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在身边 | 盟员裴荣富院士捐出毕生积蓄设立勘探奖

北京民盟 2021-08-26

2020年11月25日,在第十五届中国矿床会议暨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上,96岁的民盟盟员、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裴荣富院士宣布将毕生积蓄500万元捐献给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设立裴荣富勘探奖,用于奖励在地质找矿一线中取得重要贡献的勘探工作者。



裴荣富,1924年8月出生,1956年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勘查学家。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中日、中美科技合作和世界大-超大型矿床成因图及全球成矿项目首席科学家。

裴荣富致力矿业工程勘查和科学研究55年,在国内外主持五项重大矿产勘查工程和30余矿床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工程验证对比研究,创新地提出“双控论”和“合理域”固体矿产勘查模型,为指导地质工作做出充分科学论证,并被国际引证。曾获国家级、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和李四光地质科学最高奖。以裴荣富为首,与多国矿床学家合作执行了国家地质对比计划IGCP-354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因贡献突出,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特授裴荣富终身荣誉称号。


为国家勾勒找矿蓝图——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床地质学家裴荣富


作为一名矿床地质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裴荣富踏入地质行业已70余载,踏遍青山,为国家探明铁、磷、锰等丰富矿藏,开创“双控论”“合理域”等固体矿产勘查模型,提出特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异常成矿”等新概念,建立研究矿业可持续勘查开发的“四元”模型,为地质勘查、合理探矿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指导。

如今,这位九旬的老院士担任我国“1∶100万海陆成矿系列编图”项目名誉顾问,通过总结海陆成矿演化的规律,勾勒着新一代找矿蓝图。

 

“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


“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这是裴荣富一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得。

1948年,清华大学毕业后,24岁的裴荣富成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的一名实习技术员。他的地质人生就此启幕。

20世纪60~70年代,裴荣富受命领衔国家地质援外项目,先后率队赴巴基斯坦和苏丹,在巴基斯坦卡拉巴赫找到了赤铁矿,为苏丹探明铬铁矿近百万吨,并在苏丹红海山区探明1530余万吨富铁矿。他和援外团队的工作受到巴苏两国地质部门的高度评价。

1979年回国后,裴荣富先到原地质部地矿司黑色金属处任工程师,继而调至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在持续深入进行野外实践工作的基础上,这一时期成为他创新的巅峰期。

20世纪80年代初,裴荣富率领原地质部综合地质大队等单位的研究队伍,首次在全国完成10个矿种、30多个矿山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工程验证对比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于此,他提出了矿产勘查的“双控论”“合理域”模型和风险投资决策支持系统,为高效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思路,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1981年,裴荣富(中)任苏丹国地矿局顾问,赴红海山区考察铁矿 

20世纪80~90年代,裴荣富先后在南岭、华北、长江中下游等重要成矿带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在区域成矿学、成矿年代学理论方面又有诸多建树。1995年,裴荣富组织原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等28个科研、教学及生产单位的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中国矿床模式》。该书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4大构造成矿域和27个成矿堆积环境,建立了92个普适性矿床模式,是当时我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大荟萃。

他还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研究团队历时4年完成《中国特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与异常成矿构造聚敛场》一书,提出特大型矿床与一般矿床在成矿环境和成矿过程上存在差异的见解。

众多理论创新和开创性的工作让裴荣富在1995年获得中国地质学研究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并于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质工作要勇攀高峰”


荣誉并没有让裴荣富停下前进的脚步。“地质工作要勇攀高峰,不断深入。”他说。

长期的国内外地质实践工作,让裴荣富深刻感受到矿产资源图在找矿中的重要性。他把目光转向国际,申请编制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

 

裴荣富在工作室对岩矿标本观察研究 

2008年5月,由裴荣富任首席科学家完成的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通过验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在他的带领下,由中国、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地质学家组成的合作团队提出了客观实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划分全球标准,从全球1285个主要矿床中厘定出445个大型超大型矿床。

“全球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并达到有开发效益的概率,不超过10%。要突破这个瓶颈,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裴荣富说。他们还提出了全球成矿作用的统一性、不同区域成矿的特殊性、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的偏在性和异常成矿作用等新认识,极大地丰富了经典矿床学成果。

这项国际合作为我国地学“走出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4年,裴荣富被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称号,当时只有8位国际著名矿床学家获此殊荣。此后,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又批准裴荣富担任首席科学家,先后编制了《1∶2500万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和《1∶1000万亚洲成矿图》。

  

裴荣富院士在工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促进矿业可持续勘查开发,2017年,已是93岁高龄的裴荣富在总结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从地质、环境、技术和经济4个方面研究矿业可持续勘查开发的“四元”模型,指出只有在地质背景显示有矿、勘查开发技术可行、能实现矿床经济效益最大化且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才是合理而非盲目的。他和团队还运用该模型检验了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玛铜多金属矿勘查开发方案的合理性。

“地质工作不是一代人的事”


如今,裴荣富仍在继续他的事业,作为我国1∶100万海陆成矿系列编图项目荣誉顾问,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这一系列图集的特点是海陆统筹,总结海陆演化的规律,对于找矿预测很重要。”裴荣富介绍,目前该项目要绘制的7幅图已经完成80%,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裴荣富(右)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四次颁奖大会上


这位九旬院士一直希望能有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地质事业。“裴荣富矿产勘查奖”正式设立,成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下设的专项基金。谈到用毕生积蓄的500万元设立该基金,裴荣富说:“地质工作不是一代人的事,希望我们的年轻人不忘初心,做不怕苦累的地质‘尖兵’,为国家找到更丰富的矿藏。”

来源:“讲道理的地动翼”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等,略有修改



推荐阅读

▶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 【喜报】北京民盟荣膺民盟中央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多项表彰

▶ 【重磅】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 【喜报】北京民盟荣获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工作多项表彰

 2020,我们共同度过;2021,我们一起出发!



请长按二维码

关注北京民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