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六零后七零后为何怀恋老工厂的生活

老城老砖 老城七十年代 2022-12-06

       很多40后和50后都很怀恋老底子国有集体企业的工厂生活,但是有相当部分数量的60后和70后也都怀恋以前的工厂生活,这是为啥原因?

       按道理八十年代中期城市和工厂也实行了改革开放,工厂实行了厂长承包责任制,职工们和城市青年有了多元的选择,大部分人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按理说60后和70后应该是城市新体制改革的受惠者群体,有时间有精力参与新市场的竞争和成果,为何还怀恋旧时代的工厂生活和岁月呢?

        第一,部分60后和70后出生后不久是在工厂托儿所生活成长的,而托儿所都是在座落在工厂里面的,所以他们人生面临最初的外部世界是在工厂里,这里有他们童年无边无际的回忆。中国某位著名广告人曾有个理想,等自己发财了要回四川老家把父母工作过的老厂买下来。

        第二,离开托儿所后他们很多人的小学也是在工厂子弟小学读书的,他们儿时所有的玩伴和同学都跟父母的工厂有关。

         第三,工厂食堂几百人上千人一起用餐的画面一辈子也忘不了,一个月在工厂食堂吃饭26天才花费六元钱今天的九零后绝对不会相信,最贵的菜大排骨不超过二毛钱,好像是一毛八分钱,而且排骨下面有青菜铺底,五分钱的冬瓜汤满满的一大搪瓷碗,里面还有很多榨菜和肉丝呢!

         第四,厂长和车间主任对七零后的父母都很客气,工资不会高于70后父母二十元钱,就是改革后的初期厂长的奖金也不过是传达室工人的一点八倍,单位造好房子后厂长书记是跟老工人住在同一栋楼里的,而且面积都是二室户,唯一的区别是厂长书记住三楼四楼,老工人住一楼和五楼。

          第五,平时工厂发福利每人一份,不会发生厂长书记拿二份而工人拿一份,最多春节前分鱼的时候后勤科长拍厂长书记的马屁,把最大的鱼提前拿开再让职工摸彩凭运气拿鱼的大与小。

          第六,那时后老工人的地位很高,可以通过职代会给领导提意见,厂领导知道后绝不会给他小鞋穿。

           第七,那时的工厂工会都有储金会,每个职工每个月缴纳一到二元,如果谁有突发事情,全厂的储金汇钱款可以临时救急,另外也可以申请补助,补助的金额往往只有五元,但是有时候却能帮一个人的大忙。老城曾经在某顶级高楼会所陪朋友接待某行长,见面时突然发现风度翩翩的某行长是36年前认识的故人,牛气的行长可能早忘了他父亲申请五元补助的窘态,当时还叫老城另一个同学的父亲在评审时说好话。

           第八,那个时代的大工厂都有浴室,很多工厂子弟即使读中学了依然会到工厂浴室洗澡,有的工厂对家属是免费的,有的工厂只收每人五分钱,比城市正规的浴室一毛五分钱低很多,很多60后70后直到九十年代还会出没于工厂的浴室。

            第九,很多进厂的青工都会被安排做一个老师傅的徒弟,都有一个真心对待自己的师傅,工作技术做人的道理啥都教,十几年如一日的帮衬,幸运的还介绍男女朋友,成功率还很高,跟今天包了五千元红包拜师学某才艺啥也没学到真是一个天一个地。除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卖条烟或提一篮水果外啥也不要。

            第十,很多六零后和七零后虽然在九十年代和2000年以后成功发财了,但是毕竟一直感觉到有生存和竞争压力,即使在过人上人的生活也活得不踏实,他们依然怀恋七十年代舒缓的工厂子弟生活。

             谁不怀恋自己的过往岁月?你说呢?

(延伸阅读)(添加作者微信讨论热点话题18601173850)

春节是灵魂和肉体分离的长假

新民法典把偷情列为违法

(原创)李云迪被拘想起薛蛮子嫖娼事件

(原创)万通六君子三个出了大麻烦

(原创)回忆七十年代的托儿所

(原创)那些年曾经过往的气功大师

(原创)七十年代老苏州学游泳二三事

(原创)中国老年人的男女新同居时代

(原创)不喜欢日本却喜欢仓井空和村上春树

   {原创}今天到底是哪些人在神秘禅修

(原创)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拙政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