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部少见的华语黑色电影

顿河 奇遇电影 2020-02-27





相隔两年之后,青年导演李霄峰带来了他第二部剧情长片《追·踪》。如果说在处女作《少女哪吒》中,李霄峰要挑战的是由作者到导演的转变,是一个入学试,那么《追·踪》则像是一场升学试,这是他第一次执导类型片,无论演员阵容还是叙事野心都要比《少女哪吒》大得多。


那么这部片子完成得如何?上个周末(10月14日),入围了本届釜山电影节「亚洲之窗」评委会奖的《追·踪》在当地进行了首映,这部历时一年拍摄的电影首露真容。我们特别请来观看过这部影片的顿河为我们评介这部影片,供大家参考。


10月14日,《追·踪》在釜山电影节首映


《追·踪》也入围了月底的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所以大家还有很多机会能看到它。





不文一名的国企混混在礼堂被手术刀精妙割喉,不可一世的官二代在河畔被利斧残忍钝击,看似与世无争的花店小哥,也在最匪夷所思的地方丢了性命。


横亘十年,发生在重庆的三桩凶杀案,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互为因果。如果硬要做一个不太剧透的简介,《追·踪》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


追  ·  踪 

2017

Ash

导演: 李霄峰

编剧: 李霄峰 / 徐展雄 / 沈祎 / 王沐

主演: 罗晋 / 聂远 / 黄觉 / 姜珮瑶 / 辛鹏 / 李嘉琪 / 杨一威 / 史策

先导预告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15e8rgd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故 事 简 介

-

十年前,王栋和徐峰意外相识,为了各自的仇恨联手犯下罪行,得手后各自离开。 

十年中,两人毫无联系,各自安生,王栋成为首屈一指的外科主任;徐峰却每日被罪恶感困扰,靠酒精寻得救赎,沾染一身疾病。 

十年后,两人再度相遇,在新的角逐中,展开与其相关十三人的电影图卷,属于九十年代末的心灵秘密慢慢释放出来……


有悬疑、有凶杀,亦有浓烈的爱恨情仇,《追·踪》可以有一百种方式来拍摄,但导演李霄峰选择了最高起低落的那种:从商业悬疑的构架出发,又用充满文学性的符号化视听语言拆解时空和真相,片中裹藏了对少年纯炙的眷顾,对是非曲直的执念。


沉重的凶杀罪案被导演强烈的自省意识挥刀乱舞,人和事在刀光剑影中碎成吉光片羽,落定成被遗忘的灰烬。


真相在三分之二处就已明了,而对人性的追踪才刚刚开始,讲述者和观看者能默契地感对方的一声叹息。


这是最好的方式吗?很难讲,但这是最诚恳的李霄峰的方式,也许也是《追·踪》这个故事最适合呈现的样子。


在李霄峰的处女作《少女哪吒》里,女儿对老爸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的活着。」


《少女哪吒》(2015)韩国版电影海报


《追·踪》的故事一脉相承,不过是换了一个更强烈的叙事环境,又诚实地讲了一个有关诚实的故事。在一个「成年人只讲利弊,只有小孩才分对错」会被当做金句抄到大街小巷的年代,导演的这点坚定显得更加珍贵。


《追·踪》的故事以两对情侣作为核心人物设定,但两个女性角色只负责「美和善」,她们同以被追求的目标出现,亦都和重要利害冲突擦肩而过。


不知道是否是导演刻意地安排亦或善意,女性角色在物是人非的时代变迁中,呈现了永不凋零的美好,与之对应,所有登场的男性角色,则都承载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彼此竞争、相互猜疑,独自成长、困斗并衰老,唯有文学让反倒让两个陌生男子之间建立了奇异的亲密。


在登场的男性角色中,两位被害者要么是社会体系的权贵阶层、要么是家庭关系的话事人,他们同以「施暴者」的姿态高高在上,但影片又刻意呈现了他们浪漫的一面:


黄觉饰演的杜国金吟诗作画游泳,无不充满着雄性荷尔蒙的魅力;


而王栋的继父虽然出场不多,但炒菜吃饭自得其乐,神采飞扬了父权的张狂。作为标靶,他们的恶无论是否「名副其实」,至少都是毫不自知,展示了霸权者的娇蛮,亦反射出反抗者的孱弱,可能这也比较接近一切谋杀的本质。


罗晋饰演的王栋和辛鹏饰演的徐峰,是故事里互为镜像的主角,胆怯给了两人惺惺相惜携手同行的理由。


罗晋饰演的王栋和辛鹏饰演的徐峰对峙


他们的命运承担了导演的价值选择,《追·踪》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去体察人的自省意识:欲望催人向上亦拽人下坠,我们若对自己诚恳,就能关照出曾被欲望扭曲的恶意,倘若愿意视而不见,欲望本身就是最好的辩护理由。


如果说比起《少女哪咤》有什么飞跃的话,在《追·踪》里,导演李霄峰保有少年心性却不沉迷其中,既愿以赤子之心去体恤少年愤懑,亦能以成年人的理性去思辨罪与罚。


而命案之外处理得最飘忽的角色,是聂远饰演的警察,他不是什么高明的警官,并不担当一般刑侦片里破案解惑的功能,他更像是导演假观众视角完成的一次审视。


聂远饰演警察陈维坤


正因如此,警察貌似和整个剧情毫无关联的日常生活闲笔,与主线形成了对照,游走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诘问的似乎不是案件的真相,而是时代的真相:当美好都已逝去,正义已然迟到,又有哪些不应缺席。


这五个人物伙同失忆的王栋岳父、方励客串的入狱的杜明义,从少年写到颓老,建造了李霄峰世界观里完整的男性图谱,呈现了一个男性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命案不过是将他们穿起来的绳索。


罗晋饰演的王栋


在一个貌似非常类型化的故事里,《追·踪》实则做了非常个人化的处理,文本之外,影片的美术、摄影以至音乐都藏满了符号化的设计:俯视镜头带来的绝望感,红蓝对比色凸显人物性格,坦白说来汁水满溢得都有些淤了,剪辑上片段化交错的呈现,与其说是酝酿悬疑气氛,不如说更像诚恳还原人记忆的偏差:时而浓烈,时而绵密,时而轻率。


有趣的是,恰是这种略显「笨拙」的努力,让《追·踪》在越来越确定的案件真相之外,有更多不确定和莫可名状的表意:


飞速消逝的诗意时代,土崩瓦解的集体主义,以及财富急剧累积,社会快速发展之外是阶层的固化。


在万众欢呼经济昌明的时代,李霄峰保持了一个创作者该有的警惕:个体故事层面,《追·踪》是清晰的成年式的自我审判,在社会批判层面,又保留了强烈的无来由而难言尽的怒,宛如重击在棉花上的拳头。


这层循环向上的坚定和茫然,有如影片中王栋独自舞蹈时轻盈的一跃,从凉棚跃上屋顶,愿在更高处觅得广阔和自由。


王栋独舞


《追·踪》是一部诚恳的充满性情和趣味的电影,有着当下大银幕上稀缺的诗意和文学性,映照了创作者的自觉和自省。


想起来多说一句,如果影片探讨的是自省,片中最需要解释的强行为倒是「缺乏」必要的解释和铺垫,可能在导演的心中,「自省」是一种本能,「诚实」就是诚实者最牢固的镣铐,只要给人选择的机会,道德会且只会惩戒有道德感的人。


我们常说「身不由己、情非得已」,亦常感叹「人怎么就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人」。


其实人从来都是有选择的,如果愿意诚实一点儿,你变成了你不喜欢的人,可能你本来,就不值得被自己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