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鹤琴儿童故事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陈鹤琴儿童故事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田 杰


故事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深受儿童的喜爱,对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故事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对自己的长子陈一鸣,开启了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与途径的实践探究。陈鹤琴毕生致力于中国儿童教育的研究,他从研究儿童心理开始,关注科学认识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给予适宜的活动机会和指导。儿童语言教育是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故事教育更是他研究的兴趣点和关注点。陈鹤琴不但亲自为儿童编撰故事,探讨了故事教育的科学基础和多重价值,还详细论述了儿童故事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对当下的幼儿教育仍具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陈鹤琴儿童故事教育的理念解读

(一)儿童的天性是故事教育的逻辑起点

陈鹤琴认为,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他举例说,一个正在吵闹啼哭的孩子,你说讲故事给他听,他可能会瞪着水汪汪的眼睛,凝神地听你的故事。这一点,有过养育经历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都会十分赞同。究其原因,还要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说起。

陈鹤琴曾集中论述儿童身体之发展和一个儿童动作的发展,具体涉及儿童身体成长及感知觉的发展。他还提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正是因为一直保持对儿童个体独特性的理解和尊重,他才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发现了儿童的好动心、好奇心、好模仿、喜欢游戏、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被赞美等一系列心理特点。这些成为他研究儿童故事教育的逻辑起点。他一直秉持的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心理的主张和做法,帮助他对儿童喜欢的故事的特点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

陈鹤琴一生挚爱孩子,在教育生涯中曾为幼儿园的孩子们撰写了50则故事和39篇童话。他很清楚孩子喜欢什么样内容和特点的故事。他曾坦言:“故事,个个小孩都爱听的。六七岁以前的小孩喜欢动物故事。十来岁的小孩喜欢听冒险故事。十五六岁的小孩喜欢听英雄故事”。为此,他和钟昭华合编的《儿童故事》(1946)中都是动物故事。这些故事,虽大半从欧美著名的儿童故事脱胎而来,但他特别说明有两点不同:一是每一个故事都非从原文直译出来,而是个个都重新进行了改编;二是故事的内容常与原文不同。他认为国外的情形与中国不同,所以,为适应中国儿童的心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都是经过特别选择和叙述的,即内容都是中国儿童化的。

从儿童故事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节和儿童化的趣味性上,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态度:扎根中国文化研究儿童教育,从实践中不断向着科学化的道路迈进。


(二)品格能力发展是故事教育的价值定位

“小孩子喜欢听故事,所以幼稚园要讲故事”。这是大家常听到的。陈鹤琴先生认为,细品此话,再对照教育的原理就会发现故事的价值实在很大。为此,他在综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出故事的如下教育价值:“1. 使儿童愉快。2. 学习语言。3. 涵养性情。4. 增进知识。5. 引起儿童想象,并组织这些想象。6. 陶冶嗜好。7. 增进友谊。8. 抑制恶感。9. 培养发表能力。10. 随机应变。”

这些都是故事这种独特的文学作品作为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独特之处。陈鹤琴认为,寻常谈话中不能碰得着的语言,会在故事中自然习得。因为故事里各种人物和动作都很多,形形色色,实为儿童喜欢,讲故事就能使儿童引起愉快和读书的要求。再者,各种生活、社会常识都是故事的好材料,故事中的人物喜怒哀乐的表情也就多,儿童会在听的过程中自然受到许多熏陶,故事内容也就可以感化儿童,直接或间接培养孩子的爱好,并帮助儿童对更多的人生发友谊和感情、发表感情。同时儿童还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内容自然获得对环境的应变能力,获得良好品格能力的发展。陈鹤琴曾举例,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肯做事,回家却不肯帮母亲,母亲把老师推荐的《猴子做糕》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还谈道,儿童很容易恨人,对一切事物发生恶感。告诫和赏罚有时会无效,而故事能无形中起到感化作用。他觉得故事中的勇敢侠义、爱怜仁慈,都可以使儿童反省而消除恶劣的情感。可见,儿童故事,已成为我们现在倡导的立德树人理念的教育媒介。

此外,陈鹤琴还认为,一个幼儿园里如有一位或两位教师能够讲动听的故事,会让孩子成为故事迷,还可以使“全园的空气愉快活泼:时而歌,时而笑,时而跳,是何等可爱的孩子群呀! 这时候全园的生趣,教师的快乐,儿童的努力学习,真是达到极峰了。”这里,陈鹤琴想力图表达的是故事不仅于儿童的健康活泼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幼儿园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营造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都有独特的价值。


(三)讲述主体和环境是故事价值发挥的核心要素

谈到故事教育,陈鹤琴认为对儿童讲故事尤其来得困难。故事的组织、种类和适宜的故事选择很重要,成人如何讲、环境如何营造则更为关键。

对于讲故事的人,他认为要尤其关注如下几点:“1.要精神同化。2.要彻底了解。3.要有感到十分兴趣的态度。4.要有自然的姿势与动作。5.要有适当的言语和音调。6.常常练习。”所谓精神同化,即“不固执有我,处处要以儿童之心为心”,“我是故事中的人物”。他曾举例成人在讲《木兰从军》时,要“勇敢、狭义、愤激、庄严……要宛如木兰,宛如兵士,宛如北方生活”。他认为得到一个故事,要从头到尾读一遍,将最重要的人物、动作、句子、变化再温习一遍,把整个故事的注意点与连贯的地方串起来,然后放置一旁心领神会一遍,这时才算彻底了解了故事、产生兴趣,否则难以神化。当然,技术上的训练也极为关键,言语辅以引人注意的姿势、动作,故事便能活灵活现起来。当然,言语和语调是讲故事最为重要的技术,不可忽视。他认为字句文雅、注意句读和段落、字音清晰要格外关注,抑扬变化、快慢顿挫、形容毕肖更是讲故事的神话之技,调息与发音之高低、常常练习则是讲故事极重要的工作。

对于讲故事的环境,陈鹤琴谈到要“随时随地随事留心,以引起儿童爱听故事的动机”,触景可讲、借机可讲、看图可讲。总之,抓住讲故事的契机会让故事讲述自然流畅、激发儿童听的兴趣,不必机械地规定在某时某处。当然,他还认为,成人讲故事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意愿,不可强迫儿童听,不可人数过多,不可年龄层次差异过大,还要关注座位的排列、讲故事的用品和教师的服装等,这些都是影响故事讲述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可轻视。比如,表演故事需要的材料,儿童和教师都可以动手制作,儿童的参与正是激发其表演的好时机。

陈鹤琴一一细述讲述故事的人和讲述环境如何营造,翔实具体、直击核心,从中可见其对教师、儿童作为课程建构的主体、资源的关注,对环境作为重要教育策略的重视。他关注儿童心理、关注故事内容、关注讲述方法,系统、科学、客观的研究过程一览无余,着实给我们启发。

 

二、陈鹤琴儿童故事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探索

(一)故事选材,关注儿童、生活和社会文化

在日常的故事、绘本选择中,我们既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成熟水平,还要关照日常生活、社会重大事件,更要关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这既是教育对儿童本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也是科学教育儿童的必然选择。在陈鹤琴客观、求真的教育理念中充满着对“现代中国人”的培养目标,这从他的《如何利用故事教学对幼稚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可略见一斑。因此,我们在日常故事素材选择和投放中,一定要因时因势。如逢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则可提前投放相关阅读素材与儿童分享,逢环境日、地球日等,则可调动幼儿阅读、讲述相关的内容。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社区、关注社会文化、关注环境变化、关注战争与和平……当今的儿童需要有世界的眼光、宽广的胸怀、民族文化的自信,丰富多样的故事读本可以带着儿童去感受中国绵延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去看色彩斑斓的外部世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不但是资源的享受者,还是资源的创造者。教师要学会通过儿童的双手、大脑去寻找、学习、分享合适的故事资源,这样便可以满足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提升自信的儿童主体成长需求。当然,身处信息化、数字化生活时代的我们,还需要关注数字阅读对儿童生活、学习产生的影响,预防其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教育过程,关注多层次、多时空运用

陈鹤琴在儿童故事教育的论述中,不但涉及选材、原则,还讲解了策略、方法,可谓完整、系统、全面,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整个教学法”理念。要把儿童所学的东西完整地、系统地教给儿童,我们就要打破时间、空间、地点等的界限,关注情境、关注场域,从生活、自然、社会出发,帮助、支持、引导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自我的认同和成长。故事教育的过程也可尝试运用此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完整、系统、连贯、鲜活的知识、能力建构过程,发展为当下和未来生活的良好能力和学习倾向。如儿童在午后散步中发现了好几只雨后出行的蜗牛,为了满足好奇心和研究兴趣,他们将其带回班级饲养。这时良好的教育契机便出现了,观察讲述、阅读表达、发表创作、讨论优化等一系列过程便可有序展开来。儿童全身心的参与,才会有深度的学习。不过,陈鹤琴先生也提醒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音乐、故事素材,只有适逢恰当的故事素材,才会如“久旱逢甘霖”般直击儿童的心底,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


(三)故事延展,关注适宜情境的表达与创造

从儿童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和经常接触自然、社会刺激的角度出发,陈鹤琴认为幼儿园的故事教育可以带有表演。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多给幼儿感性的知识,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多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多观察,多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他们会在动手、动脑、表达和实际“做”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知识、积累经验、获得成长。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鼓励儿童通过自编童话剧、制作图画书等多元方式表达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创设环境帮助他们练习和运用已吸收、内化的语言。如幼儿园的饲养角养了大白鹅和番鸭一家,教师就可以鼓励大班儿童用绘画、拍照等方式记录小动物们生活的点滴,并创编出属于自己的童话剧,在全园巡演、在各种节日中表演。家长发现孩子对恐龙感兴趣,就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剪贴、折纸或绘画等方式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恐龙图画书,并与他人讲述分享。总之,孩子在制作和讲述的过程中,不但学习了实用的语言,自然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会在解决各种问题时获得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升,收获来自他人的鼓励、赞许,进而产生满满的自尊和自信。

陈鹤琴儿童故事教育思想内容翔实具体,在看似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背后,彰显着他一贯坚持的科学精神和儿童立场,对儿童的热爱、为国家培养现代人才的热情一览无余。其鲜活的教育理念和充满感情的研究常学常新,令人敬佩、让人向往,为当下涵养儿童性情、萌发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①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一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7.

②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儿童语言教育[M].陈秀云,柯小卫,选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5.

③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儿童语言教育[M].陈秀云,柯小卫,选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0 31.

④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儿童语言教育[M].陈秀云,柯小卫,选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

⑤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儿童语言教育[M].陈秀云,柯小卫,选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 36.

⑥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儿童语言教育[M].陈秀云,柯小卫,选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

⑦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儿童语言教育[M].陈秀云,柯小卫,选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三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3]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四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4]虞永平.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刘宝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徐艳雅.陈鹤琴儿童语言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8]秦元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论陈鹤琴关于幼稚园环境创设的思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2(6).



本文引自《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文集: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30周年(2.实践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