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碎片化时代,如何处理你的碎片时间?

2017-10-29 苏菲 联图LINKTU



在这个快速变幻的时代,我们的时间被大大的碎片化了,很多时候时间并非由我们自己掌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时间被切割,大量的碎片时间呢?


关于碎片时间,苏菲认为它们是:

排队时、等车时、坐飞机地铁公交时、无聊会议时……


碎片时间的共同特点是:你不在办公室,不在书桌前,时间上相对比较短,时间空间上有诸多限制条件,都不适合专心工作。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时间到底是用来休息,还是用来工作?


有人把电视剧下载到手机ipod里面看,心想这样就可以节约开头和中间10分钟的广告了!如果下载5集,就节约了将近1小时!


她朋友却泼她冷水:你要不看电视剧1集就节约了将近1个小时。




看电视剧还是去工作,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我们的人生,也是由不同的选择组成的。时间管理的初衷就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一些时间管理技巧,提升工作效率,正是为了下班后更好的生活。


那如果你正好想要将这些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具体怎么做呢?


01

首先,是增加单位时间可以产出的效益。


前阵子有本书特别火,《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可以办到》。


日本医师吉田穗波的人生可以拍一个励志片了!她2004年博士毕业后,一边担任妇产科医师,一边带着两个孩子,每天疲于奔命,但她萌发了想要去哈佛进修的念头。


上班都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备考,没有时间申请,一般人也就是想想而已,但她却尝试着挤时间去尝试。


她说,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太多,但一生太短。别人想着在A和B中做单选题,她是想着“如何才能AB一起做”。



第一个秘诀是增加时间价值。


她选择在起点站上车,有座位的话,上下班三个小时她可以用来备考。她会在晾衣服时想着怎样回电子邮件,会利用诊所午休填孩子托儿所需的文件……


把“非要完成、完美”改成“做一点是一点”,就会有新突破。


有一次,吉田穗波很想参加一场晚上7点到9点的读书会,但她要在晚上8点前回家才能陪孩子。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陪孩子。但吉田穗波却去读书会了,她只参加了40分钟,但“有40分钟的收获,比完全没去强太多了”。


不做,收获是0,做一点就有一点的收获。




增加单位时间收益的第二个方法,写“时间碎片清单”事先想好短暂的时间可以怎么利用,就会大大提升自己的利用效率。


五分钟可以做什么?


如果你没有一个事先规划,很容易就浪费时间了。其实大有可为。


三五分钟可以:

刷微博,发朋友圈,给父母朋友打电话,做颈椎操,洗碗,收衣服,拖地,仰卧起坐……


不同的场地有不同的限制,想好5分钟在不同场地可以干什么:


起床后: 写今日计划,记录梦境/感想,背单词

等公交车或者排队时:给亲朋好友打电话,背单词,回邮件,看微信微博

在公交车或地铁上:打开APP听一听新闻,听一本书,构思方案

……


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张“时间碎片清单”。有了它,有了碎片时间你就不用去想现在做什么呢。


02


第二,是增加可利用的总时间。


以前的时间安排已经忙得团团转了,不开辟更多的可利用时间怎么行?每天三小时的上下班时间就是一个大宝藏,可以做不少事呢!所以吉田的随身包里面有各种东西:单词书,笔记本,需要填的表,幼儿园发的通知……


第二块可以开辟的时间是早起时间。如果早起一小时,你将拥有无人打扰的自习时间,做想做的事,过想要的生活。《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的作者赵星,就是利用早起时间阅读,下班后的时间写作,完成了自己的作家梦。


吉田穗波晚上早睡,第二天三点起床,到孩子六点起床之间就有了完整的三个小时备考时间。


而苏菲的作家朋友中,那些身兼数职的斜杠青年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就是为了把最好的时间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事。



03


第三,多线程工作提升效率。


 “间作套种”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科学种田的方法。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地力就会枯竭。



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这样, 我们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做一件事。通俗讲就是做点其他的“换换脑子”。这种方法可以抑制原来的兴奋灶,产生新的优势兴奋灶,让脑力和体力得到有效地调剂和放松。


具体你可以这样做:


按抽象与形象来分配时间:独立思考分析一段时间后,画画思维导图;


按研究问题的不同角度:自己思考一阵子后,再找3个人一起碰撞;


按动静交替分配时间:坐着工作,45分钟后站起来休息,甚至用“Keep”APP锻炼一下;


体力与脑力互相交替分配时间:工作之余,打扫卫生洗衣服。


04


第四,把一个大任务分解到不同时间段来做



比如要写一个策划案或者工作报告,真正大头的时间包括了构思、找资料、动笔书写。你打算怎么做?


有的人坐在桌前埋头苦思,越想越觉得没灵感,越来越焦虑,哎,还是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吧。两小时过去了没有任何产出。


能不能把这几个部分放在不同时间来完成呢?比如我知道要写策划案A了,我先去做别的事情B,用1-2小时做B的时间,来找今天策划案A的灵感。找灵感这种事,丢给“潜意识”用后台工作就好了。


用一分钟想灵感,然后用五分钟来完善这个构思,用3分钟写下这个构思。


下午喝咖啡之后,在15分钟内写出提纲,放下提纲去做事情C。做完了C再利用5分钟推敲提纲,提纲没问题了,最终花两小时写策划案A的内容。


写完了策划A,喝一杯茶,找素材完善策划案A。做D休息的时候,再回来修改策划A。


很多看起来复杂的工作,都是可以这样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的。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工作比长时间盯着一件事埋头做效率更高。至少是节约了找灵感和休息的时间。


苏菲做家务的时候,也是灵感源源不断的时候。有时候要找灵感,或者想让自己静下来,做点体力劳动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简单提一下这本书里面的其他有益观点:


越没时间越想做事,化焦躁为进步的动力。


消灭小烦恼就是节约时间。


勇敢踏出第一步,然后嘛,见机行事。


丢掉所谓的“好妈妈”标准,自己的生活,规矩要自己定。


借助他人的力量,用钱买时间。

 

这本豆瓣评分8.1的书,真要说干货我觉得只有6分,剩下的1分是故事,1分是精神。缺点是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做得不好,但她想要改变现在的生活,大胆挑战不可能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别忘了转发本文,和你的朋友共同提升哦!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对待金钱的态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

如何拒绝别人借钱

END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的内容吗?

赶紧扫描下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吧

联图LINKTU一个有用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