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明明对日本很有兴趣,日语学习却始终很难坚持下去?

日语魔术师 日语魔术师研究所 2020-08-27

过完年了,大家都还好吗?

上班的上学的大家心情都还愉快吗~

是不是又有很多少侠在新的一年里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了呢?~~~///(^v^)\\\~~~

是不是也又有少侠们开始为自己制定新年学习计划了呢?

今天我们又老生常谈的来聊一聊这个坚持问题,

上次写过一篇似乎大部分人表示还没有看过瘾,

今天就来再加点儿料~



动力缺失是学习过程最大的难题,一旦动力缺失,再好的学习方法也无力回天。

最近翻了下知乎的问题邀请,发现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动力的来源是什么。

 

动力来源有两种:外在和内在。下面用两个故事来说明吧。

 

别人家的孩子

A从小学开始,就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认真学习,每门课的考分都棒棒哒,总分长期占据排名榜前三。优异的成绩得到家长和老师的不断赞扬,同学们也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A也认为自己是学习上的天才。

 

带着光环的生活一直延续到进入大学,大学里缺少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周围的同学对考分排名似乎也不那么重视,大多都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心态,大多还逃课旅游,逃课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兼职,或者忙于各种学校社团,大部分人都无心在教室里认真学习。

 

所以,在A的大学氛围里,除了学习之外的各项能力都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和陌生人交流的交际能力,社团活动策划能力等。所以就算A能够回回考分高,也无法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此他在学校里,再也没有以前当学霸的那种冲劲,整天浑浑噩噩,成绩也一落千丈。

 

因为缺少自我提升的动力,大学毕业后也是回了老家,托家里人介绍了一份饿不死的工作,人也丧失了活力,再见面时很难联想到学生时代的耀眼学霸。


另一个故事

B是A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同学,各科成绩中等。B由于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大部分好玩的游戏是英文无汉化,因此因为玩游戏而喜欢上了英语,尽管考试的时候也就能拿到70%左右的分数,但并不妨碍他对英语的热爱。有人问B:“为什么你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学英语?”B的回答很简单:“学完一段之后又能看懂之前游戏里看不明白的地方,我觉得学着爽。”高考完后,B对英语这科的120分非常满意。

 

大学时代,选择了工科的B,和很多同学一样,早早地报考了四、六级,但B平常却不怎么复习,仍旧玩玩英文游戏、读读英文小说。直到考前一个月,才开始做做历年真题。过了四、六级后,同考的同学们激动地说:“OH YEAH,这辈子TMD再也不用学英语了!”B则继续玩英文游戏、英文小说。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主要走了三种路线:考公务员、考研究生和去高薪的公司。B则没有选择三种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公务员,也不喜欢继续在工科专业里深造,目前能选择的高薪公司也没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大学期间看过一些职业规划上的书,B只记住了一句话“世界上最美妙的事,就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还能赚到钱”。似乎喜欢的东西只有学习英语和玩电脑游戏了吧?B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考雅思,然后出国学IT。

 

长年沉迷于英文游戏和英文小说的B,在雅思培训班的入学阅读测试中,直接拿下了8.5分(满分9分),后来的几次模拟考,阅读只有两种成绩:8.5和9。实战的雅思考试上,以阅读9和总分7(差一点7.5)的成绩,顺利出国。

 

在国外的那段时间,由于本身对英语的喜爱,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通过自身经历,反思中国学生在国外留学面临的各种语言问题上。曾今花了整整两个月闭关集中精力攻破了自己的哑巴外语和听不懂的问题,同时还帮助同期的室友也解决了这一大难题,这使得他在语言研究上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专业领域反而没有花什么精力。

 

B此时又回想起那句话——“世界上最美妙的事,就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还能赚。到钱”,突然像抓到了什么的B,果断休学回国,走上了自己独创的“高效量化外语学习方法”之路。

 

没错,这位B菌就是老夫~关于这段黑历史的更多细节,回复“故事”获取。


几年后,老夫掌握了英语、日语和西班牙语,而且能以非常轻松高效的方法,把那些已经灰心到认为自己是“外语学废”的学生,重新教到6个月,每天2~3小时就能出国留学的水平。目前还准备研究韩语。

 

身边很多人问我:“你大学学工科,为什么现在会搞外语的工作?”

 

我依然还是那句话:“我觉得学着爽。”

 

各种原因导致老夫和学霸同学的人生路线完全不同,但最本质的是两人的动力持久度。

 

A在学生时代,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高高在上。但A过分依赖外在向他提供动力,几乎从来不问“我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因此一旦进入环境宽松的大学,他依赖的动力来源(大部分是压力和虚荣心)大幅度减少后,A的动力就慢慢消失了。

 

而老夫仅仅是从心(怂)而发想学英语,即使在考试上没有拿到什么很高的分数,他仍然想学。因为这份动力大部分来自“自我满足”(玩英文游戏——自己爽,读英文小说——自己爽),所以自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玩/读→自己爽→想爽更多→玩/读更多……。

 

当然,绝大部分人很难在一生中找到一件事能够自然而然地持久地满足自己,而且也没必要像老夫这样把这件事变成终生的事业。但可以借鉴这段成长历程,设计出类似的过程,帮助自己达到目标。


外在动力虽然难持久,但在短期内非常强大,主要以“竞争、期望、攀比、利益”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以之为“起心动念”,快速开始行动。而且强化外在动力的持续时间也有很多设计过程上的具体技巧,在我的推文《如何在外语学习上坚持下去》里写了,不再赘述。

 

而这位题主或者说大部分人更需要的是如何设计出内在动力(即自我满足,并达到良性循环),这才有助于长期享受而不是坚持。因为一谈到坚持,就会下意识地联想到:痛苦、咬牙、头悬梁、锥刺股等等。如果一件事和痛苦产生联系,大脑会本能逃避痛苦的东西,自然会排斥,从而更难坚持,变成恶性循环。

 

设计内在动力的关键点是找到一个能刺激到自己G点(让自己爽)的方式,然后不断用这个方式来做这件事,从而快速建立良性循环。

 

这个方式的最重要特征是:只和自己爽不爽(能不能满足自己)有关,不和别人比较,不追求任何外在利益(金钱、名誉等),不管是不是实用(比如数学上的纯理论研究),并且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反复体验(所以不能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只能体验一次!!)。

 

比如:

我喜欢打CS就是为了体验将敌人爆头的快感,我不管这局是不是我方的胜利,也不想关心如果这局我过于想爆头导致被击杀,下一局还有没有钱买好武器,我就是想体验将敌人爆头的快感!

我喜欢打台球就是觉得听了球撞击的声音很悦耳,觉得爽,我才懒得管这球进不进,能连续打几杆,能不能赢这局,我就是想爽!

我学各种外语就是觉得听懂外语很神奇,很爽,劳资才不关心是不是以后能用外语赚钱还是装逼,也不想管能不能学会或学得快,反正学一点就能听懂一点,就能让我爽!

 

所以有和提问这位少侠情况差不多的少侠们,赶紧去找自己的G点,然后想办法用日语来不断刺激自己的G点。没有G点没有爽就没有“坚持”。任何一个长期沉迷于做某件事的人,从来不需要坚持,人家正爽着呢~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你想通过日语得到更多实惠的好处(比如钱),大胆地设计和结合吧!但一定要以内在动力为主!如果觉得太俗也可以不设计和钱有关的过程,不过说不定你爽到和达到某种程度时,赚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