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职业足球20年:做未来的事,永远不嫌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橘猫看球 Author OrangeFootball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日本足球人奋斗的故事,值得走到十字路口的我们学习。
本文主体内容,为符金宇著《日本足球史》的摘录与感悟。
文/ 橘 乐
四大出身,就职于知名国际足球管理集团
首发公众号:橘猫看球2019年11月24日,2019赛季亚冠决赛落下帷幕,日本浦和红宝石负于沙特阿尔希拉尔。J联赛虽无缘亚洲冠军三连霸,四度登顶的数据依然可以傲视其他对手。
拥有27年历史的J联赛素以球迷文化和安定经营著称,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队称霸亚洲奠定了基础。
浦和遗憾地无缘三年内第二个亚冠冠军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日本足球人奋斗的故事,值得走到十字路口的我们学习。
职业化的胎动
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日本足球史起初由校园里的学生书写,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实业团足球的兴起。
所谓实业团,即由企事业单位员工组织成运营的运动队。战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雇主们发现体育事业振兴可以提高员工士气,还具有扩大知名度的社会效益,于是开始大力投资实业团。
业余时代的上古球王釜本邦茂
1965年日本足球联赛JSL成立,实业团拥有了角力的赛场,发展至八十年代进入全盛,古河电工、读卖接连在亚俱杯中获得冠军。
日本体育届长期以奥运作为最高追求,职业化的胎动之声直到奥运赛场业余壁垒的崩塌才终于响起。
此时JSL的业余原则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企业巧立名目,以体育为专务的「契约社员」等概念竞相出现,还引入外援增强竞争力。
日本第一个亚俱杯冠军古河电工
彼时的实业团足球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举国体制」并无二异,无非是「企业」替换了「国家」的概念。球队作为企业持有物,存亡兴废皆取决于企业经营策略甚至老板的个人喜好。
一方面,球员身份的模糊定位导致提高水平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球迷没有利益回馈的义务,球迷自然对球队也无真正的归属感,群众基础薄弱。改制势在必行。
就这样,在现代足球始祖英国实现职业化一百多年后,东亚足球的职业化才终于拉开帷幕。
一声惊雷
川渊三郎,一个日后近乎被人「神化」的名字。
这位日本足球教父早年作为球员成名于早稻田,还入选过国家队。毕业后进入古河工作,先后担任古河电工队和日本国家队的主教练。
球员时代远征德国的见闻让川渊坚定了职业化的志向,1988年接任JSL联赛总务主任后旋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球员时代的川渊三郎
川渊认为,日本不具备百年足球历史形成的文化土壤,只能设立高标准来规范行业运行。1990年3月,职业联盟加盟「七大条件」公布:
一、足球俱乐部法人化;
二、拥有根据地(Home town);
三、确保球场能够容纳15,000人并具备照明设备;
四、拥有18名以上职业合同球员;
五、俱乐部必须下设12-18岁的青年球员培育组织;
六、筹措分担金;
七、有意加盟的团体必须遵从日本足球协会的指示与决定。
「法人化」意味着球队必须独立于母公司。而「根据地」制度是J联赛的最大特色,意味着俱乐部根植一地,肩负培育地区足球文化的责任,打破企业、地方与地区居民三者割裂的旧格局。
作为领导者的川渊三郎
上述七条标准之高,出台后反对声不绝于耳。为稳定军心,川渊发表了一段著名演讲:
那些说「为时尚早」的人,即使再过一百年还是会说「为时尚早」;而那些说「没有先例」的人,就算再过两百年也仍然会说「没有先例」。(中略)对自己工作没有荣誉与责任感的人,总会找出一个接一个的理由来推脱搪塞。(中略)为什么不为了足球的职业化竭尽全力再努力一回呢?!
创始十队
实际上,J联赛的诞生恰恰选对了时机。
1990-1993年的日本处于泡沫经济末期,市场营销成了企业经营战略的重中之重。而社会多元化驱使地区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川渊三郎倡导的以地区为根基、企业与地方结合的新理念成为吸引政商界参与的动力,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批申请的球队多达20家。
拥有三浦知良的读卖俱乐部
筛选工作并未一味参考JSL时代球队竞争力强弱,而是首先以未来发展为目标,地区性为重点,然后再考虑申请者的硬件设施与人员实力。
1991年2月14日,创始十队正式公布,按照元年亮相的名称分别是三菱浦和、JEF市原、读卖、横滨水手、横滨飞翼、名古屋鲸八、大阪钢巴、广岛三箭、鹿岛鹿角和清水心跳。
每支职业球队成立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城市的梦想
鹿岛是创始十队中唯一一支此前身处JSL二级的球队,前身是住友金属工业队。住金起初并无意加盟,川渊三郎也曾向鹿岛人给出「99.9999%」不可能的回复,但诚意与努力创造了奇迹。
1991年5月,济科空降。10月,由43家本土企业集体出资的鹿岛鹿角足球俱乐部宣告成立,翌年7月在本田看不到职业前景的多位球员加盟,球队实力达到了职业水准。
1992年5月,茨城县立鹿岛足球场竣工,人口仅四万多的小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专用球场。
拥有了济科(后排右一)的鹿岛鹿角
鹿岛至少有一支企业球队,清水则连成人球队都不曾拥有。作为全国闻名的高中足球城,缺乏球队的现实导致高中球员毕业后纷纷去往东京的大学或实业团效力。
清水心跳集全市之力联合出资而成,虽然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却面临人员不足的困难。
被称为「清水三羽鸟」的国家队选手长谷川健太、大榎克己和堀池巧虽早已各自远走他乡,在听闻家乡组队困难后毅然选择回归,成就了一段佳话。
球迷是这支市民球队的根本
他们不是企业球队,而是地区代表,他们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职业联赛理想吗?
川渊的这席话无疑是对这两座城市的最高褒奖。这些社会各界集体努力的结晶,意义尽在足球之中,却又远在足球之上。
企业的让步
三菱虽曾为实业团时代豪强,但在职业化转型时却遇到了困难。起初三菱想留在东京,因没有主场而作罢。此时被本田拒绝的浦和正在寻觅落户的球队,在川渊三郎的牵线下,浦和和三菱走到了一起。
1992年3月,三菱浦和足球俱乐部成立。
三菱和浦和缔造了未来的亚洲第一主场
川渊「根据地」理念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原则即母公司不得冠名,类似中超正推行的名称「中性化」。队名应当以地区名加俱乐部爱称组成,这自然引起了企业方的抵制,尤以三菱和读卖为最。
川渊不得不采用了五年内去除赞助企业名称的折中办法,二者成为J联赛元年的两个例外。读卖1994年更名为川崎绿茵,而三菱浦和则迟至1996年才更名为浦和红宝石。
与以上两者形成对比的是丰田,赞助丰田杯的经历使之深谙足球真谛。1991年7月,以丰田为首,联合多家企业赞助的名古屋鲸八俱乐部正式成立。
1996年温格率名古屋鲸八加冕天皇杯
「鲸」字代表名古屋的象征虎鲸,而「八」字来自名古屋市徽。「队名中绝不会有丰田二字出现。」丰田为其他球队作出了表率。
万众瞩目
诚然,创始十队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是联赛秘书处单方面决定的产物,让人联想到如今就中甲递补名额悬而未决的中国足协。
标准「不明」一度引起日立、雅马哈和藤田等队的不满,按照官方说法前两者落选是因为球场设施不达标,而后者则由于神奈川县球队已经饱和。
雅马哈后来化身磐田喜悦97年封王
无论如何,J联赛的脚步已经日益临近。1991年7月,联赛官方全称「社团法人日本职业足球联赛」公布。同年11月,川渊三郎辞去古河职位,就任J联盟首任主席。
1993年5月15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东京国立霞丘竞技场座无虚席,六万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J联赛揭幕战盛况空前
在众多热爱体育的球迷支持下,J联赛今天在这里向着实现伟大梦想迈出了第一步。我宣布1993年5月15日J联赛开幕!
为了这一小段演讲,川渊已经等了太久太久。在场的球王贝利看到这一幕也深受感染,热泪盈眶。
参加揭幕战的双方是当年平分JSL天下的读卖与日产,如今分别作为川崎与横滨出战。
川崎(绿)与横滨(蓝)
川崎的荷兰外援亨尼-迈耶尔打入了J联赛历史首粒入球,横滨连入两球逆转取胜,拿下了队史J联赛首胜。
右一川崎球员为日本归化国脚拉莫斯
彼岸的启示
回顾J联赛的诞生,球迷压抑已久的热情固然重要,川渊三郎所倡导的「根据地」概念与「球队爱称」制度也契合了处于转型中的日本社会,与以地区为依托的传统观念一脉相承。
球队终于不再是企业的附庸与玩物,而成为了地区的象征,球迷自然而然地产生支持球队的欲望,而这种支持进而演变为球员拼搏的动力。
黑马鹿岛于元年第一赛段爆冷夺冠正是这种激励的反映(早期J联赛为双赛段赛制,前后赛段冠军进行决赛争夺总冠军)。
鹿岛1993年三得利赛段夺魁
此外,成功的运营也功不可没。J联赛充分借鉴了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联赛的运作经验,以锦标赞助商、官方赞助商等形式获取大型企业赞助,通过周边商品销售等手段获得利润的同时达到宣传效果,进一步拉近了与球迷的距离。
之后的岁月里J联赛也曾经历起起伏伏。早年的投资热潮退却导致大批球队出现财政赤字,J联赛痛定思痛以安定经营作为首要目标。按照川渊的理念培育起的球迷文化,成为俱乐部自主运营的基础。
对于足球人来说,最重要的一课莫过于——做未来的事情,永远不嫌早。
更多关于足球财务分析的文章,
请扫码关注作者的公众账号:橘猫看球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资讯-《足球教育应该从瞎踢开始 | 张路专栏》-《向每一个有遗憾的青春致敬 | 日本高中足球后记》-《99.99%失败率,但仍坚持追梦:走近日本高中足球少年》-《足协重磅部门大调整,蕴藏着哪些信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