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宋爽、刘朋辉: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走向与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
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朋辉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
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蓄势待发。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22年5月发布的CBDC调研报告,在受访的81家央行中,积极从事CBDC工作的央行占比高达90%,进入开发和试点阶段的央行占比达到26%。
除了考虑CBDC的境内使用,跨境支付成为各国开发CBDC并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方面。我国参与的CBDC国际合作具有包容性、平等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并且国内的有利条件和当前的国际形势使数字人民币具有较好的跨境应用前景。
我国可以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依托广泛的国际经贸联系及利用现有海外人民币支付基础设施,扩展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应用。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走向
全球主要国家(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虽然对于在辖区内开发和使用CBDC的态度有所不同,但是对参与CBDC的跨境应用和国际合作均表现出积极意愿。
(一)主要国家(经济体)的国内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美国早期对央行数字货币态度冷淡,直到2020年才着手研究,近年来态度转向积极。
脸书(Facebook)公司在2019年6月发布天秤币(Libra)白皮书所引发的全球关注,促使美联储开始正视CBDC研究,以保持其在数字时代的货币控制权。2020年8月,波士顿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共同启动名为“汉密尔顿(Hamilton)”的CBDC合作研究项目。2022年1月,美联储发布政策文件,分析了美国数字货币的利弊,并收集公众对创建CBDC的意见。
2月,波士顿联储和MIT联合发布“汉密尔顿”项目的第一阶段白皮书,其中涉及系统模型和交易设计等方面。3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关于确保负责任地发展数字资产的行政命令》,将研发美国CBDC选项置于“最紧迫”的位置。
11月15日,纽约联储银行创新中心发布声明称,将与包括花旗集团、汇丰控股、万事达卡等华尔街金融机构开始为期12周的数字美元试点。上述举措表明,美国政府及美联储当前对于推进数字美元具有较强意愿。
欧盟对于面向公众的零售CBDC一直持谨慎态度,但在天秤币白皮书发布后也正式着手研究欧元区CBDC。2019年底,欧洲中央银行(简称“欧央行”)组建了CBDC专家工作小组,联合欧盟各成员国央行探讨构建欧元区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及具体形式。
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同欧委会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欢迎欧央行及各成员央行与有关当局合作,以继续研究CBDC的成本收益,同时邀请欧洲支付业务相关各方共同讨论私营部门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便捷性以及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
2020年10月,欧央行CBDC专家小组发布数字欧元报告,指出数字欧元的主要功能包括:补充现金和存款、打造支付体系产业链、支持欧洲经济数字化、确保央行资金可用性、规避使用不受监管支付系统的风险以及提高货币竞争力。
2021年7月,欧央行宣布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并展开为期两年的相关研究。2022年9月,欧央行宣布与五家公司合作开发数字欧元用户界面。其中,亚马逊负责创建一个界面来处理电子商务支付,另外四家公司负责开发用于销售点交易、电子商务和离线 P2P 支付的用户界面原型。
日本央行也从2020年初开始慎重研究面向终端客户的零售CBDC,但是在2022年下半年却宣布搁置央行数字货币计划。2020年2月,日本央行在其结算机构局组建CBDC研究团队,通过与国内专家和相关机构及其他国家央行交流信息与讨论,对CBDC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2020年7月,日本央行发布题为《央行数字货币技术障碍》的报告,强调日本的CBDC需要克服两方面问题:一是普遍性,即保证所有人(包括那些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都能获取CBDC;二是稳健性,指即便在停电或自然灾害发生时,民众依然可以获取数字日元。
2020年10月,《日本央行的CBDC方法》发布,其中对数字货币的预设功能、核心特征、考虑要点、概念验证(PoC)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2021年4月,日本央行宣布对其CBDC进行第一阶段概念验证,重点对CBDC的发行、流通、兑换等核心功能进行技术可行性的试验分析。2022年4月,日本央行开启CBDC的第二阶段概念验证,对CBDC更为细节性的附加功能进行审查,例如是否对每个实体可持有的CBDC数量设定限制。
然而,在2022年8月,日本央行表示CBDC在国内不具有技术可行性,原因在于日本公民已经可以广泛获得许多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银行服务和数字支付工具,而且现金的使用仍在日本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主要国家(经济体)的央行数字货币国际合作
当前主要国家(经济体)的CBDC国际合作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之间及其与BI S共同开展的CBDC标准合作;二是BIS创新中心组织的一系列旨在通过CBDC促进跨境支付的应用项目。
发达国家(经济体)在CBDC领域展开紧密合作。2020年1月,BIS与英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瑞典、瑞士等6个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共同成立CBDC研究小组。同年10月,BIS与上述6家央行及美联储共同发表初步研究报告,明确了西方国家对CBDC发行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特征的共识。此后,BIS与以上国家央行共同推进零售CBDC的研发工作,分析相关政策制定和具体实施细则,并于2021年9月发布了3份研究报告,分别探讨CBDC系统设计和互操作性、用户需求和CBDC使用、金融稳定启示。
七国集团(G7)也将CBDC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在2021年10月发布了G7财长和央行行长关于CBDC和数字支付的联合声明以及零售CBDC的十三条公共政策准则。虽然这些发达国家目前都尚未明确正式推出零售CBDC的计划,但已通过联合研究试图构建发达国家的CBDC规则共识。
在二十国集团(G20)提出的“加强跨境支付路线图”倡议下,BIS创新中心则与各国央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基于CBDC的跨境支付合作项目。2021年2月,BIS香港创新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央行数研所”)和阿联酋央行加入由香港金管局和泰国央行合作的多边CBDC结算平台项目,即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
2021年9月,上述合作方共同发布项目中期报告,介绍了项目的设计选择、技术权衡和未来路线图。此外,BIS瑞士创新中心与瑞士国家银行(S N B)和金融基础设施运营商SIX合作开展了海尔维蒂(Helvetia)项目,与法国银行、瑞士国家银行(SNB)以及私人部门银团共同开展了批发C B D C项目汝拉(Jura);BIS新加坡创新中心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南非储备银行合作开展了邓巴(Dunbar)项目;BIS伦敦创新中心与英格兰银行共同开展了罗莎琳德(Rosalind)项目;BIS挪威创新中心则在研究CBDC离线使用的北极星(Polaris)项目。2022年6月,BIS创新中心对前述多个CBDC跨境应用项目进行比较,指出包含多种CBDC的通用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但在政策、法律、治理和经济方面仍面临问题。
数字人民币的特点和优势
我国的CBDC研发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数字人民币(e-CNY)的研发进程和特点很大程度由我国国情决定,这使我国在CBDC国际合作中具有包容性、平等性和灵活性的优势。
数字人民币立足于国内市场,主要考虑了三方面国情。
其一,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有助于促进公平竞争。过去10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迅速,在小额信贷等领域掌握了一定的垄断优势,也引发了有关不公平竞争和隐私保护的担忧。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使人民银行可以具备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相似的数据获取、追踪能力。如果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分享这样的信用判断,有助于促进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其二,数字人民币可以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根据《2021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1.55个、ATM机具 6.71台,说明我国普惠金融水品仍有提升空间。数字人民币可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可在不开立中国内地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以满足支付需求。
其三,数字人民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金融稳定的问题。为避免与银行存款竞争及金融脱媒,数字人民币坚持M0定位、不计付利息;采用与实物人民币基本一致的投放方式和双层运营模式,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的职能;对钱包采取分级、分类设计,分别设置交易金额和钱包余额上限。
与一些发达国家在CBDC设计初期就致力于达成一致的原则和标准不同,由于数字人民币立足于我国国情,因此我国在数字货币跨境合作中采取了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在包容性方面,人民银行在mBridge项目于2021年9月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对探索CBDC的跨境支付用例持谨慎但开放的态度。同时,项目各参与方表示欢迎更多国家央行加入这一基于“无害、合规、可互操作”原则的试验项目。
在平等性方面,参与该项目的四方央行都已经在开发自身辖区的CBDC,彼此之间互不干预;只是在跨境应用试验中建立一个通用平台,使参与银行能够在对等基础上进行多币种的实时跨境资金传输和结算。从功能范围来看,mBridge试验允许各央行参与者发行和赎回其CBDC,商业银行参与者可以提交点对点的CBDC数字付款,并实现对等支付(PvP)。基于包容性和平等性的设计理念,mBridge项目还呈现出灵活性。该项目设计时注重向更多参与者和辖区的可扩展性,允许灵活地集成不同类型的本地结算系统,如实时总额结算系统(RTGS)、快速支付系统(FPS)和其他CBDC平台。(未完,完整内容,请订阅杂志。)
编辑|吴政希 校对|周会霞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已正式发售欢迎点击下方图片订购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