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 | 杨沃伦、魏贤达:数字人民币生态发展分析

杨沃伦、魏贤达 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3-10-24


 文|杨沃伦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

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魏贤达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

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近年来,加密货币异军突起,掀起了世界各国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热潮。我国自2014年便开始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并于2020年进行了法定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e-CNY)的发行流通试点。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对传统支付生态进行了重塑,形成新的生态格局,并在C端、B端、G端不断探索出新的应用场景,为数字人民币走在世界前列奠定基础。


数字人民币的生态格局


数字人民币的生态格局,主要指由于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所形成的货币生态域内不同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从主体方面看,以前沿科技为基础的数字人民币,使得金融范式发生了变化,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从相互关系方面看,数字人民币基于其“支付即结算”特征,重塑了支付产业模式。
(一)科技推动数字金融时代到来
自信息科技兴起以来,金融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首先,IT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信息金融的发展,形成了“IT+金融”的模式,使金融交易电子化。其次,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渠道网络化加大了各主体间的交流,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金融交易迎来线上化时期。再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助力金融机构打造出“智能+金融+场景”的模式,使得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金融成为金融服务的主流。
在上述阶段中,我国移动市场规模不断增大,非银行支付机构在丰富了用户使用场景的同时,也通过大数据技术垄断数据和场景,完善其体系内部的封闭循环,这就对金融监管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其中不少现象不利于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此外,在信用货币时代,使用纸币将会增加过多的成本,包括发行、运输以及防伪成本,使降成本需求不断增大。在这种背景下,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前沿技术与金融业充分融合,为解决上述痛点提供了新契机。
在数字金融时代,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意义重大。首先,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通过唯一的加密编码和分布式账本,可实现“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使得监管方可及时洞察非正常交易。其次,数字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性,使得数字金融可以连接至金融服务所涉及的各方,打破银行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孤岛。最后,数字人民币使得价值转移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过去基于账户的体系交易,逐步过渡到基于账户体系、准账户体系和价值体系交易。
(二)数字人民币将重塑支付产业链
对比发现,无论是信息金融、互联网金融还是智能金融阶段,通常是由“四方模式”完成价值转移。“四方模式”由商户、发卡行、收单方以及清算机构组成。其中,发卡行负责卡片和客户信用管理,收单方负责商户账户和商户交易信息的管理,清算机构承接整个支付流程的信息流,实现跨行交易清算。
而在数字金融阶段,无论是数字人民币钱包间的跨行转移,还是数字人民币钱包与账户间的跨行转移,由于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征,债权转移直接在消费者和商户之间完成,并不需要清算机构完成资金流和现金流的统一,因此清算机构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例如,在数字人民币钱包间的跨行转移流程中,清算机构的作用被大大降低。从过程来看,数字人民币在不同银行钱包间的流转,首先由某商业银行向央行发送数字人民币转移请求,再经央行会计核算系统将相应数字人民币发送至其他商业银行,并未涉及清算机构。而在数字人民币钱包与账户间的跨行转移中,则可能会首先基于清结算系统,完成账户端的价值转移,再进行类似上述数字人民币在不同银行钱包间的流转,此时清算机构虽参与清结算过程,但其参与度大大降低。


数字人民币的生态场景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采用双层运营体系,既可以满足我国当前的电子支付C端“高并发”的特点,全面渗透高频零售场景,也可以进一步在B端和G端的应用场景探索,形成涵盖B、C、G端的全生态场景。

(一)C端:全面渗透高频零售场景

数字人民币定位于零售型货币,因此小额、高频、零售场景是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主要领域。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已经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数字人民币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等已经相对成熟的渠道优势,对多个C端高频零售场景进行全面渗透。按照场景拓展的类型划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可划分三个阶段场景:基础场景、确定场景和潜在场景。

一是基础场景。基础场景主要指通过数字人民币完成支付、转账等基础行为。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其不仅可以在发达地区完成支付、交易等,也可为偏远地区的民众提供新的支付方式。在我国偏远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智能终端使用能力较差、网络覆盖率不足等原因,导致现金仍然是该地区主要的支付手段,当地民众无法完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而通过数字人民币,加之目前正在开发的适合偏远地区民众使用的数字人民币移动终端,在收支双方都离线的情况下将两只智能终端“碰一碰”就可以完成数字人民币的转移,为偏远地区带来金融便利。

二是确定场景。确定场景是指已经完成的、将数字人民币用于消费和出行等确定性的场景中。目前,人民银行正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应用工作,也在北京冬奥会进行了全场景的封闭实验,探索数字人民币流通支付方案。具体来看,雄安、深圳、上海、苏州和成都等试点均已进行了数字人民币的有关测试。从不同地区发布的报告来看,各地进行数字人民币测试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地方由政府发布相关公告;有的地方鼓励民众通过抽签的方式得到数字人民币红包并用于消费;也有的地方是在固定的小额支付场所进行测试,如超市、医院等场所进行测试。

在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中,既有线上方式也有线下方式。深圳主要是鼓励民众通过电子购物平台进行线上数字人民币消费,通过餐饮店等高频小额支付场景进行试验;苏州则是通过对企事业单位人员发放一定比例的数字人民币代替电子货币;雄安新区以店铺为单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合作试点对象,其中包括人流量较大的快餐店。

三是潜在场景。潜在场景是指目前尚未应用,但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从数字人民币的特点来看,其在用户体验方面和第三方移动支付并无显著差别,其潜在场景主要体现在对智能合约的应用上。

举例来说,在转移支付方面,通过加载智能合约使得“定向支付”成为可能,同时也能够对公共资金实行全链路的监控,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资金效用;在资金结算领域,智能合约能够提高资金处理的自动化水平,降低因人工产生的操作风险。在内外贸领域,通过智能合约能够较大程度地缓解交易双方的互信问题,并降低交易结算成本。

(二)B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

从支付体系上来看,C端的支付模式和B端存在较大差异。对于C端支付来说,企业和个人间的支付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形成以网络账户为基础的支付体系。而在B端市场,企业仍以银行账户体系为基础,在大额支付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效率提升空间。


举例来说,法人机构在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在进行数字人民币支付的过程中,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将大量企业间的支付数据及时自动添加至数字财务体系中,形成完善的数字财务报表。此外,支付行为贯穿于企业运营各环节,通过支付所积累的数据资源,将在企业数字化以及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G端:助力政府宏观调控

除了在B端和C端外,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在G端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包括央行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精准调控,通过双层运营架构进一步保证货币发行的稳定性,发挥数字人民币的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等功能。(未完,完整内容,请订阅杂志。)


编辑|吴政希 周会霞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科技与金融》杂志2022年12月刊
已正式发售欢迎点击下方图片订购本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