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2年前,汪洋的一段轰动一时铜陵往事!

点击关注→ 深海官察 2023-05-26

1991年深秋,《铜陵报》刊发了一篇署名龚声的文章,《醒来,铜陵》。

在开篇,作者写道:“当历史的脚步匆匆跨入本世纪最后十年的时候,每一个铜陵人是否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必须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全文洋洋洒洒4000字,铜陵经济效益低下的数据被和盘托出,短板被拿来与芜湖、马鞍山、安庆等沿江三市作比较,并且痛批部分铜陵人“思想、观念、精神的丑陋之处”。


这位作者的确“来头不小”,他就是时任铜陵市长的汪洋。1992年伊始,《经济日报》高调刊发了此文。不久之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


醒来,铜陵!

透视铜陵这个既健康又染疾的肌体,不同识见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诊断”。但是,一个最准确的诊断,已经由历史老人作出了,这就是: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未及时更新,精神还不够振奋,商品经济意识淡薄。这些“病源”产生了阻碍我们前进的一个又一个“病灶”——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不强:有些部门和单位,以“自我”为中心,符合自身利益的事就办,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事就推。外地进城劳动力的管理,与此沾点关系的部门都抢着伸手揽,而集资修路建桥等,有关单位就拼命往后退。企业兴旺的时候,各个部门都想去捞一把;企业困难的时候,不少部门都撒手不管。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处理工作以文件为中心,以条条为标准。

商品经济观念薄弱:在商品经济已占很大比重的今天,我们相当多的厂长和经理至今仍在迷恋产品经济的“温床”:争保护、要计划有门,闯市场、搞经营无术,全然没有效益观念。有些企业,舍得花钱搞基建、盖办公楼,却不愿花钱抓技改,与经济发达地区形成强烈的反差。

精神状态不振作:从机关到企业,都有那么一些人,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目标不明,任务不清,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于本部门、本单位在今后3年应该实现什么目标,今后5年能达到什么水平,采取哪些办法和措施,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心中无数,却泰然处之。

改革意识不浓:经济社会工作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只有靠深化改革才能解决。但我们的不少同志,仅仅把改革叫在口中、写在纸上。大家都赞成住房制度改革,但适当提高房租、多住房子多拿钱,一些人就大叫大嚷受不了。公费医疗的漏洞众人有目共睹,但不少人又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在居民区进行安装有线电视的试点,受益者都说是件大好事,但一提要自己掏点钱,又说“这不能算是办好事”。都说分配不合理,但在企业实行质量工资制,又有人说技术低的工人吃了亏。“铁饭碗”都说要打破,但让违纪工人下岗,或作出处理,就有人四处说情。

对外开放观念差:铜陵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之旁,又是皖江开发开放四城市之一。可一些部门单位的领导、职工又是怎样对待开发开放呢?今年初,当南京市一位副市长率团来铜考察时,在城外转了一个多小时方才摸进城,其原因就是本市入口处连个标记也没有!我市第一个较大的中外合资项目——金光延压加工有限公司,从立项到审查,从筹资到审批,前后费时近两年,盖了几十个公章,才得以上马。

改革大潮澎湃。历史不允许我们再躺在产品经济上酣睡了。环顾神州,时不待人:沿海经济上去了,山东经济上去了,省内各城市也在你追我赶。每个有志的铜陵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怎样才能无愧于脚下这块浸满烈士鲜血的土地?!


“一声震九皋”


2022年12月底铜陵日报社原党组书记、总编辑刘宇飞,在《经济日报》撰文回忆道:


1991年11月14日,当时的安徽铜陵市委机关报《铜陵报》刊发了4000多字的长文,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前,率先在全国高亢发声: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时还叫“商品经济”)。这篇文章推出在铜陵市委市政府贯彻全省农村工作“理思路,抓落实,奔小康”大讨论之际,旨在结合铜陵当时的实际情况,针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不强、商品经济观念薄弱、改革意识不浓、对外开放观念差等思想认识问题,审视自我、挥刀向内,来一次全面的工作大扫除!

应当说,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时间点,稍微年长的人都知道,那时人们尚在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姓“社”姓“资”而争论不休,此时能够敢为天下先,高喊《醒来,铜陵》,绝对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担当!可贵的是,当时的铜陵市委市政府几经讨论,最终由市委决策部署、时任市长汪洋亲自策划,开展了这次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

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组建了一个包括笔者在内的写作班子,多次开会谋划,把《醒来,铜陵》、《八宝之地的困惑》、《走出资源优势的误区》等一批重头稿件陆续推向全市干部群众,从而使得大讨论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醒来,铜陵》刊发后的一段时间里,作为时任铜陵报社总编室负责人的我,接听读者来电接到手软,读者来信也像雪片一样飞来……当时的那一幕幕,至今想起来仍深感非常了不得,是本人多年报人生涯从没经历过的!

大讨论如火如荼,此时的铜陵非常希望中央媒体能来铜助力,以推动这场大讨论深入开展下去。令人惊喜的是,1992年1月4日,《经济日报》头版用大半个版的篇幅,以成组报道加栏题的方式,突出推介铜陵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头条评论员文章《重新审视自己》,二条发表该报记者陈雷采写的报道《自己点破自己的“窗户纸”——一篇文章引发铜陵市一场大讨论》,评论员文章下部全文转载《醒来,铜陵》,并配发了当期《铜陵报》的版面图片,一下子将大讨论推向了全国。


汪洋致信报社


《经济日报》1992年1月22日刊登时任安徽省铜陵市市长汪洋写给经济日报编辑部的信:


铜陵市的“理思路、抓落实、奔小康”大讨论,得到经济日报的重视并介绍给全国,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经济日报的评论和文章在铜陵引起了新的冲击波,使冬日的铜陵热气腾腾,促进了我市大讨论向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扩展和延伸。为此,我代表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向经济日报及关心这场大讨论的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场大讨论强化了铜陵人的改革开放意识,造就了蓬勃向上的改革舆论。从去年10月中旬开始,市委、市政府曾分6次听取了25个部门和单位的大讨论情况汇报,市委书记孙树兴同志针对大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提出要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企业用工、分配和保险制度作为一个战役来打,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响应。目前已在化纤厂、水泥厂等8家企业进行试点,工作比较顺利,1991年12月26日市委全委会已决定今年上半年把这项工作在全市推开。针对大讨论中群众提出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工人有压力、干部怎么办的问题,最近市政府全体成员会议决定对行政机关进行必要改革,首先要试行干部待岗。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订方案,预计下半年即可进行试点。

这场大讨论进一步深化了铜陵人的“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思想。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形成了共识。1月11日,市政府研究增加科技投入,决定把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50%。此外,根据广大干群的热烈呼声,市委、市政府正在筹备召开全市科技进步大会,有关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也正抓紧拟订中,调整结构工作的步伐也有所加快,在去年年底关闭碎石岭煤矿、玻璃厂等两个企业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对另3个大的亏损企业的关闭、兼并、转产方案进行论证,准备实行“硬着陆”。为突出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市政府在春节前将公开表彰10个效益最优企业;同时公布10个效益最差企业,并相应精减这些企业的工资基数,改变大讨论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市政府还对今年的扭亏增盈工作作出部署,要求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扭亏增盈责任制,责任书主要考核效益指标,把产值只作为统计指标。

我们清醒地看到,这场大讨论确实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但无论如何不能估计过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内陆城市来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工作,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大讨论,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准备类似的解放思想工作,要每年抓几项,持续抓几年,并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讨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断深入。

铜陵的大讨论已走向全国,这对我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我们正在研究继续深化讨论的办法,着力引导把在讨论中解放的能量,释放到工作中去。

最后,真诚地希望经济日报及广大读者继续对铜陵的工作给以指导。我坚信,经过我市全体干部群众的努力,我们有希望赶上其他先进地市。醒来的铜陵有希望,动作起来的铜陵更有希望。


一石激起千层浪


《经济日报》的报道一天天地推进,影响越来越大,江西、陕西、辽宁、吉林等10多个省的党政领导机关组织有关干部进行学习和讨论,西安、大同、吉林等10多位市长发表谈话或撰写文章参与讨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编辑部收到读者来信来电300多件,对整个报道表示热烈支持,说是“抓到了节骨眼上”。国务院有关领导部门对报道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外省市反响的报道先后发了六组十几篇之多,特别是安徽周边省份的报道十分抢眼。

1992年1月23日,《经济日报》报道了在江西省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省长的吴官正同志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领导,特别是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要认真看一看《经济日报》的“醒来,不只是铜陵”的系列报道,进一步解放思想,严格审视自己,找出自己的差距,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产品经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

1月27日,《经济日报》又报道,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长春同志把系列报道批转给省里有关同志,希望引起省内同志更多的关注。

这组系列报道在1月底告一段落,但在安徽高层形成共识并被首肯是3月底的事。那是因为3月25日,曾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里同志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安徽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非常明确地说:“铜陵讨论改革开放,要解放思想,我赞成。大家要从小农经济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从过去计划经济僵硬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还要从封建残余思想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经济。”

正是万里委员长的一席话,不仅给这个讨论、这组报道定了调,也使我们看到,确实在很大层面上都有解放思想的需要,都有从计划经济僵硬的思想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的需要。

声明|根据方塘智库、经济日报等新闻综合,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妥,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汪洋,网事!

独家:汪洋与67场“双周会”!

至少19人被撤销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格。|独家盘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