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绪林:人生苦短,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怎么行?

2016-02-21 森林读书会

点击上面蓝字 ▲ 订阅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导读

昨天在推出《江绪林:死亡是生命最后的庇护所》(2015年9月-2016年2月江绪林微博摘编)后,收到不少书友的留言,希望能读到更多整理的内容。今天摘编的是2011年8月-2013年2月江绪林微博的部分内容。根据内容特征,体例有所调整。


这一时期的微博更多地关怀社会现实以及读书记录,较少自我的悲观、虚无与忧郁。


人生苦短,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本期发布由森林读书会整理。

投稿、荐稿可留言或发邮件:2479791180@QQ.COM




人生苦短,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怎么行

(2011年8月-2013年2月江绪林微博摘编)


文 江绪林

编辑 森林读书会

图文来源 江绪林微博


1、生活、生命与信仰


人生苦短,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怎么行!@刘瑜 原来是为了这个而活着!快来看看你为了什么而活着……


依据但丁《神曲》的描述,死后也会有天堂、地狱、炼狱,还有一个limbo地带,多重去处,怎么死亡就是安全的呢,那不恰恰是恐惧之源么。。。

2012-5-21


太美了


(周保松微博配图)

2012-6-30 


当前情况下,减少吃猪肉和一切肉类;感谢上主,自从上次读了梭罗《瓦尔登湖》后,我偏好吃素菜和面包了,虽然也还摄取部分肉食..

2012-10-6 


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夜无眠。半夜还受到一些好意或含混的电话和短信。记得在去年这个时候写的一篇散文《其实我并不热衷政治,只是今夜还是很悲伤》,刚好代表了此刻扰动不安而感伤的情绪。

2012-12-13 


还是压抑不住的悲伤,在人类中我孤立无援:纵使此刻我在贫苦中默默地死去,去的未必是救主的天国,而可能是无情的地狱:因为此刻我在自己心中发现的,常常不是欢乐和慈爱,更多的是苦毒和怨恨。然而,上主和人类都警告过:不要同情那些纵使偶与正义相关的怨恨,那只是毁灭的前奏。人,活着,要喜乐。

2013-1-12


华师大今天开始放寒假了。过去的一个月突然这么多事,今天彷佛压强一下子突然消失了,我也从对那些人以及体制的紧张防备和怨愤中暂时解脱出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头疼欲裂,心理的紧张委实损害到身体了。要恢复健康,但散心不是恢复。我必须前进,在茫茫黑夜中并无栖息之所,必须坚强地向前迈进。

2013-1-12 


"太7:13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太7:14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但愿上主引领我,胜过我的罪错,带领我行那真理之路。晚安。

2013-1-23 


耶29:11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 太9:36 “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晚安。[睡觉]

2013-1-24


可怕的不是敌人或陌生人,而是朋友:可以与陌生人隔绝起来,而且主耶稣教导说"那杀肉体而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所以面对敌人可以很坚强;但远方的朋友说,不要这么无厘头,你要沉潜。于是我就很羞愧,似乎自己做错了事。悄悄地把帖子给删了。哎,人生苦短,我主耶稣。

2013-1-27


耶利米书32:38-41"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我要使他们彼此同心同道,好叫他们永远敬畏我,使他们和他们后世的子孙得福乐。又要与他们立永远的约,必随着他们施恩,并不离开他们,且使他们有敬畏我的心不离开我。我必欢喜施恩与他们,要尽心尽意、诚诚实实、将他们栽于此地。"「晚安」

2013-1-27


耶利米书31:3 古时耶和华向以色列显现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31:33-34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晚安」

2013-1-26


晚餐随感:1.有时候盲人有福了,因为他们看不见人间的苦难。 2. 研究生公寓门口一堆卖小吃的。贫贱艰难而自立的摸样在寒风中却煞是让人心酸。一对中年夫妇卖的是烧饼,两个人却做得有点热气腾腾的样子,挺欢乐;旁边一个卖烤红薯的中年男则孤零零的。一回首,我不就那卖烤红薯的中年男么。

2013-1-25


马太福音:" 10:37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10:38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10:39 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晚安

2013-1-25


逗一个: 豆瓣之花样居家男沙门说: 有时候哲学语言也可以很性感。比如“我看见了一位美丽少女”,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一位美丽少女被原初地给予了我”。

2013-1-20


马太11:25"那时,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晚安)

2013-1-28


哦,我多么渴望时光能倒流 让我再次踏上那条古老的小路 回到那个无边无际的原野 第一次给我带来无数荣耀的地方 我的精神得到启迪 看到了被棕榈树环绕的绿荫之城 许多人渴望前行 我却宁愿后退 ---Henry Vaughau

2013-1-30


卡尔纳克神庙的柱石上到处刻着这样的符号:一个太阳、下面是一个鸭子;左边一长串是"拉美西斯二世"。意思是:「拉美西斯二世是太阳神之子」。



2013-2-5


马太福音13:45-46 “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晚安】

2013-2-7 


马太福音16:24-25:“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晚安】

2013-2-8 


马太福音 18:3-4节 “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晚安】

2013-2-9 






2、世相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有约30名中老年人(几乎一律妇女)在东门处安静地坐着。个人询问方知,闵行校区原来是她们的老家和祖屋所在。按她们的讲法,政府动迁时候补偿没到位,她们买不起房,因此希望政府兑现补偿;目标并非华东师范大学。

2011-4-21


想起香港我眼中就充满泪水,太想念香港了,热爱香港,走在大街小巷深处,常常有一种历史沧桑的味道和小清新合二为一....因为在上海我胃疼!!!!!

2012-1-10


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一个全球化和技术透明度增强的时代。中国历朝历代哪个不是稳定压倒一切的!

2012-3-10 


怪不得,我总是察觉自己并不高尚,而我的周边也是充斥着肮脏和模糊的色调,原来这片大地深受罪的浸润,尚待持续的洗刷、洁净和悔悟。

2012-3-24


晕,上梁不正下梁歪,骨子坏死了。看势头,我们这一代人肉身要给废弃了,只能努力拯救灵魂了

2012-4-19


转:甄理 : “何谓王道?” “对手不乖,便从他身上碾过。” “何谓霸道?” “乖的,也碾过。” “……何谓孔孟之道?” “碾之前先跟他说一声...” “何谓共产主义?” “碾过去的时候还探头大喊:历史的车轮过来喽过来喽~呜~轰隆龙隆~~~”

2012-4-7


真诚的反思和努力改变,是拯救的开端,也是恢复人性光彩的初步。

2012-4-7 


任志强在升华,不再尽是地产或心灵鸡汤了.

2012-4-28


我很支持,却也极度悲观,应该被颠覆的会被颠覆,但我绝对想象不到,随之而来的,会是宪政、自由和民主,我看到的,是被冤屈者的悲恸力量,是庞大的宣泄,是席卷毁灭一切的洪流,是无序、血与泪、是碎片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曾有强大力量和奉献为之奠定基石,美善岂可从恶的覆亡中自动衍生?

2012-7-2 


不仅仅说的是张志新个人的悲惨遭遇,也呈现了我们(她周围的那些人也潜在地是我们)的举止、习惯、思想和心灵都离开文明和人性尊严是何其遥远..一切远未结束,在各种悲剧惨剧中持续上演

2012-9-28 


暴民行为可鄙,却在更大程度上是政府和精英阶层培育和引导出来的:信奉权力、暴力和谎言的政府和官僚阶层,被收编赎买、犬儒苟且的知识阶层,与权力合谋共舞的经济精英:我们一起在沉沦,然而,你们的平安、成就和繁荣将是幻影,而你们的儿女子孙将为你们的缺乏美德和正义在苦难中做出长久的补赎。

2012-9-15 


以前我总想不明白:户籍制度森严的时代,为何小孩子会被人偷走贩卖。直到听说小孩子可以被利用被训练去做乞丐。这个社会真是可怕的丛林,沉沦是如此的深重,甚至不愿意为恶的人们也只能在孤岛中慢慢守望,甚至是绝望地。

2012-11-1 


这个也不能太多的怪当下的官员。就80年代与2010年代而言,政府高官、电影导演、作家、学者群几乎同比例地经历了一个物质化和丧失理想气质的过程。单单追忆那时代的政治家对于现今的政治人物不完全公平。

2012-10-20


实体书店我都好久没去了,因为去都是去支持的,可是最近网络折扣太诱人了。 

2012-12-7 


一直喜欢广州这个城市,公民社会培育是最成熟的,有点内地香港的感觉,(虽然没有香港精致)。唯有强大的公民社会才能制约政府权力。

2012-12-29 


转: 改革开放三十年新出来的东西放到人类历史上简直稀松平常到毫无惊奇,唯一让这一切显得不平凡的原因是我们之前刚刚掉进一个举世奇葩的大坑里才是真的。 ---by 奥德赛的暗流

2012-12-21 


马丁·路德·金: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2013-1-6


曾经看过一点《浣花洗剑录》,里面伊能静扮演的那个悲剧角色很赞很有印象。这个女人居然有如此坚韧而不让须眉的情怀和担当。让成龙等人塑造的“演员皆戏子伶人”的看法原来是有失偏颇了。

2013-1-10




3、自由与抗争


要对伟大的于建嵘先生不遗余力地协助民间维权,以实际行为关怀民间疾苦表示敬礼和感激。

2011-12-21


支持啊,过程之中我们从“群众”觉醒为“公民”

2011-12-22

傅国涌: 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碾碎之后的捷克弥漫着空洞、虚假、谎言和阴郁的空气,处在僵化的后极权控制之下,人们只有选择不同牌子的电冰箱、彩电、洗衣机的自由,在翻来覆去庸常生活当中,恐惧、冷漠、麻木、乏味、无聊吞噬着整个民族的精神,人们的灵魂仿佛都被抽空了。 这同样是我们的真实处境
2011-12-25 

以前我觉得微博是一个烦躁而混乱的世界;但是经过乌坎事件、韩寒论革命、哈维尔逝世等事件的讨论,觉得微博是一个公民关怀的平台。不是学者或成功人士,但我们都可以是一个好公民,有泪有笑的人生同时也关怀别人。使得这个社会更美好,一点一滴地推动每个人的苏醒,慢慢地积攒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改良。

2011-12-25 


张老师,我人大国关和北大都读过,您使劲骂,我坚定地支持您,我也要骂。周其凤真让人讨厌了,更厌恶的是那个胖得像球的书记!!!!祸害北大呀。。。。
2011-12-27

我觉得在信息化背景中,这玩意算不上什么重大进步了——如果在北朝鲜当然算巨大进步。现在的问题,中共中央是一个封闭的权力体系,或许有接纳利益诉求的机制,却没有接纳公民或公民群体正当性要求的机制,后者只能在公开协商、讨论中发现、表达和承认,并进而引导利益格局。
2012-1-1

普通市民和农民群体维权此起彼伏,是中国当下对社会不公的主要抗争力量。1、知识阶层显然较为抽离,民众由网络和较为分散的方式获取抗议资源;2.抗争的普遍化也降低了抗争的门槛,不担心政府秋后算账;3.由于底层社会抗争的普遍性且源自受损的利益,薄督式左派力量铁腕强化社会控制的空间或许并不大。

2012-1-1 



高华坚持良知的历史写作,英年早逝,令人痛惜。一众良知学人涌入金陵追思,甚为感人。然则学人亦当自知,当此际,普遍受损的农民、工人和普通市民已逐渐借由网络获取自觉和抗议途径,成为当下主要抗争力量。基本被契入体制之中的学人不应在此自塑悲情,而应该为社会变迁贡献有力的专业力量。

2012-1-1


讲得好...我总是犹豫不敢阐述这样的论点甚至对学生,因为感觉难以撼动大潮,何苦让自己的身边人或学生独立出来承受清醒的痛苦呢;当然,也未必有能耐影响到别人嘛...

2012-1-6

一位老人为我们带来春天般的轻松乐观气息: 可爱的二○一一年 作者:沙叶新 ● 我毫不掩饰我的欣喜,我将用欢笑来送走二○一一年,因为今年是近三十年来思想最为活跃、争辩最为激烈的一年,也是最具变化、 最具展望前景的一年。

2012-1-10 


发起告别新浪微博运动:若新浪再不公开认错并挽回,我们一起追随于建嵘老师,告别新浪微博,转移到別家!

2012-1-13


很少有人积极地呼吁正义,不成比例地都是将自己遭受的伤痛、苦难和不公抛到公共领域,寻求关注;私下揣测,那些被不义伤害的人,也常常本身不是与恶或罪错无缘的——至少没有为正义或良善尽本分。

2012-2-25


快乐地思考。有时候看到一些三年困难、文革时期的黑幕,饿死了多少人,冤案整死了多少人...心里就觉得现在社会还是进步多了,不会有那么多集中规模的惨剧:或许人性和制度的改良未必很多,但技术和资讯进步确实推动着社会进步嘛,要开开心心地争取自由和民主,要快乐地抗争。

2012-2-8


佩服杨恒均老师炙热的真诚强有力地刺破时代的脓疱。这个眼花缭乱的时代,文字游戏太多,常常掩埋了并不复杂的常识真理。

2012-3-10


改革似乎已死,革命却犹然尚早。 瞪视着权力的野蛮和赤裸裸,旁观着青春者貌似无辜的欢乐、懵懂和喧闹,灵魂却已经被掩埋在历史的深处,发出咒诅:远离了正义、敬畏,颠倒了是非的时代和民族啊,革命也拯救不了你们,那即将来临的无非是魑魅魍魉。-----我也已经人到中年了。

2012-3-4


嗯,我国的“3至5年”纯粹是一个忽悠的词语。不过,这样的政府也是这样的民众的制度化表现。

2012-3-23


许多知识分子忧心忡忡担心启东市民过激,担心启东政府秋后算账。一惊一乍的娘们似的。过激行为在所难免,秋后算账也是规模大小而已,进步需要代价,推动正义者对牺牲应坦然置之。真正应当忧虑的是:这些是推动社会走向开放、自由、正义的前奏,还是那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前夕泛起的美丽的浪花?

2012-7-28


自由和民主并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幸福,但是缺乏自由和民主的大型社会中,许多底层人的利益被忽略、漠视甚至辗压——尤其当权力高度集中而又缺乏透明、缺乏制约时。

2012-11-21 


关切时艰,常发出温和而具穿透力见解的彭晓芸女士微薄被禁言。呼吁解严!不过在这样的日子,禁言跟喝茶一样,是真正光荣的事情;虽然冬风仍然凛冽,却感到空气中那份恐惧却已在公众热切的良知面前消融;我要努力,我们要努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努力推翻任志强那道墙!!![呵呵]

2013-1-11 


网络公民:在现实中,民众被强权压榨,当网络尤其是微博提供了一个言说、表达、沟通、呼吁和聚集的渠道和场所的时候,网民就出现了:今天,我们是网络公民;不久,当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完整地从网络扩展到现实世界的全部正当领域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是完整的公民社会,国家就会变成一个正常之国。

2013-1-20


4、读书


启蒙的政治价值背后更深厚的文化思想资源、生命和宗教维度,才能豁达而充满希望地以人性之光透射历史和政治的幽暗之处,委身政治理解或事业而不至于为其所伤

2012-2-9 


刚刚跟崇明去食堂吃午饭。我说,“我要努力读书。我比吴飞少读了20年书啊。”(最近读吴飞翻译的De Civitate Dei Contra Paganos)然后再补一句:“崇明,你也比我多读了有5-7年的书吧!”崇明说:“什么,你说我比吴飞少读了起码10年书?....你要说李猛比我多读了10年书,我还信....”

2012-4-9 


在学术上,“复兴(revive, restore)”似乎常常是一个夸张而又言过其实的词语。两个著名的例子:豆瓣上《爱弥儿》的一个书评说Rousseau努力复兴道德政治(moral politics);而罗尔斯的《正义论》更常被鼓吹为标志了实质性伦理学(substantive ethics)在当代的复兴。其实呢,卢梭时代主流的政治方案都基于道德考量;而罗尔斯兴起的时候,科林伍德在坚守、Ross也在坚守...不是哪一个人带来了一个潮流。静水深流,与海相若,那偶尔泛起的涟漪或浪花,固然最为奇幻瑰丽,我们却不宜忘记那撑起或带出浪花的深深海洋

2012-4-27


Porcius Cato Uticensis: 不朽的诸神明鉴,你们这些始终把你们的房屋、别墅、雕像和绘画看得比你们的国家还要重的人们,我要向你们呼吁;如果你们想保住你们贪恋难舍的不管是哪一种类的财富,如果你们甚至想为你们之享受自己的欢乐提供一个和平的环境,你们终于要醒来并且坚定地掌握住国家的命运。

2012-4-28


卢梭:宗教的狂信尽管是容易导致血腥和残酷的行为,但不失为一种强烈的热情,它能鼓舞人心,使人把死亡不看在眼里,赋予人以巨大的动力,只要好好加以引导,就能产生种种高尚的德行;反之,不信宗教,以及一般的好辩的哲学风气,却能斫丧人的生命,使人的心灵变得十分脆弱,【待续】

【续】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于低级的个人利益和卑贱的自身,一点一点地败坏整个社会的真正基础;因为个人利益一致的地方是这样的稀少,所以不能同它们互相冲突的利益保持平衡。无神论之所以不造成流血行为,并不是由于爱好和平,而是由于对善漠不关心。

2012-4-30


“我们在世上常见有驴和马杂交后所生的骡子,牛和马杂交后所生的鸠磨(jumart)。我有一次还看到猫和鼠所生的动物,它分明具有两者的特征。”——洛克 《人类理解论》p436

2012-5-5


求问: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说,对于绵延或时间,随便选取两个片断,我们是没有办法确认其是否相等的:“因为绵延中两个连续的长度,无论如何度量,我们都不能证明他们是确乎相等的。”【158】 不知道现在洛克的这种看法是否依然成立?

2012-5-12


洛克:"如果没有自由,则理解完全无效,如果没有理解,则自由全无意义(Without liberty, the understanding would be to no purpose: and without understanding, liberty would signify nothing)。…【待续】


【续】自由的首要功用就在于能阻止盲目的仓促行为。...就在于张目静立,四面察看,并且按照事物的重要性来考究我们所要做的事情的结果。” 【《人类理解论》248】这里的自由观跟Constant谈论的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都没啥关联,倒是回响了苏格拉底的主题“无人自愿选择苦难,除非错误判断。”

2012-5-14


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这个可由事实为之证明:这类学术研究的开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待续】


【续】这样,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找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 -----by 亚里士多德,对自由的理解真是达到了高山仰止的境界 难道我们一直在沉沦....

2012-5-27



自由人最少自由,他不做无目的的动作,一切事情或大部分事情业已为他制完了一生的行迹,而奴隶与牲畜却大部分蠢蠢而动,无所用心,并不专为某些共通的善业而一起努力。 ------亚里士多德 1075a,19-24

2012-6-5



他们的腐败与年俱增。这种腐败现象的理由是,他们过度地剥夺了人民的自由并且致力于引进极权政治,以致他们破坏了这个国家中的一切友谊和共同精神。与之相伴的是,统治者制定政策不是根据他们统治下的臣民即人民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 ----- Plato 697c-d

2012-7-31


【非文学角度】乐观地看待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以后,拥有巨大声誉和公共责任的莫言的言行肯定会爱惜自己的羽毛、更珍惜自己、在公共领域也会更有所担当,也会抖落那些经意不经意之间粘在自己身上的污垢。

2012-10-11



1: 读了叶开论莫言的文章,对莫言的好感增加了。在莫言那里,童年和苦难被奇幻的想象编织成进一个充斥着苦难的魔幻王国,作者浸润在其中,在体验了充盈的生命的同时还发出了人道的呼唤。因此,不宜苛责莫言在现实或文明世界中似乎的迟滞以及政治的或道德的不正确,他更多地还只是个异乡人。

2:然而,我要说的是:童年和不幸,都被我粗糙地告别了,扔进了垃圾箱。恍若不带爱意的理智,辨析着Substantia、Subsistentia、suppositum和Hypostasis的联系与区别,试图重建生命圣殿。《神学大全》第一卷啊,我不是快看完了,而是快看吐了。

2012-10-12


1. 这话不是阿奎那首次讲的,可追溯到奥古斯丁,再往前普罗提诺(Plotinus)也有类似主张;2. 恶是善的缺乏(Evil is the privation of good),因而恶并非实体或真实存在,这是一种浪漫的乐观主义,甚至能得出:魔鬼也是善的,因为魔鬼毕竟有其存在。3.阿奎那经院哲学怪异,可理解如前1.2两点。

2012-11-1 


余老师近期的文字有点像童话,像猥琐的成人世界里出现的儿童和童话。

2012-12-10 



霍布斯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但我却无法寻觅到伟大的心灵。霍布斯有的是成熟的明智、艰辛、严谨、荣耀和经验科学的康庄大道,却难觅同时代人(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那儿将开创新路与无限意识糅为一体的灵魂颤栗。【待续】

【续】相比同时代人(甚至其后的洛克),霍布斯更是一个现代人,有的论述甚至闪烁着尼采的先声(《利维坦》中译页54)。这未必是一件幸事:在霍布斯那里,天国的大门正在缓缓然而无情地关闭,权力或低俗政治成了人类的一种永恒处境,霍布斯实际上几乎切断了古希腊或基督教传统中人性对灵魂不朽的关切

2012-12-30 


较之《论公民》,《利维坦》是一部宏大庞杂得多的著作:当有人常常在这里寻觅契约论的雏形,寻求对国家或主权的辩护时,另一些人可能会发现《利维坦》对基督教的理解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异端的甚至异教的、让人冒犯的,毫无灵性观念甚至到了粗俗的地步。

2013-1-4 



墓志铭“停下你的脚步阿,路人!躺在这里的就是约翰·洛克。如果你想问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会说他是一个以自己的小财产过著满足生活的人。身为一个学者,他以追求真理为他学习的唯一目标...确实,他的美德,并不足以让他自己提出来炫耀、也不足以拿来给你做为典范。让他犯下的邪恶随着尘土掩埋吧。”

2013-1-6


商务版的洛克《政府论 下》:“所有物(property)——即他的生命、自由和财产(life, liberty and estate)——不受侵犯。”【52】;“政治社会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财产(Property)”【52】中译没有将抽象的所有权(生命、自由和财产)和财产(尤指不动产)区分开来。

2013-1-10 


求问:在政治思想史上哪本书赋予了民主尤其是其代议制以核心位置?阅读印象中:霍布斯的《论公民》章7中曾给予“人民主权”以优先的位置,但该思想在《利维坦》中被清除了;洛克的《政府论》隐约地区分了“立宪”的最高权力和“立法权”,但不算明晰,而是借助次要的权力分立来保护自由;【待续】

【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倒是把人民主权放置到核心位置,但因为缺乏了代议的制度安排,使得人民始终处于危险的“立宪时刻”。《美国的民主》似乎只强调社会平等,难道是密尔的《代议制政府》,后者我只记得复票制?请帮助我梳理下思绪。

2013-1-11 


读过《人类理解论》,读过了《政府论》(上下),读过《论宗教宽容》,找到了《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心想总差不多了吧;结果洛克慢悠悠地说:别急还有两篇《为基督教的合理性辩护》,其中一篇就比《论基督教的合理性》长一点。登时有点泄气。洛克干脆说:其实吧我写有九卷本全集,4000来页,得慢慢来。

2013-1-13 


上帝是生命的赐予者,父权绝不延伸到生死予夺;亚当没有对万物的私人所有权,人类被赐给对万物的共同所有权。天赋自由和财产权的观念,向《政府论下》平滑过渡:上篇说明了共有财产权,而下篇则解释了私人财产权的产生。这依赖《圣经》神学,显示出洛克深沉地浸淫在基督教传统中

2013-1-14


减肥成功: 读《瓦尔登湖》后,就打算多食素减肥以清除冗余。刚才取快递的时候,称了一下体重。扣除鞋子、袜子、衣服、单肩包、手机以及里面下载的歌、耳机、钱包和纸币、交通卡、校园卡、银行卡和身份证等足额合计20公斤,只剩下50余公斤。

2013-1-14


做父母的就应该尽力打压这种诗人气质…假如他一旦成了一个成功的诗人,获得了才子的声誉...他会与哪些人交往,又会去哪些地方,耗尽他的光阴、财产…诗歌和赌博通常不分家,它们的作用也很相似,除了能给那些没有任何谋生本事的人带来好处之外,它们几乎没有任何益处【洛克《教育漫话》177】这么俗

2013-1-15


《教育漫话》和《爱弥儿》都是论教育的经典。就思想的深刻性而言,《爱弥儿》远远超出《教育漫话》,但教育自己的子女照《教育漫话》去做则较为妥当:《教育漫话》谈的真的是子女教育,照绅士淑女的模样去的;而《爱弥儿》则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打算教育读者的,志在缔造一代新人,自然的、真正的人。

2013-1-15 


洛克时时提及Richard Hooker,看了下Strauss《政治哲学史》中有关Hooker的那一章,恍惚间,我瞥见自己与一个庞大而深厚的传统擦肩而过,而自己似乎连皮毛都没有触摸住,一种瘫软的感觉涌上心头。

2013-1-15


大概是这样子的。以前有人跟我提过,《沃格林革命》第4章中有这么个论点:那些昔日高贵的文化之精髓如今就沉淀在某些现代制度中,譬如法治、宪政、民主、人权....不过我还没来得及买这本书

2013-1-16


刘仲敬译《英国史》中开头的《休谟自传》有错谬:在其所有著作中,休谟自认为《道德原则研究》是最出色最无与伦比的著作。刘译漏前段中的整整一句话:“…给它起名为《政治论》;此外又写了《道德原则研究》,这是我重新改写过的《人性论》的另一部分。”这会造成严重误解啊;而《休谟自传》早有中译。

2013-1-16


打瞌睡中读完了薄薄的《论宗教宽容》,有洞见...醒了分明还有10页没读,而且洞见也忘了。困惑:洛克支持政教分离和宽容的某些论点(如俗世与来世的区分)其实很早就被但丁、马西利乌斯拿来辩护王权对于教权的独立性,为何洛克就论证出信仰事务与公民事务的彻底分离呢?或许也意味着整全视野的丧失?

2013-1-17


洛克容许强的道德因素直接发挥制度性作用,从而使得人民主权和权力的制约这两个主题稍微被压抑了,为卢梭留下空白地带。《政府论下篇》中常常引用Hooker,而Hooker又借助Aquinas的形而上学和理性自然法。这一渊源表现了洛克政治思想所受理性主义和基督教自然法传统的影响。

2013-1-17


书名有误导,似乎仅仅为基督教的合理性辩护,事实上洛克提出了一套整全的基督教神学体系。这是一种道德化的、适度敬虔的、理性简约却也毫无怀疑色彩的、绅士派头的基督教观念。催动加尔文的那种灵性之舞不见了,洛克惬意地活在大地上,信仰的意义更在于德性的和高贵的生活。

2013-1-18 



“都不承认有超越一切的心灵能监临世界上一切事物,他们只以为一串串事情都是由盲目的偶然来的,或由命运的必然性来的...你们这些伊壁鸠鲁、霍布斯的信徒,便都无任何借口,只有成为世界上最无价值、最易得的胜利品了。”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页70:甚至到了18世纪初,攻击霍布斯都是很道德正确的。

2013-1-20


读了《人类知识原理》,很惊讶于贝克莱的偏狭。我的理解,从培根笛卡尔开始到休谟结束的那个伟大时代中,贝克莱是最缺乏伟大性的一位。他将笛卡尔挖掘的、为洛克重视的一个基石(观念是事物的影像)给予了唯心化(存在就是被感知or事物就是观念)。这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合理的逻辑结果,【待续】

【续】但贝克莱随即来了两个昏招:1. 他不懂数学尤其是微积分,居然在其观念论新体系中把无限可分性和微分等概念都作为不存在的东西粗鲁地阉割。2.直接将其观念论体系基督教信仰对接起来,这既降低了信仰,又损害了理智。

2013-1-20 


孙立平老师说得真好。贵在真实人性的自然裸露,不仅显露了缺陷,而且也有温润的光芒和关怀;最后的诗词很赞,“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013-1-21



"只有争论才是传播真理唯一正确的方法;只有当强有力的论辩和充足的理由与温雅、善良的方式相结合时,真理的传播才能占据优势...请他们不要以暴力手段来弥补他们理智的匮乏吧!"【洛克《论宗教宽容》页15,17】

信仰是灵魂的德性和内在敬虔。迫害并非出于仁爱,宽容才是真教会的标记。洛克确立了政教分离,界分了公民事务和信仰。个体有一种高贵的、由宗教支撑的、作为权利根基的道德身份。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当内在信仰最终坍塌时,那些不受约束的庸俗的权利主张将会蕴含何等可怕的冲突

2013-1-24


“一切概然推理都不过是一种感觉”【休谟:《人性论》上p123】在目光尽头的天际线那晦暗之处,理性与感觉并无区分;《人性论》有点像一个纯粹现象学分析,其思想并不骇人听闻,只是较唯理论换了一种更唯独人性的语言触摸同样的真理。敬畏休谟:悬置神性的眷顾,做到了至上的纯粹,清扫了脚下的地盘。

2013-1-24


休谟在《人性论》中对必然性(necessity)的说明,跟Kant对人类理性的解释是一摸一样的框架呀:都是“人为自然立法”的理路嘛。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以前有个神话说: 康德被hume唤醒了,然后想了想又睡了。但就目前阅读看来,Kant还是准确地与Hume处在同一清醒层次上嘛。

2013-1-25


在我看来,最明显的一条真理就是:畜类也和人类一样赋有思想和理性(no truth appears to me more evident than that beasts are endowd with thought and reason as well as men)---休谟 《人性论》上 p201

2013-1-25 


休谟读得有点痛苦,虽然我很能习惯了。这是休谟的一个主张:“一个对象可以存在,但却不存在于任何地方”。【《人性论》上264页】

2013-1-26


“我首先对我在我的哲学中所处的孤苦寂寞的境地,感到惊恐和迷惑,设想自己是一个奇形怪状的妖物,不能融合于社会中间,断绝了一切人间的来往,成为一个彻底被遗弃了的、衷心忧郁的人。我很想混入群众之中,取得掩护和温暖;我自惭形秽,就没有勇气与人为伍。” 休谟《人性论》295 [挖鼻屎]

2013-1-27 


随手翻起的北岳文艺版的《海涅诗歌精选》,读到一首《你一做了我的妻子》:“你一做了我的妻子,你就会受人羡慕,你就可以优哉游哉,过得快乐而舒服。 任你怒骂,任你吵闹,我都能耐心容忍;可是,你不赞美我的诗,那就要跟你离婚。”这算是精神专制还是啥类型?

2013-1-28


“告别这熙来攘往的去处:我不恨人类,只是想避开。【拜伦《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 这是咋回事:年轻的时候,对诗歌没什么感觉,彷佛那一切都已是过去,而我生活在更清楚不再幼稚的时代;现在,心灵却无限饥渴地向诗意敞开,虽然那凌冽的清泉浇灌在褐色的枝条上,注定不再会培育出青绿的新芽。

2013-1-28


笑死了:“抓破一个俄国人的脸,你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 ----汤因比 《历史研究》上海人民版,第747页。

2013-2-5


深为《历史研究》的尺度感撼动:1.持有的“古希腊罗马 --中世纪--西方近现代”的线性历史图景被汤因比渊博地展示的多元的文明兴衰更替的图景所替代。2. 对自由民主的温热的爱,触摸到冰凉坚硬的大理石雕塑,化作潮湿的雾气伴随着颠覆感:现代人对自由民主的的辩护,犹如猩猩面对青翠的饲料直呼:好吃。

2013-2-5 


《神曲》中,但丁将布鲁图斯(Marcus Junius Brutus)和卡西乌斯(Cassius)与背叛和出卖耶稣的犹大一起安置在地狱最深层,让人蛮吃惊的;虽然这些鬼魂曾“背叛教会与帝国”,但曾说过“我爱凯撒,我更爱罗马”的布鲁图斯毕竟是为了捍卫罗马的自由而刺杀凯撒的,怎么也不应该算是至大的恶者。

2013-2-6 


将诸多教皇打入地狱受罚,将教廷喻为娼妓,将历史上终究籍籍无名的帝国皇帝(Heinrich Vii)安放在天堂最高之层(净火天,上帝居住之地),而将刺杀独裁者凯撒的Brutus安置在地狱的最低层,可见但丁之《神曲》对于意大利或神圣罗马帝国或基督教世界的的政治统一寄予了何等热望。


2013-2-7 


“‘如果我忘了你,啊,耶路撒冷,让我的右手忘记技巧。如果我不记得你,愿我的舌根就此烂掉。…当我坐在巴比伦河边想起你的时候,啊!锡安山,我泪流满面。’在哭泣声中,犹太民族的启蒙完成了。”【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版 p389】很动人撒。

2013-2-8


《历史研究》混合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社会科学(挑战-回应的模式),还有最为重要的对灵性和普世宗教(佛教的超脱,尤其是基督教的变容和爱)的敬重。汤因比严谨渊博的历史学识中袒露了一颗浪漫而虔诚的心灵;他还雄心勃勃地力图颠覆吉本的世俗历史观和尼采的基督教理解。

2013-2-8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老师

江绪林


教育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士,1999);

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2002);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哲学博士,2009)。


工作经历

2009年秋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任教,现为讲师。


研究领域

西方政治思想史


学术成果

仅数篇文章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开放时代》等刊物。曾翻译过诸如哈贝马斯《不必要的妥协---评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等几篇文字。获上海市社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类)一项。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网站)


--森林读书会﹣﹣

编辑丨森林君

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森林读书会
感觉阅读魔力的地方微信号:slduh01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可读到上期文章《江绪林:死亡是生命最后的庇护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