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育营销如何「抗疫」?九位业界大咖来支招!| 干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体育梦工场 Author 体育梦工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添加星标留住圈哥

赛事停摆,营销难办;体育大年,开局艰难。


但,上有疫情,下有对策。


针对业界内关于「疫情之下,体育营销工作该如何开展」的疑问,我们邀请到了九位在体育营销领域打拼多年的老兵,以线上圆桌论坛的形式,分享一点人生的经验,为疫情期间的营销工作指点迷津。希望能为正在远程办公的诸位,提供一些理论或方法论的指导。



圆 桌 嘉 宾 |

嘉宾顺序依照姓名首字母排序


  • 黄珊珊 央体体育CEO

  • 刘聿帆 北京奥美副总裁兼体育营销负责人

  • 李宜泽 博睿体育创始人

  • 李进阳 华恒博睿CEO

  • 李杰明 RNG 电子竞技俱乐部 SVP 兼 CGO

  • 罗彬 聚星动力创始人 CEO

  • 潘天舒 史克浪营销合伙人

  • 邱志伟 北京橙光线市场顾问有限公司 合伙人兼CEO

  • 周京 关键之道创始人 合伙人 高级副总裁


圆 桌 议 题 |


  • 疫情对于公司业务的影响

  • 2020还会是「体育大年」吗?

  • 面对「不可抗力」,体育营销该怎么做?

  • 疫情之下,品牌的预算该往哪里投?

  • 线上与线下,营销业务的平衡与侧重

  • 《囧妈》、《夺冠》大讨论:保行规还是保收益?


嘉宾顺序依照姓名首字母排序


Q1

疫情主要在哪几个方面,对于公司的体育业务造成了影响?


黄珊珊 央体体育CEO:我们是一家体育营销公司,因此我们很多业务开展都紧跟品牌方。疫情期间,我们有些业务确实会有所停滞,但我们要乐观一点想,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我们重新整理、布局下半年的资源。目前,我们还没有大范围业务调整,团队正在重新洞察客户的需求,同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就我们公司而言,我们正在布局NBA、海外青少年体育培训以及游学等业务。


李进阳 华恒博睿CEO:影响主要在四个方面:预算减少或转移;计划暂停或重新定义;新的业务开发受限;以及线上办公等新作业模式的挑战。


刘聿帆 北京奥美副总裁兼体育营销负责人:奥美的客户相对比较稳定,基本都把体育营销作为品牌营销的长期策略。出现了很多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举措。但是我们也进行了相同的动作,就是提供在疫情下的体育营销策略及思考的「行动法则」,即营销传播基本原则,提醒客户在非常时期可做的营销动作和面临的营销风险。


李宜泽 博睿体育创始人:基本上来说,我们公司第一季度的营收全部要调0。原来四月份之前的业务规划也都全部取消。跟国家一样,我们现在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公司同事以及他们家人都安全健康,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规划Q2的业务,同时也在做疫情后人们生活观、消费观、行为方式的预测研究,从而制定体育营销市场下一步的行动。我们没法选择环境,只能适应各种环境。并保证人员稳定性,让大家都能在家投入工作,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身体。


李杰明 RNG电子竞技俱乐部 SVP 兼 CGO: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疫情主要是赛事方面的影响,比如LPL,KPL,都延期了。其次是人员运营管理方面,毕竟我们的选手有很多都是封闭式集中训练的;此外,就是合作伙伴方面的推进,上半年很多项目基本都停了,对于俱乐部原定的运营计划有很大的影响。


罗彬 聚星动力创始人 CEO:首先是直接影响收入,整体的业务因为人员集中返岗问题和上下游关系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原定收入目标难以实现,这个影响可能会持续到3月份。其次是影响内部沟通效率和团队士气,远程办公毕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当然,外部大环境造成的客户需求变化,是更加深远的影响。


潘天舒 史克浪营销合伙人:相信疫情对大部分公司的负面影响都差不多。第一是物质方面,2020的Q1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距离年初时制定的Q1营收目标,目前看很难完成,中小企业不进则退,后面只能加倍努力去完成;第二是精神方面,疫情还在继续,它最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各个行业的冲击以及对人们复工后的工作状态,目前都是难以评估的。


邱志伟 橙光线合伙人兼CEO橙光线是一家专注服务体育行业各类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公司,我们主要给客户提供培训和咨询这两大类服务。由于我们公司的团队人员身处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所以这次疫情对于我们团队的工作和协同来说影响很小。但疫情对整个体育产业特别是赛事行业冲击很大,波及到我们所服务的大量赛事客户、企业客户,对他们的影响也就成为了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周京 关键之道创始人 合伙人 高级副总裁:已有客户的业务暂停,潜在客户的开发遇阻,这些都会对公司的生意构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现金流方面构成影响。当然,好消息是我们去年的经营情况还不错,企业的信心很强,作为一个服务型的公司机构,对于商业模型的开发,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工作流程的优化以及过往案例的复盘等等,这些过去看来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最近都可以藉由这个特殊时间段提上日程,磨炼我们的内功。



Q2

受到疫情的影响,在您看来,2020年还会是「体育大年」吗?


黄珊珊 央体体育CEO:因为疫情突发,上半年一些好的赛事资源和事件营销都在搁浅。疫情过后,品牌肯定需要「体育大赛」去承载曝光和推广需求的,因此东京奥运会定是下半年营销资源重要争夺点。而且,疫情结束后,全民对于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的需求被激发出来,因此,我建议体育营销公司还是可以再盘一盘奥运资源,提前做产品规划和客户引导。



北京时间2月8日晚,中国女篮击败西班牙女篮跻身东京奥运会正赛 图/gettyimages


李宜泽 博睿体育创始人:首先,我真的不认为体育有大小年之分。如今即便是非奥运世界杯年,体育消费和体育营销投入也是巨大的。所有的市场营销,都是顺应人们生活爱好需求而产生的。不过,疫情几乎对中国经济是摧毁性的打击,这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扩张和投入。2020对于体育产业应该不会是一个好年份。


刘聿帆 北京奥美副总裁兼体育营销负责人:「体育大年」这个词汇的设定就是从传统的体育人自我认知出发的,而不是从市场的角度来思考的。在当今24X7的营销环境里,「大年」和「小年」的意义没有那么大的差别了。不论是欧洲杯还是东京奥运会,还有中超、CBA、各种世界性赛事,在每个赞助商和非赞助商眼里,这些都是机会。


罗彬 聚星动力创始人 CEO:我个人也是不太强烈区分大小年的。虽然所谓的「体育大年」会有更多大事件和整体热度,但是对于单个公司来讲,价值塑造能力和机会把握能力,还是排在首位。而且大年大竞争,小年小竞争,在变化中抓住不变的东西能更踏实些。


如果单独说体育营销的话,疫情肯定会带来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很多企业/品牌方自身的生意和现金流更加困难的时候必然会压缩营销投入,甚至整个裁掉市场部门都是很正常的。这对于本来就存在诸多问题的体育营销来说更加雪上加霜。但从另一个角度我觉得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会倒逼从业者更加从如何带动生意的角度去思考很多问题,从而得出解决方案。


邱志伟 橙光线合伙人兼CEO:除了2008年和2022年我们中国主办的奥运会,咱们中国市场消费体育大年的主要方式还是在线上,因此今年的疫情,我觉得对中国「体育大年」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会非常有限。相反,今年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因为疫情的缘故,媒体转播的国际赛事反倒会有更好的收视,而且也会产生更多的讨论和曝光,特别是中国队参加的、能够体现国威、扬我民族士气的国际赛事。


京 关键之道创始人 合伙人 高级副总裁:「奥运年」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泛指。奥运会存在的情况下,体育营销、体育市场会相对更活跃一些。但我不想用体育大年这样泛的概念去比喻,我觉得它更会是一个拐点。体育消费的需求会进一步旺盛,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市场的基础来自于需求端,疫情过后,随着生活生产秩序的恢复,这种根基会打得更结实,未来的后劲会更足。



Q3

在更多的「不可抗力」面前,体育营销人需要做好哪些准备?能否给一些「渡劫」的建议?


刘聿帆 北京奥美副总裁兼体育营销负责人:危机既是危情,也是机会。现在是体育企业做营销的机会点。疫情过后,自觉参与运动的人肯定会多起来。体育企业的营销需要跳出所谓「专业」的框架,考虑低门槛、易操作、娱乐性高、大众参与性强的营销方式,大胆地跨界营销和品牌联合。


李进阳 华恒博睿CEO:把疫情当机会,本身体育营销就是要升级和改变,更加注重“营销”,能更有效的使用体育为企业创造市场价值。这个问题就是没有这场疫情,也是体育营销人需要思考的。



2月8日,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图右)附近的两位游客,受疫情影响也带上了口罩 图/gettyimages


李宜泽 博睿体育创始人:我要劝体育产业同行们,一定要在特殊之年谨慎谨慎再谨慎,冷静冷静再冷静。有些同行资金实力偏弱,就要考虑缩减支出,甚至要优化团队。当然这看上去不人道,但如果太过包容,你可能就连公司活下去的资本都没有了。


罗彬 聚星动力创始人 CEO: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创造真正的价值。我们自从增加了消费业务之后,对体育营销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因为消费业务我们自己是甲方,而体育营销业务我们是乙方。当自己真正成为甲方之后再去思考体育营销,会更加知道什么是自嗨的,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做给别人看的,什么是真正带动增长的。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要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但是对于专业领域来讲,认知、经验和能力都是能否真正「站在对方角度」的门槛,很多时候体育营销的从业者其实站不上去。当我们知道自己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之后,我们的信心和耐心都会更充足。


邱志伟 橙光线合伙人兼CEO我觉得有几件事是可以做的:与自己的客户一起面对变化、应对挑战;其次修炼内功,补强自己内部管理的弱项,梳理好管理流程,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团队能力上的短板,同时将团队感性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理性化、书面化。提升效率,控制成本。咬牙挺过这个困难时期,活下去。



Q4

疫情之下,品牌的预算该往哪里投?


李宜泽 博睿体育创始人:体育营销方式的调整方面,大的玩法不用改,体育营销都大几十年了,方式改变主要是传播技术带来的,并不是由社会灾难驱动的。但有一点,投入体育营销的企业,未来要更加注重健康和积极情绪的营销,这个是大势,是中国发展到现在又遇到健康挑战时,我们必须要顺应的关键。


周京 关键之道创始人 合伙人 高级副总裁我觉得有三个层面的事情。第一,首先是物质方面比如服装、体育用品、健身器材,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定向的捐助?第二,就是运动跟生活结合的玩法设计和创新比如一些在家就能参加的线上马拉松活动;第三,一定不要过度品牌化太多的企业功利心非常之强,但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喜欢真实有料、有责任感的品牌,体育需要去站在更大的格局上,基于人性的角度,从善的角度,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Q5

如今都在说要抓线上营销,对于重度依赖线下场景的体育行业,又该怎么做?


黄珊珊 央体体育CEO:线下是不容忽视的营销场景,待疫情的传染方式进一步明确及防护可控后,我觉得线下会陆续恢复。甚至我还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疫情之后人们更愿意把场景集中在线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们会有一种「解禁」后的「放风」心态,让线下场景有一波新的刺激机会。体育公司是可以提前在「全民健身」上做布局的。


刘聿帆 北京奥美副总裁兼体育营销负责人:大家可能对于线上都有不同的认识,ATL (above the line) marketing其实包括所有在线上完成如线上电商、社交营销、公关、广告等。疫情出现之后,很多人更加意识到要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也靠着看赛事转播来消磨时间,跟朋友们视频联线看球评球。这些表面现象之下,就是机会。体育也要做有效的营销,如果你给每个消费者提供了憋在家里需要消遣的内容,真正做到「利他」,自然也会实现最终的「利己」。我相信,疫情过后,将会出现「报复式消费」。


李杰明 RNG电子竞技俱乐部 SVP 兼 CGO:这个问题,如果是放在疫情之下来看,突破点从电竞角度的话,个人认为赛事形式比较重要。比如我了解的一家90后创业的赛事运营公司空气互娱,这次就准备做一个线上公益比赛,募捐奖金全部用来做捐赠。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个纯线上赛,让用户可以不用聚集参赛,各自在自己场所完成比赛,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线上比赛的优势,规避增加疫情风险。


延伸阅读:《年轻攻略!年度盘点之电竞营销四大趋势 | 收藏》


李宜泽 博睿体育创始人 :有些朋友说经营线上体育的公司迎来了春天,但我却觉得盈利才是活下去的根本,一时的流量不代表长期的利润,千万不要因为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业绩而盲目乐观。彩虹虽美,可难长久。但体育在未来一到两年内爆发增长,回到甚至超过以前的正常水平应该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关键看政府能不能控制住疫情。 


中国市场太大了,我们现在的从业者最多也就抓住了一二线城市(体育用品除外),所以,对于已经稳住一线市场的人来说,这段时间冷静下来寻找规划增量市场,可能是很好的时机。因为人们无论生活在北上广还是小县城,对健康和快乐的追求是一样的。


罗彬 聚星动力创始人 CEO:抓好流量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这本就是体育的优势,也是这个商业环境中非常稀缺和需要的。把真正能感染人的力量,变成温度,穿透消费者心智,这是体育能做到的


潘天舒 史克浪营销合伙人:这几天网上有个很多人讨论的问题,疫情会让哪个行业受益?医疗、游戏都是高票回答,但实际上,现行的经济体系都是一环扣一环,没有行业会因此获益。突然事件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性的。


疫情过后,理论上是应该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的。对体育行业来说,这是个好机会,体育本就与健康息息相关。从事这个行业,总是有人希望让我提供一些新玩法、新创意、新技术,但是我认为传播的突破点不在于「新」。就拿技术来说,新技术的创造与应用,是世界上99%的公司都不具备的能力,VR、AR、5G这些技术虽好,但至今在传播层面,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要想在线上营销获得突破, 还是要回到营销的本质:人。不懂用户,不想需求,肯定是不行的。


邱志伟 橙光线合伙人兼CEO:在这个特殊时期,线上的机会在于大家都有更多时间可以用来消费线上内容了。而挑战在于和各类线上内容的竞争,包括影视、综艺、游戏、各种关于疫情的消息等等,绝不仅仅是和别的体育内容竞争。我觉得可能的突破点在于:1. 关于如何居家健身的有趣而又实用的内容;2.紧贴实时发生的各个热点国际赛事的原创内容和深度讨论;3. 线上的个性化体育社区。



疫情期间,一位利用社区健身器械锻炼的武汉居民 图/gettyimages



Q6

疫情期间,对于《囧妈》与《夺冠》两个方向完全不同的应急操作案例,你的态度是什么?体育营销行业能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黄珊珊 央体体育CEO:我觉得我从这个案例中汲取最大的经验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


疫情期,红利在哪里?时间。瓶颈在哪里?空间。顺应时间规避空间限制的事,一定就顺其道了,所以游戏、线上内容等就是这个道理,徐峥将囧妈放到线上去播出也是如此(不考虑资本、行业等原因,仅从营销角度讨论)。


回到体育营销行业,帮品牌获得流量这时候是可以做的事,但帮品牌实现转化却是比较难的事,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降低。那我们是否可以这么去考虑,在上半年做好囤积流量的事,下半年在做流量变现的事?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是不是更能够提高品牌营销的效率和性价比?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儿思考。



《囧妈》剧照


邱志伟 橙光线合伙人兼CEO:我觉得,他们只是各自采用了最适合自己的应急方式。《囧妈》贺岁档特征明显,加上对赌压力,时间不好再拖,而且从内容上来说本来就是合家欢类影片,在影院观看与居家观看没有体验上的本质差别。


《夺冠》则属于是中国的体育大片了,前期的宣传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准备好了钱包和纸巾,打算在影院里集体缅怀和释放了,因此选择撤档延期一样会有很好的票房——没准到时候还能蹭上中国女排奥运夺冠的热度了呢。


我觉得给体育营销行业的经验就是,要真正明白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自己所采取的任何商业行为,前提是都要非常符合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而不是盲目跟从或者人云亦云。


因疫情延期上映的《夺冠》海报


潘天舒 史克浪营销合伙人:我的思维比较传统,既然在一个行业里,你就要遵循一个行业的规矩。规矩这个词很高级,它不触及法律,但它是更重要的基本准则。就跟开车一样,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要礼让行人。


电影不在电影院里播,那还叫电影吗?所以也别怪整个行业群起攻之。好饭不怕晚。《夺冠》的预告片我看了,我觉得它值得期待。体育电影不仅仅是拍摄有质感,更重要的是振奋人心,特别是在魔幻的2020年,体育能带给人更大的力量。


圆 桌 总 结 |


就目前的营销市场来看,各大企业、品牌纷纷偃旗息鼓,收缩业务,等待挨过这段时间。体育也不例外,我们能看到,疫情之下体育营销的水花并不多。但其中很多品牌与机构,也借助体育传递着精神力量,寻找体育营销落脚的机会。


的确,纵然体育无法直接与病毒作斗争,但即便在困难时期,体育也能够激起我们不屈的奋斗精神。所以,想要发力体育营销的企业与品牌,即便是开局如此糟糕的2020年,也不要轻易丧失信心,毕竟欧洲杯、奥运会和英雄联盟S10总决赛都在夏秋之时,当下被抑制的消费热情,必然将在下半年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在线上市场愈发强大的当下,未来的体育营销,依旧充满机遇和潜力。


采访 整理 / 骆达 刘金涛 黄梦婷

编辑 / 殷豪男

题图 / RONNY HARTMANN/AFP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体育行业如何抗疫?这是六位投资人开出的药方

寒冬叠加,健身行业还能迎来春天吗?

凛冬之下,运动品牌的突击大考

「我们要做的,正如人类过去数千年所做的一样:适应、习惯、改变」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疫情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