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史上最残忍黑暗的著名心理实验,让好人瞬间变恶魔!由斯坦福大学教授设计,结果……

MICRO-LA 微观LA 2019-08-08


微观LA

加州华人都在关注

每天北美新闻抢先看

LA吃喝玩乐一网打尽!




1971年,八月的一个早晨,一辆警车驶过,警察以持枪抢劫的罪名,带走了正在家门口与弟弟打闹的小卡。小卡笑着告诉弟弟,和老妈说,我今天不回去吃晚饭了,随后上了警车。他被关进了斯坦福监狱。这个地方,也是我们熟知的斯坦福大学。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自己的性格所决定的。但是当时在斯坦福大学,有一位特别有名的教授叫做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



津巴多教授提出一种说法:人的行为实际上是由环境所造成的。他认为,当有一些人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会做出一些比较极端的或是和平时有所不同的行为。比如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在一些比较极端的环境中,可能会成为一个嗜血的狂魔。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津巴多和他的几个学生,就展开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名叫“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Prison Experiment)。


津巴多最终结合实验成功,著成了一本书,名叫《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除此之外,这个实验后来还被翻拍成著名电影《死亡实验》。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权利是如何在几天之内,把人变成恶魔的。



1971年,津巴多发布了一项招募,15美元一天,招募男性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为期两周的监狱实验,致力于研究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津巴多把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的教学楼地下室改装成一个监狱的模样,然后就开始在社会上征集一些志愿者。15美元一天的酬金在当时的年代,吸引了众多的报名者。每一个想要参加实验的志愿者都被要求先去参加一场人格测试,证明这个人没有任何心理疾病。最终,津巴多挑选出了24个身心健康的年轻人,大部分还是学生。



这24个人被随机分成了两组,一组扮演狱警,另一组扮演囚犯,而津巴多本人则扮演斯坦福监狱长的角色。在实验开始之前,津巴多告诉这些志愿者:你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人权遭到侵犯的时候,你是否愿意接受?志愿者愿意接受才会开始实验。



DAY 1


为了达到实验的真实性,很多抽到囚犯角色的志愿者就是在家中被逮捕的。来逮捕他们的,是一些愿意与津巴多教授合作的加州警察。逮捕后,“囚犯”被脱光衣服,患上囚服,手脚全都扣上铁链,每三人被关在一个小隔间里。



美国的监狱全都是按照囚犯的编号称呼囚犯,不会直呼其名,所以这些囚犯也被用编号称呼。所有的东西,都在告诉志愿者,你现在在坐牢,你就是XXXX号囚犯。而扮演狱警的志愿者们,则换上了非常威严的警服,佩戴墨镜和警棍。



在实验第一天,因为这些志愿者都是年轻人,并没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也没有过培训,所以他们需要时间去进入角色。这时,津巴多告诉“狱警们”,他们可以恐吓和威胁“囚犯们”,但是不能在肉体上实施暴力。


于是狱警们开始向囚犯们宣布监狱的一些规则,比如跟狱警说话要恭敬,狱警的指示要绝对服从,休息时间要保持安静。不过在这过程中,大家还是比较轻松的,很多人有说有笑,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十几天的实验罢了,根本看不出狱警与囚犯之间的等级之分。



第一天晚上,津巴多要求狱警让囚犯半夜起床,然后开始报数。因为大家都还没有进入角色,所以总是出错。然后津巴多要求狱警们采取高压的态度对待不好好报数的人,如果有一丝差错,就要重头再来,或是被单独关进小黑屋。



掌控全局的狱警们,第一次尝到了权利的甜头。原本漫不经心的囚犯们,渐渐开始变得畏惧。而津巴多则在监视器里,静静观察着整个过程。



几天后是探视日,每个犯人都可以写一封信给自己想见的人,有的人还是没太把这当回事,在信里一顿调侃,而有一个人竟然已经自称为囚犯2093号。短短十小时,这个权利的体制架构,已经足够让人甘愿改名换姓当一个编号。




DAY 2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那些囚犯们因为前天晚上被叫起来报数,所以略显不悦,而且一大早还受到了狱警的压制,于是开始反抗。这些囚犯们把监狱的小隔间的隔断打通,还用床堵住了监狱的门,不让狱警进来。


此举惹怒了换班后的狱警,他们认为之前的狱警太温和了,才导致这些囚犯有胆子滋事。所以这名狱警将反抗最凶的那名囚犯关进了小黑屋,不准他吃饭,还强迫他做俯卧撑。而对于没有反抗或闹事的囚犯,狱警则将他们单独关进一个房间,并给他们吃饭,允许他们刷牙。一种差别的对待开始产生。



这才两天,有些囚犯就已经开始产生过激的反应。其中有一名囚犯,编号8612,感觉自己精神即将崩溃,申请退出实验。但津巴多并没有同意,原因是他觉得实验的时长设定是14天,这才两天,怎么可能就撑不住了。第二个原因是如果他同意这名囚犯退出,可能其他囚犯也会纷纷要求退出。所以津巴多最终没有同意。




DAY 3


到了第三天,越来越多的狱警开始使用自己的权利,经常将囚犯关进小黑屋,还会要求一些囚犯去刷马桶。对于不听话的囚犯,有时会不让他们上厕所,很多囚犯只好在房间里用水桶解决,导致监狱里充满恶臭。狱警情绪激动时还会对囚犯进行一些较为轻微的肉体伤害,但津巴多却没有出来阻止。在前一天想退出的8612号囚犯,已经彻底崩溃并再次申请退出。


那天不是津巴多值班,而是津巴多的实验团队里的几名学生值班演监狱长。他们意识到这名志愿者已经在崩溃的边缘,所以许可他退出了实验。津巴多得知后大发雷霆,表示他才是监狱长,他们凭什么自作主张。



看来不仅是囚犯和狱警,这个时候连津巴多教授自己,都已经搞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了。




DAY 4


第四天,不管是囚犯还是狱警都已经把这场监狱实验当成了现实。很多扮演囚犯的志愿者开始认为自己就是真正的囚犯,犯了错被关进监狱,渐渐开始不再反抗。而狱警们甚至开始羞辱那些囚犯,强迫他们摆出交配的姿势。他们已经忘了,这些囚犯其实也和他们一样是普通的大学生,一切都在快速地将这里,催化成真正的监狱。





DAY 5


到了第五天探视日,很多志愿者的家人要求来监狱里观摩一下这场实验。津巴多害怕家人会把实验叫停,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他给囚犯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餐盒,让他们沐浴后换上干净的衣服,并把牢房打扫干净,喷上空气清新剂,结果真的成功蒙混过关。很多家长看后觉得监狱环境还不错,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DAY 6


就这样实验进行到了第六天,很多狱警的心中已经滋生出恶魔,连津巴多自己都已经完全进入了监狱长的角色。


就在此时,事情出现了转机。津巴多有一名未婚妻,克里斯提娜,也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的一个博士,当时在加州另一个大学做助教。她受到津巴多的邀请,来参观这场实验,并采访其中一些狱警或囚犯的扮演者。在她来餐馆之前,就听到津巴多提到一名臭名昭著的狱警,这个狱警在实验中对所有囚犯实施暴行,非常粗鲁。克里斯提娜来了之后,找到这名狱警并进行采访。让她吃惊的是,这名狱警在采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一个非常温文尔雅的人。为什么这样一个温柔的人,会变成那样一个恶魔呢?



随后,津巴多播放了很多在实验中录取的视频给克里斯提娜看。她看完后非常震惊,指责津巴多不应该对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并要求其立即停止实验。激烈争吵过后,津巴多妥协并终止了这场原定为14天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结束了,你们可以走了。”他告诉所有人。




后续


实验结束后,很多当时参加实验的人都接受了采访。很多扮演狱警的志愿者都表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在这六天中对那些扮演囚犯的志愿者都做出了什么,解释说那些并不是自己的本意。很多人都陷入了懊悔和内疚中,久久无法释怀。


有一些学者认为,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际上是津巴多所设计的一场骗局。因为很多狱警的行为,都是津巴多要求他们去做的,比如半夜让囚犯起床,或是采取高压的态度对待囚犯等等。但是实际上在实验的后几天,狱警使用警棍敲打囚犯门窗,或是在语言上侮辱囚犯等行为并不是津巴多的要求,而是这些人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自己做出的反应。津巴多作为这场实验的设计者,自己也深深陷入了监狱长这个角色当中。如果不是他的未婚妻克里斯提娜第六天赶来并叫停这场实验,不敢想象两周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本人


8612号“囚犯”


斯坦福监狱实验真实场景 


1971年8月20日,斯坦福监狱实验结束。整个实验仅持续了六天。在无需药物的情况下,一个具备人性的个体和群体,为什么会在某些情境下做出反常行为?这是路西法效应。如果你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赋予人们权利,那就是在给滥用开通行证。他们明明了解后果,却任其发生,也许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吧。




更多精彩阅读,就戳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最新北美热点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