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30公里危机」,至暗2020的马拉松保卫战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添加星标留住圈哥
考虑到项目经费结算、人员成本、业务停滞,且疫情完全结束的时间无法确定等因素,马拉松行业受到的冲击,绝不亚于「心脏骤停」的餐饮娱乐行业。
从赛事扎堆到无赛可办,疫情冲击下,马拉松赛事公司该如何淬火自救?彷徨且挣扎的马拉松人,在等待着「鸣枪开跑」。
文 / 黄梦婷
编辑 / 殷豪男
对于马拉松赛事运营管理专家石春健来说,每年春天,是她一年里最忙碌的时间,几乎每周末都有马拉松开赛。但如今,这种忙碌以另一种「焦虑」的形式存在。她不断收到诸如「疫情给体育赛事公司带来哪些影响?」「应该如何面对挑战?」「下半年情况会转好吗?」等类似的行业问题咨询。
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人流密集的马拉松活动首当其冲。国内2-4月的比赛全部延期或取消,而放眼国外,马拉松行业也尚不乐观——东京马拉松取消大众组、平壤马拉松取消、首尔马拉松取消、巴黎半程马拉松取消、罗马马拉松取消......
在上周末保留的东京马拉松精英组赛事中,日本选手大迫杰以2小时05分29秒的成绩创造了日本纪录,并拿下了1亿日元的破纪录大奖。
「马拉松没了,赛事公司要做好上半年都无赛事可办的准备。」一位路跑行业从业者告诉ECO氪体的记者。
考虑到项目经费结算、人员成本、业务停滞,且疫情完全结束的时间无法确定等因素,马拉松行业受到的冲击,绝不亚于「心脏骤停」的餐饮娱乐行业。
无论如何,2020年终究会成为马拉松行业的一道坎。被疫情「支配」的上半年显得格外漫长而艰辛,但当赛事将如期扎堆在下半年时,跑者招募、人才资源、资金流动、场地与时间选择,又是一座座需要迈过的大山。
01
2020上半年:无赛可办的至暗时刻
「疫情刚发生那段时间,公司甚至想短暂转行做房地产行业。」就职于一家综合性营销公司的小王告诉ECO氪体记者。
虽然马拉松为代表的体育赛事只占公司业务的一部分,但在全面宕机的状态下,他所在的公司仍然遭遇了不小的冲击,不得不从业务层面考虑其他潜在的生存方式了。
而对于那些主营马拉松赛事的公司而言,「转行」二字,没有那么容易说出口。
陈旭东是北京亭溪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是一家以马拉松赛事运营、体育赛事管理咨询业务为主的体育赛事公司,公司团队曾执行过崇礼马拉松、还协助合作伙伴执行过环法自行车北京站、长城汽车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
陈旭东与其亭溪体育文化团队在赛事现场的合影
「疫情来得比签约还要快。」陈旭东告诉ECO氪体记者,这是疫情发生后公司面临的棘手问题。今年五月,亭溪体育原本有两个项目要执行,如今办不办、什么时候办都变成未知。
在未知背后,是以赛事为核心的公司陷入不确定的窘境。甚至赛事恢复时公司还在不在,也是一个问题。
对国内以马拉松赛事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来说,过往数年并不是没有遇到过挑战,资金、审批、人才等问题都曾摆在他们面前。但整个行业陷入「无赛可办」的窘境则是破天荒第一次。这四个字,意味着项目停止,意味着资金断裂,意味着人才流失。
「马拉松123(mymarathon123)」是垂直于马拉松行业的自媒体,其主理人阿东在疫情期间做出一个全国路跑赛事动态网站。据其大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下午四点,2020上半年路跑赛事,有146个延期、27个取消、91个待定。
「马拉松123」的赛事统计页面
此次疫情中,受到冲击的领头行业公司也甚众。马拉松第一股智美体育在3月3日发布财务预警,2019财年的亏损不少于4亿元,再加上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的智美体育更雪上加霜,业务与员工管理深受考验;而万达体育最近也在考虑出售其五年前收购的Ironman铁人三项业务,来减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据外媒报道,此次交易金额约为10亿美元。
「不过,处理项目的突发危机情况是家常便饭,考验赛事人的基本功。这次只是换个场景、换场比赛,我们要攒住信心,一起扛到鸣枪开跑之日。」陈旭东说。
而石春健则告诉ECO氪体记者,多数赛事公司在疫情期间,号召员工进入学习状态,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内部管理流程、外部的优秀赛事案例。「在忙碌的时候,大家都在外奔波,公司内部项目管理流程比较薄弱,利用这段时间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也是给公司未来业务打基础。」
随着大量马拉松赛事的延期举办,在与行业内人士的交流中,大家都相信疫情过后的下半年将是行业拐点。不过,对于下半年即将爆发扎堆的赛事,行业要面临的则是另一种困境与挑战。
02
2020下半年:赛事扎堆带来新挑战
无赛可办固然是彻底的坏消息,但赛事扎堆也会带来新的挑战。
虽然大部分延期的马拉松赛事尚未明确开赛时间,但依据武汉马拉松组委会通告「2020汉马将延期至下半年」的参照,上半年延期的赛事,可能大部分将挪到下半年举办。
武汉马拉松组委会通告
马拉松赛事是一项耐力型考验赛事,对天气状况有着高要求,天气太热容易造成选手身体脱水,严重点可能会引发安全风险,而天气太冷则会造成运动效果不好,影响选手刷PB。所以,每年我国马拉松开赛的高峰季节,就是春季和秋季。
注:PB即Personal Best ,指个人最好成绩,该词是常见的跑步术语。
根据2019年马拉松赛历来看,全年马拉松赛事出现高峰日期是10月19、20日,这个周末全国共有超过80场比赛。可以预测的是,今年下半年的赛事撞车数量会更高,同个周末将会出现上百场的赛事。
数据图来源自《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
首先,是协调办赛时间不易。以往我国马拉松办赛时间都是错峰,上半年是自南向北逐渐开赛,下半年则是从北往南,同区域、同类型的马拉松赛事也都尽量避开同一个周末举办,这样有利于协调跑者时间、赞助商资源分配,如何在下半年有限时间内,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是一件头等大事。
其次,是赛事审批难度更高。政府在我国马拉松赛事中扮演极为重要角色,曾有马拉松赛事公司透露,举办一场马拉松,可能需要和多达二三十个政府部门打交道。因为受到疫情影响,政府部门有可能减少办赛热情,出于公共卫生安全考虑,公安部、卫生部等部门对赛事审批会更加谨慎。
延伸阅读:《东马大退兵背后,4000万报名费风波》
第三,招商难度加大。赞助商是马拉松赛事运营关键一环,疫情对赞助商冲击也不小,这会影响赞助商的下半年营销计划,有可能缩减赞助赛事名额,甚至出现赞助商「保大弃小」局面,对于品牌影响力稍弱的中小型马拉松赛事并不友好。
第四,公司人手调动的挑战。上半年赛事公司出于「开源节流」的成本去考虑,将会减少人员招募,等到下半年赛事爆发的时候,公司员工会出现短缺情况,赛事公司提前与社会兼职人员,甚至是第三方劳务平台进行合作,很有必要。
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新挑战,石春健也依靠多年马拉松赛事经验给出了适当建议。赛事公司可灵活变动赛事计划与规模,从简办赛,根据公司现有资金流合理规划下半年赛事等具体安排。比如,将全程马拉松变成一个半程或者十公里的赛事,这样既可以保持在赛事市场上的声量,也可以减少招募压力,同时也能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面对人手不够问题,陈旭东也进一步预测,「线上协同会加速赛事运营的去中心化,会出现更多细分、专业版块的服务公司,同时也会出现更多按照项目分成的自由赛事职业者。」
总之,相比较上半年无赛可办的日子,下半年遇到的诸多挑战,或许属于「幸福的烦恼」。
03
灾后反弹,淬火重生?
过去五年,我国马拉松行业发展速度惊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2019年,全国各类规模马拉松赛事场次分别为134、328、1102、1581和1900场。除了赛事数量规模的增加,在消费层面上,2018年马拉松赛事带动的总消费达288亿元,马拉松从一项群众性体育事业,逐渐迈向产业化发展。
但是,高速增长的硬币背面,是中国马拉松产业粗放发展后的困顿——诸如创新力不足、赛事同质化现象严重、马拉松项目竞技水平有待提高、风险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疫情之前中国马拉松就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疫情爆发后,这几个月时间看似无赛事可办,但苦练内功的赛事公司可不少,也让整个行业多了些静下来思考的时间,反思中国马拉松过去几年粗放型发展的弊端和不足,相信这肯定会倒逼未来马拉松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阿东如此总结疫情对马拉松行业的长期影响。
在马拉松跑者圈子里,「30公里危机」是一个口口相传的名词。通常在30-35公里之间,参赛跑者会出现掉速情况,随之而来的就是和「我不行了,不能跑了」的身体,做极限斗争的痛苦挣扎期。然而,只要熬过这段困难期,跑者就会拥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如今,2020年这场突发的疫情,对于整个马拉松行业来说,也颇似经历着一场「30公里危机」。淬火将让脆弱折断,让强韧更强。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马拉松行业人士也认同,2020年的马拉松行业可能会重新进入一个洗牌期,有些小微企业可能因此倒下,那些更有能力的公司,也有突出重围的机会。
ECO氪体专栏作者、跑哪儿科技CEO常春表示,「2020年是一个重要关口,一个行业联盟性质的互助会可能借机形成,包括不同主体之间的横向联盟,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联盟,让行业内得以抱团取暖,共享资源。」
延伸阅读:《中小赛事公司渡劫,「一起活下去」的5点建议 | 专栏》
对比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发达路跑行业, 我国马拉松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中国的马拉松人,还有更多更重要的目标要去实现。
等疫情结束,马拉松的行业人士与跑者们,共同期待着一场「浴火重生」。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疫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