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体教新政刷屏!从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校园」是关键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时间,刷屏全行业。
在这背后,是校园体育的新动态,是体育进中高考的好命题,是体教融合的大时代,也是中国从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所在。
文 / 刘金涛
编辑/ 郭阳
刚开学不久,教育新政便拍马赶到。
21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9月是开学季,本就是校园与教育的热点时间。《开学第一课》上,钟南山、张文宏现身说法,强调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生命的根基,锻炼是健康的源泉。教会孩子热爱生命、加强锻炼,拥有健康的身体,应该是最重要的人生主题。」
疫情对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健康观念。而「体教融合」本就在近两年被相关部门不断推进,此时新政出台,意味着这一落地脚步将迈得更快,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素质教育、意志品质的塑造,新时代体育氛围的塑造已经开始了。
《意见》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部分,无疑是中高考的社会话题。
《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从考试入手自然是历来改革的重点。2019年底,云南省中考将体育分值大幅提高至100分,背后蕴含着就是这一逻辑,这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
但我们决不能把体育教育改革简单地看成是「应试任务变重」,更需要看到背后体育教学的变化。
《意见》的第一条便直指体育教学的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而在方式上绝不只有考试,而是可以分为校内、校外、竞赛、教师、体校、专业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换句话说,中高考仅仅是其中的一环,能将体育教育和专业人才这两个核心进行融合,才能让更全面的校园体育格局形成。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也提到了这一核心逻辑:广义体育是指全体人民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狭义体育则是竞技体育,着眼于国际国内大赛,针对的主要是职业和专业运动员。《意见》所指的融合,就是广义与狭义体育的融合。
的确,从顶尖国家队来看,体制培育下的人才并非来源于校园,而是体校、体工队乃至俱乐部青训体系,这也导致一些例如足球、篮球等大型运动项目的人才培养在近几年频频陷入困境,而对比体育强国,差距便在于校园。
以氪体多次报道过的AAU为例。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开始参与多样的体育运动,期间不仅锻炼身体,在赛事中锤炼意志品质,而那些有着身体天赋的孩子们正在这样的体系下成长,更有机会展露头角,被更好的中学或大学选走,进而继续提升运动技能,走向职业舞台。
在中国,CUBA、大足、耐高、CAAU、NYBO等校园级体育赛事,也在承接起这样的重任。
延伸阅读:AAU:让美国小学生一年能打70多场比赛的组织 | 科普
「中国(体育教育)落后美国几十年,中国体制内的体育和教育是分割的,但我们在努力改变。」在2016年参加国外著名访谈节目《Graham Bensinger》时,姚明这样谈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
最终的目的,则是让国民教育体系不仅传授体育的育人之道,更能成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通道。也因此,体教融合成了今年两会上的「体育」最强音。
如今,我们等来了一个好的计划,而剩下的则是切实有力的落实。
「《意见》的出台解决了理念和顶层设计的问题,不过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有待细化。」王登峰表示,能否真正落实,与之匹配的对学校、教师和校长的评价体系也很重要,还需要通过中、高考在内的方式调动政府、社会、家庭和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学会、勤练、常赛的目标难以实现。
的确,体育教育的改革,不应该只盯着考试,甚至不必先从考试开始。而是应该先做好教师、教练队伍,并激发与培养青少年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锻炼身体之余寻找到体育的乐趣,发挥体育更大的生活价值和教育意义。
延伸阅读:张路:我们为什么要搞足球?| 视频版
而这背后如何设计,从何处开始,则要看落地时相关决策者的智慧了。
最后来谈点俗气的。近几日,圈内关于英超版权的话题议论纷纷,赛事版权价值几何、球迷消费力有多少等问题也再次被翻腾出来,一边是「直男用户」,另一边是「破圈难题」,体育这门生意似乎越做越难。
相比较电竞,借着庞大的用户基数,在当今时代十分红火,或许游戏玩家的付费能力也不见得有多高,或许电竞俱乐部也没那么赚钱,或许职业寿命更短的电竞世界竞争更为激烈,但仍然有人前赴后继加入其中,包括资本、品牌和从业者都纷至沓来,这些,无疑都是传统体育梦寐以求的。
回过头来看,体育在国内发展不健全的根源还是在教育层面。很多人自学生时代起对体育的意识较浅,甚至没有多少机会意识到体育的乐趣、美感,失去了太多参与时机,自然难言文化建设与培养。如今《意见》的发布,就是要改变这一状态,从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
整个行业必须重视体育教育,因为万千体育发展的源头,皆在校园。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