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 李缘、孟光兴:技术创新视角下的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李缘、孟光兴 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4-08-23

本文从技术创新视角,对标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个医药强省(市),对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广东省主要存在产业与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强度不足、创新型人才建设力量不够等问题,从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李缘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药产业技术经济及政策。

孟光兴(通讯作者)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医药产业技术经济及政策。


1. 引言


生物医药产业是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最具有成长性、最能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技术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所在⁽¹⁾。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基础、品牌质量、创新成果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²⁾,截至2019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5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量为9,702件。

《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粤府函〔2020〕82号)中提出,计划到2025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推动打造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把我省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2.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广东省的迈瑞医疗与康泰生物两家企业在全国生物医药企业排行榜中列前十位。

据广东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601.8亿元,同比增长12.0%,主营业务收入1,669.42亿元,同比增长5.8%,利润总额278.57亿元,同比增长11.5%。

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20年》数据显示,广东省医药制造业于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577.76亿元,由2015年全国排名第五名跻身为第三位;利润总额247.99亿元,排名全国第3位;2019年广东省医药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526.59亿元,排名全国第4位。

2.2 产业布局科学合理


广东省各地市的产业基础、基本优势和发展空间各不相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定位、目标均有所不同。广东省重点以广州、深圳市为核心产业创新区,驱动佛山、珠海、惠州、东莞、中山市等重点产业创新集聚区,在客观上形成了错位互补、协同联动、资源集聚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

广州以“两城一岛”辐射带动周边的健康医疗中心、国际健康产业城、国际医药港等园区,形成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构成生物医药产业“三中心多区域”的发展格局。

广州中部科学城是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聚集基地,拥有香雪制药、达安基因、迈普医学、百奥泰生物制药等行业龙头企业及技术创新企业;北部知识城是广州生命健康源头创新基地,聚集了大量高端创新资源;生物岛是全球顶级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拥有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等近百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³⁾。

广州重点建设高端医疗、健康安全、海洋药物等产业基础,布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深圳拥有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港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光明现代生物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深圳华大基因、迈瑞、华润三九、健康元、海普瑞、信立泰等企业已成长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细分专业自主创新的龙头企业⁽⁴⁾。

珠海、佛山、中山市拥有粤澳合作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金湾生物医药基地,南海区、顺德区、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以及南朗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重点建设成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

惠州、东莞市拥有惠城区、龙门县、博罗县、松山湖高新区、长安镇等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布局为国内核医学研发中心、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江门、肇庆市拥有江海高新区、蓬江区、新会市、开平市、鼎湖区等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重点建设为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基地、南药健康产业基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打造为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道地药材和岭南特色中药材原料产业基地

2.3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多年来,广东省通过加强生命科学、高端医疗、健康安全等产业的科学布局,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引导大批高新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各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显示出产业聚集发展态势。

现时,省内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以中药与化学药为主体、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为特色、健康服务与药品流通为市场价值链终端,基本涵盖中药与化学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特别在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药、海洋药物、基因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⁶⁾。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集聚于广州、珠海、佛山等地,医疗器械产业的主要集聚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而化学原料药、道地药材和岭南特色中药材等产业的种植和初加工主要集聚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⁷⁾。

2005年,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作为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的的国家首批3个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已形成以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际生物谷两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为主导的产业空间格局,在疫苗、高端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服务等领域跻身世界前沿行列⁽⁸⁾;

2006年,广州生物产业基地被正式纳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布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为主导,以再生医学、精准医疗、诊断试剂、健康服务等优势产业为辅的产业生态圈;珠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形成以化学类药物、中成药和新型药物制剂等三大领域为特色的产业集群;经过近17年的发展,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集聚了诺华山德士制药、康方生物等300多家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已形成以健康医药产品及药品包装材料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2.4 创新支撑体系日趋完善


广东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综合性高校设立高水平医药学院如中山大学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药学院等是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领军力量,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储备与人才队伍支撑⁽⁹⁾。

研究院所有近40家,如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还有200余家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在全国619家的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医疗机构中,广东以54家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广州有35家⁽¹º⁾。

整体而言,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平台体系体现为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主导、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中坚、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拥有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分中心、广东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等与生物医药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


3. 广东与其他省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比

3.1 产业与企业规模发展的对比


与江苏、山东两省相比,广东省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优势不大,产业规模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产业规模存在一定差距(表1)。

表1 2019年广东省与其他省市生物医药产业与企业规模发展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19 年,广东省医药制造业拥有生物医药企业48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7.76亿元、利润总额247.99亿元,全年平均从业人员达13.74万人,其中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仅为江苏省的48.73%,企业数量、利润总额也低于江苏省和山东省。

2019年广东省在人均效益指标低于上海市和江苏省略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广东省医药制造业人均利润为18.05万元/人,上海市医药制造业人均利润最高为25.46万元/人,江苏省为23.45万元/人,广东省与上海市、江苏省形成较大差距。

从企业实力看,广东省生物医药企业资本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广东全省共有107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比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分别多50家、12家、29家、56家,而从经济基本面及产业发展规模来看,市场收益高、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仍然相对较少,在产品销量和市场规模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3.2 生物医药创新投入与产出对比

广东省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相对不足,创新药物成果转化能力远不及上海市和江苏省(表2)。

表2 2019年广东省与其他省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从研发经费投入看,广东省医药制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较大,研发费用为51.63亿元,为上海市的1.24倍,但研发投入强度仅为3.27%,是上海市的76.40%,表明广东省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投入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创新成果转化阶段中,广东省医药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与技术改造经费均不及江苏省和山东省,与江苏、山东差距较大,表明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投入力度相对不大。

从创新成果产出看,2019年广东省医药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为3,477项,江苏省有3,948项,数量全国领先,上海、浙江、山东分别为1,279项、3,770项、3,902项;2019年广东省医药制造企业专利申请数为2,147件高于上海市的758件和浙江省的1,620件,但依旧低于江苏省和山东省,为江苏省的55.12%。

在创新成果经济产出方面,除上海市外,2019年广东省医药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526.59亿元,与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从侧面反映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3.3 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与人才发展对比


广东省生物医药科研机构数量偏少,人才集聚度相对较低。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20年》的数据显示,于2019年,广东省生物医药科研机构有313家,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有503家和357家。

人才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要素,2019年广东省医药制造业拥有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0,597人/年,位居全国第4位,根据同花顺数据库中2020年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共398家上市企业的数据,广东省生物医药企业平均研发人员拥有量为133人/家,不及江苏省水平(254人/家)和不及山东省水平(396人/家)的1/2,产业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力量不够。

4.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4.1 产业与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占全省九大产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低于5%,广东省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均低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的医药发展水平,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

在《2020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中显示,广东省生物医药企业中上榜企业为6家,比江苏省少3家。与上海、江苏等已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相比,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缺少“出圈”的实力,广东省的生物医药企业药物生产品种不具有多样性,导致单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足,达不到规模效益,医药企业拳头产品缺乏。

4.2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对研发创新不够重视,目前化学药品和大部分生物药品主要为仿制品,并且重复生产现象较为严重 ,广东省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积累和研究能力有待提升,应着力加强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制约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中药现代化起步较晚、原料药品种老化、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平台效率不高等。从具体技术看,广东省的特色产业“南药”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中药生产规模化水平低。


在生物制药方面,主要集中分布在抗体药物、重组治疗性蛋白和干细胞治疗产品领域,而在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技术等领域较为弱,且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是仿制而成。


从服务平台效率看,广东省目前共有临床试验平台54家,数量为全国第一,而广东省却无一家机构跻身2019年全国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次数排名前二十榜单,且广东省缺少多中心试验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药品主要集中在Ⅱ、Ⅲ期。

4.3 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偏低

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方面,广东生物医药产业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不断增长,约占营业收入3.27%,但与上海4.28%、江苏4.40%、国际平均水平13%、美国17%至18%的研发投入强度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技术创新产出方面,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在成果转化阶段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导致与技术紧密相关的创新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江苏省形成一定差距,广东省在
医药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方面还需加大。

广东省新药研发体系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物医药企业缺乏有效的集中管理和开放运营机制,药企与医院、高校的协同合作较少,广东良好的医药科研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创新优势,如广州大学城与生物岛距离相近,但产学研合作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

4.4 创新创业型人才短缺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不足、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是制约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向规模化和高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广东省现有生物技术人才偏重于基础研究,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相对缺乏。

这主要是由于广东省部分实力较强的生物医药企业如白云山、丽珠集团、华润三九等发展起步晚,人才资源配置跟不上产业结构的步伐,没有在早期构建生物医药人才聚集高地,且广东省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在空间布局不够集中,高端实用性人才的虹吸效应不强,人才集聚力不足。

5. 推动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5.1 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

在计划经济时代,广东省并不是重点布局医药产业的区域,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得益于40年改革开放创造的灵活高效的市场环境,广东省的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

现阶段,广东省实力强的生物医药企业相对较少,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得到广泛认可,企业间各种类型的资本运作有很好的实践基础,可以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或合资等多种形式扩大产业规模,以培育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竞争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集团。

在具体工作中,积极引入国际高端药企或研发中心,对高端要素聚集形成虹吸效应;立技术创新联盟机制,以推动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打造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态圈;支持做大做强龙头生物医药企业,强化企业的名优产品开发,提高优势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定针对潜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的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未完)
编辑│李慧

基金项目: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领域项目 “技术创新效率视角下的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调查分析”(2020A1010020050)


[1]汪宝桩,孟光兴.政府资助影响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讨论[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22):2598-2601.

[2]刘玲玉,严帅.粤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比研究及对广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6):107-113.

[3]赵翔.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1,5(01):13-22.

[4]谭宏,张娜.广东主要城市生物医药产业比较研究[J].广东科技,2012,21(04):80-84.

[5]廖义桃.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EB/OL].2021-03-09. https://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2_97098.html

[6]曹蓓,胡炜,李海燕.优化产业布局 完善创新机制 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09):48-52.

[7]陈凯先.生物医药创新前沿与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 [J].世界科学,2019(07):34-36.

[8]徐凯,孙利华.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J].中国新药杂志, 2019(20):2440-2446.

[9]黄凤媛,孟光兴.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新药杂志,2020,29(18):2049-2054.

[10]廖晓东,袁永,胡海鹏,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0,4(04):39-45.

[11]程永林.提高产学研结合程度,推动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EB/OL]. 2019-04-7.https://giis.gdufs.edu.cn/info/1552/9483.htm

[12]高山行,李炎炎.生物医药企业政治行为与原始性创新:知识管理的中介作用[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07):24-36.

[13]周燕,李晓锚.政府补助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以广东省G开发区为例[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9):185-191.




搜索文章/转载

请戳菜单栏


qkbj@ste.gd.cn

投稿合作请洽


+86 20-8316-3251

商务合作请洽


本文摘选自《科技与金融》杂志2021年5月刊

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

订购本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技与金融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