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浙江!“鸟中大熊猫”有新家啦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徐良怀/摄
朱鹮是亚洲东部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半岛等地,上世纪中期开始因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野化放归的15个濒危物种之一。
德清县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邱国强介绍,此次10只朱鹮分别是3—4岁年龄段的成鸟,雌雄比例是1:1,目前已经过10个月的野化训练,对野外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来到钱江源适应一段时间后即可实施野外放飞。
在钱江源国家公园苏庄片区唐头村,一只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高达15米的巨大野化放飞训练网笼格外醒目。网笼内不仅有湿地、草地、树木等自然生态系统,还设置了16个摄像头,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智治系统,24小时监测朱鹮的生活动态。“这里相对僻静,远离居民点、机动车道和家禽养殖场所,背靠山坡、面向水田,有利于朱鹮的栖息和训练。”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科研监测中心主任余建平说。
▲徐良怀/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国家虽然开展了多个朱鹮野化放归项目,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还存在很大空白。本次南方朱鹮种群重建首先选定在钱江源,就是‘点’在了空白处。钱江源地区是朱鹮的历史分布区,本次朱鹮重返钱江源,在科学上的定义,应该归为再引入,也就是在一个濒危物种已经绝灭的历史分布区,重新建立稳定的、可以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在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丁长青看来,钱江源国家公园非常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有适宜朱鹮生存、繁衍,最后形成自我维持种群的栖息环境,野生动植物保护业已成为当地居民的自觉行动,这是钱江源国家公园能成为我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起航地的重要原因。
钱江源国家公园作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保存有大量的原生溪流和高大乔木。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开展以禁止施用农药化肥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地役权改革,造就了丰富的农田生物多样性,为未来朱鹮种群重建创造了优良的栖息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和科学研究,不断优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确保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工作在钱江源获得成功。”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关注【美丽浙江】,查看上周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