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官必须忧民、忧国、忧政,要乐民忧民

2017-02-26 法治智库

感谢作者赐稿


      许谨谦:为官必须忧民、忧国、忧政
孙中山先生曾说,政治是治理众人之事,再说白点,就是治理国家,为百姓办事。这是一个不分时代、不分地域所有政治家都要面对的问题,是一个需要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课题。毛泽东在《讲堂录》中曾经谈到,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范仲淹对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个“忧”字上,他的忧思,最忧之处有三,即忧民、忧国、忧政,是留给我们后人最为宝贵的三笔历史财富。
其一,忧民。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这样写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是说当官千万不能忘了百姓,而且官位越高,就越要注意这一点。忧民的本质是官员的公心、服务心的体现,一些进步的封建政治家也看到了这一点,强调“民为邦本”,唐太宗甚至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范仲淹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努力在实践中予以贯彻,他的忧民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办实事、察民情、敢改革。一是为民办实事,即权为民所用;二是调查研究,体恤民情,即情为民所系;三是大胆改革弊政,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其二,忧国。范仲淹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封建社会“君”即是国,他的忧“君”实际是忧国。无论是封建时代的皇帝,还是当今社会的总统、主席,虽权在一人,但却身系一国之安危。于是,以“君”为核心的君民关系、君政关系、君臣关系便构成了一国政治的核心部分。范仲淹的忧君不是阿谀奉承,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说真话,提意见,出主意,犯颜直谏,“直辞正色,面争庭对”,“敢与天子争是非”。
其三,忧政。一个政权的腐败总是先从吏治腐败开始,当一个新政权诞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干部。通常,官位成了胜利者的最高回报,和掌权者对亲信、子女的最好赏赐。官吏既是这个政权的代表和既得利益者,也就成了最易被腐蚀的对象和最不情愿改革的阶层。只有其中的少数清醒者,能抛却个人利益,看到历史规律而想到改革。 治国先治吏,历来的政治改革都把吏治作为重点。不管是忧国、忧民,最后总要落实在“忧政”上,即谁来施政,怎样施政。范仲淹派许多按察使到地方考察官员的政绩,调查材料一到,他就从官员花名册上勾掉一批赃官。有人劝道:“你这一勾,就有一家人要哭!”范仲淹则义正言辞地说道:“一家人哭总比一州一县的百姓哭好吧!”短短几个月,朝廷上下风气为之一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身上肩负着一份特殊的责任与使命,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不辱使命,而忧民、忧国、忧政正是官员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思想素质。(作者:许谨谦)
   许谨谦:党员干部要乐民忧民
《孟子•梁惠王下》有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话的意思是,执政者如果能够顺应民意以他们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民众就会把执政者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孟子的这句话,意在说明圣明的君主只有做到顺应民意、听取民意,与民众同甘共苦共呼吸,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才会得到民众的拥护,才能取得社会的繁荣发展。
中国古代政治历来有“王道”与“霸道”之分。霸道者,武力征伐,权势倾轧,以“威”使人“畏”。王道者,顺乎民心,使民有道,以“道”使人“服”。要行王道,就要知道百姓喜欢什么,顺从民心,“乐以天下”;知道百姓忧虑什么,并且和他们有一样的忧虑,再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消除这些忧虑,“忧以天下”。
作为一名执政党的干部,我们党的所有领导干部都应当像孟子所讲的那样,忧民所忧,乐民所乐,而且应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打天下不是目的、夺取政权不是目的,执掌政权也不是目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让所有的中华儿女共享幸福欢乐才是最终目的。
孟子指出,民众快乐,是统治者享乐的前提。若人民生活困苦、妻离子散,统治者却酒池肉林、花天酒地,那这就不是“乐”,而是败亡的征兆。当今社会,群众普遍觉得买房、看病、上学难,解决这些困难,就是给百姓创造快乐。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如何克服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关系我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这一宗旨必然要求我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党的各项工作都要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为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强化宗旨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以民为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者:许谨谦)

         如果感觉受益,欢迎打赏小编以资鼓励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的动力,您的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赞赏!!!


赐稿邮箱:871973841@qq.com,小编微信号871973841,欢迎赐稿、交流,谢谢!


长按二维码图片,即可关注“法治学术”公众号!

打开微信搜索FZXC124亦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