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诸葛亮说,“要亲贤臣,远小人”,贤臣是谁,小人指的又是谁


诸葛亮在给刘禅的《出师表》中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在字面上理解,贤臣当然是好人,小人自然是坏人,亲好人,远坏人,国家理所当然兴隆。


所以,先汉的皇帝是圣君,后汉皇帝是昏君?



如果只是这样去理解,就太不懂历史了。


我们来看看,贤臣和小人,分别都是什么人。




01


豪强把持大汉的社会


汉武帝之后,大汉实际的控制权,逐渐掌握在豪强手里。


在文章《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为什么汉朝会在强盛时亡国》里详细分析了豪强的崛起。


豪强是个统称,就是把诸侯王、外戚、贵族、大臣、官僚、工商奴隶主等等都包括在内。


说白了,豪强就是一个既有政治力量,又有经济势力的阶层。



当时,读书是昂贵的活动,读得起书的,也就这些豪强阶层了,所以这些豪强,摇身一变,又成了大儒。


对皇帝来说,豪强不可怕,就怕豪强有文化。


因为,一般的豪强顶多也就是有钱有势,但舆论权还是在皇帝手里的。


但豪强有了文化,那就不得了了,他们可以引经据典地批评皇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钱有势的豪强,肯定会成为有文化的豪强。


这时,皇帝不仅动不了他,连被批评了也只能干瞪眼,你说这皇帝做得憋不憋屈。




02


为了反击豪强,皇帝只能找身边人


假设你是后汉的皇帝,面对这帮有钱有势有文化的豪强,你会怎么办?


你可能会说,我把他们都拉出去咔嚓了。


对不起,这真做不到,豪强的钱比朝廷还多,手里的兵也比皇帝亲兵多,朝廷里的官员,也是他们推荐上去的。


你要是逼急了,豪强分分钟造反。



为了对抗豪强,你只能找帮手。


但你能找谁呢?


皇帝从不出宫门一步,你想到社会招揽人才吧,这些人都是豪强推荐来的人。


哪怕给你皇帝出宫门找人,找到的也只是一群大字不识的农民。



当时知识传播技术不发达,普通家庭根本没法识字。


要想在社会中有足够多的有文化的人,知识传播的成本必须降下来。


首先得有纸的出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但这会儿的造纸技术还不发达,有句成语“洛阳纸贵”,这个描述的其实已经是西晋时期了,说的是有篇文章写得太好,洛阳的文化人竞相传抄,纸不够用,于是就变贵了。


西晋时期比东汉又晚了一百多年,这说明纸本来就不多,也就不会太便宜。



光有纸还不够,还得有印刷术大规模的应用。


但东汉还没有什么印刷术可言,书籍的复制要靠抄写。


这种情况下,知识传播的成本相当高,不是豪族的话,一般人根本读不起书。


放眼望去,皇帝能依仗的,也只有身边的太监和外戚了。




03


后汉皇帝“亲小人,远贤臣”,是权力博弈的结果


后汉的贤臣和小人,与他们实际上的人品、官品怎么样关系不大。


但豪强掌握了话语权,所以皇帝的行为,在世家大族嘴里,也肯定是“亲小人、远贤臣”了。



但皇帝不在乎谁是贤臣、谁是小人,他在乎的是谁听我的话。


对皇帝来说,怎样才能确保我扶持的人支持自己呢?


忠诚这东西是不敢指望了,能指望的是,他们的身份地位都完全依赖于皇帝,这些人即便是出于自私,也得站在皇帝一边了。


那是什么人啊?


只有两种,宦官,也就是太监,还有外戚,也就是皇后的家族。



宦官完全被世家大族们所瞧不起。


外戚有不少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但一旦与皇上结了亲,马上就会有压过其他世家大族一头的感觉,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又与其他的世家大族之间会发生矛盾。


皇帝、外戚、宦官、世家大族之间的博弈关系,造成了东汉中后期的朝政格局。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提到: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这里的“桓”,就是汉桓帝,有名的昏君。


汉桓帝是在15岁的时候被大将军梁冀扶上台的。


梁冀是前朝外戚,觉得扶植个15岁小孩子好控制,利于自己继续掌权。


那些不同意梁冀,想要拥立个成年君主的大臣,都被他给收拾了。



被扶上台之后,桓帝感觉特别不爽,因为梁冀像太上皇一样天天控制着他。


汉桓帝想要反制梁冀,但又没有人可用。


在当了13年的傀儡皇帝之后,桓帝终于发掘出几个心腹宦官,与他们联手,歃血为盟,发誓要搞掉梁冀。


皇上和宦官联手把梁冀做掉了之后,桓帝开始自己说了算,马上就来了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


就是说,有一群世家大族的名士重臣,他们痛斥宦官,结果就被指责为结党营私,这些人或被罢官赶走或被抓起来,并被规定此后永远不得录用


我们今天历史书上说党锢之祸是“宦官专权”什么的,实际上只不过是皇帝通过宦官之手,压制这些世家大族,党锢之祸就是皇帝进行集权的努力。



用宦官压制了世家大族之后,汉桓帝又反过来开始压制宦官,把当年帮自己做掉梁冀的宦官们狠狠收拾了一番。


但皇上也不会抛弃宦官,只是让他们不要那么嚣张,日后还会借重宦官继续抗衡世家大族。


看到这些作为,我们会感觉,汉桓帝虽然说不上是什么明君,但智商绝对不差。



所谓的东汉中后期的皇帝都是昏君的说法,只是世家大族的埋怨之词。


而这些士族们为了强化自己的“天下为己任”的形象,获得道德制高点,宦官和外戚就进一步被还原为“小人”。


这就是诸葛亮提醒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贤臣是否真的贤,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相关文章:

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为什么汉朝会在强盛时亡国


往期精彩文章:

五胡乱华,带着血与泪的民族融合史


拜登上台,中美关系走向何方


为什么现在中国国际环境看起来那么恶劣:大国成长的烦恼


理财系列:买房、股票、基金


三国下半场,是司马和诸葛两大家族在争天下


什么样的婚姻更幸福:好的人生伴侣只需要一个好的毛胚就行


凯恩斯经济学的精髓:企业家决定投资不是靠理性,而是靠动物精神


回顾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房地产泡沫:现在中国的房子能不能买


高房价真正可怕之处:1991年日本房价泡沫破裂后,二十年也没走出来


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危机红利助推新一轮经济大起飞


纸老虎、黑天鹅、灰犀牛:什么样的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


人是理性,还是乌合之众:关于人性,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谁说得对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