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塑城市语言景观 助推全域旅游雄起

议员 地名众议院 2021-02-23

——漫议晋城市区街道的命名

 

上世纪末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语言景观理念的研究和应用。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加拿大学者兰德里和布利斯定义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由于语言景观的广泛存在,不少地理学家潜意识地把它作为典型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和城市地理研究者关注的重要样本。以色列学者本 • 拉斐尔等认为:语言景观是一个社会、地区或城市的重要象征符号,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它可以展示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语境,也可以体现文明发展的程度。

近年来,国内学界也开始不断加强对语言景观的研究探讨。如陈睿先生认为,语言景观作为物质文化景观,其演变影响人们对城市的集体记忆,具有独特的空间属性,构成了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杨荣清先生认为,语言景观是城市空间表达区域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千城一面的背景下,城市空间中的语言景观彰显区域文化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语言景观更集中地体现于城市,被认为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语言景观又以城市地名最为重要,其中构成城市骨架的街道地名更占据突出地位。


 

观望今朝乱象

 

如果说城市地名构成了一座城市最重要的语言景观,那么晋城街头明显呈现三道不同层次的风景线。居住小区最初以模仿度跟风度极高的凤某小区丛生出现,被人们所诟病,其实它一定程度上是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的产物。随着房地产开发大规模市场化的到来,开发商对居住小区的文化属性越来越重视,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请人为之细斟命名,由此形成了一道高贵典雅、美轮美奂的风景线。单是从白水街上走过,白水印象、怡泽园、御景龙湾、润泽苑、沁馨苑、鸿禧山庄、君悦湾……一路琳琅满目,简直美不胜收。城市的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地名称构成了第二道风景线。虽然整体感觉略为逊色于第一道,但也一直在不断靓丽起来的蜕变提升之中,其中公园名称又普遍优于广场名称。不过,近来命名似乎有逆特色化的倾向,如今年拟建的市民广场、市民公园两个名称,市民们居然非议渐起,并不领情。

至为重要的街道名称所构成的第三道风景线,也不乏亮点甚至亮片,如东南片区的文峰、紫光、龙潭、桃苑、花园、祥云、瑞霞、松林等街名就十分招人喜爱。然而,这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晋城已有花园头、玉龙潭等知名度较高的地名,后起的花园路、龙潭路易被认作派生地名。尤其是,白水街在文峰路交叉处是一个拐点,以东路段实际主要转呈南北走向,本应与其顺畅北延的金凤路为同一条街道同一个名称;这就又衍生了一群问题,桃苑、紫光、龙潭、花园等几条大略呈东西走向而与白水东街相交的街道顺势被命名为,又相应有了几条略呈南北向的。照着晋城纵路横街的规则去寻访,大概在这片没有不被绕晕的。这是一个相较之下大家感觉命名最佳的片区,算是鸡蛋里挑骨头吧。而其他大量以公路命名法、村庄命名法及莫名其妙法(笔者简称为两点法、一点法、没点法)形成的街道名称,则一直是广大市民最为诟病的。


朝阳路是一条寻常人们找不见的小巷,晋城还有二条朝阳街


《晋城城建吧》里一个帖子《说一下晋城市路、街名之乱象》,单纯西北片区就数出了这么多的晋城命名败笔录:道西路/电厂路/冯苗路/与书院街重名的书院路……”,足证晋城的街名真的很乱,而且没有内涵。网友们吐槽,在市区的文化路、迎宾街、泰康街之外,金村镇区也有一条文化路(笔者见到的一个版本则北石店片区也有),南村片区又有一条迎宾街,北石店片区还有一条泰康街,六区联动变成了各行其是;尤其两条文化路不仅相距不远,所谓金村镇区并不是规划的金村新区,而是同样属于规划主城区。这三对双胞胎最生动地凸显晋城街道地名乱象之堪惊!甚者还有横街、商业街等名称直让晋城人怕看羞听。网友们沉痛地议论道,作为地级市的晋城市,街道命名反倒不如下属陵川县地名之美,如陵川县的望洛路、望川街、状元路、古陵路、梅园街、落雁街、回龙路等等,再反观晋城的电厂路、道西路、金村大道、前进路、红星街、北环街……” “关键是文化建设停留在口上,没人真正去落实,晋城命名之乱有识之士呼吁过多次,结果都石沉大海,呜呼,奈何!

另一个《应该规范新建街道名称》的帖子称: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新建街道越来越多,街道名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土里土气,不利于城市形象,规划设计部门应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命名一下高大上,有文化底蕴的街道名称……”提议 应该挖掘本地文化,名人,古迹,传说都可以作为道路名称这样普遍同感的意见表明,随着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越来越难于容忍现有的毫无特色又杂乱不堪的地名。紧邻的一个帖子题为《融入文化底蕴,彰显晋城魅力》,转发了市领导对天下公园生态观光大走廊项目规划的要求,要注重文化细节,融入文化底蕴,突出主题特色,努力体现晋城特色,彰显晋城魅力。其热忱和期望不言而喻。

       

回望当年气象

 

建国五十周年前夕,晋城市四大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城市规划与建设,笔者碰巧作了采访报道。本来是一次研究的会议,却普遍对给予了强烈关注。一位市领导说,现在晋城的街道名称既没有历史特征,也没有时代特点。虽也有个别好的,如泽州路,凤台街;但多数不好,像东环、东城之类名称太多,哪里也可以用。难道生个男孩很胖就叫胖孩?(满堂大笑)老百姓给孩子起名也要推敲一番,我们起名能不能多动动脑筋?对城市地名缺乏特色的问题可谓一针见血。面对市领导们普遍的不满意见,时任市长指出:“道路名称不能就一条改一条,必须重新审查,全面系统地做工作,该改就改,使晋城的街名整体上更高雅,更有特色。”时任市委书记当场安排分管副市长负责研究制订方案,要求在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征求市民意见。并提出其他城市地名也须斟酌,如物贸广场等名称就不宜用。只要认真重视,一定能拿出一个各方都满意的方案。



这篇题为《为了明天的晋城更美好》的特别报道,发表于省计委主办的《山西发展导报》之《现代晋城》专刊,引起了较大反响。人们说:原来觉得领导高高在上,离我们很远;看了这篇报道,感到距离消失了,原来领导们的很多看法,也正是我们所感所想的。笔者又乘势组织了一篇探讨文章《画龙点睛,给晋城街市一个靓名称》。该文指出:给街道、广场、公园及各种大型建筑一个好的名字,是文化素质提高了的广大市民的强烈愿望,更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凡较发达的城市都十分重视城市地名的管理工作,对城市之骨架的街道地名则另眼相看,重视有加。我市是一个新建城市,城市地名完全可能也完全应当成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使我们的城市光彩照人。文章剖析了市区街道命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条基本思路:一、名称上侧重审美和特色的格调;二、总体上把握协调和发展的格局;三、通名上区别新旧和层级的规则;四、管理上坚持民主和程序的原则。——今天看来,其构想或嫌过于理想化了,但映照当下乱象,基本观点仍然并未过时。

市委、市政府所安排的这一次地名审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市领导们会上关注的地名全部得到了刷新,如物贸广场依谐音改为物茂广场,虽然大家仍感不尽满意,但总是脱去了给人自由市场的印象。笔者一己看法将这批地名分为三品。文博路(原东环路)、文昌街(原南环街)、迎宾街(原泽州东街)等算作中品,面貌大为改观,形象大有提升,但属模仿之作,谈不上多少特色。而兰花路(原东城路)、书院街(原北环街)等富于内涵的特色名称则为上品。尤其是人们严重诟病的七岔口(谐音为晋城骂人语)广场,位于市区北部而改为七星广场,直为神来之笔!这次命名更名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留下了一些失误和遗憾。如人们以晋城古八景之一的锦溪落花建议命名一条锦溪路,却被工作人员会错意在景德桥之西命名了一条景西路


1980年代的华街广场,世纪之交被改为人民广场


再如将华街广场改为人民广场,把老城南门外一千多年的繁华历史一扫而空,网友痛心地说,“不尊重历史,人民广场在山西就能找出几十个,华街广场你在全国找找看看有几个,哪个名字更有意义?”这样的失误不仅是工作人员缺乏历史文化素养的问题,更在于程序上汲取意见不够的原因。基于工作之成绩不小,笔者将之客气地称为下品。

   虽然此前不断有过零星的更名——如太洛路更为瑞丰路等,但如此大规模地一次性更名十多处,几乎覆盖到了当时建成区的四面八方,确是空前的。此次更名总体上顺应了广大居民的愿望,并没有出现可能的不适过渡期,就被大家比较顺畅地接受和使用。

 

想望明日景象

 

相关研究强调,作为城市设计者或者城市空间景观的设计者,如何通过景观语言表达区域特色文化,是必须思考的内容。设计者不仅需要考虑空间构造的风格、特色,还要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其中,让居住者找到精神的家园。而我们的问题在于:只重视甚至只有硬件的设计者,而缺失了软件的设计者。初期城市规划图上的地名往往仅是一种符号,本质上与一二三四、ABCD”差别不大。现在触目皆是的地名乱象,我们不能单纯归咎于城市规划部门,不能苛求城市规划师同时是一个文化策划师。而“城市设计者”应当至少是两者的复合体。软件设计者的缺失实际上是理念和机制的缺失,才使这样的地名源源不断地从规划图上走下来,形成这样深广的乱局。

我市街道的命名从宏观上看,从来缺少一个顶层设计思路,缺少一个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的地名专项规划来作总体格局的把握,也缺少对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区别化的命名考量。从中观上看,从来都是零打碎敲地就一条路说一条路,很少成群成组地考虑过片区街道之间命名的相互谐和。从微观上看,多是临时抱佛脚,以胖孩瘦娃命名法为主导,极少注重地名的文化属性和区域特色。不过,由于晋城总体上仍然是一个新建城市,街道命名之弊虽然积重而尚未难返,也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与修正,如开发区规划的皇城街” 在建时改为翠微街,就与相交的颐翠路相映生辉。类似的努力也一直不曾间断。


晋城市2012年成为长江以北第一家“国际花园城市”


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双百城市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可以说,基于晋城的人口、用地、区位等资源状况,双百规划已经基本框定未来的城市框架,更多街道也正在拓展中,这是我们的城市能够对街道地名进行系统核改的最后良机;而中心城市作为展示晋城风采的窗口,支撑全域旅游的心脏,又对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语言景观品位提出了客观要求。我们头顶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两块本该金光灿灿的牌子,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城市语言景观而黯然失色,不过系于一念之间。只要市委、市政府真正重视起来,在做好顶层设计、把握总体格局的前提下,大力挖掘区域文化内涵,着力融会太行胜境风情,分别轻重难易缓急,适时有序平稳推进,就一定能够积小变为大变,尽快刷新我们的街道地名风貌。

我们有理由期待,以最具基础性功用的街道地名刷新为导领,将能够强力带动城市语言景观的整体重塑和提升,升起一道道美好的风景线,成就一份独特的文化精品甚至——文化遗产。让我们想象,当天南海北的宾客漫步街头,不时邂逅晋城的厚重历史、优美传说、卓荦人物,不时遭遇晋城的名山胜水、美景佳境、特产奇观,对这样精致的语言景观该是怎样的惊喜,对这样浑厚的文化积蕴又该是怎样的叹赏!打造一座如此蔚为大观的微雕版天下公园势必助推晋城全域旅游更快地异峰雄起。

 

(本篇作者为王之鸿议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