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导师,村上春树

兰波 奇遇电影



7月19日,香港书展上还在销售中的村上春树新作《刺杀骑士团长》,突然收到了书展主办方香港贸发局通知,要求立刻下架,其中甚至包含专程从日本运来的日文版。


香港《经济日报》的大字标题,《刺杀骑士团长》与《龙虎豹》并列


原因在于《刺杀骑士团长》被香港淫亵物品审裁处评为第二类不雅物品,根据其制订的《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被列为第二类物品的书刊,不得向 18 岁以下人士发布,且须将物品以封套密封,及要载有法定警告告示等等。


香港书展根据法规要求,只能销售符合第一类要求即「既非淫亵亦非不雅」的出版物,相关出版社和销售方只能被迫将《刺杀骑士团长》下架。


该举引发了网上热烈的讨论和争辩,继而引发了村上春树小说里的性描写究竟是否能够归入「不雅」的争辩。


熟知村上小说的读者都知道,村上书里的「性描写」可谓村上本身的作者风格之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即是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形式展现的一部分。


去掉村上书里的「性」,就像去掉一道美食里的盐,味道肯定大大丧失。


另外,还有很多村上粉丝质疑,如果现在才将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性描写」拿来做为「不雅」的藉口,到底是法制进步可还是我们身属这个时代的性观念倒退?


毕竟,村上春树从1979年出道开始就是一位「老司机」,从《且听风吟》开始,除了部分随笔和一些精炼的短篇小说以外,他的中长篇小说里面不乏大量的性描写细节。


1980年,大森一树导演、小林薫主演的小说改编电影《且听风吟》


除了正常男女性爱细节描绘外,甚至不乏年龄相差很大的「忘年性爱」和女同性爱情节展现。


《挪威的森林》除了青春和忧伤,也有各种肉体


这点,在《挪威的森林》里体现得最为明显了,这简直是一本小黄书了,书里有着大量的青年男女一夜情模式可以「借鉴」,还有让人口瞠目呆的「女同性爱细节」。


奇怪的是,这本书在大陆却没有遭遇到口诛笔伐乃至下架的对待,反而成了了70、80一代人,人手一本的青春文学圣典。



1



村上君毫无疑问,是个老司机。


在村上春树那里,性就是生活品,和听爵士唱片、喝威士忌,没有太大区别。


很多人初次看村上小说,也许会被村上小说里直白的性给惊讶到了,因为在以往很多中国作家笔下,性多少是带着忌讳的事,天地交合往往带着某种仪式感,马虎不得。


1988年张艺谋电影《红高粱》


在村上笔下,对性描写是持「色而不淫」态度的,性是排遣虚无的重要手段,他把性描写做为人性的底色,直视不避讳,开放且包容。


日本战后这波作家,青春时期正值全球性解放运动的方兴未艾,对性的态度较老一辈要率直得多,开放得多,但又不圄于有情有爱才能有性的传统性观念——


他们觉得性比爱要广泛得多,关键的态度是要理解「性,本质上是美好的。」


所以这波作家里,两个村上(另一个是村上龙)成了代表人物,就因为他们的性描写是最经得起推敲的,把人生观蕴于性爱态度之中,其实紧随世界文学潮流,把人的欲望当做最重要的课题来写,本质是严肃的。


村上龙小说改编的《堕落东京》(1992)


这点对于90年代重启经济改革的中国人来说,应该是非常新鲜的。


日本西化的程度远超中国,但对传统的恪守之道同样胜于中国,在传统和先锋的碰撞之际,对于新观念的接纳程度,中国社会对日本是亦步亦趋的态度,所以,新鲜观念刮来的新风,对于传统守旧的中国人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



2



20世纪末,村上春树青睐的爵士乐、听黑胶唱片、把玩孤独、乃至部分虚无主义,都深深地影响了70后和80后两个世代。


从90年代末兴起的小资热(现在已经不流行用这个词儿了)就可见一斑,当时对此浪潮的兴起就可以用三个标签概括


「看村上春树,看王家卫,听爵士乐」


连带对自我的审视也有着一种村上式的气象。


90年代的城市精神气质,由东京到香港,由村上到王家卫,是连接成一片的。中国人喜欢村上,日本人推崇王家卫,是一次互相回访,串联


这波浪潮起于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X一代,然后弥漫到韩国和港台,又随着已经饱读村上文学的港澳同胞,沿着上海、深圳的途径流入内地,直至90年中后期,直接改写了青年们的三观和精神生活,最为瞩目的就是当时一股模仿两个村上的都市文学的兴起。


2000年后,安妮宝贝、卫慧、棉棉、乃至几个文学BBS大爆炸时期的作者们,秉承着村上春树、村上龙出道时的新时代标签,适度的颓废,但又不像太宰治、「太阳族」那种彻底的醉生梦死;


玩味孤独,但也不排斥一定的男欢女爱,逢场作戏,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幻灭感并没有影响这代人对物质的渴望,相反,闻所未闻的奢侈品借着金融风暴而打折,彻底冲刷着这一代人的三观,贫穷有贫穷的活法,但最好还是有钱的生活,这一观念完全迥异于父辈。


2000年后,安妮宝贝、卫慧们的私小说、下半身写作、身体写作也好,现在看来其实就是对村上们的呼应


最重要的,1968年世界范围内的青年革命后遗症对村上们的影响暗地也呼应着80年代末期主义的结束,群体第一次让位于个体,革命乃至激情都被抛到脑后,静享生活,不张扬的性爱既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又区分开世界其它范围外正开始兴起的性别革命,一切都刚刚好,一切都完美契合。


另外一部分还应归功于林少华时代的曲笔翻译,如果按照原作中的细节刻画直译的话,村上春树是否能有今天在大陆这个畅销程度很值得怀疑,恐怕是出版社不敢要版权,即使出版后书店都不让销售的后果居多。


林少华的文笔因重在意境,注重唯美,所以在敏感词和关键动作方面都做了很多规避和「升华」。


简单地说,生殖器译成「那话儿」或者「下面」就非常符合中国国情,即让人浮想联翩,又不感觉被直称所冒犯到,这一招,对于女性读者尤其受用,我曾接触过的村上春树女性读者,无不是因并不讨厌之中「间接又唯美的性爱细节」才慢慢成其为粉丝的。


而众多的钢铁直男们,最开始把《挪威的森林》当做性启蒙读物,替代《少女之心》之类的手抄本读物亦是不争之事实。


《挪威的森林》1987年翻译进中国,当时还没有授权。授权后国内的都变成洁本了,黄的程度打了折扣。只有台版是完整译本


对于70后,80后,成长阶段能够在市面上还能寻觅得到的带有性描写细节的读物,也就那么寥寥可数的几本,除了属于古典时代的《金瓶梅》和《红楼梦》、《三言两拍》,拿过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洛阳纸贵的《废都》和王朔的部分半自传体小说,莫言、余华、苏童等又太严肃太先锋,也就剩下不入流的西村寿行们和入流的村上春树和渡边淳一了。


想当年,很多人都把渡边老师当作情色读物来读


就算这样,《废都》之类的还被弄成了洁本才能出版,当一个正值十五六岁,血脉贲张的少年,翻开一本大量充斥着此处省略XX字,还把字数都标出的所谓「黄色小说」时,他承受的伤害暴击值有多高,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3



所以,村上春树弥足珍贵,哪怕一个半省略半洁本的《挪威的森林》和后继引进的作品,却给众多青春期读者得以窥见性本身的美好,能够在充斥更多色情描写的地摊文学和被删节了无数的严肃文学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的节点,从而弥补了荷尔蒙旺盛分泌时期的性知识缺失。


村上春树的流行是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语境的,在一个匮乏性启蒙的时代,村上春树给中国诸多的少男少女们带来了全新的性文化启迪,这个意义,并不在六十年代性解放运动带给西方的冲击之下,只是,我们还是更含蓄更朦胧而已。


《挪威的森林》确确实实带动了中国大陆乃至港澳台70后,80后对「性」的包容和开放态度,说部分塑造了一时之风气都不为过,以至于相当一部分时期,村上春树的代言词在文学启蒙程度并不够高的普通少男少女心中,就是青春小说+性启蒙导师的代言词。


但随着村上春树小说的不断引进,我们才慢慢懂得,村上文学里,那些更值得重视的特质和主题和村上春树做为一名严肃文学作者的本质。


这个节点,一部分是世纪初,随着上海译文出版社大量引进出版村上文学作品带来的结果,一部分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当90后读者面对市面上更多选择性启蒙文化产品时,村上春树小说的性启蒙意义则呈抛物线下降。


一方面,为了打造更畅销的局面,出版社将村上春树小说里的性元素淡化,这个可以通过译本比较就可得知。


之前《世界尽头冷酷仙境》和《奇鸟形状录》这两本书漓江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都出过单行本,但影响泛泛,因为要力图畅销,出版社并未淡化情色描写及相关宣传,和《挪威的森林》一样打着擦边球。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获得独家版权之后,这些小说跟随《挪威的森林》打包成辑出版,推广迅速,但无论是这几本,还是《舞舞舞》,《国境之南太阳以西》、《斯普特里克恋人》中的性描写进一步淡化,相较《挪威的森林》,尺度已小很多,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小说里本来就没有《挪威的森林》里的大量性描写,一方面是出版社已经不用再靠情色元素吸引读者了。


可以说,70后、80后是看着林少华译本成长的,所以对意境、对文笔、对性爱态度都有带着青春烙印的痕迹,他们看着半删半简的「洁本」长大,也秉承了林的译本中那些主题意旨的微妙「曲解」,在整个青春期,对世界的看法也是紧随村上春树的脚步而进行的,这包括了村上自己的审美和世界观,乃至性爱观。


但尴尬的是,70后和80后追捧村上春树时,是隔了一个林少华去感知村上笔下的世界,这不仅仅限于洁本和原文的问题,而是对世界的认知程度亦不足。


在70后、80后青春期时,物质条件和经济水平远远不如现在,很多奢侈品,西方流行的电影和音乐,大家都是一知半解,其表现为,在林的翻译中,大量的名词解释和纰漏被陆续发现,也是大家后来诟病他译笔的主要所在。


这种现象我称其为「二手经验的生活这种二手不仅指物质上的,还指精神上的,70后和80后青春期时对世界的认知,肯定远不如在信息社会中浸泡的90后、00后。因此在性的态度上,乃至世界观和生活观也具矛盾之态。


我们认知中的不完整的村上,主因其实是因为70后、80后一直身处的文化环境是阉割的——打口、审查、乃至还是不够健康的性态度,其实直接能和当下的ME TOO运动中很多错误的视点论点一一对应起来。



4



反观90后读者,他们身处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尤其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动漫、电玩、社交网站替代了文学的启蒙功能,顺带着性启蒙也不用在书店里偷偷摸摸地翻看仅仅带着一丝情色元素的小说了,网上大把AV可下,带码的不带码的,任君挑择。


影响90后读者的另一个因素是社会的包容程度极大提升,90年代是无法想象可以正常讨论如今「LGBT社会」的议题的,同性恋、异装癖、双性恋都是禁忌话题,甚至2005年之前都还远称不上主流,以至于很多人在网上看论坛帖子和《北京故事》。


到了90后青春成长的年代,村上春树的直男气质已经丧失了对他们的吸引力,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更先锋前卫的文学领域。


换句话说,90后对世界的认知已经不再通过「二手的生活经验」了,相反,他们看的是台译版本的、日文原版的村上春树,甚至已经不需要村上春树,他们也不需要亦步亦趋地跟随谁去打量世界了,他们自己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不是村上君老了,而是这世界已连成一片。


我们终于,赶上了、活在了村上君构建的虚拟宇宙里。全亚洲模糊成一片大陆,吃着一样的食物、听着一样的歌、玩着一样的手机、约着一样的炮。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 我们都已置身于1Q84。


 

本周奇遇热文

十年来最神秘最疯狂的电影,终于要来了!

整个香港都为他不舍,为什么?

一声叹息,上美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