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昊的学生时代

深海官察 深海官察 2023-01-16



陆昊,1967年6月出生于西安。


提起这位曾经的学生、同窗,当年的老师、同学依旧印象深刻。




高中时就有从政理想


自1982年陆昊就读高一起,顾铭琴就是他的班主任兼化学老师,直到高三陆昊选择学习文科。


顾老师说,陆昊在高中时就有从政的理想,这一点,从他果决地选择文科就可以看出来。“一般人都会认为选择文科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而陆昊却是例外。他文理科成绩都很好,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当时大家对他选择文科感到很意外,我什么也没说,这孩子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


顾老师说,陆昊选择文科,与他对文史、政治感兴趣不无关系,他的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笔记,不仅是全文科班记得最好最细致的,并且在每个历史事件、人物和每段笔记后面,陆昊都会加上一段评论,精辟的评论令任课老师赞赏不已。


自高一起,陆昊一直担任班长,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任教老师对他的一致评价,尤其是他的组织能力尤为突出,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时的陆昊就书写着传奇:高三时18岁的他,成为“文G”后西安市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中学生共产党员,他还是共青团西安市委唯一的中学生委员。


顾老师回忆说,陆昊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很强,“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东西”。有段时间,顾老师身体不太好,就由陆昊和其他班干部组织50多个同学去翠华山春游,同学的安全、路线等诸多细节,陆昊都考虑得周全、细致,这让她很是放心。


上世纪80年代初,班里的独生子女只有两个,而陆昊就是其中之一,顾老师说,他的身上看不到独生子女的娇气和脆弱。“当了副市长,他也不忘过年时给我寄贺年卡。”在北大读书期间,每年假期回西安,陆昊都要到家中看望顾老师,汇报收获,交流看法。




每天读着英语进学校


“不管什么时候去他家,你总会看到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学习。”回忆起陆昊的学习成绩,西安市85中退休教师顾铭琴用“名列前茅”四个字来形容。


“他的成绩始终在班上是前三名。”学校所保留的成绩单证明了这一点:体育100分,其余各科平均93分。


“他家住在冶院(今建筑科技大学),距离学校有四五站路。每天他都是一边读英语,一边走到学校。”顾老师对于陆昊的刻苦至今记忆犹新。也正是因为成绩优异,高三第一学期刚刚分班到文科不久,他就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其实,他即使上理科,也会被保送的,各门功课都不错。”


在高中毕业前的这段时间里,摆脱了升学压力的陆昊,除了保证自己学习不放松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为同学服务中去。同学张飒爽这样回忆:“那时很多试卷等学习资料都是手工油印的,于是陆昊就主动承担起这份工作,从刻模版到一张张印刷,他都做得仔仔细细。”此外,他还给同学们当起了“小老师”。每当上自习的时候,他就会主动给大家辅导语文、英语等。


排球队的灵魂人物


“你们不知道吧,那时他是学校排球队的灵魂人物。”谈起陆昊,郑九峰这位曾经的校排球队教练、如今的85中体音美教研组组长,丝毫不掩饰对陆昊的钟爱。


郑老师回忆说,因为陆昊反应灵敏,身体协调性好,加之对排球感兴趣,校排球队吸纳了陆昊。初三时,他开始参加校排球队的训练,此后高中三年,他一直是校排球队的队长,连续3年带队参加了西安市中学生排球比赛,高二、高三连续两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郑老师笑称,别看当时陆昊身材不高,却是队里唯一的“二传手”。“陆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老师布置的事情从不打折扣!在训练中表现出了这样一种坚韧的精神。”




保送上北大


1985年,陆昊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陆昊中学时的一个老朋友表示,陆昊被保送没有任何背景,他的学习成绩本来就好,即便不保送,也完全可以考高分;陆昊自己也曾表示过保送不保送无所谓,自己也想参加高考,验证一下学习成绩。


1985年10月21日,陆昊上北大不久,给西安的一个朋友写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我们班总共40名学生,素质都很高。其中,16个同学的高考分数超过了陕西省的高考状元,不少同学是当地的状元,在中学时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有18人……一些同学进入大学后想从事社会工作,对学习有些放松要求,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学校学生会招学生干事,反复找我,我都婉言推辞了。”陆昊在信中表示,目前他想打好基础,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至于什么时间从事学生会工作,要听领导安排。


1985年11月,在中南海怀仁堂,他作为学生代表出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召开的“一二·九”运动50周年座谈会,他发言指出“改革是艰难的创举,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步不前。我们大学生不能做改革的旁观者,或满足于评头品足,而应该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不做改革的旁观者”,这番发言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陆昊的这种自觉在他以后的从政之路上越发显现。





师从厉以宁


在北京大学读书时,陆昊不注重吃穿,只注重学习和内在提高。他衣着很朴素,夏天常常穿条牛仔短裤,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从宿舍赶往图书馆。陆昊的学习一向非常刻苦,深得厉以宁教授的信赖,经常帮厉以宁教授做一些经济课题,整理资料、翻译文章。


1985年底,陆昊在给西安友人的信中表示,北京大学学术氛围很浓,厉以宁教授要求学生除了学好经济管理课程,还要对社会学、伦理学、人口学、政治学都有所了解,所以,学校里的很多讲座他都去听过。陆昊说:“我想广泛听听各种学术观点和思想观点,然后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路。”


在北京大学读二年级时,陆昊成为校学生会主席、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忙于学习的同时,曾组织过北京大学第一次团员之家大型活动,办得很成功。陆昊还在学校团委组织过校园集体舞比赛,并编过一套迪斯科舞蹈动作。他说:“这些动作在北大还没被大家看到过,可惜教会50个同学有些困难。”


1989年初,陆昊被保送读厉以宁教授的研究生,是当时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个系里唯一被保送读研究生的学生。当时,陆昊在给西安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在当学生会主席的同时没有放弃专业学习,读研究生时,我准备全力以赴扎实读书,一定要在学术上打好功底。对于未来中国,今后无论干什么,有一个扎实的学术功底最为重要。”


后来,陆昊还为恩师撰写了《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学术评传》中的厉以宁卷。据说,厉以宁教授“钦点”陆昊为此书的撰稿人。


媒体报道中有一细节,顾铭琴老师仔细端详着学生的照片,没有得意,更多的是心疼。“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他。头发似乎比以前少了些,实在是太辛苦了。我希望他今后在忙工作的同时,也能照顾好自己,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 END --


文源|根据华商报、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综合

图源|百度图片、网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