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奚志农:这名中国最顶尖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却说自己是大自然的“小学生”

2016-07-23 程歆璐、Row 乐天行动派
导语

他曾与赵薇共赴加拿大开启“关爱地球之旅”,陈坤宣言要支持他一切活动,威廉王子与他有“下次一起扮大树拍摄金丝猴”的约定。由他和他的团队历时三年打造的中国本土自然纪录片——《香格里拉神秘之猴》,刚刚获得了第37届新闻和纪录片艾美奖杰出自然类节目提名。他是奚志农:环保者,摄影师。





不会打扰野生动物的摄影师 


跟今天城市里的青少年不一样,奚志农从小就生活在与自然零距离的环境中。我是自然的崇拜者,大自然的小学生。他说。


而当1979年,还是中学生的他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有关郑作新先生的报道《让小鸟迷飞上理想的天空——致全国青年的一封信》时,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够面对面采访这位鸟类学家。在当时,这封叙述中国鸟类研究状况,鼓励青年多加参与的文章激发了奚志农藏于心中的对自然的情感,让他感到“应该去学这方面的东西”。


在没有任何人可请教的情况下,奚志农跑遍了图书馆,全凭自学翻完了与鸟类有关的科学专著。1983年,他获得了参与云南大学鸟类考察队伍的机会,负责协助摄影师拍摄科教片。在拍摄现场,摄影师为了拍摄理想镜头而强行拴住的幼鸟,次日全部吊死巢中的画面深深刺激了他的神经。尽管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很常见的拍摄方法,但对奚志农这个爱鸟的年轻人来说,这无法接受。


▲ 在当年的拍摄当中,用标本摆拍是很常见的事情,奚志农却不愿意这样,他更愿意拍摄自由飞翔的鸟儿


在这种刺激下,从来没有摸过照相机的奚志农决定成为一名不会打扰到野生动物的野生动物摄影师。这种缘起也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拍摄不自由的野生动物,即使被抓住的是鸟类新纪录,他也选择放下相机。


为了不惊扰野生动物,拍下它们最自然的瞬间,奚志农常常全身迷彩,匿伏在恰当的位置,无声地等待着



拍出中国的《动物世界》是他的目标 


对鸟类的热爱是他走上野生动物摄影道路的源动力,但鸟类也只是阶段性对象,后来奚志农又在金丝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身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 奚志农镜头下的滇金丝猴和藏羚羊


而他的经历也是阶段性的。在成为全职野生动物摄影师之前,奚志农先后在昆明教育电视台、中央台《动物世界》栏目、云南省林业厅、中央台《东方时空》栏目工作过。在《东方时空》之前的工作大多是临时工性质,但因为给了他拍摄野生动物的机会,奚志农仍然对这些工作投入了无限热情与精力。


奚志农的目标就是拍出中国的《动物世界》,所以当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的摄影师前去独龙江进行三个月的独立拍摄时,他满心都是实现梦想的狂喜。他总是自愿每天最早到办公室帮忙拖地擦桌子,给每一个水壶灌满水,帮忙剪片子的间隙还将翻译稿在复写纸上重新誊清一遍,修订了所有鸟类学上的专业词汇,而这些不是他的义务的事情,却是他作为爱鸟之人的本能。


▲ 奚志农在独龙江拍摄


在去《东方时空》前,奚志农因为坚持为200只滇金丝猴争取生存空间而失去了在云南省林业厅的工作。他参与《东方时空》之时,正是这个栏目最鼎盛的时候,奚志农也感受到了作为其间的摄影师所受到的尊敬,可他却始终只把这份工作当作权宜之计:“《东方时空》是一个人物节目,让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在一个人物节目,是不可能长久的。”


在这个“不适合”的节目里,奚志农还是想尽办法做着与野生动物相关的工作。他和搭档策划了“我和自然”系列,以相关领域的人物为主角做节目,所有采访对象都是奚志农亲自去联系的,正是在这个系列里,他如愿为对自己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郑作新先生做了一期节目。


1998年,奚志农辞去《东方时空》的工作,成为全职野生动物摄影师,并在2002年,创办了“野性中国”工作室。




先有自然,再有影像 


奚志农的“野性中国”工作室就设在北京动物园的长臂猿馆里,每天早上都能听到长臂猿的啸声。


2004年,在和佳能的一次合作中,奚志农获得了启发,开设了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提出“用影像保护自然”的理念。12年下来,他的训练营已经毕业了16届营员,这些营员里有建筑师、银行家、外企白领、保护区一线工作者、大学老师、普通学生……


▲ 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营员合影


▲ 营员们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找长臂猿 摄影:王飞


让奚志农一直挂念着的是,公众对自然的了解太少了,他曾在一次活动中展出长臂猿的照片,全场一千多人,没有人认出来。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奚志农一直致力于用影像来传达最真实的自然,来吸引与自然隔绝的人们。这些年来,奚志农越来越多同高校接触,希望影响新一代的年轻人,但他也始终认为“从高校开始已经太晚了,应当从中小学抓起,让更多的孩子感受自然”


▲ 奚志农老师在香港城市大学演讲


在奚志农眼里,不是只有野外才是自然,不是只有野外才有野生动物。他曾支持“野性中国”最年轻的一名摄影师做了一期专题报道,镜头对准了北大,关注的不是莘莘学子,而是飞过博雅塔的红隼、爬过图书馆草地的刺猬、未名湖上的鸳鸯……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曾注意到的燕园。“其实都在我们身边。”奚志农这样说。


▲ 飞过北大博雅塔的红隼 摄影:王放


奚志农镜头中的野生动物总是有感情、有经历的。在后来的许多演讲中,奚志农对于拍摄时的一切艰苦都避而不谈,他只对着摄影作品,讲着生动物之间有血有肉的故事。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一切工作本质上都是对自然的热爱的延伸,“为的只是推动自然保护的这一个愿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