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作为开国10名大将之一,他革命资历最老,毛主席称他“老成持重,威望颇高”

2017-06-22 全球读史精英

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由于“你懂的”原因,很多好文不能发在公号上,长按下方小编照片三秒,识别添加小编为私人好友,小编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延伸阅读。

每年的大部分时候,开国元勋张云逸大将的儿子张远之都会和妻子王婷到海南居住,不是为度假,而是想“常来这里住住,感觉离父亲更近一些。”张远之说,“父亲生在海南文昌,一生转战南北,少有空闲回到家乡。他生前经常对我们说,‘我就是海南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就在这里。’”现在,83岁高龄的张远之带着妻子奔波在海南,走访父亲恩师、战友的亲朋遗属,了解他们共同战斗的经历,并将父亲最珍贵的遗物捐献给了海南省档案馆,“算是延续父亲的乡恋吧。”

张云逸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是新中国开国10名大将之一;革命资历最老,历经辛亥革命、百色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当过红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毛泽东称其“老成持重,威望颇高”。

谈起父亲,张远之滔滔不绝,声音铿锵有力。“父亲一生中值得我们奉为楷模的事情很多,他的仁爱之度、他的勇将之风,至今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无数次身处险境

张云逸1892年出生,家世贫寒。张远之告诉记者,父亲每每谈到自己的过去,总是眼含泪水。“听父亲说,他小时候生活很苦,全家8口人,仅有一亩多水田和一点旱地。父亲18岁时,祖母就去世了,他的两个弟弟也先后夭折。”苦难对张云逸的人生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1908年,张云逸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走上革命道路。1911年4月,张云逸在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同年10月,又在辛亥革命中参加了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斗,后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参谋长。1926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929年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云逸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参与创建右江苏区。

不论官有多大,张云逸始终保持着朴实的作风。“据曾任父亲随从医生的欧阳山回忆,百色起义后,父亲虽然任红七军军长,但他和士兵拿一样的薪水,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每到一个宿营地,父亲一定要到炊事班,拾柴、烧火、煮饭、炒菜,忙个不亦乐乎。因为他年纪大,红军战士都叫他‘老火头军’。”

据张远之介绍,1931年1月,红七军奉命北上江西苏区与中央红军会师。敌人前堵后追,部队伤亡很大。有一天,张云逸正在行军,忽然看见一个伤员一瘸一拐,就上前扶他。但伤员非常害怕,一个劲地往旁边躲。张云逸非常奇怪,旁边的人告诉他说,这个伤员已经被安置在老乡家了,他是偷偷跟来的。“父亲听后心情非常沉重,传令,什么东西都可以丢掉,就是不能丢掉伤员!”张云逸的话迅速传遍全军,伤员们听后十分感动。

张云逸戎马一生,无数次身处险境。1937年4月25日,时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副参谋长的张云逸,随周恩来从延安去西安,同行的还有时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秘书孔石泉。汽车行驶到延安与甘泉之间的劳山,遭到土匪的袭击。卡车轮胎被打破,司机被击中。张云逸命令副官陈友才掩护周恩来。陈友才大腿中弹,无法行动,索性主动出击,把火力吸引到自己这边。张云逸则拉着周恩来钻进右侧树林,沿着一条小沟转移。之后,张云逸又冒险返回汽车,销毁了机要员口袋里的密码,并与随后赶来的战士一起收殓了18具烈士遗体。

张远之告诉记者:“父亲和周恩来、孔石泉大难不死,3人回到西安后还专门留了张合影。1976年周恩来逝世前,贴身口袋里唯一装着的就是这张珍贵的照片。”周恩来还在照片背面写了几个字:“劳山遇险,仅存三人”。他曾风趣地对张云逸说:“我们不仅是战友,还是难友啊!”

时隔9年才见到父亲

1914年,张云逸娶了同乡王氏。婚后的张云逸一心忙着革命,家中里里外外都由王氏打理。他们的婚姻看似平静,但王氏却一直有个心结:丈夫的两个弟弟早年夭折,而自己几年来只生下女儿张琼,身体也每况愈下。因此,她动了给丈夫再找一房妻子的心思。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氏认识了在理发店工作的韩碧。她善良聪慧,讨人喜欢。接触时间久了,韩碧也把王氏当成自己的亲姐姐。就这样,在王氏的再三劝说和安排下,韩碧嫁入张家。“当时父亲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根本不知道家里的情况。他回来后大发雷霆,批评阿娘(王氏)糊涂,说自己万一战死,耽误了人家。”韩碧听了张云逸这番话,被打动了,心甘情愿跟着他。

张云逸长期在外,韩碧和王氏两个女人既没有经济来源,又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在理发店打工,我的衣食住行都是阿娘(王氏)操心,所以孩童时代,我更亲近阿娘。”不幸的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一次日军飞机轰炸广州时,王氏在逃难中被炸死。从此,韩碧独自一人挑起了家庭的担子。

张远之是张云逸与韩碧的第一个孩子。他1928年11月出生时,父亲就不在身边。“在长达9年的岁月里,我们母子没有父亲任何音信。”1937年5月,中共中央派张云逸从延安到香港,在华南地区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为了做掩护,组织上将韩碧和张远之接往香港。这是相隔9年后,一家三口的第一次重逢。“可我还没来得及熟悉父亲,他又被派去组建新四军。”

1939年7月,时任新四军军需处处长的叶辅平到香港转运军需物资。借此机会,韩碧和张远之也随他们一道,赴江南新四军军部与张云逸相聚。途中,叶辅平留下等后面的物资车辆,韩碧母子二人乘车先走。“后来我们得知,由于山路崎岖,后面的物资车辆都翻入山谷,叶辅平同志当场牺牲,我和母亲算是躲过一劫。”而当母子两人历尽艰险赶到新四军军部时,张云逸已被派往江北指挥部工作。“我和母亲又踏上了征程,到江北去找父亲。”那一次更是九死一生。

1940年3月,韩碧母子及新四军干部、战士共25人,行至安徽无为县时,遭到国民党武装部队的无理扣押。“国民党收缴了我们的武器,把我们25个人关押在一间大屋子里。不久,我们被押送至庐江的广西正规军部队中。路上,白天3个兵押一个人,长长的队伍,走了一天一夜。”张远之至今记得那个恐怖的夜晚,“下着瓢泼大雨,伸手不见五指,队伍也走乱了。”当得知韩碧和张远之是新四军高级将领张云逸的妻儿时,国民党军官立即电告蒋介石,邀功请赏。国民政府回电:“秘密扣押,当作人质。”

张远之回忆说:“我们都做好了死在国民党手里的准备。”后来,张云逸给国民党当局发电报,要求放人,但直到1940年9月,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才释放了韩碧和张远之,此时母子二人已被扣押7个月之久。令人发指的是,与韩碧同行的23名同志以及后来派去与国民党谈判的田丰等3人均被惨无人道地杀害。至此,从1939年7月起,历经一年多的千辛万苦,母子二人终于在江北指挥部见到了张云逸。

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1945年,韩碧在山东临沂生下女儿张远明,女儿可爱的笑容给了她莫大的安慰。然而,远明刚1岁半,就因突发疾病死在了韩碧怀中。“当时的情景不堪回首,小妹妹死了一天,母亲还抱在怀里,谁拉都不肯放手。那样子太惨了……”经受了牢狱之灾,又面对丧女之痛,韩碧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刺激。直到1946年,韩碧的小儿子张光东出生后,她的情绪才稍有好转。

1949年全国解放后,张云逸出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主政广西。韩碧则被任命为广西保育院第一任院长。在丈夫的鼓励下,韩碧逐渐进入角色,把保育院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1953年底,50岁的韩碧性格与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上更年期的影响,她常常烦躁不安,被确诊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母亲的病时好时坏,有时甚至会在夜里跑到父亲那里大吵大闹,严重影响父亲的工作与休息。那时,不少人好意劝父亲把母亲送到精神病院,但父亲始终不肯。”张远之说:“父亲认为,把母亲送到医院那种环境对她的康复更不利。留在家里,有他和孙子们陪伴,有亲人的关心和体贴,有助于她的康复。”韩碧发病时,张云逸从不发火。而且,只要有时间,他总会陪妻子去散步,陪她说话。医生也常来家里给韩碧看病检查,吃药治疗。

1956年,从上海交大毕业的张远之被分配到北京远郊房山县的原子能研究所,从事原子能反应堆和加速器工程建设。1957年,妻子王婷也调来了,两人在这里安了家,一干就是20多年。

王婷告诉记者:“1957年的一天,父亲专门提醒我们:‘五月初九是你母亲的生日,你们应该有所表示,让她高兴高兴。’我们就给她买了一套绣花丝绸衣服,母亲非常喜欢,一直保留着。”也许是家庭的温暖起了作用,在张云逸的精心照料下,渐渐地,韩碧犯病的间隔越来越长,情绪也相对稳定了。

“父亲晚年工作很忙,还有病,但无时不在关心我们,我们在学校读书,在工厂劳动,在农村搞‘四清’,不管在哪里,都常接到他的来信。”王婷说:“我的几个孩子都是在父亲身边长大的,老人家对儿孙非常疼爱。大孙子张晓龙参军后,给爷爷写信说部队的食堂和仓库里有很多老鼠糟蹋粮食。爷爷收到信后,马上叫工作人员买了许多老鼠夹给晓龙寄去,还写信对他提出表扬。”

“父亲爱整洁,外出时很注意军人仪表,平常在家衣着非常朴素。衣服、鞋袜破了,补了又补。他经常自己洗内衣、袜子,洗碗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了能让全家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张云逸提笔写了各种各样的提示短语,并把它们贴在醒目的地方。比如,灯的开关处会有“随手关灯”,厨房里则贴上“有时需做无时想,莫到无时想有时”等。

1974年11月19日,一代骁将张云逸走完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征程。20年后,韩碧谢世。弥留之际,她口中一直呼唤着张云逸的名字,两人用真挚的守候为这段姻缘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如果你看不清当下,就读读历史,因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如果你看不懂历史,请看看当下,因为历史正在重演。这里是政经文史爱好者的天堂,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小伙伴儿们都等着你呢!我知道,您一定会来!

 望闻天下军事


 简介:一般人接触不到的黑幕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历史大揭秘



 简介:鲜为人知的史料,你懂的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全球读史精英
 

 简介:这里一定有你想看的军事秘闻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顶尖爆闻
 

 简介:这里一定有你想看的军事历史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