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家庭小农场 致富“梦工场”
这几天,在我县渡马镇龙盘村岩门桃李基地里,脆桃已经成熟,农场的主人周福正忙着安排民工采摘桃子和装车,准备运往贵阳销售。同时,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这个基地是我县重点培育的家庭农场之一,占地200亩,种有桃树150亩、李树50亩。早在2016年,渡马镇党委和龙盘村党总支就采取了“党支部+家庭农场”的模式,按照“土地优先解决、项目优先配置、技术优先覆盖、资金优先支持”的“四个优先”的原则,鼓励能人到村发展家庭农场。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种植能手周福以80元/亩的价格将120亩荒地全部流转下来,种上桃树和李树。
每到三月,桃花李花盛开,每天都有上千名游客前来赏花打卡。每到七月,桃子成熟,农场里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现在这里成为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天宫桃花园”网红打卡地。
“为了做到精细化管理,做好精品桃子,打造示范基地,带动群众增收。”周福说,每年有八九个月都在岩门村生活,把岩门当成“第二家乡”。
目前,农场里的桃子已成熟,正在热销中;再过一个月,农场里的李子也将成熟上市,预计今年产出桃子6.5万公斤、李子4万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40余万元,利润在20万元左右,每年支付村民务工工资和土地流转金超过10万元,还给村集体分红一部分。
“现在,我的农场知名度越来越高,销售渠道越来越好,这都得益于镇、村及党建合作社对我“家庭农场”的帮助和支持。”周福说。
周福的家庭农场不仅让90户群众从土地流转收益,还帮助40余人就地就业,每人每月务工收入超2000元,同时还利益联结脱贫群众15户,每户每年分红700元。此外,周福还为当地群众举行了20余场次的栽培技术培训,帮助300余名脱贫群众学会桃子栽种技术,带动10个家庭农场种植精品水果160亩。
白市镇三间桥村提子种植场是一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村民罗芳周于2017年1月成立,以种植精品水果为主,种有提子葡萄70亩、桔子30亩、黄桃20亩。
罗芳周说:“通过农场的成立,实现了我创业的梦想,得到县里、镇里和村里的大力支持,我(农场里的)提子效益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高,运输方面的损坏减少。”
2021年,该农场销售精品水果共35吨,经营性收入达70余万元,净利润3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10人发展家庭农场,帮助6户脱贫户稳定就业,年户均增收3万元。2020年10月,罗芳周荣获“黔东南州2020年脱贫攻坚优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黔东南州名种植能手。
“农场每年的务工费30多万元,还有其他开支,同时,我自己也得到30—40万元左右的收入。”罗芳周笑容满面地说。
目前,我县共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州级示范家庭农场11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20家。为此,我县还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
“天柱县积极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工作,通过积极培育引导、政策措施扶持等举措,加快全县家庭农场的建设,家庭农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走出一批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家庭农场。”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周跃发说,目前,我县家庭农场年经营总收入5801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500余人,流转土地6872亩,支付土地租金275万元,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360余万元。
往期 · 推荐
▌ 稿件来源:天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荣塘 龙本英
▌ 一 审:陈光昌
▌ 本期编辑/ 二审:张紫薇
▌ 三 审:杨振东
▌ 新闻征集热线:0855-7528950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