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觉得这几天没你事了!很多非旅游餐饮企业,长假里曝舆情

宝际方法论 宝际方法论 2024-03-29

明天就是五一假期了。不少人认为,长假期间的舆情,都是旅游、餐饮那些事。但从以往情况来看,并非如此。

今天,“宝际方法论”对2018年以来发生在法定节假日里的舆情进行了盘点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长假期间发生在非旅游餐饮企业身上的重大舆情。

通过盘点梳理发现,近年来,有7起长假期间的舆情,源自市场部门不恰当的营销行为。这些舆情分别来自汽车、手机、房地产、电商、食品和快递行业。

利用长假期间的流量搞一波营销或者推出某个新举措,是很多企业在做的事。但如果这在这一期间弄巧成拙,换来的是比平时更大的舆情。

不恰当的营销行为,包括不合时宜的“逗机灵”。

春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它特定的文化内涵。那些忤逆传统文化、不考虑公众普遍社会心理的“抖机灵”文案,非常容易让公众反感。比如利用清明广告营销创意,就太容易招雷了。

而外国企业,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的不适宜的营销文案,结合当下的大环境背景,更容易招致重大舆情。

在中国人的地盘上,就得深入慎重考虑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美式脱口秀,放在平时,至多是中国人听不明白、没人乐、不接地气,但在特定场景下,这种思维上的不被认可就变成了“找骂”。

不恰当的营销行为,也包括欠全面评估、深入考量。想法本来是好的,但因为想的不全面,预估不足,结果招来舆情。

这点上,淄博人挺明白。面对“淄博烧烤”的巨量美誉,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全市的5万酒店床位不够用,接待能力可能难以满足全国人民纷至沓来的旅游热情,别最后弄砸了。所以干脆提前告知大家实情,“淄博烧烤节”,建议您要不先别来了,错峰吧。

近年来,有6起长假期间的舆情,源自“意外”。舆情分别来自电商、影视、自媒体平台等领域。

长假期间出个意外,最容易爆火。要知道,为什么当年的纸媒在黄金期,春节这些长假期间也纷纷减版?因为假日期间大家都歇了,没啥新闻啊!

好么,你整一个来。那就写你吧。

但这些“意外”,细想想,如果加强管理,大多也是有可能避免的。比如那家外卖平台,对商家的管理如果再严格一些,是不是类似的商家行为的发生概率能变得更小一些?比如字幕出错,如果人员素质加强、审核到位,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应该发生。

近年来,有4起长假期间的舆情,系有人“故意为之”。舆情分别来自快消、电商等行业。

虽然是“故意为之”,但从中也可以发现,无论是真事还是谣言,涉及PUA员工的消息,越来越容易点燃怒火。

为什么涉及中国电科的假新闻能火爆全网,让很多人都失去了辨别力?一是因为清明节没别的新闻,二是因为不满情绪的共情。

同时,也不排除一些人,会利用节假日的传播规律,攒活搞大流量。

对于记者来说,这样做无可厚非,甚至代表着牛逼。因为人家有能压箱底且能压得住的独家好活儿啊。

对于一些人想黑别人的人来说,这也是操作的最好时机。除了容易出流量,也像是抗战片里的摸鬼子炮楼,趁你睡得香,一个炸药包炸飞你。

所以,长假期间,吃喝玩乐之余,也要长“第三只眼”,时刻保持警惕。


这里是宝际员工内部学习平台。
也欢迎其他朋友一起互动交流!
这里是宝际员工内部学习平台。
也欢迎其他朋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