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3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那些脍炙人口的爱国事故

2016-09-29 文三娃 参座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九一八的言论九一九才火。


乒乓球运动员王楠与丈夫在微博上的这段对话,在9月19日引爆网络,令举国沸腾。



“放水爱国”不是段子,但一定会被收录入当代成语。它出现在乒乓球国手的家庭生活里,并不是偶然,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体育项目能跟乒乓球比,高手多如过江之鲫,哪怕是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事,有时候冠军不是靠自己拼搏的体育精神,而是要靠队友“放水”的团队精神,金牌跟个人的汗水分不开,但在派谁都能拿冠军的情形下,谁能笑到最后,就与选手跟领导,或者说跟组织的亲密程度,更加分不开了。


王楠随后解释,“放水”是郭斌十几年前的行为。郭亦直陈,虽然解气,其实没用。我的理解是,这对夫妇是意识到该行为的偏激,“咱得多方位加油”的表述,也算真诚,但这个帖子,依旧映射出相当数量的国人,心存的戾气与仇恨。


中日邦交理论上正常化以来,暗战或明战不光出现在荧屏里的抗日剧,也出现在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至少从爱国群体激发仇恨的能力看,中方是占据了绝对上风。


因“慰安妇”等旧账,中国民间从来不乏公开宣称赴日狎妓,为国争光的壮士,日本国的风俗店,对来自中国的恩客,显然会有行业性的抵触。以至于有大量故事流传:雄赳赳气昂昂开赴东洋的男士们,在sa ku ra, sa ku ra的《樱花歌》声里,一把扯开了姑娘身着的和服......但故事的结尾总是从悲壮到忧伤,最大的哏儿就在于姑娘的老家,要不是松花江畔的东北,要不是黄浦江畔的上海。


“为国放水”又成热门话题,日本国的旅游业,对来自中国的房客,怕也是要心生敬畏了起来。


观摩了体育工作者的爱国表现,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文艺界。

最近上映的『我的战争』,票房如何未知,但其2分钟宣传片里的这个桥段——不需要护照,“我们是举着红旗进的汉城”,确是对朝鲜半岛的原住民,充满着征服者的骄傲和对被征服者的轻蔑。

牛犇先生举红旗,田华女士开坦克,很有画面感。


49建政后培养的文艺工作者群体,从价值观上看,总体在下意识躲避现代文明。不论老中青少,大部分人的审美水平,最高点都停留在了“阳光灿烂的”血色浪漫时期。

说过了名流,再看看草根。

2016年海牙国际法庭的南海仲裁案后,河北省乐亭县7月17日某洋快餐店外的出现了这一幕。

 我把这段1分零8秒的视频对话做了记录,作为当代爱国运动的资料存档(youtube可观看,请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翻墙可见)。

 

堵门者:小哥,你们好,你们是去肯德基吃饭去?

小哥们:是。

堵门者:现在的年轻人啊......你们知道美国和菲律宾要侵占中国的南海呗?

小哥们:嗯呐。

堵门者:嗯呐。现在如果你们吃肯德基的话,将来美国、菲律宾侵占中国南海,跟中国打仗的话,扔到中国的每一颗炮弹里都有你们赞助的钱。你们看是去吃好还是不去吃好?中国有的是好吃的,为什么要吃他们的东西?作为年轻人,有点爱国的意识没有?如果不吃这东西(肯德基)会不会死?

小哥们:......

堵门者:我们这么简单地一说,你们看是吃还是不吃?你们哥几个表个态吧?如果现在止住的话,还是个爷们儿,还是有血性的中国人,如果进去的话,将来美国、菲律宾找中国打仗的话,(你们)都是汉奸。

小哥们:走吧,走吧,撤。

堵门者:呃,走的都是好朋友,走的都是中国人,将来,未来的中国都是你们的啊。

(此处应有经久不息的掌声)


阿里巴巴最近收购百胜集团部分中国业务,其中就包括肯德基。目前很难判断广大爱国群众将如何评价马云,是连带阿里巴巴一起抵制呢,还是逼迫马云把肯德基本土化,统统改造成“乡村基”。

在乐亭堵门肯德基的人民群众,很显然跟2012年抗日运动时是同一拨,均为原教旨爱国主义者。

但堵肯德基大门的,无论是横幅还是言行,显然温良恭谦让了太多。

2012年时,口号强悍霸气,行为暴力血性(西安那副砸烂日系车主颅骨的U型锁,已经被永久收录入群众爱国运动史)。

名义上是抗日,但美国人也没被放过。

作为时任美国大使,骆家辉也成了“陪斗”对象。

几十名举着旗子的抗议者袭击了骆家辉的座驾,最终在安保人员的护卫下才退缩回大使馆,侥幸躲过一劫。

宁可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复钓鱼岛;哪怕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

这样的口号,至少可以看着是令对手心理崩溃的精神原子弹。

苏格兰公投那会儿,据说当地爱国群众打出了这样的口号,显然是在向大洋彼岸的中国同道们致敬。

宁可英伦不长草,也要保住爱丁堡;哪怕英伦遍地坟,也要杀光苏独人

台湾伪当局年初搞大选时,爱国群众也传送着类似的口号。

宁可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复台湾岛;哪怕华夏遍地坟,也要拿下蔡英文


话又说回来,吃肯德基是为美军送炮弹的说法,让我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两件事。

2015年我还在凤凰网工作时,某天开完选题会,大伙儿去了单位附近的望京国际吃日料快餐,向保安大叔打听具体位置。大叔一边指路一边教育我,“去吃小日本?你们每吃一顿就给他们贡献两颗子弹!”

我辩解说这店多半儿是中国人开的,大叔反驳:“还算中国人?!”

后来发现,这顿饭果然又贵又不好吃,还伴随了一股卖国的味道。

我头一次差点被同事胖揍,是在沈阳的一个酒吧里。那一年美国发生了911,为此喜大普奔弹冠相庆的亲朋好友并不少。

险些被开瓢发生在7天后的9月18日。

忘了为啥就聊到了国际问题。我就插了一句话,“日本人里也有好人啊”。话音刚落,这位平时铁磁的同事已经举起椅子要砸我了,场面一度失控。

后来就长了心,在亲朋好友面前,一概不参与跟“民族大义”相关的话题。


爱国的姿态,可以很高尚,也可能很猥琐;仇恨的表现,可以很优雅,也可能很狰狞。

这些耳熟能详的“爱国事故”里展露的气质,东方人谓之“陋”,西方人也有类似表达,大概叫勒欧LOW。

 

  独立写作 欢迎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