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做教育 做真教育 ——10句话认识“新基础教育”研究
★
01
“新基础教育”研究并不是为最好的学校准备的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学校与教师,一起开展的合作研究。
02
“新基础教育”三大铁律:校长愿意改革,打造研究骨干,坚持日常做研究性变革实践。
03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试验学校,不是图其“名”,而是行其“实”,是真心诚意地在做事,直面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而改革,为提升学校教育内涵而改革,为转变师生在校生存方式而改革。
04
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尤其课堂教学中,要正视已有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旧思想之弊,开放心态,学习新理论,尝试“换一种思路试试看”,在“试试看”中突破自我,寻找一种新思路、新方式。
05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套路。如果年复一年重复工作,“轻车熟路”看似“省时、不费力(轻松)”,但是这种教书匠生活,恰恰埋藏着“职业倦怠”的隐患。缺乏创造的生活,无法焕发生命的活力;缺乏创造的教育,无法激活成长的智慧。与之相反,主动参与改革的教师,尝试在课堂中改变自己的教师,却不断实现创造的潜能,在创造中享受教师的职业尊严与欢乐。
06
教师要开放心态,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既然敢于迈出“在课堂教学中真实暴露自己”的第一步,就要容得下对自己及课堂教学的“品头论足”,不只是喜欢听溢美之辞,更要听取批评之声、问题分析、教学建议等。
07
学校“主动、独立、自主”是合作研究中的核心原则。学校做“新基础教育”是“为了自己”的变革和发展,不是“为别人”,更不是“配合别人”,而是“志同道合”,一起推进学校改革。
08
“不空谈、不做表面文章”,参与学校不能在某些特定时间“做一做”,在需要“展示”时“努力一下”,在专家到来时“应付一下”,在平时又恢复原态;不能口头上说起来“新基础教育”理念、观点头头是道,行动上却不见动静,在课堂上仍是“老一套”。避免空谈、表面文章,“真做实干”是做“新基础教育”必须坚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成效。
09
做“新基础教育”研究不是在“增加”的意义上,给学校增加“新负担”,而是在“怎样做”的意义上形成“新内涵”,诸如在原有教育基础上提出新要求、养成新思维、创造新方式;不是“以新替旧”,而是“从旧到新”,承认学校原有的教育基础,在已有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分析上启动改革。从这个意义上,也是相对容易的一件事。
10
“新基础教育”研究重要的不是在于“改条件”,而是改变“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做“新基础教育”必须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日常教育行为,同时也要改变校长、教师头脑里的教育观念参照系。因此,这就意味着改革不只是改一节课,改一时,而要改变学校中的人及其生存方式。
——摘自《“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