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公益=马拉松运动的光明未来 | 专栏

ECO SPORTS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19-05-1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添加星标留住圈哥

在2018这个体育大年里,马拉松无疑是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站在年末回望,过去的一年里马拉松产业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商业化的轮子高速旋转。与此同时,从马拉松诞生之日起有蕴藏的文化教育意义,也开始成为行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助推。



中国马拉松井喷背后,是产业的日趋完善


2018年是体育大年,在观赏型赛事层面,冬天举行的冬奥会与夏天进行的世界杯,是两大热门聚焦赛事,而在参与型赛事层面,贯穿全年的马拉松依然是有关全民健身的热门话题


不过,在2018年,成为全民关注焦点马拉松运动颇不平静,争议之声也频频出现。


延伸阅读:被“土味”代言,中国马拉松有点冤


事实上,作为一项有120多年历史的运动,马拉松在中国真正爆发式发展也就是最近5年的时间。在过去的5年间,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第一阶段,我们已经有了上千场马拉松赛事,接下来,“从有到优”才是打出差异化,实现精细化运营的关键


的确,对于奔跑者来说,马拉松运动是挑战自我极限、体验路跑乐趣的一项运动;而对于社会来说,马拉松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背后有着巨大而日趋完备的产业链条。


如今,一场成熟的马拉松赛事运营,要涉及赛事组织、市场营销、跑者服务、品牌传播、转播技术、互联网渠道等六大产业化环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规模更是达到上千亿元,成为了中国体育产业中不折不扣的活性因子。



事实上,国家也为马拉松赛指明了道路——2018年1月12日,体育总局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了《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文件指出,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800人以上规模)达到1900场,各类路跑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近2000场赛事、上千万人次与千亿级规模里,勾画着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光明未来。




上千场赛事太多?来看看美国的数据


中国举办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赛事是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当时参赛人数不足百人。来自2018全国田径工作会议上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中国2018年已举办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赛共计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


有人说,咱们的马拉松赛事太多了,应该减少一些场次,不然跑者都不够用了。真实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我们不妨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国。


1897年起,美国的第一场马拉松赛事在波士顿进行,也让波士顿马拉松赛成为了历史悠久的热门赛事。在此后的发展中,美国马拉松赛事也越来越多,如今普及率堪称全球第一——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共举办马拉松比赛48594场,这一数字显然十分惊人。


众多跑者喜爱的波士顿马拉松赛


而另外一组数据则更加有趣。研究报告显示,完赛人次与GDP之间无明显规律,但与人均 GDP 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根据拟合结果,人均 GDP 每增加 1000 美元,则全程马拉松完赛人次将会增加 1 万人次。当人均 GDP 达到 3 万美元之后,对应则是美国马拉松完赛人数增长的第二波高潮。


以全程马拉松为例,美国过去几年全程马拉松完赛人数稳定在48-55万之间。两相对比,我国2016年全程马拉松完赛人次26.89万,考虑到中美两国的人口基数因素(中国13.9亿,美国3.2亿),我们的成长空间还非常巨大,现在的马拉松赛事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


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更何况,跟校园体育与职业体育的巨大差距相比,马拉松代表的全民健身,是我们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优秀领域,可能反而是体育产业中与美国差距相对较小的方面。


GDP与马拉松的线性关系,也并非经济单方面作用与体育,马拉松同样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如店业、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都会从中获益。一场优秀的马拉松可以带动数亿元的经济效益,也是一场很好的城市营销,可以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能力的完善,并带动城市的旅游业。


在新华社体育的采访中,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秘书长水涛曾表示:“马拉松赛事,我们不怕多。虽然目前在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个别不太和谐的声音,但是瑕不掩瑜。”


在水涛看来,中国当前马拉松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政策多方面支持、跑友裂变式增长,规模化和质变值得期待。正因为全民关注的压力,我们才能不断完善工作组织能力,提高马拉松赛事的满意度,激发更多身体力行的跑友参与到这一赛事中来,为专业的奥运会赛事输送人才。




文化相伴而生,马拉松也是全民公益


马拉松这42.195km,对体育产业来说,它是活跃的赛事组成,用户的消费来源,蕴藏着体育产业的勃兴;对于对参与者来说,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次修行,一个承诺;对于城市与国家而言,这同样是一场满载着马拉松文化的公益之旅


作为一项极具眼球意义的竞技运动,参与人数众多,辐射受众广泛的马拉松,也是一堂优质的教育课。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马拉松也与体育公益密不可分。与此同时,马拉松产业也是需要公益规范并加以指引。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身体素质得以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马拉松产业链都已蔚然成风,形成了由产业链相关企业形成的一个综合的产业体系


而马拉松本身的出现,也是源于爱国者用生命为国家传递信息。想想看,马拉松起源于雅典人与波斯人公元前的一场战役,最终雅典人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他足足跑了42.193公里,这也成为了马拉松的距离标尺。从诞生开始,马拉松就是一个关乎信仰、关乎国家的运动。



在国外,马拉松同样有着浓厚的文化符号。如前面提到的波士顿马拉松,就是在纪念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的“爱国者日(Patriots' Day)”进行,而多场世界知名的马拉松赛事本身都具备公益性质,或是以环保为主题,或是纪念退伍老兵,或是安排老、弱、病、残优先出发……种种安排与布置,把国家与信仰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马拉松的文化优势。


近两年,《战狼》、《红海行动》等商业化主旋律电影接连刷新票房纪录,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人民内心的爱国情怀,也是我国人民希望获得世界友好的呼唤。


的确,爱国从来都是我们的首要选择,也应该尊重每个马拉松选手表达自己爱国情怀的举动。马拉松赛事的运营商,也是本着为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助力的心愿,保持对体育公益的敬畏,去发展这一产业;在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中,依靠专业的赛事运营能力去服务跑友,从而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商业上合法合规,公益上也值得尊敬。



看似不能统一的商业和公益,在文化浓郁的马拉松运动领域,却可以阐释了商业和公益的辩证统一。商业促进了公益,公益反哺给商业,商业的发展促使赛事运营商兴起,运营商用专业服务提升马拉松的的服务,也是为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大未来做贡献。


在争议之中,中国马拉松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我们以商业为助推,助力其高速发展 ,以公益为内核,来规范赛事的内在文化,当商业与公益有机的结合之后,通向的正是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光明未来。



编辑:郭 阳,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更方便的在众多账号中找到圈哥呢?

按照下面操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啦!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上百页媒体手册里,或许有中国马拉松向世界大满贯的前进方向

一天43场马拉松+消费升级潮,运动康复的春天来了吗?

从诸暨马拉松的圆满完赛看《奔跑中国》的变与不变

想办一场叫好又叫座的马拉松吗?12年路跑赛事专家的7节实战课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