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纺织技术比英国更发达的印度,为什么没能爆发工业革命

小狐狸就是我 狐狸先森几点钟 2021-07-17


要成为发达国家,必须经历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才能实现现代化。

工业革命又是一件稀缺品,工业革命已经爆发几百年了,全世界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真数起来,也就10来个,G7+亚洲四小龙。

苏联的工业,被“休克疗法”摧毁了,俄罗斯现在还没缓过气来。

而中国还没有完全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

为了较为全面探讨中国的工业革命之路,小狐狸会用一个系列的文章来大家聊聊这事。

工业革命系列——第 1 篇:为什么是英国最先爆发工业革命;第2篇:商人治国的荷兰,为什么没能爆发工业革命

今天是第3篇。



01



工业革命系列的上两篇文章提到,英国能爆发工业革命,而政治制度更“完美”、市场机制更“完善”的荷兰却不能,是因为荷兰没选满足引爆工业革命条件的纺织业。


但纺织业发达、还是棉花产地的印度为什么也没爆发工业革命呢?


印度缺了啥?


印度缺一个重商主义的政府。



和中国一样,17世纪的印度统治者也是重农抑商,商业的发展,只是帝国的补充。


所以虽然印度拥有不少商人和工人从事纺织业,但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工业政策来扶持,比如创造统一的国内外市场,比如鼓励出口,比如支持纺织业规模化和机械化。


当时印度的原始工业化基础太薄弱,完全是由一堆自由放任的无秩序无组织的小规模作坊构成的地方性市场。



这样的地方性市场太小,对纺织品需求不大,顶多加几个人来生产就满足了,这样的市场前景,根本“说服”不了资本家换机器。


因此也就没有不可能产生工业革命。




02



这点和中国很相似。


虽然两国的国土面积都很大,人也多,按理说市场规模非常大才对。


但在国内的人是不怎么交流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辈子不出村,老死不相往来。


每个村庄都是务农,绝大多数人口都被绑定在农业上,也就分不出劳动力去从事工业。


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让许多农民没了土地,确实挺惨的,但这也充实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


所以中国也好,印度也好,偌大的国土,其市场是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市场而庞大的人口也被死死绑在农业上,一来没钱消费,二来也不去从事工业活动。



印度的纺织业是发达,技术也先进,但其实也就是一个个小作坊。


这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纺织品,也就在本地销售了,别说像英国那样扩张海外市场,你出个村也难,运输成本高得你放弃隔壁村的市场。


也就是说,中国和印度纺织品家庭作坊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型孤立的和高度分散与本地化的,并缺乏一个巨大的商人阶层来帮他们开拓统一的国内外市场,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原材料供给。


而有能力提供这一切的政府又不主动去制定政策,帮助其发展规模化和机械化,这样的小作坊是不可能成长的。




03



亚当·斯密为其“劳动分工受限于市场规模”的理论寻找经验基础时,曾描绘如下的市场状况:


“像分散在广大无边的苏格兰高地一样的孤独农舍和微小村庄这样的地方,每一个农夫都必须在家庭中自己充当既是屠夫和面包师,又是酿酒师的角色。


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里我们甚至不能指望在20英里范围内发现一个专业的锁匠和木匠。


这些相距至少8~10英里远的家庭必须学会自己从事很多种琐碎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在人口密集一点的城市是由专职师傅提供的……


在这样分散的地区不可能有任何贸易和劳动分工产生。


什么样的商品才能抵消伦敦和加尔各答之间的长途马车运输费用?


即便有如此珍贵的货物值得这个运费,又能用什么方式保障其免遭遥远路途上穿过如此多野蛮落后地区时的土匪抢劫和绑架?”



亚当斯密描述的场景,在今天的非洲、某些中东非产油国、甚至印度一些地区类似。


偌大的国土、庞大的人口,也只是一个个分散独立的小市场,农民在这个市场里,只能自给自足,虽然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却越劳动越贫穷。


经济学基本原理,劳动分工才能产生社会繁荣。


而经过好几个世纪的重商主义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市场开拓,18世纪英国的乡村工业和纺织作坊,都有了全国性的成熟供应链和运输借助强大的皇家海军护航,也有了系统的商业和贸易网络连接并可“安全”通向全球。




04



1601年,一名英国商人约翰·威勒出版了《商业论》。


威勒在书中为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全民性商业活动,进行了道德和伦理上的有力辩护。


他把人类历史上被人看不起的商业逐利活动,提到了高尚的为国家谋利的道德高度,指出商人在外面代表的是国家和王室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私人利益。



威勒的观点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无限欣赏和大力认同,说明当时英国王室是非常支持商业行为。


这本书比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早了160多年,这也说明了,英国的重商主义历史悠久,比一般印象中还要悠久。


试想下,中国一名商人在明朝或清朝写一本书,说自己代表国家利益,从事商业是高尚的道德行为,看看皇帝会不会砍他的头。


别说明清两朝,现在不少中国人还被商人当伤人,连某总理也说点名希望他们留着道德的血液。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面,从来不把商人当人看,士农工商,钱再多,你也是下等人。



这样的情景,在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印度也是如此。


商人阶级被严重打压,别说代表国家了,连小命都难保。


加上印度甚至连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都不是,谁会在17~18世纪去组织印度高度分散的手工纺织作坊,去拓展国内市场和开展全球竞争呢?


种种原因导致了印度在19~20世纪连模仿和复制英国工业革命都不可能,更别说率先引爆工业革命了。



所以印度先进的纺织业技术被英国学去并发展了,自己也成了英国的棉花供应地到后来还成了纺织品的倾销地,没有竞争力的本地纺织业也被彻底摧毁。




中印两国条件相似,所以中国和印度一样,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可能自动爆发工业革命。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内外交困的满清政府寻找图强之术,开始了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


这是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洋务派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从下一篇开始,我们来聊聊中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系列文章:

第一篇:为什么是英国最先爆发工业革命
第二篇:商人治国的荷兰,为什么没能爆发工业革命


往期精彩文章:

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高考作文不是自媒体文章,不需要人人看懂


500年前,世界贸易以中国为中心


明末清初,中国最后一次称霸海洋


本想征服宇宙的我们,现在都在玩互联网:人类科技树点错了吗


关起国门搞发展的坏处:点错科技树,让中华民族落后千年


中国还有500万贫困人口,为什么要花钱去火星


美国针对中国,不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大清是怎样输掉鸦片战争的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