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后的城市复苏,请从体育开始!

ECO氪体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0-10-10

上个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一批体育消费试点,获得审批后可获得获得体育总局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这对于有意快速发展体育的城市而言,无疑是一场甘露。更值得注意的是,负责这一工作的是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与自然资源部。


在复工的节奏中,不少城市也将体育放在了靠前的位置,体育也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复苏的「C位破土机


文 / 刘金涛

编辑 / 殷豪男


01

体育,城市最好的名片之一


虽然疫情出现反复,不少城市的战时防疫状态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总体来说,国民生活正在肉眼可见中逐步恢复。


6月8日,辽宁省体育局与斯迈夫合作举办了体育产业招商引资会,有包括沈阳市浑南区政府和辽宁省体育产业集团合力打造的冰上运动中心、场馆夜经济、阜新百年赛道与铭泰投资集团的百年国际赛道多产业链合作项目等七大项目现场完成签约,总签约额约3.3亿元。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山东青岛市举办「开放办体育」集中签约仪式,市体育局同包括海尔集团在内的57家企业单位集中签约了59个项目,其中金额超过千万的就有2个,涵盖15项健身活动的「全民健身月」活动也全面启动。


而青海省人民政府也在6月9日发布《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指出到2035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加快推进城市「10—15分钟体育健身圈」提档升级工程,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同时,四川成都市在「世界赛事名城」的目标下,早在4月份就召开了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继续高质量筹备即将举办的世界性赛事,培育引进更多高端赛事,保留、扶持一批有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的赛事。


体育,逐渐占据了城市复苏中的C位。


从企查查的数据看,过去10年,体育企业的数量在不断攀升


实际上,能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还是在于体育是中国城市化绕不开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中,大都市脚步快速,向着更大的方向奔腾,努力成为「区域核心」,以求在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获得更大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超级城市」与「城市群」得以迅速发展,这也是近几年二线城市不断吸引人才落户,并且吞并周边小城市的原因之一。城市与城市群之间激烈的竞争,也使得城市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营销自己、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而体育,则是最好的营销方式之一。



02

以赛事为标杆


体育被放在城市复苏的前列,赛事的开展无疑是一个标杆。


比如,此前都江堰路跑在引发全网热议背后,仍坚持开赛;再比如,CBA在筹划复赛之时,迅速获得了东莞和青岛的支持,据悉目前还申请举办第二阶段的比赛。此外,目前的消息是,中超也不会放在省会级城市举办,而有可能放在苏州、大连等城市。


除了安全考虑,这背后二线城市的体育诉求,也值得细品。


从企查查的数据看,全国各地的体育企业数量都在增加,并且呈现出向二三线辐射的趋势


赛事,作为体育中的核心资产,球迷的狂欢与喜爱是其最大的价值,而这一类重大事件也创造并传递着城市的品牌价值,并改善城市形象,以及开发体育、旅游、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体育活动,被看作是居民生活中,除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大生活元素」。


英国老牌工业城谢菲尔德,曾借助体育积极转型成旅游城市,这一案例被奉为经典。而在国内,被誉为「中国鞋都」的晋江,如今仍在体育领域寻求突破。


晋江,是众多体育品牌的诞生地。安踏、特步、361°、贵人鸟等品牌都诞生于此。作为继深圳、成都之后的第三个全国体育产业基地,晋江的体育升级转型也势在必行。近期,晋江不仅开放了市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各大场馆,还开始了筹备2020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相关工作。


此外面对疫情冲击,晋江陆续出台人才保障、成本控制、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并拓展多渠道销售模式,尽量减小疫情对出口订单的影响。


而以「赛事中的皇冠」来说,以东京奥运会为例,尽管延期一年打乱了众多提前部署,但东京此次举办奥运会的初衷和目的,以及赛事所能为城市带来的巨大热度仍是不可忽视的正面效益。



延伸阅读:《2020+1:东京奥运的「延期账单」


总而言之,大型城市在疫情后的复苏中,体育占据较高地位的背后,蕴含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与机遇。



03

拥抱线上潮流

 

「拥抱线上」,成为了后疫情时代的热潮。


著名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提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机体在城市的环境中正在逐渐萎缩,人们越来越需要体育。在他看来,体育的教育功能补偿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不足。


同时,体育其塑造性格、加强团结、培养情操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也逐步为更多人所认识和利用。


这些积极诱因,也是制定政策的初衷。自2014年「46号文」发布以来,我国正不断鼓励与创造体育产业建设的环境,像上文提到的《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不胜枚举,多数是中央各个部委联合联合发文,全力支持体育的发展。



延伸阅读:《一支球队,首先属于它的城市


政策助力下,城市的发动机也被点燃,体育建设走上了高速路。但从政策到落地仍有着大段的距离,这同样也需要城市各部分互相配合、协同发力。


以杭州为例。在杭州市申办2022年亚运会时,便决心将这届亚运会看作是城市快速发展的核心,努力打造杭州特色的赛事经济品牌。


早在2015年6月,浙江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6%,其中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超过40%。


这组数据,也意味着杭州市坚定了将多维度发展体育的道路。


延伸阅读:《指尖上的亚运来了!阿里签约杭州亚运会,用智能改变大赛》


另一个优秀的「赛事 x 城市」代表案例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虽然总投资达到1200亿之多,但广州的场馆、地铁、道路与通信等基础建设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使得城市面貌更上一层楼。


当然,每座城市仍在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轨迹,创造独具特色的品牌与文化。成都、杭州这类押注大赛的城市,正期待大赛的带动来创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相比较晋江、青岛等城市,则是将目光瞄向全民健身的典型。


在上文提到的签约仪式中,涉及合作单位多达57家,涵盖了社会组织、电子科技、快消品、餐饮酒业、智能制造等近20个行业,调动着全社会的资源与力量。



延伸阅读:《一支足球俱乐部,能给城市经济带来什么?


体育与城市经济,都互相决定着彼此。


特别是在众多二线城市在奔向「准一线」的过程里,体育,作为中国城市复苏的C位破土机,或许正蕴藏着未来二十年的崭新机遇。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资讯
-《两会上的「体育」声音,为何都指向了「教育」?》
-《姚明: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体育入高考」迈出一小步,体育教育前进一大步!》
-《「野蛮体魄」正当时: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