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推行垃圾分类被疯狂吐槽:这垃圾还是不分的好

小狐狸就是我 狐狸先森几点钟 2021-07-18

1


今年1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将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最近已逐渐开始落实推广。


面对比高考还难的垃圾分类,在上海生活居住的人,犯愁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学习下垃圾分类就知道了。



上海目前要求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


四大类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一到细分就犯嘀咕了。



还有一个比哥德巴赫猜想更难想明白的事情:


干果壳竟然是湿垃圾,湿纸巾是干垃圾


让人吐槽的,还有垃圾投放时间:



真不愧是体制内的人想出来的,这投放时间,也只有朝九晚五的公务员能做到了


那些加班的996社畜想丢垃圾?晚上就是没指望了,只能早点起床:为了环保,牺牲睡眠。


2


老百姓在家里分好了垃圾,总要有人监督吧,没有监督肯定会有人没分正确。


咋监督?

 

两个办法,雇人,或志愿者。

 

从上海的情况,土著大妈们非常乐意当志愿者,而且很勤快。


从此大妈们的生活不仅仅有广场舞,还有检查垃圾分类,和顺便教育后辈的机会。


 

垃圾分类,会多产生多少时间


老百姓在家里分捡垃圾的时间。

 

到了垃圾桶,监督员拦着检查的时间。


好啦,垃圾总算分好类了,那么是不是垃圾车就可以直接把垃圾拉去垃圾厂进入处理程序了呢?

 

肯定不行。


你能指望1万个老百姓能正确分好垃圾,但是不能指望1千万个老百姓都能正确这样做。


你能指望大妈们10个小时监督到位,不能指望24小时全程监控。

 

所以,垃圾运到垃圾场,还是要再次分类,确保垃圾做到正确的归属处理。

 

当然,前期做好分类,哪怕不完全正确,也能减少垃圾厂工人的分类时间,提高了这些工人们的工作效率。

 

但是这些效率的提高,是怎么来的?是整座城市1千多万人苦思冥想在家里分垃圾而来的。

 

这1千多万人的时间成本,难道就不值钱了?

 

用这1千多万人的时间成本,换来垃圾厂工人的效率提高,真的是一桩合适的买卖?

 

作为城市管理者,为了所谓环保虚名,大大提高整座城市人口的时间成本,这样做真的合适?

3


要不要垃圾分类?


肯定要,重点是谁来分。


以前是垃圾厂的分拣工人来分,现在上海把这些工作推给了每家每户(其实垃圾运到垃圾厂,工人们还是要再分一次)。


那么该不该把垃圾分类的工作交给普通老百姓呢?

 

如果垃圾分类后,社会成本下降,那么实行则非常有必要。


如果垃圾分类后,付出的社会成本比之前要高,那就没必要折腾老百姓。


 

现代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分工合作,每个人做擅长的事情,这样效率才高。


让老百姓分垃圾,显然是极其低效率的做法。


老百姓可以做粗略的分类,比如餐厨垃圾、废旧电池、有害垃圾,这些都很好分辨。


至于像上海公布那样的细分,则可以交给更专业的人来。


其实不少城市都有垃圾中转站,城市的垃圾是先拉去中转站,先分类一波,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哪些拉去垃圾厂发电或填埋,哪些要特殊处理......


杭州一处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在处理垃圾

4


让老百姓细分垃圾,显然是一个劳民的工程,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推广和执行的价值。


当然,如果你要算上环保这个虚名,那肯定是没法算的。


环保是一个无底洞,怎么才算好?

 

把黄浦江弄成直接饮用水标准,那好不好?

 

肯定好!

 

成本呢?


城市管理者有这功夫,能不能先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呢?

 

食品安全解决了吗?

孩子教育问题解决了吗?

医疗问题解决了吗?

老人养老问题解决了吗?

老百姓有房子住了吗?


作为城市管理者,吾日三省这些问题,要是没解决,就别折腾老百姓,让他们安安心心先赚钱养家吧。


钱都不够花,哪里还有时间给你分垃圾。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长按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