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马尔萨斯陷阱

小狐狸就是我 狐狸先森几点钟 2021-07-17


一说到人口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想到我们中国。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身处在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对于社会、国家以及个人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切身体会。


尤其是近年来,大家对于是否放开生育这个问题,讨论得尤为激烈。



经常看我的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的立场,我是属于支持完全放开生育的一派。


理由嘛,我写过很多篇文章了,大家可以查阅之前的文章:《21世纪最大的危机,可能是人口下降》、《中国人口减少一半,人均GDP就会提高一倍吗》、《从归化球员和留学生事件,说说人口这件大事》。


今天我们来聊聊大家都很熟悉的——马尔萨斯陷阱。



01



马尔萨斯陷阱出自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对于人口问题,以及针对这个问题的思想理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


中国先秦时期的管子、孔子、商鞅、韩非子等人的著作中,都有大量涉及人口和土地问题的研究观点,甚至这些先贤还尝试提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一个理想比例。


大家很熟悉的成语——小国寡民,其中就有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在西方,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从城邦国家的防务、安全和行政管理等角度,也对人口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真正第一次透彻并且系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的,并将其理论化、学术化的,是马尔萨斯写的《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这本书正式问世于1798年的欧洲,同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清朝嘉庆年间。



其实马尔萨斯的身份,是经济学家,并非人口学家。


他是经济学诞生之后,第一个被正式受聘的经济学教授。


而被人人称颂的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却没有得到过经济学教授这个头衔,他一辈子只当了个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


马尔萨斯写过不少有见识的经济学著作,比方说《政治经济学》《价值的尺度》《政治经济定义》等等,这些书也都是响当当的作品。


但是,让他名满天下的,还是这部《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那么牛,是因为他身边的人也很牛。


他爸,老马尔萨斯是英国著名的教士、政治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


而他的挚友,则是大名鼎鼎的大卫·李嘉图,是继亚当斯密之后最有名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




02



马尔萨斯生活的年代,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时期,他见证了一个工业文明前后的社会状况。


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英国展开了“圈地运动”,对广大农民的土地实行暴力掠夺,以此实现资本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对英国的人口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它使得丧失土地的农民不断增加,因而出现了人口过剩现象。


他们有的沦为流浪汉,有的跑到城市当雇佣工人,有的变成极为穷苦的人,有的移民北美。


总之,他们不得不在许多困苦的途径中寻找一条出路。



到了18世纪中后期,英国又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空前高涨,从而给人口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据估计,17世纪末,英国人口约有550万人,到1801年就增加到1094万人,1821年又增加到1439万人。


工业革命使人口分布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许多新的大城市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农业人口的比重则不断下降。


到1851年,英国农业人口约为170万人,只占英国总人口的20%左右。



英国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带来繁荣经济的同时,也使广大工农群众生活急剧恶化。


所以,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是,农民被剥夺土地,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大批失业,哪怕得到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也不容乐观。


失业和贫困成为英国严重的社会问题,逐渐尖锐化的社会矛盾使得反抗运动也遍及英国各地,工人反抗机器的斗争也风起云涌。



处在这个时代的马尔萨斯,就在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英国还是农业社会时,老百姓吃不饱饭,是因为土地的产出有限,社会繁荣有限。


但英国爆发工业革命了,社会繁荣了,老百姓还是吃不饱饭。


马尔萨斯就认为,是人口增长,“吃掉”了社会财富的增长。


这人口问题怎么解决呢?




03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法国的思想家们,给混乱的局面,提出了新想法。


无政府主义思想家葛德文就认为,理性是支配动物生活的真正动力,它将把人类引上不断改良和日益完善的道路。


对于当时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他说:随着理性的发展,人类将会控制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欲,所以人口增加这件事,不值得担心。


简单理解下,就是人口增长不就是男女做爱太多吗?


如果人理性地认为生孩子是不好的,那人们就会停止做爱,所以人口问题不需要担心。



而另一位社会改革论者孔多塞,则认为,人类有机体具有无限可完善性,预言人类会逐渐地向乌托邦世界迈进,甚至预测人类寿命可以无限延长。


简单理解下,就是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什么问题到了人类面前,都不是问题,人类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好。



法国大革命传到英国,其思想也传到了当时英国精英界。


老马尔萨斯对葛德文、孔多塞等人的思想非常赞赏,推荐他儿子马尔萨斯去读他们的书。


但年轻气盛的马尔萨斯却不以为然,和自己老爸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老马尔萨斯听到自己的儿子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就鼓励他把两人之间的讨论写下来,整理成文字发表。



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了一个小册子——《论影响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以及对葛德文先生、孔多塞先生和其他作家推测的评论》


这就是《人口原理》的第一版本。


换句话说,马尔萨斯写作的最初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研究人口问题而是为了攻击当时风行一时的“社会改革论”以及“空想社会主义”。


后来马尔萨斯对这本书进行了多次修订,在1826年,他已经60岁高龄,依然坚持修订并出版了第六版,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版。


几十年时间里,《人口原理》这本书的每一版都有新变化,但是,马尔萨斯在里面的基本观点,却一直没变。




04



好,交代完马尔萨斯和《人口原理》的背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到底写了啥。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两个假设”。


具体来说,两个假设是:
第一,人类生存必须依靠食物
第二,男女两性之间存在天生的情欲,而且这种情欲不会被消除。



马尔萨斯强调说,这两条假设,是关于“人类本性的不变法则”——


一方面,只要是人,那就得吃饭,没了食物,人当然就不能生存;
另一方面,人类还要生儿育女,延续后代,而这一切呢,都要建立在男女情欲的基础上。


这“两个假设”应该很好理解吧,说到底,就是为了活下去,吃饭是为了生存,繁衍也是为了生存——把基因传下去,另一个方式的生存。



接着,他又继续强调的“两个级数”。


他提出说:人口,如果不加限制的话,那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但食物呢,却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


一个几何级数,一个算数级数,它俩的增长速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要比后者快得多。


所以,他认为,人类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无限大于土地生产粮食的能力。




05



那么,这“两个级数”怎么得来的呢?


马尔萨斯是这么想的:人类的食物,基本上分成动物和植物两种。



马尔萨斯先是算了这么一笔账。


他以我们平时吃的麦子为例:按照一般耕种方法,1粒麦种,能够产出6粒小麦。


理论上说,小麦的产量每年能够增长5倍。


在这个基础上,假设全世界都拥有一模一样的土地,小麦可以自由生长,并且一粒种子也不浪费。


照这么计算,14年之后,全世界产出的小麦就能完全覆盖地球陆地的表面。



再来看看动物,马尔萨斯以绵羊为例。


他说,算上通常的死亡率和偶然事故,人类饲养绵羊的数量,可以平均每两年翻一倍。


同样,还是假设全世界的土地都用来养绵羊,这样一算,不到76年的时间,整个地球陆地表面就会被绵羊完全覆盖。



当然,马尔萨斯也承认上面的计算,只是在理论上成立。


在实际当中,麦子也好,绵羊也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增长能力。


哪怕人类都这样干,土地也承载不了。


马尔萨斯就认为,从土地的角度来看,当食物达到一定的增长率,土地的质量可能会下降,那么食物产出也就会受到影响。


他提出了一个“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指的是土地生产力其实是有限的,食物的增长率只能保持在一定时期内。


所以,马尔萨斯最后说,食物的生产,最后只能以算术级数的速度来增长。



那人口增长为什么是几何级别的呢?


马尔萨斯所依据的数据,来自美国的四次人口普查



从1790年到1820年这30年里,美国政府每十年就会做一次人口普查。


在第一个10年内,美国的人口增加了36.3%。


马尔萨斯说,经过他的计算,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美国人口总数会在22年半的时间里翻一番,并且这个翻番的时间,还会缩短下去。


因此,他断定,人口的增长是一种几何级数,速度非常惊人。




06



我们看到当中的对比了吧。


人口总数平均20来年翻一番。


而食物的增长速度呢?考虑到刚才说到的土地质量下降问题,土地生产的粮食能在25年里增加一倍,就已经是最乐观的情况了。


所以,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速度,和食物的增加速度,是互相矛盾的——一个快,一个慢,一个是几何级数,一个是算数级数。



马尔萨斯指出:显然,如果人口增长过多,而食物增长跟不上,那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广大群众的生活将陷于贫困。


当劳动者人数太多,市场的工作机会又少,劳动的价格就必然下降。


而与此同时,人口多,食物少,食物的价格就会趋于上升。


于是,劳动者要想挣得和以前一样多,就不得不更卖力地工作。


而卖力工作的结果,又会被增长更快的人口摊薄掉。


所以,在人口问题的影响下,广大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将会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



简单总结一下,上面我们提到了“两个级数”——


也就是说,如果人口不受限制的话,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
食物呢,则仅仅以算术级数增长。


可见,人口的增长是无限大于土地生产食物能力的。


人口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使得广大劳动者陷入贫困。




07



当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不局限于这两个假设和两个级数,否则就不能影响两百年了。


他还提出了“两种抑制”。


就是,抑制人口增长的两个力量。


这两个力量,一个就是“苦难”,另一个就是“罪恶”。



所谓苦难,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会损害身体健康(要么早逝,要么早泄),贫穷会导致婴儿的死亡率高企,很多婴儿未成年就夭折了,这些统称为“苦难”。


罪恶,则是战争、犯罪、杀婴等行为,统称为罪恶。


而人为阻止人们正常的情欲,或让妇女不能生育的行为,也归到罪恶里面。


而我们实行的计划生育,用到的就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里的“罪恶”手段。



马尔萨斯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当苦难和罪恶这两种力量变强的时候,人口就会被控制住。否则,人口便会极为迅速地增长。


ps:顺便说下,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尔萨斯,反对救济穷人,他认为,救济穷人只会造成更多的穷人。



所以马尔萨斯提出了一整套人口学术理论:


回答了人口增长的原因,两个假设——食物和情欲;
回答了人口贫困的原因,两个级数——人口无限,土地产出有限;
回答了抑制人口的力量,两个抑制——苦难和罪恶。



这就是著名的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08



建议大家再重新、仔细读一遍上面马尔萨斯提出的思想。


因为,下面我们会来反驳——看完上面,再看下面,这样你就不会乱喷了。



其实反对马尔萨斯的人,不仅仅是在现代,在当时就有名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


其中就有我们非常熟知的马克思、恩格斯——没错就是那两个超级大名鼎鼎的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他们认为,人口是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作为广大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当然是站在劳动人民这边。


马尔萨斯认为穷人是多余的,阻碍社会发展而两大导师则认为穷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这种站在阶级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不去多说了。



马尔萨斯这套理论在近代中国,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和质疑——比方说,孙中山、廖仲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当年都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发表过尖锐的批评。


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传统观点就是“人多力量大”,对抑制人口不感冒,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都反对马尔萨斯,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当然也跟着反对。


所以当时围绕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所展开的各种批判也非常多。



改革开放之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再次在中国兴起。


当时,人们普遍的共识就是“人太多”——如果中国能有像美国那样的人口规模,岂不是我们的人均经济水平立马就能上一个大台阶了?那么我们可以很快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了。


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开始非常重视人口总量的控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引导方针。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问题,又重新成为学界和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大家发现,单纯控制人口总量,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就是简单的正面效果。


除了人口总数量这个单一指标之外,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人口分布的密度,以及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也就是所谓“合理的人口结构”,这些东西其实也非常重要,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潜力。



现在中国社会上反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支持放开生育,不是我一家之言经济学界、商界、智库团体,都在呼吁中国放开生育。


哪怕在政界,支持放开生育的人也有。


今年两会上,辽宁副省长就恳求率先放开东北的生育政策。


贵州人大代表也建议全面放开生育。


不过中国还在等手握大权的那个人,抛开固执的思想。





09



我们先来看马尔萨斯的两个假设——


第一,人类生存必须依靠食物;
第二,男女两性之间存在天生的情欲,而且这种情欲不会被消除。


这“两个假设”,是支撑马尔萨斯整个人口理论的基础。



第一点,是天理,没法反驳。


第二点呢,说得好像也是天理。


为什么说好像,而不是确定呢?


因为在现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有人不想情爱之欲。



日本的很多宅男宅女,就真的不想做爱,游戏和虚拟世界是他们的挚爱,有生理需求,看看小黄片就解决了。


日本小黄片市场发达,不是因为日本人喜欢做爱,而是不少人不想找真人做爱了,小黄片就满足了这部分的需求。





10



再来看看马尔萨斯的人口“两个级数”——


人口几何级数增长;
食物算术级数增长。



如果你细想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的概念,就知道里面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


马尔萨斯只是观察了美国四次人口普查就得出人口几何级数增长的结论,显然缺乏说服力,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未来,都不成立。


马克思就认为,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人口是按照不同的比例增长的,并不是一直按几何级数增长。


而现代社会呢,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非常缓慢,远远没有达到世代更替的2.1生育率。



这里的生育率,正式名称为“总和生育率”(TFR),指一名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


通常而言,一个国家总和生育率只有不低于2.1,才能达到所谓“世代更替水平”。


以韩国和日本为例,韩国的生育率为0.98,日本的生育率为1.42.


照这样下去,每两个韩国人变成一个,生一代人30年,韩国人平均寿命80岁,不用300年,韩国人就会自然灭绝了,人都没有,国家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目前我国的生育率大约是1.2,比日本还低。



马尔萨斯担心人口一直增长,甚至几何级增长,根本不存在,现在连增长都没有了,再减少下去,一个国家都要亡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100多年前,马尔萨斯怎么能想到避孕套、避孕药会发明出来呢?


人类的情欲没有改变,但现在的人类哪怕做爱了,也能避孕。


这就打破了马尔萨斯提出的其中一个假设——男女情欲的陷阱——爱照做,但就是不生娃。



还有粮食的增长,马尔萨斯能想到,今天的人类,在一毛不拔的沙漠也能种出粮食、蔬果吗?他能想到,今天的人类,能发明人造肉吗?


土地已经不是限制食物产出的主要要素,借助科技,人类可以在一块土地上几何级地增长食物。


在未来,几百米高的高楼大厦,它不是写字楼,不是住宅区,而是种植区——能种出粮食蔬果,也能种出肉。



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在现如今的事实面前,被狠狠地打脸——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减少、食物增长实现几何级而且不依赖土地。




11



还有一点,是马尔萨斯怎么也没想到的。


开头提到的法国思想家孔多塞认为,人类寿命可以无限延长。


但马尔萨斯则反对,他认为从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的寿命并没有得到很大延长。


人类寿命会不会无限延长不知道,但人能活很长,倒成了现实。



马尔萨斯属于富裕阶层,他活到68岁,已经算长命了。


但他没想到,现在的发达国家,平均寿命都在70岁以上。


个别国家的人均寿命还到了80岁以上。


百岁人生,将会非常普遍。



而这些失去劳动力的老年人,谁来养活?


在马尔萨斯的时代,他不需要去想,因为这些人没到老年就死了,那个时期人类的平均寿命才35岁左右,剩下命大没死的老人也没多少个,劳动力人口远远大于老年人,不存在什么人口老龄化。


但现在不一样,老年人那么多,活得那么久,没有足够新增的劳动力人口,谁来养活他们?


难道把老人都拉去活埋了?



别以为这不会发生。


日本的老龄化支出占了预算总额的三分之一,老龄化越严重,财政收入越少,老龄化支出越多,这一减一增,迟早整个国家的税收都拿出来养老。


在日本,因为严重老龄化,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都拿出来养老了。


但还是不够,根据警视厅的调查,近年来因在商店“万引”(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被抓的65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此类犯罪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在呈不断增加趋势。


没有生活保障的老人,故意去偷盗,进监狱养老。



这些生活困窘的“万引”老人,也被日本舆论给贴上了一个标签,称他们为“下流老人”。


这里的“下流”当然不是指作风下流,而是指沦为在最底层挣扎生存的一批人。


据统计,现在全日本沦为“下流老人”的已达700万人,而随着日本人的长寿、养老金的入不敷出,这个数据肯定还是会继续上升的。


日本的老人占人口比重越来越大


1954年,日本厚生省制订《抑制人口增长的施策要纲》,宣布抑制人口正式成为国家方针。


2004年,日本政府出台《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承认“少子化对个人、地区、企业、乃至国家带来巨大影响,是动摇了社会经济根本基础的危机”。


日本甚至出现极端的观点认为,“日本的少子化是人灾”,“是战后美国为了遏制日本国运的又一次日美战争”。


日本出生人口数连年下降


一边是老人越来越多,需要养老支出越来越大,一边是年轻人越来越少,财政收入越来越少。


这“一增一减”,会把日本经济拖入深渊,直到整个社会崩溃。


社会崩溃会怎样?


早几十年前,人类为了能保持持续发展,扼杀未出生的婴儿。


在几十年后,难保不对老人下手。



别忘了,现在中国的生育率比日本还低。


各位,包括我,就是几十年后中国的老人。





总结一下。


马尔萨斯写人口论,刚开始是为了反驳法国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希望大家回到现实来,当时的现实就是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


这些空想家认为,人类能解决的贫困人口问题。


而马尔萨斯认为,人口会越来越多,人口是几何增长,而社会的肉类粮食蔬菜是指数增长,所以人口不会因为社会发展而摆脱贫穷。



很显然,马尔萨斯小看了人类。


虽然马尔萨斯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看到了人类因为科技发展而富裕,也看到了人类因为人口增长而导致大部分人陷入贫穷。


但他不知道人类会持续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财富空前繁荣。


而且当人类社会进入城市化后,会不愿意去生孩子、会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我们不能指望200年前的马尔萨斯的思想能多有前瞻性,但很显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


马尔萨斯是一个思想家,在当时提出这个人口观点,是很了不起。


但如果现在还用马尔萨斯这套理论来制定人口政策,结果一定很惨。



相关文章:

21世纪最大的危机,可能是人口下降

中国人口减少一半,人均GDP就会提高一倍吗

石油,永远也用不完

从归化球员和留学生事件,说说人口这件大事

发达的日本,低欲的社会

终究平庸的日本

日本的昨天,韩国的今天,中国的明天


工业革命系列文章:中国有没有前途


往期精彩文章:

抗战时期,上海市民的真实生活


电影《八佰》退档的真实原因


自己动手,缺衣少食


中国还有500万贫困人口,为什么要花钱去火星


民众越节约,国家越贫穷


500年前,世界贸易以中国为中心


明末清初,中国最后一次称霸海洋


关起国门搞发展的坏处:点错科技树,让中华民族落后千年


美国针对中国,不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