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俞正声:要逐步实行财产公开制度!

深海官察 深海官察 2022-09-09

 

 

 

2012年11月9日,党的十八大上海代表团开放日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

 

党的十八大代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反对特权思想,官员要管好人,尤其要管好身边人和家里人。

 

俞正声此前曾表示,要反对特权思想,从内心深处将超越法律和制度的特殊视为耻辱,这次他解释说,在电影《焦裕禄》里,焦裕禄的孩子去看电影,县委决定县委领导的孩子一律不能白看,这就是反对特权。

 

“我们的领导人一定要把职务行为和非职务行为分开。比如说看戏,职务要求出席的和纯粹自己观看商业演出要分开,这恐怕就是平等意识的基本体现”。

 

作为官员,怎样管好家里人、管好身边人?对此俞正声说,自己夫人已经退休,没有任何职务或兼职。孩子是自己谋自己的职业。



 

俞正声表示,从根本上说,(管好家里人、管好身边人)不是靠个人管,而是要靠制度。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重大事项的申报制度。(申报内容)包括住房、有价证券、一年的各种收入等。市级干部都要填表报到中组部,而且要我签字。局级行政官员要报到市委组织部。”

 

俞正声说,这个制度还不够,上海市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实行财产公开制度。在制度上建立一套完备的、便于群众监督的办法,才是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最有效的途径。

 

对于是否会带头公开财产的问题,俞正声表示,只要中央决定,自己很容易公开,“因为我没有多少财产”。

 

俞正声在青岛工作时,就曾通过电视公布自己的收入、住房和接受礼品的处理情况,让群众监督。

 

 

俞正声是名牌大学正儿八经的高材生。他于1963年考入有“将军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导弹工程系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如果不是那段非正常岁月,没准儿他就应该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队伍中的后继者之一。

 

1968年,俞正声一脚踏入基层,到河北张家口市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厂无线电六厂做了一名技术员。三年后调入该市另一家厂--桥西无线电厂,依然做技术员。1975年,第四机械工业部下属的电子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所“发现”了他,将其调入所里任技术员、工程师,俞正声在基层工作了8年后,回到北京。


这以后,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到电子工业部电子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系统二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兼微型机管理部主任、电子工业部计划司副司长等一系列职务,仍然没出专业技术的圈儿。直到1984年,他出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副理事长、党组成员后开始,才从16年的技术工作中脱身出来,转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领导干部,踏入了“政坛”。

 



烟台市长、市委书记,青岛市长、市委书记,国家建设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中央高层——俞正声在政坛上的屐旅痕迹经历了从中央到地方、又从地方回中央,尔后再下去主政一个省区、一个直辖市后再到中央高层的大跨越、大转换。所到之处,均有不凡建树,留下好的口碑和政声。

 

 

“你们胆子大一点,人人做起,我带头讲真话!”俞正声鼓励下属在民主气氛中发表意见。他刚到上海不久,各系统、各研究机构就接到通知说,市委公开纳谏,“言论无禁区,只要有建设性即可”。这股清新的作风被称为“俞式风格”。

 

轻车简从的调研考察也是俞正声的一种工作方式。“他经常不按既定路线走。”上海市委组织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一次,俞正声到黄浦区调研,直接让司机把车开到高楼大厦的背后,走进棚户区,走进挂满塑料袋接雨的居民家中。回来后,实现400万平米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快。


 

在青岛做市长时,正值全国纺织业疲软之时,为掌握一线真实情况,他半夜来到印染厂,和夜班工人谈心听建议。市长夜访一事轰动了青岛的纺织业,人们从中看到了决策者抓经济的决心。至今,青岛一些纺织厂的老厂长们还感念敬重这位老市长。

 

接待过俞正声的各级官员也对其专业水准印象颇深。俞正声在上海电气集团建设的临港基地调研时,提了很多专业性问题,集团负责人感觉他“好像是清华大学电站设备专业毕业的”。其实,俞正声是学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的。

 

俞正声讲话往往不用稿子,调研不喜欢听汇报,而是自己直接提问。

 

朴实的用语也是俞正声的讲话风格。担任建设部部长时谈住房质量,他说:“老百姓攒一辈子钱买的房子,我们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站出来,替老百姓严把质量关,否则我们怎么能对得起群众啊。”当上海市委书记时谈就业,他说,老人们一般对自己穿衣服都不讲究,房子也不需要太大,就是希望孩子生活得好一点。如果孩子的就业问题不能解决好,对老人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虚名不可图”是俞正声的一个准则。他说:“你做一个地方的领导,老想自己历史上留点什么,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就会妨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你该触及的矛盾你不敢触及了,应该长远做的事情,非要挪到当前来。我不希望做这样的领导。”

 

 

听实实在在的声音,做实实在在的事,对百姓的事,俞正声从不敢“怠慢”。

 

他要求信访部门和秘书,凡内容扎实1995年一年,他就批示了500多封群众来信。其中,一位困难企业职工来信向他反映工厂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他看到信的当天就组织有关部门开会,第二天就把拖欠工资发到了工人手中。

 

一位上海市民在博客上致信俞正声,反映其患晚期癌症的父亲住院困难。俞正声很快通过上海发布微博平台给他回信:“我不能保证问题都能很快解决好,但我相信,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大家(包括医院同志们)的共识会推动我们前进。”

 

俞正声的微博回复和问题的很快解决,让这位市民非常欣慰,连说“真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



 

在市民眼中,俞正声随和没架子,座车不设特殊号牌,外出时要求警车在后尾随不扰民,走在路上和环卫女工、游客随意攀谈,很多老百姓喜欢叫他“老俞”……而在一些干部眼中,俞正声很严厉,有一副冷峻面孔,遇事总要盘根问底,如被问到有些情况不清楚时就会被批评。


俞正声是个书迷,逛书店、转书摊,是他忙中偷闲的嗜好。俞正声外出,除书相伴外,还有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已有多年网龄的俞正声,每天都会上网看新闻。他说:“网络是改进政府工作的好工具,是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手段。”

文源|根据新华社、新京报等新闻综合

图源|新华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