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肖飒:金融科技的未来之路

肖飒 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2-10-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科技与金融》~

导言201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领导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答中外记者问,范一飞副行长表示,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十个省市,启动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新闻一出,互金行内一片沸腾,互金行业人士更是冀望于借此东风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路上迈进一步。那么,未来我们将如何开展金融科技应用项目呢,又有哪些机遇和风险需要我们倍加注意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肖飒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委员



︱肖飒   编辑︱李佳琪   图︱由作者提供


一、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被诟病已久的就是“嫌贫爱富”,大公司、大企业总不缺“锦上添花”的银行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却很难得到“雪中送炭”的金融支持。

 

疏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识别不精准、融资成本高等痛点,我们预计,未来国家将在“智能风控”、“网络营销”、“信贷服务效率”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在这些领域将有一定的商机。

 

鉴于在以往的金融改革尝试中,存在着一些银行把局部业务整体承包给某一外部网贷公司的做法,这不仅造成与P2P平台风险“联动”的隐患,还触发了法律红线。笔者建议,在此次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中,在央行的统一指导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自主采购某些金融科技应用项目,但不能“大撒把”做甩手掌柜,坚决杜绝银行成为“牌照租赁商”的现象,即坚决杜绝银行授予某金融科技公司“自产自销”金融产品的资格并要求该公司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做法。如继续允许或默许这种做法的存在,必将贻害无穷。

 

二、人工智能下的金融服务

范一飞副行长在此次答中外记者问中提到,做好顶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惠民服务水平,运用人工智能开发API,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全覆盖等。

 

可以预见,未来在地铁上、公交车上、学校门口、商场角落,也许我们都能轻松地用5G上网,直接访问某些重要的数据池,还有暖心的机器人与你会心一笑,通过刷脸,帮你开通消费金融渠道或者帮你关联还款链接。

 

当然,我也期待家里使用的“智能音箱”,能够在我们的指令下,自动启动应用程序和关联其他智能设备,连接物联网……一个小小的“智能音箱”将真正改变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展望,未来没有嘈杂砍价的菜市场,只有定时送到的新鲜蔬菜和瓜果梨桃和定期支付的信用卡账单。这些美好的愿景,值得期待。


三、大数据的新空间

范一飞副行长在此次央行答中外记者问中还提到“推动数据资源的融合利用”的理念。对此,鉴于近年来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一直处于高压态势,大数据行业风声鹤唳的情况,关于目前如何合法有效的推动数据资源的融合利用,笔者还是不免有些忧心。

 

诚然,目前我国经济市场中,数据话语权最大的还是BAT,其中“企鹅家”也许有最鲜活最好的社交数据,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企鹅家”这样的大企业确实有大量数据,但他们不分享给小公司使用。于是,对于还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公司而言,为了获得数据资源往往只有两个办法了:一是偷数据,抓紧做大;二是创业到一定时期,将自己卖给巨无霸企业。数据天花板现象已经出现,这也在影响着互联网行业的“创业生态”。

 

我们希望,未来在数据脱敏的基础上,将诸多数据源打通,真正还数据使用权给“普通人”,让数据被采集人也能够享有数据流转产生的价值,而不是现在数据利益被割裂的境况:数据被采集人抱怨自己的个人信息被贩卖;数据采集方抱怨合法合规拿到信息难如登天;数据使用方战战兢兢唯恐沾到有问题的数据……

 

在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商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用“权利和义务”去试图解决一个立体问题,应该让大数据行业能够惠及更多人。立法机关只需给出大原则和负面清单,更多的是用市场等多层次办法来调节。

 

四、监管科技的前景

监管科技(Reg-tech)已经金融行业内存在很多年,总体看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针对金融风险隐蔽性高、传染性强、传播快等问题,金融监管科技公司可以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我们乐见其成。

                

然而,应重视对“监管科技”的监管,无论是自律组织,还是监管机关,都要认真把好“应用”这一关,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完全撒手,不能全权授权给一个商业化的公司去承担部分监管职能,否则将危及整个行业生态的健康成长。笔者在此做一点提醒,在P2P网贷平台等已经暴露出的金融科技公司数据保障上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各方重视;同时,也要坚决防止金融科技公司内部出现“道德风险”,防止“内鬼”贩卖公司收集的数据或者搞商业敲诈等行为。

 

最后,笔者再做一个风险总提示:请科技圈的朋友注意,与金融机构合作如涉及金融产品,务必以金融机构的名义对外发布;请金融圈的朋友注意,采购科技服务,不能有承包给别人的心态,还是要有主人翁精神,牢牢把风险控制的绳子攥在自己手里;请互联网金融圈的朋友注意,P2P的时代告别了,ICO的时代不会到来。

 

金融科技的未来之路将从如上四点启航,金融科技是历史的必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