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创非银】资管行业深度报告:资管新时代:传统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理财

2017-08-22 华创非银团队 华创非银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多元金融

资管行业深度报告

 资管新时代:传统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理财


主要观点 传统资管重心在资产,财富管理讲究以人为本。

从业务重点上看,资产管理重在资产投资,而财富管理是更广泛的资产管理,重心在人。财富管理更重视对客户的整体规划,服务更有针对性,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这种定位更适合第三方资管平台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资管业务中突出重围。

管理行业特征改变,第三方理财优势凸显。

我们认为,未来资管行业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征:一是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中国居民的财富总值日益累积,全民理财观念转型,理财需求相伴增长,同时对标欧美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变化将影响资产管理价值链的各环节。投资者门槛降低,中产阶级客户以及长尾客户将成为未来资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基础资产逐渐非标准化、小额化,并向流动性弱的资产转变,销售渠道将从线下向线上转变,融合社交和场景化的第三方平台在销售渠道和获取客户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传统机构资管面临困局,亟待转型。传统金融机构在获取资产方面有优势,但从整体格局上看,银行理财: “资产荒”的大背景极大影响银行资管的资产来源,理财利差受到挤压。基金:大量代销机构业务的增长直接占据了基金公司的尾随佣金,给基金公司带来盈利压力。券商资管:目前通道业务所占比例高,但随着资本监控调整,未来通道业务将逐步挤出。信托: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中止,2015年下半年首次开始出现资产规模下降的现象。在短短30年内经历了6次整顿,创新业务提出新要求,信托行业基本面有望触底回升,但仍需在产品设计、系统改造和销售渠道上进行投入和拓展。保险:困局在于降息周期中,资产收益率下降速度快于成本。传统机构资管业务转型创新迫在眉睫第三方理财机遇和挑战并存。

作为独立机构的第三方理财,最大优势在于完全从客户的自身利益出发,严格按照客户自身情况来制定投资策略,这样的理财方案更显公正。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上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更能聚焦细分领域、针对细分客户群,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方面的理财需求。但由于政府监管相对滞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良莠不齐,行业整体信誉需要建立和维护,未来监管势必会趋严,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环境带来的挑战,并作好应对未来的准备。



从资产管理到财富管理



  • 社会财富累积到一定阶段后,资产管理行业将面临巨大的需求,而金融体系和互联网的日趋发达也使得资管和财富管理越来越多样化,匹配不同人群不同的资产配置需求。当下出现了许多号称“财富管理”的理财平台,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有何不同呢?

  • 从业务重点上看,资产管理重心在资产投资,通过不同部门通力合作,实现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财富管理重点在于客户关系管理,侧重关注如何提升客户价值,培养高净值客户;从所提供产品或业务内容上看,资产管理的形式多样,可以是集合资产管理,也可以是定向或专项。而财富管理更偏向于一揽子顾问服务,如为其提供资产配置、投融资、财务顾问等的服务,资产管理可以是其中一个部分或环节。

  • 我们认为,两者区别的核心是对客户的定位,对人的管理:

  • 资产管理的范畴,重心是在资产,前端的销售部门把资金拿回来之后,整个资产管理业务逻辑的核心是在管理上面,怎样通过投资去使得这部分资产,能够在符合风险收益比的情况下保值增值。所以在基金公司、券商或者保险公司,投研部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部门,它核心的目标就是要战胜基本指数、实现超额收益。

  • 财富管理,是更广泛的一个资产管理,重心在人。它更重视对客户的整体规划,帮助其做大类资产配置,对客户的跟踪和服务往往也更深入,有更多的维度去体现。

  • 财富管理的这种定位更适合第三方资管平台从传统的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中去突围。






传统资管行业概览



  • 在监管政策的鼓励以及宏观经济和金融技术环境趋好的背景下,居民财富积累并且理财意识觉醒,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资管报告,截止2015年底,包括银行理财、信托、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等在内的泛资产管理市场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约9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底增加33万亿元,过去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51%。其中银行理财的管理资产规模一马当先,达到23.5万亿元人民币。除去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专项、基金公司专户所含的通道业务,2015年我国资管行业管理资产总规模约为67万亿元。

  • 根据不完全统计,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约5万亿,占整个市场的5%左右。虽然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所占比重较小,但对比国外,我国的第三方资产管理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仍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第三方资管的贡献将不容忽视。

(1)基金公司:12.6万亿,其中基金专户子公司8.6万亿元

(2)券商资管:11.9万亿,其中集合1.56万亿,定向10万亿,专项1793亿

(3)信托公司:16.30万亿

(4)银行理财:23.5万亿元

(5)保险投资:12.4万亿元


  •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未来我国资管市场中银行仍是中坚力量,同时保险资管、公募基金、信托公司也仍将是前四大资管机构。银行凭借广泛的渠道网络、完善的账户体系和极具信任度的品牌,是吸收个人投资者资金的最主要来源。而未来几年,保险资管的稳健发展也有国家战略规划、养老金市场独特优势等因素支撑。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公募基金除了灵活募集资金的优势,还将配合提供增值服务继而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信托制度具备独特的法律地位以及跨市场的高度灵活性,且最能够体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产管理本源。信托行业从2012年持续整顿至去年,行业底部夯实,风控合规意识强,这为信托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规模仍将快速增长

  • 中国资本市场不及欧美发达国家成熟,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我国2014GDP64.4万亿,《中国金融》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家庭该金融资产持有总量为95.2万亿,约为当年GDP1.5倍。而对比欧美国家,截至2015年美国家庭持有的流动金融资产约为GDP1.8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欧洲国家平均资产管理规模平均占GDP80%,其中英国该占比高于200%。我国2015GDP67.7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93万亿,约占当年GDP1.4倍,对比欧洲较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资管规模十分可观,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 资产管理行业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内最具活力和成长潜力的板块,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根据BCG预测,这一增长的势头预期在未来五年间得以持续。到2020年,中国泛资产管理市场管理资产总额预计达到174万亿元人民币,2015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13%。剔除通道业务之后,管理资产总额预计达到149万亿元,2015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通道业务占比从2015年的28%降至2020年的14%


  • 从需求端考虑,中国居民的财富积累将增加对金融资产投资与管理业务的需求。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经超过100万,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前景看好。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5全球财富报告》, 2014年全球私人财富同比增长12%,私人金融财富达到164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7.89%,并且增速加快,其中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是主因。从高净值客户数量看,亚洲将成为第一大金融资产投资与管理市场,其中超过50%的高净值客户分布在中国。2014年中国资产超过百万美元的高净值家庭总数达到400万户,较2013年的240万户增幅高达66.7%。由于高净值人群对收益有更高要求,单凭银行存款及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难以满足这类人群的投资需求,因此居民对多样化金融资产投资与管理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二)技术进步改变行业特征

  •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实现信息快速有效的传播、降低金融行业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BCG公司分析认为,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变化体现在资产管理的价值链各环节中:


1、资产获取、投资管理环节

  • 基础资产去中心化、分散化:在过去的技术限制下,传统资产标的往往集中度高。新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使基础资产的范畴得到拓展,涵盖了如P2P模式下的小额贷款等。资产管理基础标的逐渐去中心化、分散化,资产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 资产估值侧重数据、服务:过去的基础资产估值通常基于硬件、实体资产的价值,而信息时代的资产估值侧重于软件、数据、服务等较难衡量价值的资产,这也对资管机构的估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 风险管理方法多元化、立体化:过去的风险程度是根据现金流、资产负债表来进行判断,风险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抵质押物。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更多元化,未来将基于大数据进行风险的识别和预判,这种更为精准的判断方式,能从资产获取端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

  • 投资决策智能化:新技术的发展则使得投资决策能更多地依靠数据和量化分析,甚至交给智能投顾来完成。比起过去依赖于专业投资顾问的经验和判断,智能化的方式能避免人的主观情绪影响,保证策略的客观性,同时降低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2、产品分销、财富管理环节

  • 分销从线下向线上转移:过去的投资产品主要依赖金融中介渠道进行分销,比如银行网点、券商营业部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投资产品的分销转移到线上,随着移动端用户的增长,这种线上直销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分销成本,并且能更大范围地覆盖投资者,吸收资金。

  • 投资人在投资决策中起决定作用:过去的资产管理过程中,专业投顾的意见为主导,投资者只提供资产并不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而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专业金融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特性已慢慢弱化,投资人开始主动地寻求信息,和朋辈交流,形成自己的个人判断,投资人的主观意愿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投资决策。

  • 投资人的体验更加丰富优化:未来投资门槛降低,除了高净值客户之外,中产阶级及数字大众也将成为资产管理的参与者,小额资金也将被吸收进资产管理范畴。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使用和发展,定制化投资计划的成本也将逐步降低,定制化服务不再是高净值客户的特权。投资透明度显著提升,投资人将最大限度地掌握产品信息,并能实时查看投资项目进展收益情况。投资人的客户体验将更加丰富、优化。

3、资产服务环节

  • 服务对象范围扩展:过去资产服务机构主要面向传统金融机构,提供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未来随着各类新型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资管服务对象范围将进一步扩展。

  • 服务方式自动化、更高效:过去由于技术限制,资管服务以依靠人工为主,成本较高而且也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未来的服务体系以云和大数据为基础,自动化程度高,有效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技术进步改变行业特征:基础资产来源

  • 技术进步改变资管行业的基础资产来源,体现为以下三个趋势:

  • 1、标准化向非标准化发展。未来资管行业将打破固有的标准化资产的格局,极大丰富了资产管理资金的来源。以京东的第三方平台业务为例,在金融技术的推动下,“京东白条”等创新产品应运而生。京东白条实际上一项个人小额消费贷款服务,消费者在京东购物便可申请最高1.5万元的个人贷款支付,并在324个月内分期还款。诸如此类的非标准化资产将被纳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资产,推动资管行业资产来源的去标准化。

  • 2、流动性强向流动性弱转变。从国外经验来看,我国养老资金在资管市场所占比例极其有限,未来有望显著提升。养老资金得益于我国正在逐步形成的三大养老支柱,将成为资管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随着养老资金、保险资金等资产规模占比的扩大,这类客群整体上流动性要求低,更偏重于绝对回报的追求,将成为资管行业的重要基础资产来源。

  • 3、大额向小额拓展。居民理财观念不断提升,加之技术进步使得资产管理成本降低,客户门槛降低,全民理财成为趋势。金融机构在利用大数据推进产品创新的同时,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覆盖更广泛的个人投资者,实现资产管理从传统的大额向小额的转变,普惠大众。


(四)技术进步改变行业特征:销售渠道

  • 技术进步,资管行业的销售渠道也随之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1、中介机构门店、营业部向网络转变。利用实体网点、营业部作为主要渠道的传统销售方式成本高昂,为了覆盖网点和人员的成本,金融中介往往需要收取更高的费用,客户门槛较高。而在网络普及率极高的如今,PC端、移动端成为重要网络节点。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超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通过网络来进行融资、理财等金融活动具有极高的便利性,降低了资管机构的销售成本,能吸收更多原本难以进入资管体系的小额、零散资金。

  • 2、金融机构直销向个人理财规划师、第三方平台转变。传统金融机构直销的关键在于用户积累,需要投入高额成本在渠道运营和流量导入上。但随着各类第三方平台的构建和外延,客户能够借助这些公共平台接触个人理财规划师。第三方资产管理平台,是依托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在线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的非金融机构网站。凭借自身的规模效应,第三方平台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同类产品集中并进行有机整合,为客户提供各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搜索、比较服务,以及对客户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规划,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方案。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接触客户成本明显下降,使他们能将资金重点投入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上,增强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对于客户来说,公共平台有利于信息的沟通、收集和比较,使他们能更快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组合,资金供求双方都将实现效率优化。

  • 3、专业人士推荐向社交和场景化转变。过去投资者依赖于专业投资顾问的权威意见,未来他们将更愿意参考关系亲近的朋友的推荐,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希望主导投资决策。专业金融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特地位将被打破,资产管理将成为投资人日常谈论的话题,雪球网、同花顺等社群化运用的投资平台正是这种转变过程中的产物。

(五)技术进步改变行业特征:投资人主体

  • 投资人主体由高净值人士向低单价客户、长尾客户转变。从资管行业的投资人主体来看,以往主要以高净值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BCG在报告中提出,2015年中国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规模资产在600万以上)户数为200万左右。高净值人士凭借其庞大的数量及财富增长速度未来也依然是重要的投资人主体。但随着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以及各类投资平台的搭建,中产阶级客户以及长尾客户将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新机会。据统计2015年中国中产家庭(家庭月收入为人民币8,000-23,000元)数量为8000万户左右,数字长尾客群总数在2亿人左右(家庭月收入在人民币8,000元以下)。这两类客群能够被圈入资产管理行业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1)信息的快速传递促进居民的投资理财观念转型。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居民的投资观念基本停留在存款储蓄及购房增值等方式上。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更为方便快捷,居民接触的理财知识更加丰富,理财意识觉醒;(2)互联网思维使得营销与产品创新低成本化。未来基于大数据的投资方案设计将逐渐普及,资产管理方利用产品创新降低客户进入门槛,扩大客户规模,同时低成本的营销使得业务发展更具竞争力。

(六)未来的格局和机会

  • 传统金融机构在获取资产方面有优势。从整体格局上看,银行系依然是资产管理的中坚力量,在业务发展上,2015年以来,“资产荒”的大背景极大影响银行资管的资产来源。2015年数次降息降低了利率产品的收益率,股票市场的“L”型趋势,以及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不断,加上银行在负债端的成本较为刚性,理财利差多少会有所挤压。使得未来的银行资管有赖于“其他类”如贷款类资产的发展,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而券商在股权和债券类资产端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相比之下,保险业的资产主要来源地产、债权计划、境外资产等前景依旧明朗,而信托业也将在工商和实业类股权、债券资产端面临机会。

  • 第三方理财机构在销售渠道和获取客户方面有优势。第三方理财机构主要优势来源于高度场景化,资产管理活动与消费行为无缝连接,成交率很高。以京东白条、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为例,当顾客在为高费用而犹豫时,商家将见机向其推荐贷款或分期付款产品,解决其燃眉之急,这种积极进行场景切入的尝试更容易被顾客接受。此外,第三方理财机构也迅速展开线下布局,与众多消费领域、门店建立合作,增加覆盖率。




传统行业的困局

(一)基金

  • 投资端:基金资产管理的主要投资方向有证券、不动产、实业及实物等资产。2015年下半年以来,股市的波动给资产管理的盈利带来较大风险考量。相比之下货币性投资与债市的活跃吸引了更多基金公司的关注,这导致了权益性边缘化。

  • 资金端:从资金来源来看,基金公司的直销渠道萎靡不振,大量代销机构兴起,包括各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一些线上代销平台。目前业内公认的基金第三方销售第一梯队主要有三家:天天基金网、蚂蚁聚宝和陆金所,它们分别背靠上市公司东方财富、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以及大型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以天天基金网为例,据东方财富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31日,该平台共上线98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3031只基金产品,较去年年底增加4.9%。虽然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其一季度整体销售规模同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实现基金认申购及定期定额申购交易681.3万笔,销售额914.47亿元。代销机构业务的增长直接占据了基金公司的尾随佣金,给基金公司带来盈利压力。


(二)券商资管

  • 2015年我国券商资管规模达到11.9万亿,其中定向计划占比最大为85%,规模达到10万亿;集合计划1.56万亿,占比13%,专项计划1793亿,占比约2%。从结构上看,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占比较大,这部分业务主要是指投资方利用法律和监管的缺陷,通过券商通道来完成原本无法完成的业务。通道业务比例高使得券商在资产管理上主动性不足,不利于其长期主动管理能力的建立。


  • 券商资管未来通道业务将被逐步挤出。今年101日起将正式实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对券商的资本监控将采用新指标—资本杠杆率,计算方式为核心净资本/表内外资产总额,并设定不低于8%的监管要求。游离于资本占用之外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将纳入计算,计算系数为0.2%。此次对券商资本监管方式的重大调整,表外资产将计入风险资本,导致部分券商和绝大部分基金子公司因为净资本不足而难以支撑目前超过23万亿的资管业务规模,未来通道业务将被逐步挤出、流向信托。对部分未上市资本相对紧缺的中小公司来说,面临额度告罄、业务流失的局面。

(三)信托

  • 信托公司在热点中腾挪,在政策收紧后低调潜行。从发展趋势上看,信托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中止,信托行业从2013年初增速见顶,信托行业凭借全牌照的优势,在金融领域从事着庞杂的业务,甚至游走于政策的缝隙,利用监管的空白来开展业务,在某些时候,这使其不需要进行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客户拓展等投入,只是出让自己的平台,就能获得不菲收入,而忽略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本业。信托公司在经济过热时期往往通过各类项目和投资贷款导致信贷规模增加,影响宏观调控,从而在短短30年内经历了6次整顿。最近的一次是从2012年开始,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补充资本,排查风险,而证监会开始鼓励通道业务,导致了此消彼长,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目前规模23万亿,已经超过了信托行业16万亿的规模。

  • 信托行业基本面触底回升,业务转型提出新要求。根据中国信托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下半年首次开始出现信托资产规模下降的现象,而后增速明显放缓。在传统信托资产中,通道业务规模约占一半,通道业务收缩,非通道类的非标业务面临其他融资渠道的激烈竞争,资金端承压。再加上监管趋严,信托公司开始发展主动管理产品,同时提高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信托资产中事务管理类资产占比逐渐扩大,2016年一季末占比达到42%。事务类信托最能体现信托的制度优势和信托的本源功能的业务类型,其下又细分发展出了许多新的品类,如家族信托、土地流转信托、消费信托等。如何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等方面保持创新,配合业务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力,这给信托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保险

  • 保险行业的困局在于降息周期中,资产收益率下降速度快于成本。数据显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2014年开始下滑,而平安、国寿等几家保险公司2016年一季度的万能险利率呈现稳中上升趋势。从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度推进、国内经济下行,利率水平逐步进入一个下行通道,这对保险公司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利差缩紧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由于竞争及费率逐步市场化的因素影响,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呈现上升趋势,给其资产管理盈利能力带来较大的挑战。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这样的长期储户是低投资收益率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影响业务定价策略的制定。如果将利率下行视为长期趋势,保险公司则可能因为上调价格而采用保守策略,错过发展机遇;若将其视为短期趋势,保险公司则将遭受利差损失。


(五)银行理财

  • 存款与理财产品之间的左进右出。银行理财虽然是资产管理的中坚力量,但从资产来源上看,更多依赖于存款向理财产品让渡的过程,从体量上不利于规模的发展。未来,为实现中长期投资的实现,尤其是高净值用户的规模上升,银行理财应加快理财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对接,丰富产品种类。通过改变产品设计,非标产品标准化,提高产品流动性,来实现理财规模的稳定增加,成为金融市场有竞争力的资产管理机构。




第三方财富管理:发展和挑战共存

(一)机遇

  • 第三方财富管理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不同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它们能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作为独立机构的第三方理财,其最大优势在于完全从客户的自身利益出发,严格地按照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帮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和理财的需求,这种方法下制定的个人理财方案以及配置的金融工具更公正、科学,较能避免利益影响。尽管当前第三方财富管理规模较小,发展前景受经济、政策影响较大,但从整体上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


1、产品制胜:以诺亚模式为代表的产品模式。

  • 诺亚财富创始于2003年,旗下成员企业连续获得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业务发展相关金融牌照与资格。2010年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内地首家上市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诺亚财富服务于个人可投金融资产在6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现金管理、高端投资产品、高端健康保险等服务。根据诺亚财富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截至2016630日,集团旗下专业的资产管理平台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达1012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同比增长57%

  • 诺亚财富依靠其第三方财富理财的独立性,发挥为客户挑选理财产品的功能。初期发展过程中,诺亚财富依靠私募获得优质产品,获得大批高净值客户资源。而后在信托行业快速发展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在逐步搭建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财富派”的同时,加强了自身在研究领域的沉淀。诺亚财富年报数据显示,2015 “财富派”募集量达1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48.7%;全年新注册用户数达27.7万,同比增长857.0%。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的各条产品线通过自上而下的研究,实现基金产业链的广泛覆盖,并在诸多专业细分领域中实现纵深布局,通过专业筛选和尽调,优中选优,帮助客户构建符合趋势的投资组合,在产品设计、产品推广上领先于其他第三方财富公司,并逐步拉开了差距。在聚焦A股市场的同时,歌斐资产也在加大开发海外公开市场产品的力度,针对亚洲区域新增长点带来的投资机会,打造新的产品。


2、渠道制胜:余额宝模式,后端隐形,前端植入场景化。

  • 余额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对接天弘基金旗下的增利宝货币基金。除理财功能外,余额宝可以直接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消费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金管理工具。由于其紧密嵌入阿里宝宝产品支付宝,在渠道上,余额宝能快速全方位接触客户资源,与生活服务的紧密相连使其用户粘性远高于其他第三方互联网产品。截至今年6月,余额宝用户已超2.95亿人,相比去年底增长了13.5%。三年期间,为用户赚取收益总计572.93亿元。根据统计,虽然近年来余额宝收益率持续下滑,但其规模仍在稳定增长。

  • 从爆发式增长进入稳定增长期后,余额宝在保持原有用户粘性的同时,向三四五线城市、农村用户延伸。余额宝利用后端隐形、前端场景化的方法,不断进入各种消费场景,为用户持续带去优质的体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稀缺、金融服务相对落后,对互联网金融平台低门槛、快捷的服务方式更能接受。场景化消费特色将成为余额宝新的增长动力。未来,余额宝的应用场景不仅覆盖小额、碎片化的生活场景,还将拓展更多大额的消费场景、风险偏好更高的理财场景。例如2014年以来,余额宝先后推出零元购手机、余额宝买车等新尝试,让余额宝用户能够享受特殊的优惠权益同时,也体现了余额宝在消费领域的想象力。

3、聚焦细分领域资产:小贷收益权、地方政府平台私募债。

  • 对于第三方财富管理来说,聚焦细分领域资产,更能发掘具有投资价值的潜力产品。小额信贷资产收益权模式本质是为小贷公司提供了一条融资路径。根据规定,小贷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贷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而小贷公司目前已经很难通过银行进行融资,融资问题一直限制着小贷公司的发展。小贷收益权,是小贷公司通过互金平台对自身应收账款的转让,从交易模式来看,小贷收益权定位于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小贷收益权这类金融创新产品使得小贷公司的资金得以快速周转,从而实现其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小贷收益权产品凭借其高收益率,能给投资人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

  • 地方政府平台私募债是指由符合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条件的主体发行,由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保证担保,募集资金实际上由政府融资平台使用的一种结构特殊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根据目前的业务规则,政府融资平台并不能直接作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主体,但政府融资平台比一般中小企业具备更高资信等级,更受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认可,一般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债时也时常由国有企业进行担保增信以利于销售。同时,政府融资平台也需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因此平台私募债应运而生。私募债因其交易流通不便而提供流动性溢价,为吸引长期投资而提供刺激性收益,所以和同期公募债相比,私募债的平均收益率更高,是未来具有潜力的投资产品。

4、聚焦特定人群:学生、旅游爱好者。

  • 聚焦特定人群的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吸引目标客户,培养潜在客户,有利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业务的进一步打开,同时对于社会效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从事学生消费、学习贷款金融业务的平台公司相当多,在校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小额贷款的主要发放对象之一。大学生贷款主要用于考证,例如雅思、托福、驾驶证等,还有用于旅游、电脑购买等消费活动。从社会功能来看,对大学生制定贷款产品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不仅支持他们解决了考试学习经费不足的问题,还增加了他们的理财意识,减轻对家庭的依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 你我金融主要从事手机APP金融业务,其平台上大学生借贷占比大约在1%左右,贷款利率相对较低,虽然项目规模不大,但金融机构看重的是学生群体未来可观的成长空间。学生终将走入社会,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从学生时代培养他们对金融服务的认同感,未来他们便很有可能成为潜在客户。加之高学历人才的赚钱能力普遍较高,若能抢先占领特定人群的细分市场,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的未来前景将十分值得期待。

(二)挑战

  • 财富总值和理财需求的大幅增长,为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野蛮生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政府监管相对滞后,行业公司良莠不齐,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陷入一些违法事件,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口碑,甚至危及到地方的金融稳定。政策环境已经在发生变化,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环境带来的挑战,并作好应对未来的准备。


1、竞争激烈,良莠不齐

  • 2010年诺亚财富上市所带来的财富示范效应,加上行业准入门槛极低,使得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蓬勃兴起。2014年中国各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数量已超过8000家,仅2011年就成立了上千家。这些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有的背靠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有的利用互联网积极圈地搭建平台,竞争态势激烈,同时发展分化严重。背靠大金融机构的第三方理财公司有更好的资产来源与信息传递,同时投资理财队伍的成熟程度较高,行业口碑较好,逐渐形成较大竞争优势。

  • 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存在创立时间短、业务规模小、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客户资源是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关键,对于规模较小的机构来说,缺乏客户资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机构为了生存,打出超高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人,弱化安全边际较高的信托产品,这显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2、在资产端没有掌控力

  • 早期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商业模型非常简单:产品端从信托公司批发产品,销售端雇佣理财师进行销售,再从中抽取点差。信托公司在迅速崛起之初,有大量信托产品无法通过自己的渠道消化,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成为其销售的有效补充,但这也同时造成了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在产品端严重依赖信托公司和各类私募基金。而后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虽然逐步向综合财富管理转型,但资产端缺乏掌控力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 大部分第三方理财在独立替客户进行财富管理收取佣金的同时,会对基金、信托等提供相关产品的金融机构收取一定销售费用。这不仅对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独立性造成挑战,“代客理财”的概念受到动摇,同时,在资产端方面,受提供方影响较大,缺乏对资产优劣进行有效评估和筛选的能力,也对长期竞争优势的建立造成不利。

3、口碑和信誉成发展瓶颈

  • 由于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缺乏必要的监管,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执业素养问题显露。有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在行业竞争局势下,角色走偏成纯粹的推销信托产品。这些机构的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而且人员流动频繁。他们凭借所谓的高收益率吸引客户,而对产品的资金投向、产品的风险控制等未有了解,甚至故意隐瞒产品信息,擅自给以客户超范围承诺或无法兑现的回报承诺,误导投资者使其蒙受损失。

  • 由于负面新闻不断,行业乱象丛生,再加上大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受众主要是中产阶级或者长尾客户,客户群体对于理财提供方的信誉及口碑十分重视,这成为新兴第三方管理公司发展的主要瓶颈。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等在老百姓心目中长期形成了公信力,新兴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无法与之抗衡。因此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迫切需要进行信誉建设,在行业中维持优良口碑,从而扩大客户的规模。

4、监管的风险,资本约束

  • 虽然银监会在20145月发文,明令禁止信托公司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计划,但中国目前仍缺乏明确的主管部门或者法律法规对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进行监管,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与业务规范要求。银监会禁令出台后,业内部分相对规范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停止销售信托产品,转而代销基金子公司和券商发行的资管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一些国内较大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如诺亚财富、利得财富、好买基金等,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成立具有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进军资产管理行业,正从最初的代销产品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

  • 随着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的快速发展,行业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很多缺乏专业能力与道德标准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加入。这些机构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行业规范,造成行业信誉缺失和管理混乱。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不时出现非法集资、销售不规范、抽逃注册资本等负面信息,如P2P跑路事件频发。据统计,2015年全国有约660家平台跑路,今年1~2月又有约200家平台跑路。这些事件背后透露出法律约束的缺失,未来明确监管是必然趋势,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势必将面临一轮清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