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电影我等了三年

云起君 奇遇电影 2020-02-27


01


三年。

 

等了三年,导演徐浩峰的《刀背藏身》终于定档。


△《刀背藏身》定档海报,7月19日


早在2016年11月,电影就完成了拍摄工作,正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就在影迷望眼欲穿时,却传来导演放弃署名权之类不和谐的声音。

 

虽然电影紧接着就在2017年金马奖上,斩获包括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音乐等重要奖项的提名。但电影何时定档,却一晃三年地成了解不开的谜题。


△昨天,徐浩峰和剧组在戛纳,同时宣布了定档日期


直到徐浩峰携一众主创亮相戛纳,宣布定档7月19日,影迷们悬着的心才算落定。

 

02


《刀背藏身》本是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其中一个短篇的名字。



这本小说集里的许多故事,早已被拍成电影,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比如《倭寇的踪迹》《师父》和《箭士柳白猿》。


《刀背藏身》是这个册子里,第四部被影视化的短篇小说。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日战争,主人公是几位民间武人,核心是中日军队在长城喜峰口会战时,一战成名的「长城刀法」——

 

围着「长城刀法」渐次展开时,故事为我们展示了那个动荡年代里,绅士武人的侠义风骨、民间高人的隐秘较量,以及家仇国恨的大时代里、微末小民们的爱恨纠葛。



动荡时代、家仇国恨、江湖秘术、爱恨情仇……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彼时已阔别电影界7年之久的保利影业,不仅帮徐浩峰集齐许晴、春夏、张傲月、李光洁、黄觉、耿乐和陈观泰等一众好戏之人,更直接投入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这些元素,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能靠得上大卖点的吸睛元素。



但抛开噱头不难发现,《刀背藏身》依旧是徐浩峰镜头下,不一样的江湖和武侠

 

所谓家仇国恨,不过是宏大的叙事背景,是徐浩峰泼墨着笔的宣纸。

 

比如爱着青青(春夏 饰)的孔鼎义(张傲月 饰),恪守着不动邪念的诺言,推开青青的同时,也让自己跌入日本孤女(李博 饰)的陷阱,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他是要透过老一辈人的事迹,重新发现一个坚守原则的中国社会,找到我们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分寸感,以及为之付出的代价

 

徐浩峰以近乎强迫症的形而上姿态,把原则凌驾在角色之上,形成实在的社会关系。

 

这就与传统武侠拉开了距离:传统武侠里,弥漫的是江湖之远的忧国忧民,和庙堂之高的心狠手辣——它是抒情的、写意的,强调概念的噱头化和视觉的奇观化。



徐浩峰的武侠,却要实实在在地建构世界本该有的样子,以及它开始分崩离析的状态——它是实在的,强调的是人与人在世界中的位置与关系。

 

《刀背藏身》尤其如此,比如以许晴为代表的女性角色。

 

03


许晴扮演的角色,是小说的女主角阚智慧。



熟知小说的人都清楚,阚智慧在故事里牵扯的人事关系最复杂。


她试图让自己在不同氛围、环境甚至人物手里,活出一条血路。不但要活,而且还要活得潇洒、活得体面!

 

在中国文学传统里,这样的女性并不多见:她们通常是被动的,肩负的是男性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时、如何牺牲掉自己的责任。

 

阚智慧这个角色,却直接撇开了男性。

 

她不但主动承担起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还要活出自己期待的样子。

 

「她眼睛里,始终有小女孩的娇气;但在关键时刻,她又能表现出经过了大风大浪的特质」——在徐浩峰看来,这样的女性,才最可贵。



其它如春夏在剧中扮演的青青,虽然不像阚智慧那样智能把玩人心、武能对抗群雄,倒也是个与大刀有着微妙关系的人。



事实上,对调男人与女人的身份,一直都是徐浩峰的特色。在他笔下:男人不再是世界的庇护者;女人也不是等待拯救的小白兔。



恰恰相反,他笔下的女人,临危不乱、可堪重任,是男人的庇护:

 

比如《刀背藏身》里的元姑,让自己男人的同袍冒名住进家里救他一命;《师父》里的赵国卉,与陈识一夜同床,徐浩峰这么写:「摸上她胯骨,如抚刀背」。



女人如刀背。而刀背,可以藏身。

 

04


徐浩峰有两个名字:做导演时叫徐峰,写文章时叫徐峰。

 

「浩」与「皓」的不同及寓意,徐浩峰本人似乎并不想作更多解释。

 

署名上的似是而非和游移不定,也贯穿在他的作品里——从文字到影像,皆然。比如《刀背藏身》:刀锋不过是杀出去掩饰,实质上却是要安身立命。

 

作者型的导演,电影生涯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重复自己。


徐浩峰也不例外。

 

《倭寇的踪迹》,围绕「戚家刀」和「戚家刀法」展开。



「戚家刀」直承汉代的环首,隋唐的如仪刀,是戚继光将日本刀与中国的长刀结合创出的刀形。

 

他并将中国枪法、刀法与日本刀法结合,创造出了《辛酉刀法》,也就是电影里说的「戚家刀法」。

 

可惜在电影里,戚继光和戚家军早已逝去多年,倭寇也不来侵犯,「戚家刀」和「戚家刀法」眼瞅就要失传。而唯一传人梁痕录,想把这件兵器传承下去。

 

这是《倭寇的踪迹》的题眼:大势已去的兵刃,是否还能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

 

随后的《箭士柳白猿》,则是用弓箭解决江湖争执仲裁人。



只可惜枪火崛起的世道,不再需要主持公道的柳白猿。毕竟,武林规矩改写了:匡一民打败了徒弟,徒弟却开枪干掉了师傅——归根结底,世界是枪火的,跟道义无关。

 

到了《师父》,徐浩峰来了次「兵器大放送」,除了展现他对于咏春械斗的独特见解,还呈现了咏春绝密八斩刀,与津门十余种冷兵器互相较量的精彩画面。



「八斩刀」不是刀的名字,而是刀法的名字,是咏春拳的独门刀法。

 

八斩刀的「双刀」采用的是南派武术常见的「蝴蝶双刀」,刀片的长大约是一个人的手臂,可藏于袖中或靴中。刀有护手,刀镡上有一个钩子,用于卸掉对方兵器所用。

 

八斩刀是咏春拳修炼的最后一道流程,作为咏春拳的双手延长,融合了咏春中走角马、偏身、追身等技巧,弥补了刀身长度的不足。



但就是这么个厉害的玩意儿,却干不破彼时当地的霸权——这是《师父》的题眼。

 

这次《刀背藏身》的主角兵器,是抗日时西北军用的大刀,有一套「破锋八刀」的刀法,专门破解日军的刺刀术。因为在长城喜峰口一战成名,因而也叫「长城刀法」。



与此前几部戏里枪火隐隐约约现身的节奏不同,《刀背藏身》的时间已经被推到了日军侵华的阶段——枪炮类热兵器已经成为主流,大刀片已然日薄西山,旧的时代眼看着即将一去不返。

 

这是《刀背藏身》的题眼。

 

纵观之下不难发现,徐浩峰的故事——


背景大都在民国初年;


都从某一件兵器展开;


无论正反,他的角色总是坐卧有制、行事有节,甚至还有着时刻能一语道破天机的禅学功底。



民国初年的混乱政体,大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推翻。但这个背景下的人,却卡在新旧世界的交替里。

 

这就是徐浩峰的创作模式:时间和空间在疾速变化,而人性却延续着旧世界里的强大惯性,包括他们使用的兵器、说话的方式,和恪守的原则。

 

这种惯性,观照甚至批判着当代人所缺乏的精神,即对承诺、技艺及原则的恪守,到了近乎天真的地步。这既让观众心生怜惜,却也衷心钦佩。



由此反观,很容易总结出徐浩峰的特质:武侠是皮相,原则是血肉,气节是筋骨;而他最终要指向的,则是对当下伦理崩坏、道德失序的讥讽或批判。

 

相信《刀背藏身》里,依旧有这种刻度。


定档预告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