的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专门帮扶,开展经营技能、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孵化力度。五是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公益课程。面对全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公益课程,从理论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六是要多部门合作协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七是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政策、措施和学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在校内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和成才观。



国际教育学院/中俄学院

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李琳



确立新时期国际教育工作的办学思路,完善政策机制,整合校内外国际交流合作资源,优化机构职能设置。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开阔视野,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补齐补强短板,切实提升国际教育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学校国际教育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来华留学工作体制机制,明确全校各部门在留学生培养全过程中的权、责、利。各学院成立国际教育工作小组,为学校国际教育工作提供决策意见,从而全面提高国际教育质量。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政策和奖政措施,为我校新时期国际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调整运营机制,加快引进人才建设队伍,加大招生管理经费投入,扩大国际化办学规模。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成全校联动、协作到位、能力突出的留学生管理队伍和教学队伍。改革急需人才的聘任制度,加快引进招生管理人才。学院建设招生团队、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量化团队效益,推行奖惩和淘汰机制。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建设稳定的优秀外聘教师队伍,为来华留学工作储备年轻生力军。


设立招生专项经费,健全公派出访和出国招生制度,打造强有力的招生宣传队伍。建立一支朝气蓬勃的招生宣传队伍,加大招生宣传经费投入。健全公派出访和出国招生制度,制定完善的招生政策,开拓来华留学和赴俄留学市场,从而扩大招生规模。大力宣传学校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吸引更多国内外学子,扩大招生宣传力度。


努力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增加对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参与主体,扩大中俄高校交流与合作的内容,打造中俄合作办学机构与品牌。加强学校宏观指导与学院自主参与的有效互动。扩大中俄高校留学生双向交流规模,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建构中俄高校间的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提高中俄高校双方合作办学水平。利用现有的合作基础,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对俄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打造中俄合作办学品牌。


积极推动英文授课,打造全英文授课品牌专业。



装备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办院长  赵晖



“十四五”期间的工作思路:一是重融合、厚基础、做好“123”。“123”就是围绕在军民融合这1个中心,完善辽宁省“军民融合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军民融合(兵工)产业技术联盟”这2个省级平台,把平台做实做细;办好管好“国军标质量体系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备案、“武器装备承制资格证书”这3个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必备的证书。继续发挥我校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的优势,进一步把产业研究院做实,力争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能够在大学科技园落地,力争在广东落地。扩大联盟成员和影响范围。力争2021年1月通过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4月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备案,6月通过武器装备承制资格认证。二是找方向、育团队、抢占前沿。进一步了解各级军工科研管理部门、军工企业的科研需求,在认真分析校内现有科研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内科研资源寻找5个以上新的研究方向。三是保存量、寻增量、实现赶超。做强、做精我校军工科研的存量。军口项目总体来源于两个系列,从管理部门来区分,管理者是否穿军装。不穿军装系列包括以下几家:一是国防科工局,通过分析项目级别、类型、数量、额度等,来判断学校的项目是否还有提高的可能性;二是10大军工集团,学校多数项目是来源于兵器2大集团,在保证目前2大集团项目稳定增长的同时,把眼界放宽到其他8大集团,先与各大集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在框架下逐步扩大合作;三是兵科院,每年兵科院基金类项目我们学校获得支持的项目级别与数量相对稳定;四是省市军民融合办,前期学校军民融合办已经以辽宁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这个平台,依托我校实验实训大楼申报了一个补助项目,大楼建成以后,沈阳市军民融合办会给予项目总投资额的2-5%的经费补助;如果我校获得国军标质量体系证书、武器装备承制资格证书,沈阳市融办会给每个证书20万元的补贴;辽宁省军民融合办将对省级军民融合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给予奖励,相关事宜正在与省军民融合办沟通中,争取得到政策扶持。穿军装系列包括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陆装、海装、空装、火箭军、武警以及各大战区等等,对于这个系列需要认真分析行业特点,结合学校优势,找准切入点。



兵器博物馆馆长  金浩



兵器博物馆今后的工作方向:持续建设完善4类基地1个平台、日常工作体现三个好、总体坚持6个工作方向,以4136作为基本量化描述。4类基地即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沈阳市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沈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平台即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研平台;日常工作体现3个好即服务好、接待好、把学生队伍建设好;6个方向即坚持服务兵器学科、注重支持公众教育、挖掘弘扬兵工文化、打造彰显兵工特色、多措并举丰富馆藏、谋划提升场馆建设。


“十四五”期间兵器博物馆的发展规划:一是助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兵器博物馆将从深入农村举办有意义的国防主题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等方面来助力乡村振兴,结合我校派驻到各个乡镇、农村的定点扶贫区域开展每年1-2次的“流动科普馆进乡镇、进农村”活动,从提高全面素质角度来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助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构想。“十四五”期间,针对我校兵器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能,开拓“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产业,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夏令营项目、野外生存训练项目、军事对抗训练项目,该类基地提供食、宿、练、管等一系列服务项目,从而达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目的。


兵器学科建设上的愿望:从兵工学科的教学研究体系上看,校外军事试验场的建设应该是一项重要内容,受诸多如安全、资质的承办、运行管理等等困难因素的影响,我校现在应该不具备这方面的建设或建设难度很大,从长远发展角度,能否通过对我校的铁岭靶场通过就地完善、置换重建、实质性的合作共建等多方面考虑建设,对于靶场的功能建设,不求全面满足武器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即使是具备一些常规的功能如静爆实验、威力实验、常规的销毁处理等,对兵器学科的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也为武器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校外真实工程环境。



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  谭哲



建议学校提前收回红楼专家公寓的产权,避免给学校带来经济风险,也为学校留学生、专家提供服务保障。


尽早推行“两级管理”,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放、管、服”协调管理,学校人事、财务、国资等管理部门相当于学校里的人社厅、财政厅、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相对职能,各两级学院和部门要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教学单位、管理单位,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经济管理(预算、决算、核算的财务指标管理)等,有成本核算意识,统筹单位财务,自负盈亏(可按学校给予的一定标准财务指标),增收节支。领导必须提前学习和准备,或配备相应两级管理所需人员,以便有统筹把握和综合管理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加快有经济创收能力单位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利于师生福祉。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优质资源和社会声誉,抢抓发展先机,输出品牌,扩大园所,形成集团化连锁发展,赢得规模效益。


加快学校体制机制建设,激发干事创新的工作激情,干部人人敢担当、愿担当,给予干部愿意真正干事的“容错”体制,避免怕出错而少干事、不干事,避免部门相互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简化应尽的办事流程,特别是财务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率。




推荐阅读

防疫科普丨《公民防疫行为准则》(5):10个场所,健康防护要坚持

点赞!我校4名教师喜获“2020年省级本科教学名师”称号!47门课程入选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防疫科普丨《公民防疫行为准则》(4):6种行业,健康防护不放松


编辑 | 王浩锦 赵津慧

执行编辑 | 孙东宇 景泽浩

责任编辑 | 李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