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和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以失败告终

小狐狸就是我 狐狸先森几点钟 2021-07-18


经常有人说,我们国家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现在改革之路比较艰难,因为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按照这个思路,把那些既得利益者干掉,改革就能畅通无阻了



但是,事情真的是那么简单吗?


我们来看看北魏孝文帝和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或许能给到我们新的启发。




01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在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北魏的汉化改革推进得非常猛,也非常成功。


他的北魏帝国是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权,是从草原上来的,现在统治中原的汉人,在文化上距离中原的汉民族差距很大。


所以拓跋宏看来,向先进文化学习,改变本民族的落后面貌,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既然是正确的事情,就应该坚定地干。


年轻的孝文帝雄心壮志,决心把鲜卑族政权改革成经济、文化、制度都十分先进的中原王朝。


孝文帝的决心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把自己本民族的落后文化连根拔起——除了老婆和孩子,什么都要变。


胡服改成汉服,大家都要说汉语,名字也要变,都取汉姓。


孝文帝就自己带头,把拓跋改姓“元”。


原来的游牧民族的贵族制,改成中原汉族的门阀制,而且和中原汉人门阀通婚,确保再过几代人,你们想改回来都做不到。


还有居住的地方,你们住在老家,老习惯想改也难,这样,搬家,干脆把都城从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搬到洛阳。


搬到洛阳之后,孝文帝再下令,说你们来的人,死后也得葬在中原,生是中原的人,死也得是中原的鬼。



这种全面改造自己文明的力度,在世界历史上好像也是罕见的。


你说这翻天覆地的改革,有阻力吗?当然有,这可是既触动灵魂,又触动利益的。


但孝文帝不管,他是皇帝,加上中原王朝的皇帝向来一言九鼎,这点孝文帝学得也很像——谁反对我就杀谁,连亲生儿子也一样。


北魏太子拓跋恂因为反对父亲的汉化改革,就被孝文帝给咔嚓了,年仅15岁,你说这爹得有多狠啊。


当年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太子也是反对,但是也只是对其老师用刑,太子还是保住的。论改革决心,孝文帝比秦孝公还坚定千百倍。






02



在这样的改革力度下,什么改革反对派,都是螳臂当车,不堪一击。那你说改革成功了吗?


那得看怎么说。孝文帝活着的时候,改革顺利推进。但是他一死,北魏就分崩离析了。


我们算一下时间。公元495年底孝文帝才成功完成迁都洛阳。四年后,公元499年,孝文帝就去世了。


再过了25年,公元524年,北方就爆发了六镇之乱,再苟延残喘10年,公元534年,北魏就灭亡了。


一个统一了黄河流域一百多年的强大王朝,就因为这次汉化改革,仅仅一代人的功夫,就灭亡,你能说这改革是成功的吗?



那就奇怪了,作为改革家的孝文帝,成功地遏制了所有改革的反对派,击垮了所有的政治对手,为什么改革仍然失败呢?


孝文帝改掉的可是少数民族落后的文化、制度、习俗啊,那些落后的东西,不应该改掉吗?


落后的东西,是要改掉,但是那些我们表明看起来落后事物,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鲜卑族成功占据中原,而且统治了一百多年,要是鲜卑政权没做了点对的事情,那诺大的江山,是天上掉下来的?



我们看看北魏在汉化改革之前和之后的一些情况。


北魏立国的时候,把各部族的先祖、酋长好几十个不分主次统统都追封为先帝。


这从中原宗法制来看,简直就是胡闹。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哪能有这么多先帝!


所以孝文帝改革,就仿效汉族的宗庙制度,把几十个帝缩减为七个,分出尊卑主次,而且规定只有他们拓跋家的人可以封王,其他人都降级。


这当然是符合汉族儒家的礼制。但是你想,为啥原来要搞出几十个先帝?


那是因为鲜卑族当年在草原上,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天然是按照平等原则建立的。


天下打下来了,大家的祖宗都搞个名义上的皇帝做做,这符合草原上有了战利品大家分分的基本逻辑。


看起来是胡闹,其实是真实部落关系的一种反映。


所以你看,改革掉的东西,看起来是糟粕,但实际上是原来政治生态的必要组成部分。





03



明白了这个原理,我们再来看那些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措施。


无论是换服装、换发型、换姓氏、换血缘、换都城、换语言,所有这些改革,看似很折腾,看似很得罪原来的鲜卑贵族,其实对于那些鲜卑贵族来说,也就是忍一忍的事,不过是不习惯嘛,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嘛。反正贵族的利益又没有被实质性地侵害。


所以,这并不是这次改革真正改变的东西。


真正改变的是什么?


是把鲜卑族的上层贵族和底层人民之间的纽带给生生地扯断了。原来鲜卑文化那个浑然一体的文化被改变了。



你想,原来的鲜卑民族,是上下一体的。


下层的武士,虽然暂时很憋屈,是社会底层,但是有希望,鲜卑是战斗民族,靠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是能拼出一个未来的。至少有希望。


但是汉化改革之后呢?留在北方驻守的那些武士,和住在洛阳的鲜卑族上层,就彻底割断了联系。


皇帝要用儒生了,用文人了,用汉人了。他们这些驻守边疆的武士,彻底失去了上升的希望。


比如北方六镇是鲜卑人为了防范北方柔然等游牧民族而建立的六个军镇,原来非常重要。


很多拓跋族的重要将领在那里镇守。


后来,柔然衰落了,北魏的军事重心转向了南方。


北方六镇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了。再加上孝文帝的门阀、官制改革,还留在六镇的鲜卑大兵们,成了“被遗忘的人”。



不仅如此,孝文帝还学会了汉族政权发配罪犯的制度,把很多罪犯发配到六镇来充军,弄得这里越发乌烟瘴气、纪律松弛。克扣粮饷、欺压士兵的事情,越来越多。


六镇这些军人,说起汉化改革来,都是一肚子怨气。


终于公元524年,这些绝望的士兵起义了,六镇之乱爆发。


驻扎在六镇的士兵们虽然被人遗忘,战斗力可不弱。北魏调中央军来镇压他们,却被他们打得大败。中央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了。



再加上后来的尔朱荣搞了个“河阴之变”,就是把北魏朝廷里的所有官员,大概两千多人,屠杀一空,武的也没了,文的也没了,北魏的执政根基就彻底断送了。


所以,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在一代人时间内就落到这么个下场。




04



旧事物并不是一无是处,否定前者,你改革的根基也就没有了。房子都塌了,你还改个啥。


以全盘否定前者来进行改革的人,还有苏联的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上台不久后便发誓要彻底摧毁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改变社会的方向。


他的改革彻底摈弃了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以所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经济上则实行私有化,把许多宝贵的国有资产一下子划给个人。


其改革思路,其实就是全盘西化,西方有什么,苏联就要有什么,这点是不是很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啊,孝文帝把自己的姓改成“元”,而戈尔巴乔夫也一样,把自己苏联最高领导人的称呼改为“总统”,连皮都要和西方一模一样。



苏联屹立于世界国家之林70年,并成为了唯二的超级大国,你能说苏联一无是处?


戈尔巴乔夫否定了苏联和苏共的一切,看似是为了改革开路,但也失去了自己改革的根基。


既然苏联和苏共都是错的,那苏联就不需要再存在了,你苏共书记的位子,也不要坐了。


戈尔巴乔夫、苏联和苏共的下场,大家都很清楚了。


曾经极其权威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被手下(叶利钦)指着鼻子质疑




05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简单地换旧取新那么简单,这是两个系统之间的转换,把一个行之有效的旧系统,改造成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新系统,这个难度系数就太高了。


旧并不代表落后和坏,旧系统能运行那么久,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


如果新系统不能有效运行,而维护原本平衡的旧系统又被拿掉了,那么这改革注定是失败的。


不管怎么改,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动摇


在改革的过程中,保留某些旧系统的事物,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妥协呢?


是的,但那不是向某个利益团体妥协,不是向困难妥协,而是向现实妥协。


日本明治维新,提出的口号也是全盘西化,脱亚入欧,但是我们看到,日本其实还是保留了天皇和武士道精神,这当然是妥协的结果,但是你能说明治维新是失败的吗?


明治维新给日本装上了新系统,但是并没有意气用事,把原来维系日本的旧系统全部替换掉——试想,如果把天皇换掉,日本会不会陷入分裂呢?


我们要明确一点,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改而改,还为了好而改,如果是为了让国家和民众更好而改革,那么为了达到这个大目标,在改革的过程中,做出某些妥协,是可以的,只要不影响目标的达成。


如果一面地理想化,在改革过程中,六亲不认,最后的下场,有可能就是众叛亲离,不仅自己下场悲惨,改革的事业也被葬送。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易事,比起理想主义,我们更需要现实主义,因为改革,面对的从来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利益、具体的关系......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原来那套运行良久的旧系统。




往期精彩文章:

军人为什么要踢正步叠豆腐


伊斯兰银行的商业智慧


儒家,是如何变成儒教的


扳倒英语霸权,中国需要简单易学的世界语


限制和自由,谁能带来繁荣


印度国父甘地为什么要反对全球化和工业化


中美矛盾的核心原因:想下车的和想上车的挤在了一起


微软日本一周工作4天,中国BAT996,哪个代表未来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