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退潮,江苏崛起:职业足球版图背后不只是经济账

「ECO氪体」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1-06-19

潮汐的力量,决定浪花的形状。


在中国职业足球新版图的背后,东北退潮、江苏崛起,而决定其现状的原因,并不只是经济。


文 / 宋鑫宇

编辑 / 郭阳

 

5月25日的辽宁省体育局大楼前,一边是「新辽足」辽宁沈阳城市建设足球队的授旗仪式,另一边却是高喊着「辽足已死」的老辽足球迷们。


可能谁也想象不到,曾经的那只十冠王、辽小虎,67年队史的最后一天,会是这样一副场景。



一直以来总有人评价,东北球队的故事要远比联赛好看的多。每年的间歇期东北球队的欠薪就像是暑期的连续剧,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中甲大连超越2018年被爆出连续两个赛季欠薪,俱乐部的欠条甚至直接被挂到了网上;中乙球队大连千兆被爆出欠款700万,沈阳东进甚至直接在赛季中期因为欠薪被足协撤掉中乙注册资格;唯一一只还留在中超的大连人,过去几个赛季中最出名的却还是赞助商和体育局之间的反复扯皮。


再加上今年休赛期中辽足破产解散——翻看三级联赛名单,曾经庞大的东北军团,如今保级的保级、破产的破产,只能用「惨淡」二字来形容。


在中国的职业足球联赛版图中,2018赛季还有11支球队的东北地区,两年之后仅仅剩下四家。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经济实力最强的粤、苏、鲁分别以5支、7支、6支职业球队,成为了前三甲,其中,江苏崛起的势头最为强烈。


↓中国足球版图,与经济账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足球报


从这张表格来看,结论似乎很明显——「经济越强,足球越强」。


东北如今的「穷」有目共睹,根据2020年最新中国城市GDP排名数据显示,东北城市中排名最高大连,也仅位列全国第28位。


而长春、沈阳、哈尔滨这3座东北的省会城市,均排在30名开外,甚至不如江苏地区州、常州这样的地级市。


2019上半年城市GDP百强城市分布,东三省共有5座城市上榜(来源:21数据实验室)


然而东北球队生存环境如此堪忧,绝不仅仅因为东北经济发展低迷。比如说,在CBA的赛场上辽宁、吉林的球队依旧是豪强球队。


而足球方面,GDP排名第4的浙江也只有两只职业足球队,第8名的福建甚至没有——经济还不是决定足球水平的唯一因素。


隐藏在背后的,其实是东北足球青训的整体衰落。



在这几年足协颁布一系列新政后,曾有不少人认为在限薪、限投资的背景之下,资金实力方面不占优的东北球队或将受益者,这或许会帮助他们迎来新生,脱离军备竞赛中高额支出的「苦海」。


然而现实是,这样的限制,却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它们的死亡。



过去我们总说「来自东三省的名将基本没在本地球队效力」,来突出东北足球人才的严重流失。


其实在这句话背后,这更多的也是东北球队保证球队财政健康的一种手段。换句话说,东北地区缺少有足够的资金与能力来支撑球队建设的企业。那么通过球员的输出来维持球队的运营,也就成为了东北球队的常规操作。


事实上这样的模式在世界足坛并不少见,荷甲豪门阿贾克斯、葡超双雄波尔图与本菲卡、法甲摩纳哥等球队均是如此。


一方面依赖毒辣的眼光低买高卖;另一方面凭借球队良好的青训体系,源源不断的培养新的人才,保证球队的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北球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中国最大的足球人才基地,过去很多年里,东北地区给整个中国职业足球赛场贡献了大批人才。


2019年亚洲杯中国队23人名单中,单单来自辽宁的球员就有6人之多。而在冯潇霆、郑智等老一批辽宁籍国脚淡出球队之后,最新一期27人的国家队集训大名单中仍有7人来自东北地区。


职业球员数量方面,仅辽宁籍球员就已经是人口大省山东的两倍,而整个东三省职业球员数量更是将近占据了总数的一半。


在东北地区球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大量球员效力于外省球队,也就意味着在顶级球员的之外,这些球员也为东北的球队换得了不少资金。


毕竟此前所谓军备竞赛,除了外援就是内援的引进,所以事实上东北球队算是金元时代的受益者。



直到限令中「转会费」上限的出现,本意是抑制转会市场泡沫的这一条限令,却无意中成为了压垮东北足球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8赛季初足协出台了球员转会调节费的方针,同年东北地区球队开始频频爆出欠薪新闻。同时,常年依靠球员套现的东北足球此时却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青训,也已经一同衰落了。


就像辽足旗帜人物肇俊哲2018年公开炮轰俱乐部说的那样:「10年才投3个亿,一直透支人才 !」


在职业球员平均年龄中,辽宁和吉林两个东北省份球员都超过28岁,均属于平均年龄最高的区域之一。


而除了这些85和87年龄段这些耳熟能详的辽宁国脚外,在往后年龄段中,人们更多记住的是韦世豪、黄紫昌、陈彬彬以及郭全博等球员,同年龄段能入选国足的东北籍球员仅剩刘奕鸣一人。


而在更低年龄段的国字号球队中,东北地区的球员更是少之又少。作为下一届奥运会的适龄队伍,U19国青在过去一年中共组织了14次集训,招入77人,399人次。在这之中,东北籍的球员一共仅有5人,而出自东北球队的也仅有来自亚泰的一名球员。


来看下氪体的这份U19国青球员俱乐部分布的统计,我想你会对数据有更直观的认识——


引以为傲的球员培养,东北足球也逐渐落了下风


这样的现状意味着,东北球队在青少年赛事中慢慢失去竞争力。虽然东北球队也有意识的发力青训,比如辽宁省和内蒙古建立起了8个青训中心,组建了9级梯队。但是对于东北来说,如今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然,在出现短暂球员断档后,东北球队仍然「后继有人」,但是在大的层面,没有职业球队,成长起来的球员没有晋升通道只能选择外出;同时,青训保护条款尚不完善、转会身价无法提高,母球队获得不到收益也就没有会失去投资青训的热情和意愿。


恶性循环下,东北足球的未来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反观如今职业足坛版图最大的三家,其政策与当地企业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其人才的井喷。


江苏省从2015年开始就多次出台发展青少年足球的政策。这一系列的政策,让江苏成为首批足球改革试点省份,也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江苏足球发展方向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则是如今先后11名江苏籍球员入选过U19国青,成为了人才贡献第一大省。


而拥有鲁能足校的山东,以及拥有恒大、富力两大青训基地的广东分别以9人、6人紧随其后。



过去这些年,中国足球本身泡沫巨大,很长时间里,投资人找不到可靠的赢利模式,球队无法健康地可持续发展,这都是过往中国足球无法良性发展的顽疾所在。


烧钱能解一时之急,但绝不是一时之计。无论足协出台多少转会、限薪、限投资令,都只是外壳,其内核还要回归在赛场上来。只有立足青训,才是帮助更多的队健康发展,帮助中国足球真正告别金元足球、告别地区经济制约。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东北足球的命运并不孤立。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资讯
-《天海闹剧而论,为何足球在中国还不是好生意?》
-《金元失格,深陷退赛潮:中国足球「不值得」?》
-《一支足球俱乐部,能给城市经济带来什么?》
-《探秘海南足球青训:优秀的教练=成功的开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