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6月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焦虑、抑郁……拿什么拯救你——科研人?!不妨看看这个

西域都护 2021-05-07
Scientific researchers当科研梦遇到现实

老师:“你长大后要当什么呢?”

年幼无知的我:“我长大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以前觉得,科研工作者拥有着极为崇高的精神和先进聪慧的头脑,他们严谨、负责、认真又富有创造力,在拥有不错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个人的价值与梦想。

然而,后来才明白,事实上,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都会感到精力耗竭或者疲惫,对自身工作感到消极厌倦,工作效率下降,心理上与自身工作的距离感加深。而这些伴随着我们的症状,其实是一种疾病,在《国际疾病分类》中被称为“工作倦怠”。对于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会议,或是领导,或是项目,或是学生,不同的会议同样的压力,常年不停地做实验、写论文,使得科研工作者这一行业也成了弹性极大的工作,看似节假日,休息时间,却还是要不停的电话会议,修改文章,工作与生活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甚至于外出旅游,约会聚餐都要带着电脑,随时准备工作。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带来高回报,反而由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由于努力工作而多得的报酬,并没有增强个人幸福感与满足感。

那能不能活得简单点,按时上下班,做好本职工作?当然,也可以。那么,此时的你,只需要思考一件事情,你的老板/甲方,是要继续养着你这样的“老实人”,还是比你更有冲劲,更高学历,更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呢?所以,面对这样的现状,疲惫不堪的绝大多数科研人员,还是选择继续忍耐,因为,很显然,这还是最好的选择。

科研工作者的”小困扰“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根据《2019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一万多名科研工作者中,有近1/4的受访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超过2/3的受访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而且,在2009年、2017年和2019年三次调查中,科技工作者的焦虑问题和抑郁水平均在不断上升。根据《自然》在新冠疫情这一年的统计,在美国1000多名科研群体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在2020年有压力,超过2/3的受访者觉得“疲惫”,这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一倍。


高学历化、年轻化趋势明显

根据中国科协测算,我国的科研人数居全球首位,年轻化、高学历成为发展趋势。根据中国科协2018年的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平均年龄由2008年的37.4岁和2013年的36.8岁降至2018年的35.9岁,显示出年龄结构愈加年轻化的趋势。另外,在此次调查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从2008年的25.7%增加至2017年的37.8%。2013年到本次调查期间,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提升了2.7%和9.5%,达到83.9%和57.1%,(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分别为50.2%和18.1%),高学历化特征尤为明显。这一结果与近年来科技人力资源的快速增长、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加入科技工作者队伍的现状是一致的。


工作满意度降低

伴随科研群体的年轻化、高学历而来的是工作满意度的降低。据统计,2016年科技工作者平均年收入为90985.5元,比2012年增长了22.7%。但科技工作者对自身收入在当地相对地位的判断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或是收入增长率不及同期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幅。据分析,影响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收入低、工作忙无法照顾家庭、照顾老人有困难、空气质量差(19.1%)等。


科研项目数量、经费下降

根据2016年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三年承担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员比例和项目资源与同期相比有所下降。74.7%的研发人员近三年内承担过研究或开发项目,略低于2013年的76.6%。从主持项目的研发人员获得的资源看,近三年平均主持项目1.5项,经费总额平均为100.1万元,低于2013年的1.7项和138.4万元。


科研成果与社会脱节

虽然,高学历化的科研群体,使得人均专利数有所上升,但大部分成果并未能应用于市场。同样,根据2016年的数据显示,近三年中,获得专利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为18.4%,平均2.8件,高于2013年的14.1%、2.4件,近三年从事过研发活动的科技工作者中,38.1%有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生活,高于2013年。但从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收益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为51.7%,较2013年略有下降。

科研人的”小心思“

虽然,科研之路漫漫,但,人依然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你我如若选择了这条路,便不如一路高歌向前,继续在科研的一线上创造更多的成果,上下求索的你我终将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更何况,还有我们超级课题组,我们所能给您的不仅仅是令您望眼欲穿、魂牵梦绕的科研热点信息,更有漫漫科研路上志同道合者的坚守鼓舞。

加入我们,你的成果,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更多问题欢迎联系邮箱:chaojiketizu@163.com;或在公众号:超级课题组 后台留言。期待您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