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约瑟之问:领先世界两千年的中国因何而衰

小狐狸就是我 狐狸先森几点钟 2021-07-17



01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农耕文明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所以在经济和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全世界。


经济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技术落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标志。所以一个国家长期经济领先,其技术自然也是保持先进地位。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帮助欧洲走出黑暗时代。


至于印刷术,中国也是早欧洲出现四百年,不过欧洲自我发明了古腾堡印刷术,对于这个知识,大家可以去看之前的文章《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到底有没有用》。



不仅如此,在冶炼技术方面,中国也是超前的。


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为钢铁是生产所有机器设备和武器的原材料。


根据文献资料,在11世纪的宋朝,中国的钢铁产量就已经到达了15万吨,这个数量放现在当然是微不足道,但在当时这个产量是整个欧洲的五六倍。



为什么中国钢铁产量那么高?


因为在中国,无论是战场上的兵器、还是农田的里农具,都大量使用钢铁制品。




02



技术的发明,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这得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很多人以为,中国古代没有市场经济,这是错误的认识。


从春秋开始,中国就一直活跃着富甲天下的富商。注意哦,是商人,不是地主和官员哦。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吗?范蠡帮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深知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毅然“弃官从商”,化身朱陶公,一生“三聚其财三散之”。


范蠡短期内赚到了大量的财富,又把钱都捐给出去建设和谐社会,还连续干了三次,这样的人,封为一代商圣不过分吧。



你说范蠡靠什么赚到那么多钱呢?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里提到,范蠡积累财富的方式,就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其反贱,贱下极其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意思是,知道市场上哪些货物多、哪些货物少,知道它们现在的价格。如果贵得离谱,那之后价格会下来;如果便宜得离谱,那之后价格会上涨。贵得离谱的商品,赶紧像大便一样丢出去,便宜得离谱的商品,赶紧像金银珠宝那样买回来。


通过摸索出市场上商品价格的规律,范蠡低买高卖,短时间内就能赚到大把的财富。


范蠡的经商之道,就是深谙经济学上的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在调节供需关系上的作用。



如果没有开放的市场经济,供需关系上的价格是会扭曲的,这样不仅赚不到钱,还会亏得一塌糊涂,可见当时的市场非常开放,所以范蠡才能利用投机原理赚取巨额财富。


以范蠡的智商,搁现在,也是一代投资大师。




03



一直以来,中国就是欧洲人的神往之地。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描述中国时,认为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富足的、生产力水平非常高的、经济发展程度也非常高的国家。


西方一名历史学家奇波拉,研究了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在11世纪至18世纪初,西方基本上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经济而中国则是富有的、发达的工业经济。


当然,18世纪后,中国和欧洲的角色,更好掉了个,中国成了贫穷落后,欧洲成为了富强发达。



是什么原因导致领先世界两千年的中国,突然就落后了呢?


中国落后西方,其实时间很短,就发生在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之后。


当中国使用铁犁时,欧洲还在使用木犁但当欧洲使用蒸汽机时,中国还是使用铁犁。


农耕文明在中国非常早熟,早早就进入了顶峰,但两千年来,中国都只是原地踏步,而欧洲抓住了工业革命,一下子就超越了中国。



英国在18世纪中叶发生工业革命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中国早在13世纪就基本上拥有了,但为什么中国就无法再往前一步呢?


这就产生了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现科技和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技术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04



有人拿儒家来说事,说儒家文化不适合发展科技和经济,比如儒家提倡中庸和保守。


所以信奉儒家思想的中国,注定无法进入工业文明。



如果是儒家的原因,这里就有明显的悖论。


二战后,深受儒家文明影响的日本、亚洲“四小龙”,都成为了经济发达体。


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他们实行西方的制度,但为什么印度、菲律宾就没成功呢?尤其是菲律宾,可是美国按照自己的模版一手一脚给塑造出来的,连钞票都是用美元。


可见,儒家文化和发展经济科技,并没有什么冲突,而且儒家对治学的态度,其实非常适合做学术研究。




05



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中国人口规模,造成了中国社会内卷化、


所谓的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那中国人口规模,是怎么造成内卷化的呢?


我们知道,新技术会带来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提高了,同样的工作,就不需要那么多人,这些人多出来干嘛呢?


搁现在,多出来的人,可以从事其他非生产性的工作,比如智能工厂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那么以前进工厂的人,就去送外卖、送快递,或拍抖音去了。


但是在古代,没有那么多岗位啊,所以人口一旦增长,人力资源就变得非常便宜,那发展新技术就没有效益可言。



比如,现在市场上出现一种新的犁,用了它,一个农民能顶四个,但有点贵,得用一年收成。


虽然贵,但还是值的,毕竟一年后,收益就成正数了。


如果此时,你家里有三个儿子,都能帮你下田,用原来的犁,四个人也能干用了新犁的活,而且每个儿子的成本,添碗饭就行了。


在土地不增加的情况,因为人口规模大,人力便宜,用巨额资金购买新技术,根本不划算。


推广到资本家,如果工人便宜,那么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也显得不划算了。


所以人口规模大,人力便宜,让中国社会锁死在低水平的技术,无法进一步发展。



但这里也有一个悖论。


中国古代人口一直是在增长的,而技术也在发展,否则就不会出现,从木犁,到青铜犁,到铁犁。


如果人口规模增长会阻碍新技术的推广,铁犁不应该出现才对,几个娃的农民家庭,用木犁就足够了,用了铁犁,反而家里部分娃没事干。


而事实上,当一项新技术出现,只要是有利于生产的,都会快速被应用到。


试想下,你看到铁犁出现了,你还会继续用木犁吗?哪怕你家里有十个娃,多出来不干活的娃,让他安心读书,考取功名不好么?让他闻鸡起舞,建功立业不好么?让他出去闯荡,闯一番事业回来不好么?为什么非得让他下田干活?



所以说,人口规模大造成社会内卷化的结论,有一定的原因但无法完全解释为什么在中国演化不出工业革命。




06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工业革命的本质。


蒸汽机、珍妮纺织机只是工业革命的表象,不是本质。


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技术变迁的速度加快,而且是以加速度的方式不断加快,其加速度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想想那著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正因为技术变迁的加速度,才会使中国在那么短时间内与西方产生那么大的技术差距。


所以,技术变迁以加速度演化,这才是工业革命的本质。



如果工业革命只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那么中国早就实现了《天工开物》里,记载了很多中国使用机械织布、抽水、冶炼.....


但当时中国的机械化水平再往前一步,其结果也只是机械化再提高一步,织布更快一点、抽水更多一点,这样技术的提高,是有限的,而且当人口规模上去后,人力便宜了,再费劲提高那一点点效率,就显得不必要了。


而英国在18世纪中叶爆发的技术,不仅仅是纺织业的机械化、蒸汽机的使用,而是此后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出现——


纺织业发展,要原材料棉花,所以要全世界掠取可以种棉花的土地,所以要发展航海业;
为了保护航海安全,要发展火枪和大炮,这就要发展新式火药和新的冶炼技术,涉及到化工业和钢铁业;
船要开得更快,蒸汽机也得继续发展,围绕内燃机的各种物理、机械理论也要发展......


新技术,需要新理论,新理论带动新发明,新发明造出更多新应用,技术呈现加速度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领先两千年,但西方仅仅用100年就大大超过了中国,甚至是碾压的态势。




07



了解了工业革命的本质是技术变迁以加速度演化,那么我们就来剖析下,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的技术的加速度发展。注意哦,中国的技术不是不发展,而是没有呈现加速度发展。


技术的发展,需要投入三个要素人力财力,和市场



市场就不用说了,中国是超大规模的统一国家,市场自然没问题。


那我们重点来讨论下人力和财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这得益于中国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合生存,适合粮食高产。


在前现代社会里,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工人和农民的经验性尝试错误。


在人口较多时,参加劳动的工人和农民也多,发明新技术的概率当然也相对较大。


这时的技术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然后代代相传。


这个技术发展的演化过程,适合全世界,不仅仅是中国。


而之所以中国的技术能领先,就是因为中国人口多,试错机会多,发明出新技术的概率自然就更大。


欧洲人口一直少于中国,所以在前现代社会,欧洲的技术落后于中国,也就情理之中了。



之后欧洲的技术能加速度发展,是因为欧洲的技术发展摆脱了经验试错,转向实验试错。


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一年所能做的试错数量,可能是几千个工人和农民一辈子试错的总和。


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数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如果有意地去支持实验,即使人口很少,也可以通过密集的实验来增加发明技术的可能性。


欧洲出现了实验科学,让技术的发明大大提速。



实验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瓶颈,就像是蒸汽机的效率,你再怎么提高,也总有极限值。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基础科学上做投入,比如把烧煤的,变成用电力驱动,那效率就再上一个台阶,这就是加速度。


说到底,中国没有工业革命,其实是没有科学革命,中国发明创造技术的条件一直没有改变。




08



现代科学和传统科学最大的区别,就是现代科学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关于自然界现象的假说,再通过可控制的实验来检验假说的真实性。


比如西方传统医学里的“四元素说”,和中国传统医学的“五行学说”,都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但这个基础是基于哲学层面的解释,而不是数学模型,更加无法用实验来检验其真假。


所以,科学革命是数学与实验的结合。



在西方,人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有一定的偶然性。


起初也只是那些充满好奇心的天才们去捣腾,他们发现使用了数学模型,可以把规律更清楚地描述出来,不再玄之又玄,同时,通过实验,可以证明提出的假说到底是不是正确。


按道理,中国人多,有好奇心的天才会更多,中国人也并非不会用数学和实验。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没搞出科学革命呢?


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我们先要问,古代的中国人搞数学和实验,能升官发财吗?


很显然,不能。



为什么不能?那就要说到中国古代的官僚体制。


在春秋之前,阶级固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贵族生下来就吃香喝辣,没必要捣腾什么数学和实验,而底层阶层,别说没时间捣腾,就算捣腾出来了,也不会有什么收益。


春秋末期到战国,是奇人异士的黄金时期,只要你有才,不管是能动口,还是能动手,能帮助打赢战争就可以升官发财。


我们看到,鲁班是不是就靠着一门手艺,得到各路诸侯的赏识,墨子也能通过新想法新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从而收获一帮弟子。



而到了汉朝,底层阶级想往上爬,靠什么?


靠孝廉。你有时间捣腾什么数学和实验,还不如多给爹妈捶捶背。


有了科举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就都用到四书五经上了要融会贯通几十万字的著作,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捣腾其他事,加上考试又不考,对吧,学来干嘛呢?


对于这些聪明的人来说,寒窗苦读参加科举,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上面提到过《天工开物》,这是一本中国古代技术的百科全书,作者是明代的宋应星。


在书的开头,他写到,聪明而又有抱负的人是不应该读这本书的,因为该书对科举没有帮助。


当全国的聪明人,只能靠读四书五经才能升官发财时,那这个社会的技术发展自然不会得到重视。


仅靠个别人的兴趣爱好搞搞数学和实验,终其一生,也无法促进科学革命的爆发。




在前现代社会,技术的发明主要以老百姓的经验试错为主,中国人多,新技术诞生的概率自然更大,所以中国持续领先了世界两千年。


但西方在18世纪中叶后,就出现了工业革命,技术以加速度演化,最终碾压中国。



工业革命的爆发,得益于以数学和实验为主要特征的科学革命的发生和普及。


而中国由于科举制度所产生的激励机制,导致中国世世代代的聪明人都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数学和实验上,自然也就无法推动科学革命的爆发,自然也就不可能实现工业革命。



相关文章:

错过玻璃的中国,也错过了新时代

历史上一度开放的中国,是如何走向内在的

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会重农抑商


往期精彩文章:

备受西方经济学家追捧的“休克疗法”,为什么会失败


耕田不炒,开创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大唐

用“二次房改”,拯救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


人类最大的公敌不是新冠病毒,而是环保主义


近30年首见中国经济负增长:经济刺激政策别乱打

中、西医之争系列——第 8 篇《中医会不会消失》


制造业最重要的意义:政府治理水平的测量仪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