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没出现在中国是好事
昨天写了大火的ChatGPT:ChatGPT就是下一次科技革命的起点。因为这个效果过于好,自然大家会有对比。像下面这样的调侃:
戏谑之余还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我们中国人民的心气儿是很高的,别人有啥必须自己也得有啥。
最好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什么领先的技术最好自己第一个搞出来。
大家觉得国内的科技巨头,尖端科技成果没看到,搞些商业模式创新倒是很来劲。一切向钱看,彻底没梦想。这不,人工智能领域又被人家美国捷足先登了吧。
最开始,我也有类似这样的本能想法,觉得BATTMD这些大公司,真是不干正事儿啊。
AI这么重要的技术创新,往小了说是一个资本小高潮,往大了说会变革人类社会生产方式,而且事关国家安全。
这种重器都不好好投入,难怪各路平台去年被一通锤,也不冤。
但是一细琢磨,感觉并不是这么回事。这个逻辑梳理起来,还挺反直觉的,所以有必要写下来。
1
要讨论ChatGPT为什么没出现在中国,应该先思考一下:
ChatGPT为什么会出现在美国?
这要提一下经济学的比较优势这个概念
一直以来,中美其实是各有所长的。美国擅长突破式创新,中国擅长把技术规模化扩大,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来。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就是美国的跟随者,这是事实。
这样的角色定位和分工,是由两国科技的不同发展阶段造成的。
首先,看历史,中国的科技起步就比欧美晚很多。毕竟乾隆年间,人家席梦思都成立了。大清还没亡的时候,欧美人民都用上冰箱和空调了。这几十年我国能科技持续进步,逐渐追平欧美的技术水平,这速度已经是全球唯一,堪称奇迹了。
其次,技术生产力相关的要素,中国也比美国的阶段差得挺远。这个可以从人才、技术、资本、氛围、制度等要素的发展水平来看。
人才:中国突破型创新的领军者还是需要足够的数量和时间才能成长起来
技术:美国各类公司的技术积累,自然是非常深厚的,一直都是全球领先
氛围:美国整个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氛围很浓,还有成熟的军转民路径。比如spaceX就是继承了NASA的研究成果
资本:美国多样的风险投资机构和成熟的金融市场,让创业者能够很方便的融资,把企业做大做强,也让创业者有很多样化的退出路径。比如Open AI的创始人,19岁就创业然后把公司卖掉,财务自由以后继续搞事,才耐得住寂寞去搞出ChatGPT来。
制度:自由化的制度,自然是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中国在对创新的孵化环境,还远未成熟。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很难违背客观规律,出现突破式的创新。
所以,ChatGPT能在美国出现,毫不奇怪。没出现在美国才应该奇怪。
2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ChatGPT,有必要非得出现在中国吗?
首创ChatGPT,除了面子上好看以外,还有什么好处?
大家讨论时候都感觉:
ChatGPT这玩意,在中国的大厂和国企,估计都没法立项
从ROI的角度分析ChatGPT这个项目:
收益:不明确,没看到很大的商业化前景。 成本:巨大,光训练一次模型就要投入1亿美金。 风险:巨大,很可能烧个几十亿美金结果发现路线错了白干了。
怎么看投入产出比都不合适啊。
路线都不清晰,探索的成本和风险巨高。那么最理性的选择,就是等着看,别人探索出来,自己再去跟上,性价比最高。
这就是博弈论里典型的智猪博弈模型。
大猪能力强,可以花成本去按饲料开关,然后吃头一波。小猪花成本去按开关很不值,就等大猪按开关,然后自己吃一部分就好了。
美国就是搞技术突破式创新的,吃的就是头一波红利。
中国的企业等美国把技术搞出来,技术确定后,利用自己后发优势,去发展技术就行了。
反正中国有墙,国内的市场自己保得住。而且中国也不着急去在科技领域参与全世界的竞争,抢全世界的市场。
所以这个技术先发优势,对中国来讲收益不大。技术不先发,风险也不高。
而中国强在哪呢?工程师红利啊,发明创造不出来,复制还是很容易的嘛。
快速跟上技术趋势还是没啥问题的。
这是挺实用主义的策略,性价比巨高。
下面这篇博文也提供了一些信息,核心还是成本问题:
3
看看国内比较成功的大厂,很多就是走跟随战略的,绝不率先创新,砸自己的饭碗。
腾讯就不说了,当年一直被诟病的就是复制别人的产品,然后靠流量打垮对方公司。
美团也一直都说自己就是跟随策略。什么项目自己都不先搞,而是时刻关注市场情况,看哪个公司的业务做起来了,自己就快速跟进复制。靠自己的运营优势,实现后发而先至。比如什么外卖,快驴,社区团购,都是如此。
其实国外大厂基本也都是这个思路。行业第一名,没必要革自己的命,对行业保持关注就好了。有新的产品出现,直接投资或者收购创业公司,多方便啊。
比如Meta收购了WhatsAPP和Instagram,google收购了YouTube和Android。
包括Google这次为什么这么被动呢,据说Google早就有ChatGPT级别的技术了,但绝对不应用,没必要革命自己啊。把自己的广告红利搞掉是图啥。
想想百度,为什么会错过移动互联网呢,也是因为手机屏幕小,没地方放广告啊,所以公司决策层都不愿意在移动互联网上好好投入。
当年柯达率先发明了数码相机,就是怕抢了胶卷的市场,所以不好好发展,最后在竞争中落败,破产。
包括日本为啥不发展电车,据说也是因为不想丧失自己能源二道贩子的优势,现在传统汽车产业也快被特斯拉干死了。
这也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一书的主要思想。
毕竟,教育市场是很累的活儿,从资本角度非常划不来。
我是觉得,跟随策略是性价比非常高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近乎无赖的策略。那中美这种国家之间的非对称竞争,更没办法了。摸着鹰酱过河,鹰酱被摸秃了也没辙。
看看美国提出的新概念,什么新能源啊,碳中和啊,数字化转型啊,最终还是在中国发扬光大了。
所以,站在务实的角度,没必要去本能的争那个面子。技术后发并不可怕。
中国虽然突破式创新略逊一筹,但靠着规模化复制这一核心竞争力。和云计算一样,每个大厂都复制一套大模型,加上十五亿人规模产出的中文语料,两年就能搞出二三十个ChatGPT出来。到时候和美国祖师魔法对轰,还不一定谁赢谁输呢。
好好利用后发者的优势,低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利用先进成果,实现高ROI的发展,才是最经济的。
好多事情,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不一样的逻辑。这也算是逆向思维的一个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另一个理解角度。
我是贾贾,是传播正能量的高情商健身公号作者。自己成长,也带动周围的小伙伴一起成长。这里会分享我的深入思考和读书感悟。不追求日更,但求每篇文章都对你有价值。希望我们一起,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