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数字人民币让生活更美好
采、编|吴政希 校对|周会霞
近来,在结账时常常可以见到“欢迎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小牌子。在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利诱”之下,消费者下载了数字人民币APP,充钱包后,即可通过扫码消费,甚至还用上了特色功能“碰一碰”。虽然尝了数字人民币的“头啖汤”,但上述一切似乎与更通行的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没什么不同。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对于我们消费者、商家以至国家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帮助大家释除疑惑,本期《科技与金融》特别邀请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刘彦初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于孝建副教授两位专家,围绕数字人民币的作用与应用,剖析其中的技术优势、应用特色与发展前景,尤其详尽地解释了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种种不同。专家们有一点最大的共识,随着数字人民币的稳健发展,我国的支付环境与金融生态即将变得更加健康。
Q: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有何不同?其主要的技术支撑有哪些?
于孝建:简单来说,纸币是摸得着的物理实体,数字人民币则是一种数字化形式的法定货币,它具有价值特征、法偿性等法币具有的一切功能。其定位为数字领域的流通现金(M0),与纸币相比只是存在形式上的差异。数字人民币在支付流通过程中以数字形式存在,譬如可以通过我们手机上的“软钱包”或者其他“硬钱包”来实现交易。
在技术层面上,数字人民币运用到许多先进技术。据悉,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央行数研所”)在研发法定数字货币的过程中,至今已申请了过百项技术专利,这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具体来说,数字人民币采取分布式记账技术,将数据信息存储于不同网络节点之中,即使小部分节点遭受攻击或出现损坏,也不会影响系统整体运行。而传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采用中心化系统管理和储存账户数据,一旦该中心出现故障或遭受攻击,将可能导致整个支付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或泄露,危害支付系统安全。这就体现了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优势。
而在实际应用中,现在讨论得比较多的技术是“双离线支付”,通过NFC等近距离的数据交换,可以实现无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人民币支付,这一点能带来区别于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新型支付模式。而相关的安全技术、加密技术则解决了交易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例如在可控匿名、身份认证、智能合约、防止重复交易、防伪等方面的技术应用,确保了数字人民币交易过程的可靠性。另外,相关的服务管理技术被应用在发行和管理认证方面,以支撑数字人民币的业务功能。
Q:提及数字人民币,能否与我们介绍下经常可以听到但其实不太了解的“智能合约”?
通过智能合约,买卖双方之间的协议条款直接写入代码,当协议条款、交易条件等得到满足之后,合约即可自动执行,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进行条件确认,从而提高了资金处理的准确性与自动化水平。这一点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效,已经在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收入结算等领域成功应用;而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功能也多种多样。
譬如,高校使用具有智能合约技术的数字人民币发放相关津贴,在简化了中间的审计环节之余,更避免了款项被挪用的风险。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工程承包商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支付工人薪酬,通过智能合约技术,这笔专用款项就不能由承包商暂扣或者移作他用,这种“精准灌溉”的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各方利益。
Q:在第三方支付工具很丰富的背景下,消费者为何选择使用数字人民币?
于孝建:如果只是看手机上的“数字人民币”APP,很多人会认为其与第三方支付工具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其支付逻辑的差异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不太容易体会的。但随着数字人民币支付手段、场景的不断创新,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我们以数字人民币的“硬钱包”举例,其形式可以为卡片或者其他可穿戴设备,这就方便了老人与小童等不便使用手机支付的社会群体。可以设想,如果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整合了老人卡、学生证等功能,具备离线支付以及流通性方面的优势,其应用场景将较交通卡等载体更为广泛,并且有利于全民支付习惯、支付方式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解决“数字鸿沟”等社会问题。
这里分享一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的例子。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开展了“数字人民币进校园”的尝试,大学校园作为一个极具发展空间的定向化场景,对于场景的渗透和特定人群的接受度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校园内目前有两种主流支付方式,一种是在校园卡里充值并消费;另一种则是使用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在各大高校,在线支付场景已经非常普遍,但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常常会遇到如下问题:饭堂突然停电,小卖部、楼道间的网络信号不良,微信与支付宝即无法使用;而传统校园卡的原理类似形成一个“资金池”,除了安全性问题之外,其技术发展空间已经很小。
若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整合校园卡功能,便成为一个极富吸引力的创新组合。就环境方面,校园支付场景的改造升级难度不大,整个校园都可以变成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使用场景,其中包括超市、饭堂、澡堂,甚至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桩。
就应用而言,除了可以满足校园日常消费,因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具备身份认证方面的功能,其在购买学生优惠火车票,以至于在发放奖学金等方面的应用,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此外,在高校推广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亦在于人数庞大的师生群体相较社会大众更容易接受数字化的新生事物,也更可能产生在特定场景之外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溢出效应”。
Q:数字人民币的出台将对现行支付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于孝建: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框架、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到近年数字人民币开始在不同地区进行了有不同侧重的试点应用,可以看到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步伐是非常稳健的。
出台法定数字货币的影响之大,若不仔细排除其中存在风险,可能会对国家的货币体系产生冲击,并对现行的支付生态构成不利影响。
我们知道,数字人民币与其他支付方式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其现金类支付凭证的定位也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例如,无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模如何,其始终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而对于商家而言,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性具有相当的优势,这是因为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所产生的手续费非常惊人,并通常由商家自行承担,或者转嫁消费者“埋单”。
在目前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形成“两家独大”的寡头局面,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相信可以有效打破这种“垄断”,并极有可能迫使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手续费下降到更加合理的水平。
我认为,数字人民币与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将是一个长期“共存”的状态,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深入发展,两者的差异化将逐渐展现,并且将在支付领域中探索发展出合作共赢的业务模式和商业生态。
此外,我们可以预见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将对商业银行带来很大冲击。为了适应支付生态的不断发展,很多银行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并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进行相关研发与技术部署。而数字人民币的出现,或者是商业银行夺回主动权的一次重要契机。
以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性为例,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银行不对其计付利息,不向运营机构收取中间费用,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数字人民币的记账实际上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即无论通过哪一家商业银行开启数字人民币钱包,其背后对应的都是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在其中是作为负责发行流通的运营机构。
相比之下,在微信、支付宝主导的支付生态下,商业银行的“存在感”已经变得非常薄弱:消费者的银行卡通常需要与支付平台进行各种绑定;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自身的支付平台,譬如银行的APP亦难以挑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入口优势。
如前所述,数字人民币将对现行支付生态带来改变,若商业银行能积极部署数字人民币业务,在发行流通环节进行有益尝试,在短期内或者会面临开发与推广成本压力,但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商业银行当可借此恢复一定的“地位”。
Q:我们已经认识到数字人民币与其他支付方式的不同,请再总结下数字人民币的整体优势。
(1)节约交易成本。数字人民币提现、转账不收取任何费用,真正节约用户和商户的交易成本。相反,第三方支付平台以盈利为目的,收取高昂手续费。例如,微信支付向用户收取0.1%的提现手续费,向大部分行业的商户收取0.6%的手续费。
(2)打破交易壁垒。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因此我国境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拒收数字人民币。这从根本上避免商户限制支付方式对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国内有两大电子购物平台出于竞争考虑,一个不支持微信支付,另一个不支持支付宝支付,这种人为构建的交易壁垒迫使我们只能“二选一”,严重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着各自分割的资金账户,也被称为备付金体系,这就意味着支付宝的余额只能用支付宝支付,微信钱包的钱只能用微信支付。而在数字人民币发行后,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无法再用备付金制度和交易壁垒绑架消费者,只能通过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提升自身服务质量等方式吸引用户。可以预见,在数字人民币生态下,我国支付行业将会发展出更开放、更多元的格局。
(3)保障支付便利。数字人民币可采用双离线支付,在无网络环境下也可轻松完成交易,同时可以绑定在多种可穿戴设备上,“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充分保障各个年龄层、各种环境背景下的支付便利。例如,2022年春秋航空落地数字人民币交易,乘客无需手机、无需网络,即可在航班上购买相应产品和服务。
(4)保护账户隐私。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曾曝光某家共享充电宝利用微信和支付宝平台,过度收集用户性别、姓名等非业务必要信息,并违规输送给第三方,侵害消费者隐私。而数字人民币作为现行支付体系中对用户隐私保护等级最高的支付工具,其账户中的个人信息严格匿名,避免账户信息向交易对手方、运营机构和其他商业机构泄露,这从根本上避免了类似第三方支付工具过度收集并滥用客户信息等问题。
(5)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数字人民币体系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在保障交易隐私性的同时,对货币流向进行必要的监管,从而有效打击金融犯罪,保障金融系统安全。
(6)实现资金精准投放。数字人民币流向可依法追溯,因此通过跟踪专项贷款、财政补贴等资金去向,可以实现专项资金的精准投放,并通过追踪投放后的资金流向,设计更好的引导政策、补贴方式等。例如,2022年工商银行成都分行联合华川集团发放首批“数字人民币农户专项资金”,保障了土地流转款、种植服务收入、惠农补贴资金等各类农民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定向发放。
Q:据了解,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已经覆盖了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其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刘彦初:根据央行数研所2022年10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中,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经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超过3.6亿笔,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超过560万个。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目前已经涵盖文化旅游、教育医疗、财政贴息、批发零售、供应链融资等众多领域,基本覆盖消费者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的消费需求。而且,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也逐渐从C端向B端拓展,正在逐步落地政企的应用场景。比如企业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员工工资,政府单位开通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土地出让金,等等。可以预见,未来数字人民币迈向B端场景的速度会继续加快,并且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伴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的推广,其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尤其在技术与风控方面。例如,目前部分群众对数字人民币的了解尚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群众对数字人民币的好奇心,推出新型诈骗手段,例如伪造数字人民币的“中签”短信盗取用户信息、以数字人民币名义制造虚假理财投资、假冒数字人民币APP、冒充公检法诈骗等等。
所以,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应对日新月异的金融诈骗案,也是数字人民币发展必须面临的挑战。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普及速度加快,如何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安全系统设计以及向社会各界普及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教育,是数字人民币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Q:就数字人民币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则等体系而言,目前尚存在什么不足,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目前,数字人民币在法律法规层面还缺乏明确详细的规制,针对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过程中相关所有权转移、个人信息保护、数字人民币载体的法律地位和反洗钱工作等众多方面还缺少有效的法律依据。
此外,数字人民币中隐私权保护边界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如何确定与区分哪些信息需要匿名保护、哪些信息需要依法追溯,目前还没有系统完整的法律法规进行划分。
再者,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双层运营模式”,运营过程涉及人民银行、运营机构、参与机构、用户等多方主体,因此各方主体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中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在运营规则方面,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关系到银行业务的改革创新与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依赖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而数字人民币钱包需要在运营机构开立与管理。数字人民币钱包体系与传统银行账户体系存在本质的区别,这意味着包括传统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在内的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需要对业务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办法等进行更新升级,以适应数字人民币的需求。例如,数字人民币具有可编程性,但如何拟定智能合约、如何管理智能合约,都需要运营机构完善业务规则。
因此,我们应该总结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进程的实践经验,开展数字人民币安全性问题专项调研,探索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整治力度是各个数字人民币试点需要落实的工作要点。同时,监管部门还需要加强监测,推动数字人民币网络管理平台、监测预警平台等的搭建,组建数字人民币监测队伍,加强数字人民币监控与防范,保障风险防控。
Q:人民币国际化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数字人民币将在跨境支付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刘彦初:我相信,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制定以人民币为基准的数字贸易规则、发挥人民币计价功能、提高人民币开放度、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跨境支付体系主要依赖以美元和美国银行为主导的国际代理银行体系,迫使我国承受国际代理银行体系低效率、高成本和不透明服务所带来的损失。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建立我国自己的高效跨境支付体系的需求日益凸显。但事实上,在跨境支付中,贸易结算地位并不会显著影响货币国际地位,相反,货币使用惯性以及金融连通性才是决定货币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依然受到很大限制,以及人民币在外汇储备、外贸交易额、全球支付、贸易融资等方面,和美元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但是,CBDC的发行或将成为当前跨境支付体系的破局者,其在跨境支付方面具有传统法定货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实现跨境交易的全天候同步交收结算,CBDC能有效解决目前跨境支付中的效率低、成本高及透明度低等难题,提高跨境贸易场景下的本外币兑换的便捷性。
CBDC在跨境支付、跨境资金调拨、国际贸易结算、外汇交易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而数字人民币凭借其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有望在所有国家的CBDC中脱颖而出。
未来,在数字人民币的加持下,我国可以更好地担当数字贸易治理体系的建设者和推广者角色,在数字贸易领域多边规则的协商与制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刘彦初:我再分享5个方向。
(1)刺激城市经济增长。对于商户而言,数字人民币有助于改善城市营商环境。一方面,数字人民币提现、转账不收取任何费用,有助于降低商户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即刻支付即刻结算,有助于提高商户资金流转速度。对于消费者而言,数字人民币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支付体验。数字人民币免除手续费、保障消费者在各种场合下的消费便利、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的优势,使城市消费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而营商环境的改善与消费能力的释放,将共同刺激城市经济增长。
例如,2021年7月青岛推出数字人民币与第3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相融合的创新实践,在金沙滩啤酒城落地数字人民币交易。该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合计接待游客约207万人次,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35350笔,拉动啤酒城约9%的消费。数字人民币有效改善青岛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餐饮、旅游、住宿、体育等领域的营商环境,刺激当地经济。
(2)服务民生更加便利。数字人民币在设计上同时满足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满足用户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保障用户享受社会民生服务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成都在2020年落地数字人民币税务征收社保异地缴费场景。参保人可以在手机上使用数字人民币快速缴纳社保,不仅丰富了参保人线上缴费渠道,而且实现了异地代缴,提升社保缴费的便捷度与安全性。此外,北京在2021年推出嵌套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北京民生一卡通”。持卡人在全国医保定点医院住院,只需用数字人民币钱包交纳个人应担负部分,其余部分由医保经办机关和医院直接结算,个人不需要先垫支再跑回参保地报销。
(3)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人民币通过降低资金转移的限制、提高资金信息透明度,打破传统金融业地区分割的限制。一方面,数字人民币令资金跨区域流通和结算更便捷、资金流转效率更高。另一方面,通过跟踪资金流向,数字人民币降低了跨区域贷款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企业的信用透明度,降低异地贷款门槛,确保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例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率先提出了数字人民币的10个跨区域应用场景。其中,上海与苏州已经落地特色联动商圈、特色生态旅游、跨区域公共交通、跨区域税费缴纳、跨区域生活缴费等场景。此外,上海农商银行计划在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三年内为长三角地区客户(不含上海)提供授信不少于1200亿元。到2022年,为长三角地区重点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授信不少于500亿元。
(4)促进数字产业发展。数字人民币的落地与推广,需要完整的基础设施体系作为支撑,这为试点城市的数字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自上而下,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将带动上游研发端、中游流通端、下游应用端的同步发展。
以苏州数字人民币产业为例,上游研发端一方面围绕央行数研所和启明星辰等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数字人民币底层技术的研发建设,另一方面关联清华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等前沿高校创新赛事捕捉数字人才与潜力企业;中游流通端集聚一批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同抓子公司落地和第三方支付转型;下游应用层一方面围绕数字人民币支付的 POS 机、ATM 机等硬件设备进行研发升级,另一方面与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平台联合推广数字人民币的新应用。
(5)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数字金融。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的优越性,可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互联互通,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示范区,提升跨区域支付效率、推进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
此外,利用数字人民币的监管优势,打通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运输信息与银行交易信息之间的壁垒,聚合互联网的高效、快速、多渠道融资方式,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运营基础上的金融活动的效率,从而优化整个供应链金融产业链条。
再者,利用数字人民币的定向投放优势,可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辐射作用,例如加强广州市对省内其他地区的专项资金帮扶,结合当地特色,大力发展高效养殖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优势行业。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已正式发售欢迎点击下方图片订购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