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圆桌论坛:资本寒冬凛然, 数字化口腔医疗行业如何拥抱资本, 抓准科创板上市机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科技与金融》~
导言:近年来,数字化口腔不但获得国家政策以及产学研合作的支持,更乘上社会资本投入的东风,以迅猛势头蓬勃发展,数字化技术和口腔医学的紧密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口腔企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行业的投资方向是什么?资本和数字化口腔的碰撞将带来怎样的火花?
在“对话资本——数字化口腔医疗产业发展论坛”的圆桌论坛上,嘉宾们围绕以上问题,就数字化口腔医疗的投资机遇及企业上市等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科技与金融》编辑部精选嘉宾们的精彩发言内容,为您呈现不容错过的前沿观点。
左起:张轶昊 苏震波 王慧明 张瑞双 杨雪超 苏莉娜
实习编辑︱冼雨彤 编辑︱李莹亮
主持
苏莉娜
《科技与金融》编辑部主任
嘉宾
王慧明
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分会副会长、
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杨雪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震波
丹麓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轶昊
卡瓦集团亚太区总裁
张瑞双
万联天泽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Q
请问目前国产数字化设备在口腔临床的使用普遍吗?国产化设备的短板和创新之处分别是什么?医护人员在选择口腔设备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王慧明
目前口腔临床上使用的设备基本上以进口为主。主要考虑一是在国外起步早、更新快;二是精度和设计的灵巧性上进口设备表现更佳;三是设备之间相互配合度和使用便捷度高。
国产设备目前优势在于价格。但如果数字化设备过分注重价格优势即失去其意义,兼顾价格和质量定能得到更多临床医生的青睐。
杨雪超
医生选择设备首要考量的是安全和高效。目前不少的国产口扫设备已经可以与进口相比,但为长远发展还需要更多投入在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质量优势要逐步显现。
国产设备一有政策优势,二来熟悉市场环境,一定要抓住数字化浪潮下的发展机遇。
Q
数字化技术将在口腔医疗哪些细分领域上有较大的发展?
王慧明
一是种植领域,特别是种植的导板。另外在影像学方面,CBCT的精度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二是颌面外科领域,如何在磁共振的成像中清晰看到软组织和固组织,同样需要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三是无牙颌治疗领域,数字化技术对于增加其导板的精确性,改进导板的产热问题和深度问题等会有较大帮助。
杨雪超
首先是数据采集方面,因为所有数字化的起点一定是数据化。数据采集的系统在CBCT、磁共振、口内扫描已有长足发展,另外还有现在少有涉及的面部扫描。
其次,制造端也是一大方面。临床医生不大关注,但实际上成品的精度、设备的开放程度与制造端有着莫大的联系。比如3D打印、数字瓷、蜡型等等。相比于技术难度,这个领域更看重的是工艺,工业化的水平。
最后,我个人认为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就是软件。我们目前使用的软件源代码全部来自进口,如果日后一旦收费,这是临床医生最头疼的问题。我们急需国产源代码的出现,期待能看到国产软件的崛起。
张轶昊
确实如此,卡瓦也看到了这一点。目前卡瓦在成都的工厂开始把国外的软件在中国注册,紧跟国产化的趋势进行布局。
Q
目前中国口腔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的痛点在哪里?在技术方面,卡瓦集团如何在中国实现本土化?
张轶昊
第一,成本太高。如王院长前面提到的进口产品精度好,但是成本高。卡瓦在苏州和成都开设了工厂,在上海和苏州开设研发中心,拥有七十多个研发工程师,目的就是要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产品的质量、精度等不降低。
第二,共谋合作。发展数字化口腔医疗,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必须协同合作。我们共谋合作的标准不是看这家企业是外企还是民企,而是看哪个企业跟我们合作时,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服务患者。
Q
投资人在看不同时期的项目的时候,评判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项目更容易受到资本的亲睐?
苏震波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资本行业是一个产业链,在早期、中后期和二级市场都有不同的投资方法。投资其实说白了就三种投法,第一种是投赛道,第二种是投资产(产品),第三种就是投人(团队),但最终还是看价格。就像巴菲特说的,投资没钱挣的企业是没有意义的,好公司不一定都有投资价值。具体到医疗行业,我们看重资产,因为医疗的技术门槛和监管门槛都很高。
好的项目首先要看需求点。实际上,中国的口腔市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既是一个类似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所以外资企业和国产企业都能够找到发展空间,因为它们分别对接两个需求点不同的市场,本质上不构成竞争关系。
其次要看制造水平。口腔行业的产品有一特点,看起来很小、很散,实际上对工业化基础的要求特别高。比如种植体,国产的选择虽多,但能达到欧洲工艺水平的厂家很少。口腔跟骨科一样,高端制造的水平代表了企业的高度。
张瑞双
能够真正解决行业痛点的产品或者是服务一定会受到资本的青睐,医疗行业更是如此,它一定是能够去满足我们对更健康、更高效、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万联天泽是万联证券的全资私募基金子公司,我们投项目更多是偏中后期的。第一,我们会选择一个有长期发展前景的行业,比如医疗行业中的精准医疗、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母婴健康等。第二,我们最关注的一个指标就是企业的成长性,即企业本身的价值成长。资本和产业可以很好的拥抱、结合、互补,我们从产业上的支持相对有限,更多是给予企业全方位的资本服务,比如支持企业进行并购、再融资、更有效对接资本市场等。第三,我们希望扎根广州,以广州为中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做更多的本土化布局和投资。第四,我们会比较关注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投资回报、项目的交易方案等。
张轶昊
我们投资首先是以患者为中心,这是重中之重。在我国,投资风向经常跟着热点走,包括数字化等概念。回归本身,我们最看重的还是它能否为患者和医生解决问题。
第二点是团队的能力。我们希望未来能找到一个口腔界的华为或阿里巴巴,能够走出国门,能与国外企业比肩,所以高能力的团队必不可少。
第三点是赋能。投资方的作用就是打开平台,为企业赋能。
Q
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投资人对企业的项目可能更加谨慎,企业应该如何对应?
张瑞双
资本寒冬其实是结构性的,可能大部分的项目不太好融资,但是也有不少项目得到资本青睐。
因此,我想对企业提的建议是:第一,企业本身要“修炼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所谓“内功”包括了企业财务的规范情况、开源节流情况、现金流情况、知识储备、团队的打磨和内部系统的搭建等等,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有可持续的优良业绩表现。
第二,建议企业积极拥抱资本,而非排斥资本。产业和资本结合起来,能够产生更大的能量。在所谓的寒冬期,希望企业更关注现金流,而无需过分在意估值。很多企业的融资方案无法落地,往往是因为企业自身不愿降低自己的估值。我认为在关键时刻,企业适当调整估值,先把部分资金拿到手,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第三,企业可以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阶段性地审视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机会成为上市公司,那就另辟蹊径,比如并购到一家上市公司里。并不是每一个企业一定都要做到全行业的龙头,很多公司可以做到“小而美”,依托大的平台来发展自己。
苏震波
我非常同意。资本冬天永远是一个结构化的话题,比如中国的互联网医疗从2013年开始,到2015年到顶峰后归于沉寂,大概有30%的公司都消失了,存活下来的企业实际上发展得非常好。
落实到根本还是在于企业本身的“内功”,资本世界很残酷,永远涌向头部企业,无论是早期资本还是中后期资本。所以做好自己是最根本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剩下来的都能笑到最后。
Q
今年3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这对目前医疗领域科技型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口腔的企业该如何为在科创板上市做准备?
张瑞双
科创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11月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首次提出来的,它是中国基础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定会在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设立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一场增量改革,将有利于促进经济新动能的资本形成。这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资本市场兼容并包,更透明、更公开、更市场化,这是科创板与其他板块最大的不同。科创板的细则里面明确医疗企业可以没有盈利,只要预期值达到40亿,核心产品能到临床二期,得到国家部门的认可即可申报。挑战则是对企业质地的把控更严格,虽然允许没有盈利,但预期值还是要达到40亿以上。总而言之,机遇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目前,A股市场里的口腔企业只有寥寥几家。如果医疗企业想要准备上市,一是要充分发挥、整合各方的资源,把“饼”做大。二是要有规划、有行动。我们接触过很多企业要去科创板上市,可是一些企业连股改都没有做,怎么上市呢?因此,想抓住科创板上市机遇,企业首先要积极了解相关流程和标准,向这些标准靠拢,才能在与投资机构对接过程中,事半功倍。
Q
对于数字化口腔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作为医学专家、企业代表和投资人,各位有什么建议呢?
王慧明
第一是临床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医生也要一同进步。数字化口腔技术的崛起要求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从患者的独立性和个性化出发,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诊疗水平。
第二是在人才构造上,医院不光需要医生、护士,数字化、影像学的专业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像匹兹堡大学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收集、分析患者的各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工和开发。数字化的企业也需要这些患者的数据作为研发的基础和根据。因此,医院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应该仅仅是医生和护士的集合,我们需要各种专业的人员,为口腔医学产业化的发展助力,为更多的病人服务。
第三是医工结合要更加紧密,以前医工联系松散,但时代趋势要求医工密切合作,很多组织工程方面、材料学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加速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治疗的改进。
杨雪超
首先,口腔医学的教材体系一定要跟得上数字化时代。以前的教材是五年一改,第五版出来之后,书上的内容和布局已经是前两年的事情了。好的院校会出版自己个性化的教材作为增补,但要想把全国整体的口腔医学教育水平提升到较高的水平,全国性教材与时俱进的统编和增补十分有必要。
其次,在学生培养方面,需要在实践能力培训里增加数字化模块的教程设计。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培训,那将来在实际服务患者时要如何治病救人呢?然而目前这一方面目前仍缺乏经验和统一的标准,需要口腔教指委(口腔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详细规划和指引。
最后,口腔教育也离不开像卡瓦这样的数字化集成企业的加入。只有企业深入学校的教学和宣传中,学生才能早早熟悉这些高科技设备。而企业也得以通过学生的操作体验更好的进行改进和改良,从而达到双赢。
总而言之,我们口腔医学的整个人才培养理念,包括模块的设计、教学方法可能需要一个很大的调整。
苏震波
特别在数字化口腔领域,我非常认同医工结合的重要性。传统的医工结合往往在工程这块难度较大,因为医生根据实际使用体验和临床需求提出很多想法,却难以在工程上个实现。医疗行业在数字化时代,医工结合可以实现非常紧密的结合。毫无疑问,数字化口腔医疗领域的长足发展需要整个行业每一环节上的人员,包括厂家、企业、医护人员、学者、研发人员和技术工程人员以及资本等共同协作,一同努力才得以实现的。
张瑞双
在资本布局和产业布局这一方面,我建议企业家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资本,合作共赢。
张轶昊
我的梦想是能够看到中国的外企和民企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外企能够帮助中国民企做得更好,能够走出去。
(文章根据“对话资本:数字化口腔医疗产业发展论坛”的嘉宾发言内容整理,有删节)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杂志2019年4月刊。
欢迎微信分享,如需转载请与编辑部联系。
《科技与金融》
STF Monthly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科技与金融》,
获取科技界最新投融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