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丹炮轰的背后,是世界羽毛球的商业化难关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0-10-10

哪项运动在中国最有群众基础?在乒乓球之外,羽毛球一定也是名列前茅。

然而,这项运动的头牌运动员林丹,却在微博怒怼顶级机构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在这背后,羽毛球项目的商业化问题也浮出水面。


文/ 葛 思文

编辑/ 宋鑫宇、郭阳


最近,羽毛球比较烦。


其实要论群众基础,羽毛球在中国绝对是顶级的存在,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打上几拍。数据也佐证了这种感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兴趣报告》中,羽毛球仅次于健身,排在中国人运动兴趣热度榜的第二位,而在《2016年运动消费大数据报告》中,羽毛球相关消费也在球类运动中排第二。



就是这样影响力与消费力的体育项目,最近却过的不太顺心。虽说世界羽坛历史最为悠久且最富盛名的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将于本周在英国伯明翰打响,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World Badminton Federation,BWF)近期却焦头烂额。


这背后的原因是羽毛球头牌林丹的带头“怒怼”,以及屡遭挫折的改革。



1.15米?发球新规犯众怒


3月8日,林丹在微博发文怒斥世界羽联,跟他往常那样,几百字没有标点让人难以断句表达中,林丹的愤懑跃然纸上。



这背后,又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原来,在2017年11月,世界羽联在牙买加召开年度大会,会上讨论通过了羽毛球发球新规,新规要求,发球时击球点的高度将不能超过1.15米。


这项新规自从诞生后,就成为选手们的梦魇。上周进行的德国羽毛球公开赛上,一场判3、5个发球违例已经成为了正常现象。


规则的改变并不只引起了林丹一个人的不满,很多运动员都质疑了BWF对发球规则改革的用意。



根据以前的规则,羽毛球发球不能过腰,但实际上球员身高千差万别。有2米的球员,也有150多公分的选手,腰部位置相差足有40-50厘米。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只能靠裁判肉眼分辨。这样一来,裁判的主观判断就很可能改变一分甚至一场比赛的走势。


而自打世界羽联宣布从今年3月执行发球时击球点的高度将不能超过1.15米,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现世界男单第一安赛龙携队友科丁共同打造发球视频,在视频中安赛龙用半蹲和下跪发球来调侃发球新规缺乏人性化,不该任性地一刀切。这不难理解,安赛龙身高马大,科丁更是有2米海拔,新规让身高从优势直接变成了难以弥补的劣势。


▶️丹麦名将安赛龙拍摄视频来讽刺这一新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602t3tpxy&width=500&height=375&auto=0


如果光是安赛龙造反就算了,近日来自印尼的男双世界第一费尔纳迪也公开对新规表达不满,直言必须要用艰难姿势去发球。


而培养出辛杜的印度羽毛球名宿戈比昌德也加入反对阵营,认为世界羽联做出错误决定,违背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并指出羽联动机不良,就是迫切希望提升收视率。



此外,就目前的赛场情况来看,发球只能通过裁判目测判定——毕竟鹰眼只能判定界内界外,而这也是林丹等选手表达不满的原因,在世界顶级球员看来,主观因素太大已经影响到了比赛的公平和公正,相信在中国短道速滑队平昌被黑之后,大家对此的理解已经足够深刻。



改革瞄准收视率,背后是羽毛球的商业化大棋

不过,为什么世界羽联要“出此下策”,进行这样一个多方不讨好的改革呢?前面选手提到的“提高收视率”,又是怎样一种操作呢?


原来,羽毛球发球得分是一项常见技术,但在规则制定者看来,他们希望发球者尽量不发球直接得分,进而增加回合,增加比赛的观赏性。禁止“过腰”和“过手”,就是为了限制和削弱发球的“攻击性”。



其实,为了能让大众更加接受羽毛球赛事,BWF近年来也是不断更改赛制,但从效果来看,过于频繁的变动反而让受众对这个项目的普及和认知大为削弱。作为对比,世界上最为流行的几大项目如足篮网,在诞生之日到如今几乎从未做出大的变更。


另一方面,BWF还在2017年年底公布的新赛事体系,在这之中,总决赛毫无疑问的位列榜首,毕竟它聚集了这一年中羽坛表现最出色和稳定的球员。


然而我们注意到,从明年开始往后的四年中,总决赛将从迪拜移师中国广州。众所周知,广东是中国的羽毛球大省,这样的决定也让很多中国球迷欢呼雀跃。但这对于羽毛球而言,或许却不是一件好事。



羽毛球的商业化和普及,一直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面对网球的强势和排球的三大球地位,羽毛球这项同样是在网袋两侧进行的运动几十年来一直在商业化上步履维艰。


此前四年总决赛落地迪拜,这对于羽毛球项目来说,有助于提升关注度,对于运动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得益于此,BWF获得了除几大羽毛球供应商赞助以外最大的一笔收获: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的道达尔(Total)成为BWF主要赛事的冠名赞助商和官方能源合作伙伴。


BWF的合作伙伴


放在过去,除了Yonex、Victor、李宁等几大主要装备供应商不断对羽毛球输血,其他领域对羽毛球的投资几乎少之又少。与此同时,羽毛球从一个土豪国家,退回到了传统的羽毛球地区,这对于世界羽联推崇的全球化战略而言,难言进步。


有行业专家对此评论:如果羽毛球还是只有那么几个国家玩,那商业化的开展也必然难以为继。


除英国德国丹麦以外,羽毛球顶级赛事基本分布在远东地区



国际化,还是紧抱中国大腿?


世界羽联主席前奥运冠军拉尔森在去年接受一次采访中曾说:“我们的核心目标是让这项运动的观赏性和竞争性得到展示,增加电视转播,提升明星球员和顶尖选手的质量以及在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让羽毛球这项运动飞得更高。”


然而,事实或许恰恰相反。



如今,中国不光收获了总决赛,中国公开赛也和和印尼公开赛以及全英公开赛一同上升到了第二级别,这也凸显了老牌赛事全英赛地位的削弱。


有着羽毛球赛事中的王冠之称的全英公开赛,如今已经走到了119岁的高龄,作为最具历史传承的经典赛事,它一直被认为是世界羽联系列公开赛中绝对的元老和贵族,无论从赛事本身的历史还是各国球员的重视程度上来说,全英赛的意义和影响力均远超全球其他各站比赛。


全英公开赛


既然世界羽联想要革新想要打造出更引人入胜的经典赛事,更应该拔高全英赛的地位影响力以及奖金。


看看同是小球的斯诺克,虽然也是将发展重心从英国移到了中国,但是温布利大师赛、英锦赛、世锦赛三大赛依然雷打不动的保持着斯诺克顶级赛事的地位,而且主办城市也从来没有放在海外,而这也是西方主流媒体依然能够对斯诺克给予关注的一个很大原因。


温布利大师赛虽然不在排名赛之列,但只有上赛季排名前十六名的选手才能获得参加比赛的机会,其赛事水平和影响力非常高


与此同时,羽毛球却开始把重头比赛都转移到远东地区,全方位拥抱中国、印尼的大腿,从这个角度而言,这项改革并没有显示出世界羽联全球化的决心。



“改”而无“革”,羽毛球商业化路在何方


当然,世界羽联的改革不只这一项,他们此次还把12站顶级赛减少到了8站。


从运动规律看,8站顶级公开赛相对更为合理,因为“8站顶级赛+总决赛+奥运会/世锦赛+团体赛”算下来,一年也有11站了。如果是在亚运会年,则要达到12、13站,基本上已经达到顶级运动员承受能力的极限。


而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了另外一个问题:羽毛球运动的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撑把12站超级赛都变成热点赛事,同质化竞争的赛事太多反而会拖累那些真正有潜力的公开赛,所以从12站削减到8站,这也是有利于打造精品赛事。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还是羽毛球商业化程度不够高。


提到羽毛球的商业化,这是很多羽毛球人心中的痛。包括林丹这样的超级选手一直都都期望着,有朝一日羽毛球能达到网球的影响力以及商业化程度。在这条商业化的道路上,推广羽毛球项目无疑成了最大的问题。


还以网球为例,其“四大满贯”全部是在发达国家举行,这些赛事通过发达国家是的参与,获得了足够的商业收入,以及世界级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亚洲地区的体育商业化相比欧美确实有着巨大的差距。以中国为例,我们有世界最高水准的羽毛球选手,有着不逊色奥运会精彩程度的羽毛球联赛,但是这赛事的商业程度却难言出色。


延伸阅读:林丹怒了!因赞助商冲突险些无缘联赛,羽超离职业化还有多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中国和东南亚不需要重视,只是羽毛球在东南亚的好几个国家都已经是国家的第一运动,世界化的进程是需要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全方位参与。


截至目前,BWF旗下共有147个会员国,相比足球的209个篮球的215个有不小的差距,可见羽毛球的普及之路相比世界主流运动还任重而道远。


三天两头修改规则、更改赛制来迎合所谓的市场口味,既伤害了运动员又伤害球迷。没有了球迷,没有了广泛的人群基础,何谈价值提高,何谈商业赞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羽毛球的未来也绝不是改了发球规则就能一飞冲天的,想要真正发展好这样一个项目,还需要更有耐心。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林丹怒了!因赞助商冲突险些无缘联赛,羽超离职业化还有多远?

当腾讯体育发力“小众赛事”时,中国体育版权市场能迎来新破风之路吗?

从小酒馆到风靡欧美,飞镖如何搅动中国体育市场的一池春水?

国球乒乓的商业化困局,“第三次创业”亮了又灭的曙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