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沃迪《亚里士多德在中国》出版
《亚里士多德在中国》
Aristotle in China:
Language, Categories and Translation
【英】罗伯特·沃迪(Robert Wardy) 著
韩小强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年6月
202页
39元
【内容简介】
《亚里士多德在中国》探讨的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它的一个中心议题是,成就于古希腊语中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在语言谱系上毫无亲属关系的古汉语中被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可能性。
这是一本潜心研究的成果,在很多方面极具启发性。它把中西方比较哲学中对许多核心问题的争论带入了一个更深的层面。毫无疑问,汉学中的语言相对主义确实存在着各种缺乏足够理论支持的假设,甚至谬误。沃迪对它们较为系统的清理使我们看到了不少以前忽略掉的问题。他对《名理探》的细致分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汉语里准确理解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独特机会,而且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中国读者感到,亚里士多德完全可能成为我们并不陌生的诸子百家中的一员。
【作者简介】
罗伯特•沃迪(Robert Wardy),英国剑桥大学古典系教授,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专家,同时具有相当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和丰富的中国哲学知识。除本书外,其著作还有《修辞的起源:高尔吉亚、柏拉图及其后继者》《变化之链: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七卷研究》等。
【译者简介】
韩小强,哲学博士,现执教于加拿大湖首大学,研究兴趣为形而上学、认识论、语言哲学及比较哲学。发表《缸中之脑的蝴蝶梦》《存在非上帝之“屏”》《辩者之鱼乐》等学术论文多篇。
原书封面(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年)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综合征”:语言、逻辑形式、翻译
1.引言 1
2.引导和限制 4
3.到底什么是翻译? 13
3.1伍尔夫假说 13
3.2缩减的哲学人类学 19
3.3洪堡的遗产 23
4.案例分析一:条件句 31
5.案例分析二:汉语是名称一览表 37
6.逻辑形式 43
6.1反“逻辑”翻译 43
6.2形式为何重要 49
6.3削足适履式的逻辑 55
7.案例分析三:Being 64
8.案例分析四:真理 70
9.案例分析五:名词和本体论 74
10.小结 79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传话游戏
1.引言 86
2.名字里有什么? 108
3.论辩、分辨、推论 120
4.逻辑的必要性 129
5.有限和无限 134
6.简单与复杂 139
7.所有存在之物 144
8.有多少问题? 156
9.相对而言 160
10.特殊与一般 163
11.译不可译 174
后记 179
术语表 182
书目 194
【评论】
哲学家和古典学家罗伯特·沃迪在他这部新著中将注意力转向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问题。不过他是通过对语言相对主义的分析来展开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探讨的,而他对语言相对主义的分析则基于他对《名理探》的解读。《名理探》是亚里士多德《范畴篇》的一个十七世纪汉译本。沃迪试图以这项研究来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一种语言的基本结构会不会决定此种语言使用者的总体思维方式?哲学是不是受它所使用的语言的引导和制约?语法、逻辑、文化和宗教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翻译?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精髓能不能原封不动地在汉语中呈现?沃迪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将会使哲学、汉学和古典学研究者,以及语言学和人类学研究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望对这一领域的学术作出重要的贡献。
——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