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的改革者为何被人称:政治幼稚

2017-05-29 法治智库

转自:政局观察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的动力,您的

上世纪80年代起,改革成为飘扬在中国上空的旗帜。但在这块鲜艳旗帜的下面,却是一个又一个坚硬的禁忌堆积起来的堡垒。30多年中,张楚、刘日、吕日周、陈光、张锦明、宋亚平、王晓桦、罗崇敏、仇和、郭宝成等,这些被称为“改革派官员”的地方主政者,在探路中,这些掀起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地方改革者们如今安在?


被废黜的改革者



△张楚

似乎是个宿命,扯起改革的大旗越早,所处的地区越落后,改革者越具悲壮性甚或悲剧性。这其中包括曾是内蒙古卓资县县长张楚,河北无极县县委书记刘日。

如今,已没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张楚,这位上世纪80年代主导地方改革的第一位悲剧性人物。

1982年,面对穷得讨饭成风的内蒙古卓资县,县长张楚决意背水一战:在全国破天荒地把商业部门、粮站、供销社、食品店等国营单位由政府统管改为推向市场,个人承包,职工分流。

同时,卓资县党政机构由原来的50个压缩为9个,减幅达到六分之五。公务人员由711人锐减至394人。

经此动刀,卓资县一度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财政收入上升而支出下降的县。

张楚敢在县级心脏部位动手术,这令时任原平县委书记的吕日周非常感兴趣。1984年吕日周带着原平县的30多位县级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到卓资县学习。谈到压力,张楚对吕日周说,关键不是他的承受力,而是旧体制的承受力。

最终旧体制没能承受住他。张楚原从北京调任而来,在卓资根基并不深。由于当时全国的“国营”体制力量依然坚不可摧,所有的国营商场、商店、工厂里的职工,都是“体制内”的人。张楚把全部国有资产都转为民营的单兵突进行为,迅速遭到全县上下的阻击反对。

各方压力下,孤立无援的张楚被迫离开卓资回到北京,至今隐姓埋名。而之后的卓资县,机构和人员迅速反弹膨胀,恢复如初。

同样不幸的是在河北无极县掀起改革大浪的刘日。

这个已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的刘日,1985年担任无极县委书记的时候年仅37岁,是河北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之一。1990年,著名作家王宏甲的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使刘日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明星官员。1991年中共河北省委发出文件,称刘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和爱戴”。

当荣耀降临刘日身上,他也就成了很多人的对立面。1993年刘日离开无极,任石家庄地区行署副专员。同年在地市合并中,具有年龄优势的刘日成为8个正副专员中惟独一个未进入石家庄市新班子的人。之后,刘日被调剂到省农业开发办公室任副主任。其间,河北曾一度想重新重用刘日,但最终刘日未能改变其旁观者的寂寞身份。2003年起,刘日进入教育战线。现在,50多岁的刘日每天忙碌在自己简陋的河北行政学院办公室里。

在这个环境中,刘日潜心研究公共管理改革。“然后我给学员们讲讲课,撰写一些改革建议,寄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刘日平淡地说。




“看淡了”的改革者





△宋亚平

现四川省绵阳市政协主席张锦明、湖北社会科学院院长宋亚平,是因当初的基层改革而得到保护性提拔,但历经“险恶”,他们有种疲惫和淡然。

在改革明星中,张锦明主持的改革最具有挑战性。

1998年初,41岁的张锦明出任四川遂宁市市中区区委书记。面临下辖4个乡镇领导班子出现问题,张锦明决定公选新班子。

1998年4月,市中区保石镇实行镇长公选,各方反应良好。1998年12月,张锦明又主导进行了“步云直选”——这次轰动全国的大胆尝试之后,张锦明调任与组织工作无关的遂宁市副市长。2002年,机会再次来到张锦明面前,这年她就任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是张锦明的民主试验,从遂宁的乡镇长直选推进到党代表、党委书记的直选上。在雅安的6年,利用女性的柔性和机遇的捕捉力,国家权力体系中的政府、政协、人大、党委,几乎所有可以尝试的改革点,张锦明均已涉及。

张锦明认为自己遇到的阻力或争议是一种潜在的,但又是更深层次的分歧。多次博弈后,张锦明不得不在一些方面退却。体现党内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分离的党代会监督委员会在雨城区运行3年后悄悄取消。

现在,张锦明认为自己“已过了做梦的年龄”,她感到快乐并热衷的,是参加“爱心世界”小组活动。空闲时小组就聚在一起,张锦明穿着休闲服和年轻人一起为需要帮助的儿童少年就读书问题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做调研,搞宣讲,这是现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的宋亚平主要忙乎的事。宋亚平在思考和演讲时,调动资源最多的仍是自己在咸安政改的心得。

宋亚平在商海搏击10年之后,1999年就任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委书记。相对吕日周、仇和的“铁腕”风格,宋亚平的施政措施是“以柔克刚”。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宋亚平先做好种种铺垫工作。第一步,推出了为在职干部、退休职工、下岗分流人员统一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5项保险的“5保合一”保障制度。半年后,宋亚平开始了第二步改革——让干部外出“打工”。

接着第三步,宋亚平对留守的干部进行竞聘和人员分流,在乡镇一级大胆尝试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合并的党政“一肩挑”的改革。对于乡镇下设的“7站8所”,除保留财政所之外,其余全部和财政脱离关系,在全国率先推向市场。

近5年中,宋亚平推出了14项改革,端掉了3000多人的“铁饭碗”。

但咸安的风雨让宋亚平已经精疲力尽,“我现在主要是诠释和宣传党的政策,一般不大去想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宋亚平说。





坚守的改革者





△王晓桦

与张锦明们不同,在风雨的洗礼下,仍有一部分坚守的改革者,他们依然那么个性鲜明,执着前行。

现今,王晓桦任河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2009年2月王晓桦由河北邯郸市成安县平调到河北邯郸市大名县。

到大名县上任没多久,王晓桦又将成安县成功经验移植到大名,密集出台了《大名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规范》、《党组织公开预提名制》、《群众认可度测评制》等10项新制度。同时将大名县20个乡镇和50多个县直部门的行政职权目录、办事流程和收费标准等进行公开,各单位设立机关导示图和岗位职责牌。

王晓桦在河北成安县任县委书记5年多中,“4套班子”是全国最容易找到的领导班子。所有成员的电话号码都公布在县委的网站、办公室门口、政务公开栏等媒介上。

王晓桦“以政促经”获得了成功,成安成为邯郸东部县域经济的第一名。

“党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在基层党委政府里是带有普适性的经验”,凡遇媒体采访,王晓桦总是尽力解释自己不是特立独行。

搞“通透式”办公,王晓桦承认不可能没人骂。但王晓桦不在乎:“你想选择左右逢源,没有的事。”

风格依旧的改革者还有罗崇敏。罗崇敏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38岁才当副科长,50岁便已是正厅级干部的罗崇敏,2007年调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后,继续让属下跟不上速度。

2008年罗崇敏让省教育厅55岁以上处级干部全部卸任,全厅处级、副处级干部公开竞聘。

2009年9月,罗崇敏拍板取消全省统一的初中升学考试命题,下一步将全面推行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009年11月16日,罗崇敏提出一个目标:通过3年努力,让在滇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达2万人,并引进100个以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罗崇敏惊心动魄的举措,在其红河州委书记任上显得淋漓尽致。

2002年11月,罗崇敏从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调任红河州委书记。

2003年罗崇敏在红河州石屏县全县推行乡镇长直选。罗一度设想,石屏乡镇长直选成功,就推行全州乡镇长直选,最终推行正副县长直选。但随后因上级有关调研没有表态而作罢。

罗崇敏有意强调自己的不同,是全面地改、系统地改。

2004~2007年,罗崇敏陆续出台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7项改革。其中,罗崇敏将医院和宣传机构置换成社会人,全部企业化运作。但运行后无法与大环境对接,阻力反弹。罗崇敏离任后一些举措就已开始变形。

有人笑他“政治幼稚”。更多人评价他干了本不是一个州委书记干的事情。

从我身上,你能看到一个中国地方官员推行自下而上、触及体制的改革,能走多远。”罗崇敏把自己当作客体来审视。

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赞赏!!!

         如果感觉受益,欢迎打赏小编以资鼓励


法治宣传网主办,关注学术大家,宣扬法治理念,研究法治应用,促进法治实践。

赐稿邮箱:871973841@qq.com,小编微信号871973841,欢迎赐稿、交流,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